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电气设备绝缘测试不合格的启示
年度故障跳闸事件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故障跳闸事件也随之增多。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故障跳闸对电力供应的影响,本总结对2023年度发生的故障跳闸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二、2023年度故障跳闸事件概述2023年度,我国电力系统共发生各类故障跳闸事件X起,其中主变压器故障跳闸X 起,线路故障跳闸X起,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跳闸X起,其他故障跳闸X起。
以下将对部分典型故障跳闸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三、典型故障跳闸事件分析1. 某热电厂2号主变冷却器全停机组跳闸事件(1)事件经过:2023年10月8日,某热电厂2号主变冷却器两路电源同时发生接地故障,导致2号主变冷却器全停,机组跳闸。
(2)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在于2号主变冷却器两路电源同时发生接地故障,间接原因包括:1)热网加热器等涉水系统检修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2号机2C热网循环水泵出口电动门电气部分进水,使B相发生接地故障;2)2号炉渣浆池搅拌器电源冗余配置,双电源切换装置闭锁机构被违规拆除,两路电源处于同时送电状态,导致2号机厂用380V系统A、B段电源合环;3)运行人员未在保护规定的60分钟内恢复2号主变冷却器运行。
(3)教训:加强设备检修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行人员对主变冷却器保护动作逻辑的掌握程度。
2. 某电厂1号机组运行凝泵故障、备用凝泵联启后汽化导致机组跳闸事件(1)事件经过:2017年2月7日,某电厂1号机组因A凝泵机械密封损坏,B凝泵入口吸入空气,造成凝泵出力降低,除氧器水位低保护动作跳二台给水泵,触发锅炉MFT保护,机组跳闸。
(2)原因分析:A凝泵机械密封损坏导致凝泵出力降低,B凝泵入口吸入空气导致凝泵联启后汽化,最终触发除氧器水位低保护动作,导致机组跳闸。
(3)教训:加强设备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缺陷;提高运行人员对设备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电气短路事故反思报告

电气短路事故反思报告电气短路事故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起电气短路事故的深入反思,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电气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事故概述近日,某工厂发生一起电气短路事故,造成生产线暂时停工,所幸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二、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事故发生前,部分电气设备已接近使用年限,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电气短路的风险增加。
2.维护不当:在日常维护中,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导致潜在故障未及时发现。
3.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4.安全意识不足:员工对电气安全意识不足,对电气短路的危害认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风险。
三、事故教训1.加强设备更新换代:对于达到或接近使用年限的电气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严格维护制度: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确保设备运行在良好状态,降低故障风险。
3.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4.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安全培训、事故警示等方式,提高员工对电气安全的认识,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四、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加大设备检查力度,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测试,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隐患排查:开展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潜在风险。
3.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电气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5.完善制度:完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总结:电气短路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们在电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通过本次事故反思,我们要深刻吸取教训,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几起电气设备绝缘测试不合格的启示

