三角堰计算公式
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H
P
b
A
0.062
0.5 3.64
0.448548
位置关系很大。量水堰应设在排水沟的直 度应大于堰上最大水头7倍,且总长不得小 得小于1.5m和0.5m)。 本身结构关系也很大。三角堰缺口应为等 边缘呈45度;矩形堰堰板应严格保持堰口 板应与水流方向垂直,并需直立。
不淹没矩形堰流量计算
A=0.405+
三角堰适用流量为1-70L/s的量测范围
直角三角堰高度小于30cm
系数: C 三角堰高度: H
水量: Q
0.0142 3
0.221356
单位
cm L/S
直角三角堰高度30-35cm
系数: C 三角堰高度: H
水量: Q 红色为数据输 入区域
1.343 0.8
0.773942
单位 m
m3/S
不淹没矩形堰
Q=m*b*[(2g)^0.2]*H^(3/2)
无侧流收缩,有明显流速 m=[0.405+0.0027/H]*[1+0.55*H^2/(H+P)^2]
矩形堰适用于流量大于50L/s的情况 无侧流收缩,无明显流速 m=0.405+0.0027/H 式中:b——堰宽(m) H——堰上水头(m) P——堰壁高度(
量水堰的观测精度,与量水堰位置关系很大。量水堰应设在 线上,堰槽段应是矩形断面,其长度应大于堰上最大水头7倍, 于2m(堰板上、下游的堰槽长度不得小于1.5m和0.5m)。
量水堰的观测精度,与量水堰本身结构关系也很大。三角堰 腰三角形,底角为直角,堰口下游边缘呈45度;矩形堰堰板应严 水平。不论三角堰还是矩形堰,堰板应与水流方向垂直,并需直
0.448548
三角堰量水堰计算

