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氮、磷的去除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当前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然而,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和水质要求,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因此,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其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技术进行综述。

二、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概述污水生物脱氮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实现。

硝化过程由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完成,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反硝化过程则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气态氮,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三、污水生物除磷技术概述污水生物除磷主要依靠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度吸收磷酸盐,并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将其释放。

通过交替运行好氧和厌氧阶段,实现污水中磷的去除。

四、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一)工艺参数优化1. pH值控制:适宜的pH值有利于提高硝化、反硝化以及聚磷菌的活性,从而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2. 溶解氧(DO)控制:DO是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控制DO,可以平衡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速率,提高脱氮效率。

3. 污泥龄(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优化:通过调整SRT和HRT,可以控制生物反应器的污泥产量和反应效率。

(二)新型生物反应器应用新型生物反应器如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组合式生物反应器等,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三)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或酶,强化硝化、反硝化和聚磷菌的活性,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四)组合工艺应用将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法相结合,如采用化学沉淀与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如工艺参数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应用、生物强化技术以及组合工艺应用等,可以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研究

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研究

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研究。

首先分析了脱氮技术的现状和挑战,接着深入解析强化脱氮技术的原理。

随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有效性。

针对脱氮效率和成本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结论部分探讨了强化脱氮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以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影响。

文章总结了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和前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强化脱氮技术、污水处理、脱氮效率、成本降低、环境保护、未来发展、策略研究、应用案例、挑战、影响、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研究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研究涉及到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实现污水处理高效、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污水中含氮物质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对水环境带来严重挑战。

强化脱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强化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策略,通过对脱氮技术的现状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强化脱氮技术的原理,总结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提高脱氮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策略,并展望强化脱氮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当前环境保护的需求,分析强化脱氮技术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意义,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课题,本文将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 正文2.1 脱氮技术的现状和挑战脱氮技术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等氮污染物,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目前,常见的脱氮技术包括生物脱氮、化学脱氮和物理脱氮等方法。

在脱氮技术的现状中,生物脱氮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实现氮的去除。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日益复杂的污水成分,传统的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

因此,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与进步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中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生物脱氮技术研究(一)发展概况生物脱氮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素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放到大气中。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改进微生物菌群以及调控环境因素等手段,推动了生物脱氮技术的进步。

(二)技术分类目前,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厌氧-好氧(A/O)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等。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反应过程和微生物活动,实现了高效脱氮的效果。

(三)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如微氧脱氮技术、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技术等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脱氮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三、生物除磷技术研究(一)发展概况生物除磷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磷素去除或转化为易于回收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除磷机制的了解加深,除磷技术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技术分类常见的生物除磷技术包括聚磷菌(PAOs)除磷工艺、厌氧-好氧(A/O)结合除磷等。

这些技术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代谢过程,实现了对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

(三)研究进展新型的生物除磷技术如基于微藻的除磷技术、电化学辅助生物除磷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除磷效率,还为后续的磷资源回收提供了可能。

四、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更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024年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含磷废水的排放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

由于磷元素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它的大量排放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及生态平衡。

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含磷废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含磷废水来源及危害含磷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及生活污水等。

其中,工业生产中的化工、冶金、电镀等行业是主要的磷污染源。

磷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严重破坏水生态平衡。

此外,磷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针对含磷废水的处理,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

1.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磷从废水中去除。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近年来,学者们对生物除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种群结构,可以显著提高除磷效率。

此外,生物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等,以进一步提高除磷效果。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沉淀法、结晶法等。

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磷以沉淀物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铁盐、铝盐等。

结晶法则是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和离子浓度,使磷以磷酸盐的形式结晶析出。

化学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速度快,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3.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等)的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磷去除。

