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合集下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姓名,李小姐性别,女年龄,35岁职业,教师。

初复诊,初诊就诊日期,2023年1月10日。

主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治疗方案,调经活血、温肾补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熟地黄、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山药、肉桂、炙甘草等,煎服。

指导意见,1.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加强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3. 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4.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随访,患者随访1周,月经周期有所缩短,量少色淡,腹痛明显减轻,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继续原方治疗,加减适宜。

患者自来我院就诊,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经详细询问病情,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

中医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患者信息:李某,女,45岁,农民。

主诉:咳嗽、咳痰、气促1个月。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开始时轻微,逐渐加重,伴有胸闷、乏力、食欲不振等。

未经治疗,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

无手术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

个人史:无吸烟史、饮酒史。

生活饮食规律,无特殊饮食偏好。

体力劳动为主。

查体:体温37.1℃,血压120/80mmHg,心率80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

神志清楚,面色稍苍白。

颈静脉未见隆起。

心率有规律,心音清晰,无杂音。

肺部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中、粗湿啰音,叩诊呈浊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65.0%,淋巴细胞24.0%,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计数180×10^9/L。

2. 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粗,右肺下叶可见片状阴影。

3. 肺功能检查:用力呼气容积(FVC)为1.8L(预计值为2.5L),用力呼气一秒钟容积(FEV1)为 1.1L(预计值为 2.0L),FEV1/FVC 为61%(预计值为80%)。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

辨证分型:痰瘀型。

治则方药:1. 清热解毒,祛痰排痰:黄连、黄芩、苍术、枳实、白芍、射干、地骨皮、川贝母等。

2. 补气固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

3.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三七等。

4. 肺部支气管扩张:金银花、连翘、桔梗等。

处方:黄连10g,黄芩10g,苍术12g,枳实10g,白芍10g,射干15g,地骨皮15g,川贝母10g,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炙甘草6g,桃仁10g,红花10g,三七10g,金银花15g,连翘10g,桔梗10g。

水煎服,一剂一天,分三次服用。

随诊要求:患者每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每月复查肺功能、胸部X线片。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难受啊,可把我折腾坏了。

”患者一进门就开始诉苦。

细问之下,原来是[具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嗓子疼、肚子胀等]已经有[时长,如三天、一个星期等]了。

这症状啊,就像个小恶魔,时不时地出来捣捣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三、现病史。

患者这毛病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就说这[症状相关的事件或情况]吧,那天[描述事情经过]之后,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刚开始的时候呢,只是[轻微的初始症状],患者没太在意,以为就是小毛病,过两天就好了。

谁知道啊,这症状就像那春笋一样,一节一节地冒,越来越严重。

现在是[详细描述当前症状,如头痛得像脑袋里有个小人在敲鼓,一阵一阵的,疼得眼睛都有点花了;或者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吃一点东西就觉得满满的,难受得很]。

而且啊,这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吃了油腻的东西之后等]会变得更厉害,在[什么情况下会稍微缓解,如休息一会儿、喝点温水等]的时候能稍微舒服点。

这期间患者也自己想了些办法,[描述患者自行采取的措施,如吃了几片止疼药、喝了点凉茶之类的],可是效果就像那蜻蜓点水,没啥大用。

四、既往史。

再看看患者以前的身体情况,就像翻老账本一样。

患者以前也得过一些小毛病,像[列出既往疾病,如感冒、胃炎等],不过都治好了。

有[具体病史相关的特殊情况,如做过手术,是什么手术;或者对某些药物过敏等]的情况。

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呢,有点像个夜猫子,[描述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或者爱吃辛辣的食物,无辣不欢等]。

而且啊,这运动对患者来说就像个陌生人,很少运动,这身体的抵抗力啊,估计就像那没加固的堤坝,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出问题。

五、望诊。

我这一眼看过去啊,患者的面色有点[描述面色情况,如面色萎黄,就像那放久了有点蔫儿的香蕉;或者面色潮红,像刚被太阳晒过似的]。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

一、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民族:[民族],职业:[职业],婚姻状况:[婚姻状态],籍贯:[籍贯],现住址:[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二、主诉。

[患者主要诉说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例如]“头痛反复发作3天,加重1天。

”这头疼啊,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脑袋里时不时敲几下,这3天来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今天更是变本加厉了。

三、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刚开始的时候呢,疼痛还比较轻微,就像脑袋里有根小针偶尔扎一下,部位主要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阵发性。

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早早睡下了。

可是第二天头痛并没有减轻,而且发作的频率还增加了,疼痛程度也有所加重,感觉像是脑袋被什么东西箍住了一样,还伴有轻微的头晕,看东西有点晃悠,就像喝了点小酒似的。

自己在家吃了一片止痛片,但是效果不明显。

今天头痛进一步加重,整个脑袋都疼得厉害,尤其是额头和后脑勺,那种疼痛就像脑袋要炸开了一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才来到咱们这儿看病。

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饮食尚可,但是因为头痛的原因,食欲比平时稍差一点,睡眠不好,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不错,就像一辆经常保养的小汽车。

不过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就像把调皮的小怪兽关在了笼子里。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就像身体的“房子”没有进行过大修。

无药物过敏史,就是对什么药都比较耐受,不会一吃就过敏起疹子啥的。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就像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的精密仪器。