三角堰流量公式为Q = K h5/2式中h为堰顶的淹深,K为特征常数(图1b)。
式中h为堰顶的淹深(图1c)。
图1楼上所述公式Q=1.343*H的2.47次方和Q = K h5/2有应用范围的当H=0.021-0.200M时用公式Q = K h5/2当H=0.301-0.350M时用公式Q = 1.343*H的2.47次方当H=0.201-0.300时用上俩公式的平均值3.出水三角堰(90度)1)初沉池出水堰的负荷不大于2.9L/s·m,表面水力负荷2m3/m2·h 出流堰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一般250m3/m·d(约0.003m3/m·s)出水堰总堰长:(320/3600)*103/2.9=30.7m2)堰上水头:H1=0.1mH2O(即三角口底部到上游水面的高度)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1.343*(0.1)2.47=0.00455m3/s3)三角堰个数n1=q/q1=160/3600/0.00455=9.77q=出水流量。
取10个。
(每个池)4)三角堰中距L1=b/n1=3/10=0.3m通常三角堰之頂角為90°,tan(θ/2) =1,則(29)及(30)式變成Q=1.47H3/2(31)4.水堰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1) 90°三角堰图6,7,890°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式中 Q——流量(l/s)h——堰口水头(m)c——流量系数c=1354++(140+)(-0.09)2B——堰槽宽度(m)D——堰槽底面至堰口底点距离(m)流量系数公式在下述范围内适用:B=0.5~1.2(m) D=0.1~0.75(m)堰的水头测定方法(1)水头是指水流的上水面至堰口底点(90’三角堰)或堰口下边缘(矩形堰、全宽堰)的垂直距离。
(4)水堰的堰口至堰口外水池液面的高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b.三角堰设计计算每座UASB反应器处理水量7L/s,溢流负荷为1~2L/(m•s)设计溢流负荷取f=2L/(m•s),则堰上水面总长L=q/f=7/2=3.5m(3-7)设计90°三角堰,堰高H=50mm,堰口宽B=100mm,堰上水头h=25mm,则堰口水面宽b=50mm,三角堰数量n=L/b=3.5/0.05=70个.设计堰板长为8-0.3=7.7m,共6块,每块堰10个100mm堰口,10个670mm间隙.堰上水头校核:则每个堰出流率q=0.007/70=1×10-4m³/s按90°三角堰计算公式q=1.43h5/2(3-8)则堰上水头为h=(q/1.43)0.4=(1×10-4/1.43)0.4=0.022m。
60度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60°薄壁三角堰径流量计算公式:flow rate in cubic feet per second(CFS), gallons per minute(GPM) and million gallons per day(MGD)V-notch angle Min head/feet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feetMaximum flow rate CFS GPM MGD CFS GPM MGD30°0.2 0.012 5.43 0.008 2.0 3.82 1720 2.47 45°0.2 0.019 8.31 0.012 2.0 5.85 2630 3.78 60°0.2 0.026 11.6 0.017 2.0 8.16 3660 5.28 90°0.2 0.045 34.8 0.029 2.0 14.1 6350 9.14 Flow rate for V-notch weirs with head in feetV-notch angle Min head/meters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 metersMaximum flow rate l/s m3/hr l/s m3/hr30°0.06 0.329 1.19 0.6 104 37545°0.06 0.504 1.81 0.6 159 57460°0.06 0.703 2.53 0.6 222 80090°0.06 1.220 4.38 0.6 385 1390Flow rate for V-notch weirs with head in metersV-notch angle CFS GPM MGD l/s m3/hr30°Q=0.6760H2.5Q=303.4H2.5Q=0.4369H2.5Q=373.2H2.5Q=1344H2.545°Q=1.035H2.5Q=464.5H2.5Q=0.6689H2.5Q=571.4H2.5Q=2057H2.560°Q=1.443H2.5Q=647.6H2.5Q=0.9326H2.5Q=796.7H2.5Q=2868H2.590°Q=2.500H2.5Q=1122H2.5Q=1.616H2.5Q=1380H2.5Q=4969H2.5Discharge equation for V-notch weirs with head in feet and meters矩形堰径流量计算公式:flow rate in cubic feet per second(CFS), gallons per minute(GPM) and million gallons per day(MGD)Crest length/feet Min head/feet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feetMaximum flow rate CFS GPM MGD CFS GPM MGD3 0.2 0.894 401 0.578 1.5 18.4 8240 11.94 0.2 4.19 535 0.770 2.0 37.7 16900 24.35 0.2 1.49 668 0.962 2.5 65.8 29500 42.56 0.2 1.79 802 1.15 3.0 104 46600 67.1 8 0.2 2.38 1070 1.54 4.0 213 95700 138 10 0.2 2.98 1340 1.92 5.0 372 167000 241Flow rate for rectangular weirs without end contractions with head in feetCrest length/feet Min head/meters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metersMaximum flow rate l/s m3/hr l/s m3/hr0.6 0.06 16.2 58.4 0.3 181 653 0.8 0.06 21.6 77.8 0.4 372 13401.0 0.06 27.0 97.3 0.5 650 23401.5 0.06 40.5 146 0.75 1790 64502.0 0.06 54.0 195 1.0 3680 132003.0 0.06 81.1 292 1.5 10100 36500Flow rate for rectangular weirs without end contractions with head in metersDischarge equation for rectangular weirs without end contractions with head in feet and metersDischarge equationCFS GPM MGD l/s m3/hrQ=3.330LH1.5Q=1495LH1.5Q=2.152LH1.5Q=1838LH1.5Q=6618LH1.5Where Q= flow rate, L= crest length of weir in feet or meters, H= head on the weir。
三角堰计算公式图文

三角堰计算公式图文三角堰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用于控制水流和提供水力能源。
在设计和建造三角堰时,需要对其水流特性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三角堰的计算公式是设计师们在进行相关工程计算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快速、准确地确定三角堰的尺寸和水流特性。
本文将介绍三角堰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三角堰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量计算、水头计算和流速计算。
在进行三角堰的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和调整。
下面将对三角堰的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量计算。
三角堰的流量计算是设计和建造三角堰的关键步骤之一。
流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快速、准确地确定三角堰的设计流量,从而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三角堰的流量计算公式一般采用曼宁公式或切比雪夫公式进行计算,其基本形式如下:1、曼宁公式,Q = C A R^(2/3) S^(1/2)。
其中,Q表示三角堰的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C为曼宁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2-0.035;A为三角堰的流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R为水流的湿周半径,单位为米;S为水流的坡度,单位为米/米。
2、切比雪夫公式,Q = C A H^(3/2)。
其中,Q表示三角堰的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C为切比雪夫系数,其取值范围为1.5-2.5;A为三角堰的流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H为水头,单位为米。
在进行三角堰的流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考虑三角堰的水流特性和水文条件,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水头计算。
三角堰的水头计算是设计和建造三角堰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水头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快速、准确地确定三角堰的设计水头,从而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三角堰的水头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伯努利方程或水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其基本形式如下:1、伯努利方程,H = (V^2) / (2 g) + Z。
出水三角堰