几起电气设备绝缘测试不合格的启示
一、概述锅炉安装工程任务繁重,工期长,部分安装工作将在冬季施工,为保证冬季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锅炉专业安装质量和工艺,特别是焊接质量及施工安全,为聊城工程创精品打下良好基础,特制定本措施。
二、编制依据 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焊接篇) 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3、(聊城发电厂2×600MW机组施工组织总设计) 4、《聊城电厂工程锅炉专业施工组织专业设计》 5、MBEL有关安装资料
三、施工内容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⑴、在进入冬季施工前,应对各施工用水管、阀门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和保温。
⑵、附属建筑内安装工作,应尽早进设备,在不影响设备及管道安装的前提下,请土建专业考虑封闭,必要时安装施工和围护施工交叉,无法封闭时,要采取临时封闭,以创造施工的良好环境。
⑶、机器具要及时做好换油和维修工作,以备冬季施工使用。
露天存放的水箱应放空水,防止冻坏。
⑷、露天放置的设备,用土工膜覆盖防雪、防雨。
⑸、施工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2、安装工程(1)锅炉辅助机械检修场地应有防止风砂、尘土和雨雪侵入的措施,进行研刮工作时,应注意温度变化的影响,并避免阳光直接曝晒到检修设备上。
(2)辅机设备安装,应考虑低温影响,膨胀间隙足够。
(3)现场解体的阀门等辅助设备,应注意防潮、防冻。
(4)各种起重用具,应考虑低温对其强度的影响,严禁超负荷使用。
(5)管道安装,对口前需清除其表面的冰霜、雪,焊接前一般需加温。
(6)各种压力容器、管道、阀门水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一般应在5℃以。
高压电气试验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高压电气试验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一、问题概述高压电气试验是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主要用于测试电气设备在高压条件下的绝缘性能和耐受能力。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气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高压电气试验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高压电气试验存在着设备老化、安全隐患、人为操作不当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存在问题1.设备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高压电气试验设备往往会出现老化和损坏的情况,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安全隐患:高压电气试验本身就是一项高危险性工作,试验设备和场所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漏电、气体泄漏等,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3.人为操作不当:高压电气试验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操作人员可能缺乏相应的培训和经验,容易在操作过程中犯错,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和安全性。
三、应对措施1.设备维护和更新:针对设备老化问题,需要定期对高压电气试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以考虑引进先进的高压电气试验设备,提高试验的精度和安全性。
2.加强安全管理:对于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试验设备和场所符合安全标准,防止事故的发生。
定期对试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及时处理设备的安全隐患。
3.加强人员培训:针对人为操作不当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
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操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高压开关柜绝缘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高压开关柜绝缘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高压开关柜绝缘事故频发,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我们需要对高压开关柜绝缘事故进行分析。
高压开关柜绝缘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绝缘材料老化或损坏。
高压开关柜的绝缘材料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出现老化
或损坏,从而导致绝缘效果下降,造成事故发生。
2. 人为操作不当。
在高压开关柜的操作过程中,人员对操作规程不了解或者违反操
作规程,比如没有正确使用工具、没有穿戴好防护设备等,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 设备维护不及时。
高压开关柜需要定期对绝缘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其良
好的绝缘性能。
如果没有及时维护,绝缘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防范措施:
1. 定期检测和更换绝缘材料。
对高压开关柜的绝缘材料应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更换,
以确保其绝缘性能的良好状态。
对于老化或损坏的绝缘材料,要及时更换,以避免事故的
发生。
4. 强化安全监督和管理。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压开关柜的安
全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高压开关
柜的安全运行。
针对高压开关柜绝缘事故的分析,我们需要通过定期检测和更换绝缘材料、加强操作
规程培训、建立有效的维护制度和强化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并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电气安全事故反思

电气安全事故反思电气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电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电气安全事故,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电气安全事故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电气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需要更加严谨和标准化。
过去的电气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由于设备设计与制造的不合理导致的。
例如,电气设备的线缆接线不牢固,引起电弧火花,进而引发事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该采用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另外,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此外,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也尤为重要,应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维护。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其次,对电气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
在很多电气安全事故中,都是由于使用人员的不当操作引起的。
例如,使用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者忽视安全警示标志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应加强对电气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点等。
同时,对经验不足的新员工应进行辅导和指导,确保其具备使用电气设备的基本技能。
此外,还应强化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操作行为直接关系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建立和完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制度应包括安全责任、安全标准、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内容。
安全责任应由各级领导层明确,确保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安全责任有清晰的认识。
安全标准应明确规定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操作规程,并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罚。
安全培训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包括新员工培训、定期培训和临时培训,以不断提高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检查应定期进行,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措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绝缘损坏案例

绝缘损坏案例在电气设备中,绝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流失,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绝缘可能会出现损坏,导致设备失效甚至发生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绝缘损坏的一些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绝缘损坏案例,老化。
随着设备的使用时间增长,绝缘材料会逐渐老化,失去原有的绝缘性能。
这种情况下,绝缘材料可能会变硬、变脆,甚至出现裂纹,从而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更换绝缘材料,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其次,绝缘损坏还可能由外部因素引起,比如机械损伤。
在设备安装、维护、移动过程中,绝缘材料很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损伤,比如挤压、拉扯、划伤等。
这些机械损伤会导致绝缘材料的破损,甚至直接导致绝缘失效。
因此,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绝缘材料,避免受到外部损伤。
另外,绝缘损坏还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比如在潮湿、高温、腐蚀等恶劣环境下,绝缘材料容易受到侵蚀,从而失去原有的绝缘性能。
这就需要在设备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对绝缘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和保护措施,以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最后,绝缘损坏还可能与制造质量有关。
在制造过程中,如果绝缘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可能会导致绝缘材料存在内在缺陷,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
因此,制造商需要严格控制绝缘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标准,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绝缘损坏是电气设备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
为了避免绝缘损坏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对绝缘材料的保护和维护,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和保护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制造商来说,也需要严格控制绝缘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标准,以降低绝缘损坏的风险。
高空作业的事故案例分析