膜分离法则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废水中的磷与其他物质分离。

物理法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但成本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含磷废水处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技术的成本仍较高,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其次,部分处理方法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最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水质条件差异较大,缺乏通用的处理方法。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推进,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尤为关键,因为这些物质会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成为当前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这些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这些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污泥产量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步脱氮除磷等工艺在实验室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新型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实际应用情况目前,各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某些城市采用新型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实现了氮、磷的高效去除,同时降低了能耗和污泥产量。

此外,一些工业园区也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废水,有效减轻了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

三、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1. 工艺优化与创新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科研人员将探索更加高效的微生物种类和反应机制,以提高氮、磷的去除效率。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污水处理需求,开发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的工艺。

2. 能源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生物脱氮除磷等工艺产生的能量和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实现污水的能源自给或供电;同时,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是主要诱因之一。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成本低、维护简便、生态友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特别是脱氮除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填料及微生物等部分组成。

水体在流经湿地时,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三重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脱氮除磷是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一)脱氮效果研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特别是通过合理设计湿地系统和优化植物种类后,脱氮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除磷效果研究人工湿地通过吸附、沉淀及生物吸收等多种方式去除磷。

研究表明,湿地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对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同时植物对磷的吸收也是除磷的重要途径。

此外,湿地中的微生物活动也有助于磷的去除。

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一)微生物作用微生物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能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活动吸收和转化磷。

(二)物理化学作用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如沙、石、土壤等,通过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有助于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此外,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脱氮除磷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湿地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微生物群落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湿地的长期运行效果、对不同污染负荷的适应性等。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湿地设计,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同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和维护。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人们研发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工艺概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作用,利用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去除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国内外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A/O法、A2/O法、氧化沟法等。

这些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超声波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三、工艺运行机制与原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完成。

在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吸收、代谢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脱氮过程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步骤实现;除磷过程则主要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和释磷实现。

四、工艺发展及挑战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型的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理念和技术,如低碳、低能耗、资源化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2. 面临的挑战尽管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解决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等。

此外,一些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新型有机污染物等)也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024年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范文

《2024年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范文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篇一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低C/N比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将针对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研究重点是脱氮除磷过程,我们将深入探讨A2/O工艺如何有效地解决低C/N比带来的污水处理难题,并通过优化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率。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低C/N比的生活污水因其特殊的成分构成,给污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C/N比生活污水的处理中。

本文将对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二、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概述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一种集生物脱氮、除磷、有机物去除于一体的污水处理技术。

该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其中,曝气生物滤池作为核心处理单元,通过生物膜法实现高效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

三、低C/N比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处理难点低C/N比生活污水的主要特点是碳源不足,导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碳源缺乏,影响处理效果。

此外,低C/N比还可能导致污泥产量增加,处理成本上升。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低C/N比带来的问题,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是本研究的重点。

四、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脱氮除磷原理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的交替运行,实现污水中氮、磷的有效去除。

在厌氧阶段,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在缺氧阶段,利用内源碳源和外部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在好氧阶段,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同时利用生物膜法吸附磷并将其从污水中去除。

五、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脱氮除磷效果为了提高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运行参数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13期2013年7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13July.2013强化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衣兰凯1,赵乐乐2,许运良2(1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北京100101;2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100120)摘要:低碳源污水已经成为污水脱氮除磷的一大瓶颈,影响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强化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已经成为水处理行业的研究热点。

概括了外加碳源、取消化粪池、污泥水解酸化、磷回收和新工艺等技术策略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展望将来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低碳源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磷回收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3)13-0053-03作者简介:衣兰凯(1985-),男,硕士,主要从事给排水设计及研究。

赵乐乐(1986-),女,博士,主要从事给排水设计及研发。

Progresses on the Technolog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Removal for Sewage with Low Carbon SourceYI Lan -kai 1,ZHAO Le -le 2,XU Yun -liang 2(1China Airport Construction Group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01;2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The sewage with low carbon source was becoming an issue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mpac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Therefore ,the enhanc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technology was the experts focus.Exter-nal carbon source ,canceling septic -tank ,sludge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phosphorus recovery and new technology was summarized to enhan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to provide the method of the sewage with low carbon source.Key words :sewage with low carbon sour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activated sludge ;phosphorus recovery污水传统脱氮除磷原理表明,传统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均为异养菌,其生长需要足够的外部碳源,碳源上两者形成竞争关系;而硝化菌世代时间较长,而聚磷菌世代时间较短,两者在污泥龄上又存在矛盾,因此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就是主要调和上述两种竞争关系。