五、个人史。

患者出生并长期居住在本地,就像一棵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老树。

生活习惯还算规律,每天大概11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就像一个准时的小闹钟。

不吸烟,因为觉得吸烟就像把烟雾怪兽往身体里吸,有害健康;偶尔会喝一点小酒,但是量不多,就像小酌一杯怡情。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诊断日期:2021年6月2日
主诉:右侧下腹痛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突然感到右侧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没有发热、腹泻、便秘、血尿等不适。

当晚服用了一些常见退烧镇痛药后,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患者曾有过胆石症、高血压等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

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无毒瘾、酗酒等不良嗜好。

饮食起居规律。

家族史: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查体时患者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下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大小约为3×3cm,表面较光滑,无压痛。

辅助检查:腹部B超检查提示右侧盲肠处可见明显积液,并提示盲肠周围结构模糊。

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医辨证分析:此次患者病情属于肝火上炎,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湿热内蕴的病机。

病因主要是长期饮食不节,胃肠道功能紊乱,脾气亏虚不能化湿,加之情绪不畅症状加重,致使湿热内生。

治疗应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消炎,健脾益气。

中药处方:黄芩10g,龙胆草10g,连翘10g,泽泻15g,香附10g,陈皮10g,白扁豆20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10g,薄荷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配合完成相关检查,遵医嘱服药,及时复诊。

以上是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中医病历的撰写需要严谨细致,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中医病历范文30份(通用10篇)

中医病历范文30份(通用10篇)

中医病历范文30份第1篇一、医院应加强病历管理,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

二、医院必须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病案(门诊、急诊、住院)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至少要为医疗与工伤保险、急诊留观与住院患者建立病历及保存病案。

有条件的医院应为所有患者建立与保存病历。

三、对病历应有适宜的编号系统,病历编号是患者在本院就诊病历档案唯一及永久性的编号。

四、医院要求医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书写病历,并加强病历的内涵质量管理,重点是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监控,为提高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五、病人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首页后,由病案管理人员在出院(死亡)后24 至72小时内回收病历,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及病历的完整性,不得对回收的病历进行任何形式修改,同时要做好疾病与手术名称的分类录入,依序整理装订病历,并按号排列后上架存档。

六、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按期归还,应妥善借用病历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

除公、检、法、医保、卫生行政单位外,其它院外单位一般不予外借,持介绍信,经医疗管理部门核准,可以摘录病史,七、有病历的安全管理制度、设施与具体措施能到位,病历封存,或提供病历复印服务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的规定。

八、本院医师经医疗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借阅死亡及有医疗纠纷等特定范围内的病历,但不得借阅本人亲属及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患者病历。

九、住院病历原则上应永久保存,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内容应按照《统计法》予以保密。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简要病史:今天来诊的患者,王先生,男,46岁,汉族,住地:某地区。

患者因右胸隐痛体检5天,检查出肝部有异响及胆囊可见结石导致右上腹部胀痛和右肩酸痛,伴有乏力,精神萎靡,体温37.3℃,血压110/70mmHg,脉搏77次/分,呼吸20次/分。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异常,肩部可见异响,右胸及右肩部及右上腹部贴诊压痛,未见特殊改变,气管及呼吸音正常,心率77次/分,脉搏有力,肝部有异常响音,脾脏不大,可触及到。

辅助检查:B超:胆囊囊壁及胆囊中结石可见,肝脏未发现明显异常,脾脏未见异常。

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痰湿阻滞肝部,胆结石症。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方案: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解毒养胆。

药物治疗:1.麻行气汤:用天麻、半夏、藿香、丹参、附子、茯苓、白术各数克,炮研。

2. 佩兰补肾药物:用佩兰、熟地黄、芍药、当归、黄芩、桂枝、黄连、枳壳各数克,炮研。

3.胆灵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

4.食疗法:要求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及烟酒精等过度刺激。

四、随访1.视随访: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随访,以监测治疗效果及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疗期间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①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压力;②严格按药物治疗方案服药;③注意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避免烟。

3.理运动: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进行有节奏的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体能。

五、安全提示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敏感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

另外,各中药治疗都有药效作用及药物安全性,在服药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超出治疗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病案书写
住院病历
姓名:张××性别:女来源:考试大
年龄:36岁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职业:工人
入院时间:2002年9月8日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9月8日
发病节气:可靠程度
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
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其他情况:个人特殊情况可载,15岁初潮,已婚。

顺产1子,10岁。

流产1次。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8.4℃R:18次/分P:96次/分BP:120/75 mmHg 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发光泽,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项无强直,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

双肾区有叩击痛。

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无浮肿。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前后二阴未检(或未见异常),尿液深黄浑浊(或排泄物刻下未见)。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
落>105/ml。

辨病辨证依据:素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故临证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见证。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深黄浑浊;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见腰痛、肾区叩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故见发热、畏寒、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
系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深黄浑浊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体征:体温达38.4℃。

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
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4.女性,36岁,有白带增多下阴瘙痒史,起病急骤。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热淋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萹蓄15g 瞿麦15g 木通5g 车前子15g 滑石30g先制大黄15g 山栀10g 柴胡10g 黄芩
10g 生草5g
水煎服
签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