3.出水三角堰(90度)1)初沉池出水堰的负荷不大于2.9L/s·m,表面水力负荷2m3/m2·h出流堰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一般250m3/m·d(约0.003m3/m·s)出水堰总堰长:(320/3600)*103/2.9=30.7m2)堰上水头:H1=0.1mH2O(即三角口底部到上游水面的高度)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1.343*(0.1)2.47=0.00455m3/s3)三角堰个数n1=q/q1=160/3600/0.00455=9.77取10个。
(每个池)4)三角堰中距L1=b/n1=3/10=0.3m使用1D弯头德情况:1。
在没有特殊压降要求,没有流体流动性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使用1D弯头。
2。
在外套管的情况下比较多用1D弯头。
内管使用1.5D弯头配合外管1D弯头,这样内管可以顺利套入外管内,减少施工难度。
3。
减少管道振动的情况下可能使用1D弯头。
使用1D弯头可以增加整个管道的刚性。
使用1.5D弯头的情况:1。
减少管道应力。
使用长半径弯头可以增加管道的柔性。
在一些热媒油管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还会使用3D,4D的弯管弯头代替管道补偿器。
2。
减少管道压降。
1D弯头和1.5D弯头在压力降计算过程中的当量长度取值不同,但差距不大,但如果整个管系的弯头数量很多,则还是有些调整效果的。
3。
减少流体对管道的脉动力。
弯头的曲率半径越大,流体对管系的动态荷载就越少。
2。
在外套管的情况下比较多用1D弯头。
内管使用1.5D弯头配合外管1D弯头,这样内管可以顺利套入外管内,减少施工难度。
长短半径就是一个阻力大小的问题,短半径一般只用在低压管道连接中,这样阻力不是很明显,如果流体管速很高,最好不要用短半径的长半径是最常用的,一般默认长半径是1.5倍半径,如果是固体输送呀什么对管道阻力要求严格的时候要用更大的半径的弯头当选用短半径弯头时,其最高工作压力不宜超过同规格长半径弯头的0.8倍GB50316中规定一般都要用1.5DN的!倍数越大其弯头的曲率半径越大,一般弯头均为1.5D。
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

问题: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
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
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
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 ndsvater-Shen公式)为式中,C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e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e是有效水头,he=h+K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
当时,Ce 的值可查图12-7,Kh等于O.85mm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e、h/p和p/B的函数关系。
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很小时,h/p、p/B对Ce 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mo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
在IS01438-75中还给出了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出水集水槽及三角堰计算

中水回用工程
a.三角堰
处理规模
Q平=
取总变化系数
K总=
则沉淀池污水设计流量 Q设=
沉淀池个数:
n=
3000 1.38 4140
2
m3/d Q设=Q平×K总
m3/d 172.5 m3/h 0.0479 m3/s 47.92 l/s 个
水力半径
R= 0.08
m
槽内流速
v= 1.53
m/s
槽内实际流量
Q实= 0.11
m3/s 113.3 l/s
集水槽长度为
4.0
m
集水槽坡降为
0.04
m
集水槽高度采用
0.35
m
C.出水渠
粗糙系数
n= 0.014
渠道宽度
b1=
0.3
m
有效水深 超高
h1= 0.15
m
h2=
0.3
m
总高
H1= 0.45
m
沿出水方向反坡0.01,素混凝土找坡。
b.集水槽 单渠设计流量 集水槽宽度
Q单渠= 0.01
m3/s 5.99 l/s
B= 0.116
m
取
b= 0.20
m
集水槽的临界水深
h1= 0.14
m
集水槽的起端水深
h2=
0.23
m
自由跌落水头(设定) h3= 0.10
m
集水槽总深度
h4=
0.37
m
集水槽坡度采用
i= 0.01
集水槽粗糙系数
n= 0.012
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三角堰的流量计算公式,是由威廉•萨特曼在1936年提出的,公式为:Q= 2.6274 × h^2.5 (1-0.2h) \sqrt{2g tan\alpha},其中。
Q:三角堰流量(m³/s);
h:三角堰消能器坝顶处水位高度(m);
g:重力加速度(m/s²);
α:三角堰消能器坝面坡度(rad)。
代入上式得到的流量,是指在充足的源水条件下,三角堰能够把水流
进行放缓沉淀、排放的最大量,同时它也是给定三角堰的消能器坝高和坡
度情况下,计算出可以被放缓沉淀、排放的最大量,该公式经过不断的理
论分析、数据测试以及实际应用,其精度可以达到±2%,被广泛应用在水
利工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
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
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
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 en公式)为
式中,Ce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e是有效水头,he=h
+K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
当时,Ce的值可查图12-7,Kh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e、h/p和p/B的函数关系。
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很小时,h/p、p/B对Ce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
形堰。
在IS01438-75中还给出了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