高空作业的事故案例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高空作业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事故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高空作业事故案例的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期提高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一、事故案例一:塔吊倾倒2017年某城市,一次高空作业中发生了一起塔吊倾倒的事故。
事故发生时,塔吊正在进行建筑材料的运输。
根据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不合理的操作:操作人员在吊装建筑材料时,未根据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材料不稳定,进而引发倾倒事故。
2. 设备故障:塔吊本身存在技术问题,例如缺乏必要的维修保养或老化等,导致设备的稳定性下降。
3. 安全监管不到位: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未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未对高空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查,使得不安全因素得以存在。
这起事故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1.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相关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2.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新老化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3.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高空作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规范,确保每一次高空作业都符合标准。
二、事故案例二:坠落事件2018年,一次高空作业中发生了一起坠落事件。
一名在悬挂吊篮上工作的工人突然坠落,不幸受伤。
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发现,导致坠落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下:1. 安全设施缺失:悬挂吊篮所处的建筑物缺乏防护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使工人失去了防止坠落的保护措施。
2. 操作不当:工人未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安全带或其他防护装置,增加了坠落的风险。
3.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未对该建筑工地进行及时检查,没有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问题。
此次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如下:1. 建筑工地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栏杆、防护网等,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2.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人防护装备,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起电气设备绝缘测试不合格的启示在电力系统一次设备预防性试验中,常发现一次绕组尾端经小套管或有末屏引出接地的一类设备在试验时绝缘电阻不合格,其阻值往往较正常值低得多甚至为零,其原因大多是尾端小套管绝缘击穿,末屏进水受潮或套管内有碳黑等物质造成,有代表性的是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等设备,考虑到其运行时本身是接地的,在停电有困难时不做处理即可投运(受潮时可在现场做干燥处理即可恢复正常),待有机会后再做处理,这也不失为处理该类缺陷的一种方法。
1 具体事例
(1)2002-02-09,在对110kV某变电站进行年度预防性试验时,发现1台110kV母线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下称PT)一次绕组绝缘为0.5M 该PT是重庆高压电器厂1996年10月出厂,1998年11月投运,型号为JDCF-110V,为单相四绕组高压互感器,铁芯分为上下2柱,一次绕组绕成相同的2组,分别位于铁芯的上下2柱,上柱一次绕组末端(A端)为全绝缘,下柱一次绕组末端(N端)为接地端。
下柱一次绕组外面绕有测量和保护绕组及剩余电压绕组,一次绕组N端和
测量、保护绕组及剩余电压绕组出线经装配于底座的瓷套引出,测
试时将N端解开测量。
由于临近春节,为确保用户用电,首先要做的便是准确分析故障原因,找出故障点并予以解决。
经过一些其他的试验项目测试,判断是该PT一次绕组末端(N端)小套管绝缘降低过大或套管内有碳黑等
导电物质与金属外壳接触造成一次绕组绝缘异常,其理由有三:
①该PT预试前为运行设备,油位正常,二次回路各指示仪表及保护均工作正常,无异常现象;
②该PT一月前刚完成油质预试,其微水、色谱、油介电强度等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且与往年数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③二次绕组(即测量、保护及剩余电压绕组)绝缘良好,均在5000M D
以上;
考虑到运行时N端是接地的,为不影响供电,将该PT重新投入运行,结果显示运行正常。
后联系厂家到场解体检修,发现N端引
出小套管绝缘降低过大,为0.5M Q,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更换小套管后试验结果一切正常。
(2)2001 年11 月,某110kV变电站35kV母线PT,型号JDJJ2-35, 试验时一次绕组绝缘为零,解体检查发现N端小套管内有碳黑,擦拭干净后试验结果正常,分析为前次试验后接线恢复不好,尾端接地不良,在运行中产生悬浮电压放电所致。
(3)2001年11月,某110kV变电站110kV耦合电容器,型号
OWF110/-0.0066,试验时高压侧绝缘为8000M D,末屏绝缘为0MQ, 介损测试正接线时为1.2%,反接线时为0.089%,判断为末屏进水受潮,将末屏瓷套打开后,发现其密封胶垫严重变形,电容器底部挂满水珠,现场用电吹加热干燥处理后试验结果正常。
(4)2000年12月,某110kV变电站110kV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型
号LCWB6-110试验时一次绕组绝缘5000M D,二次绕组绝缘为5MQ, 介损为3.8%,油质微水、色谱、介电强度等指标均合格,打开二次接线端子盖板发现其密封胶垫变形,密封不好,端子螺栓有锈蚀现象,现场用电吹风加热干燥处理后试验结果正常。
2 启示
(1)对上述类型设备的绝缘缺陷的处理一定要在基于对故障点及故障性质的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不可盲目不做任何处理即重新投运,否则易发生设备事故。
(2)对设备试验数据的正确分析判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必要时应重复测量或缩短周期进行测量,要熟悉设备的内部结构和接线方式,充油设
备的油质化验对故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3)试验结束后接线一定要正确恢复并保证接触良好,特别是设备的工作接地引线,这是杜绝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