我国典型城市生活污水属于低碳源污水(COD <200mg /L 、COD /TN <5、COD /TP <25),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任务是一大瓶颈[1],研究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和策略已经成为水处理行业的一大热点。

为此,本文概括了外加碳源、取消化粪池、污泥水解酸化、磷回收和新工艺等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技术策略,展望将来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低碳源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1外加碳源污水常规生物脱氮除磷过程表明,碳源是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电子供体,针对低碳源污水,外加碳源无疑是最为直接的方式,通常向厌氧池或缺氧池投加葡萄糖、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天然植物或工业有机废水等碳源,提高污水的C /N 和C /P 比例,强化生物脱氮效果。

杨敏等[2]对不同外加碳源的反硝化效能与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乙醇、乙酸和乙酸钠三种易降解外部碳源,乙酸钠最省,反硝化COD /TN 约为3.66;投加成本,乙醇最省(15.08元/kgNO -3-N ),综合技术经济因素,乙酸是最佳的投加碳源。

肖蕾等[3]对现有人工湿地反硝化碳源补充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使用混合碳源和优化投加方式强化脱氮效果。

孙慧等[4]考察外加碳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投加碳源在提高反硝化脱氮的同时,也会对反硝化吸磷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碳源投加量,以恰好满足生物脱氮需求为最佳值。

杨巧林等[5]对比甲醇、乙醇、乙酸、葡萄糖和麦芽糖对生物脱氮的强化作用,综合考虑运行效果、安全性、供应和成本因素,发现葡萄糖是最合适的外加碳源。

投加外碳源固然可以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但也存在各种问题,液体碳源运输困难,甲醇等有较大毒性,天然固体有机碳源与微生物结合力相对较弱,处理效果受温度影响大。

鉴于投加外碳源直接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这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方法已逐步摈弃。

2取消化粪池化粪池主要设置在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截留和沉淀杂质,在池内经过厌氧消化后处理部分有机物,保证排水管道顺畅,杀灭污水中54广州化工2013年7月的病毒和寄生虫,作为局部处理构筑物广泛应用于生活粪便污水的处理,对保护水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快速发展,化粪池的弊端逐步显现[6]。

首先,大量化粪池投入运行后,运行管理跟不上,发现堵塞时才进行清理,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其次,在小区建筑物周围设置化粪池,增加占地、布置分散、其他管线布置困难;最后,化粪池去除部分有机物(10% 20%),降低原污水的有机碳源,不利于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影响污水厂运行,由于减少了污水中有机物含量,不利于细菌培养。

鉴于上述原因,广州市旧城区实施取消或者改造化粪池的措施,自2006年起,新建楼盘不设化粪池[7];杭州在国内率先出台《杭州市无化粪池污水管道设计与养护技术规程》(HZCG06-2006),对化粪池设置做了明确规定[8]。

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取消化粪池可变分散处理为集中处理,然而,取消化粪池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和相应政策来支撑。

首先,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健全,能容纳新增污水排放要求;其次,排水管道的设计与养护有明确的技术规程,政府监管有力;最后,居民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将固体物质和难生物降解垃圾排入排水管道。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取消化粪池,以增加污水有机成分,强化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3污泥水解酸化污泥水解酸化工艺是利用产酸性厌氧和兼性细菌,可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将不溶解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解性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污泥水解酸化可以补充进水中的碳源,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对污泥进行减量和资源化,已成为研究热点。

根据污泥来源不同,分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两种。

初沉污泥中富含原水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初沉池内短时间沉淀后排出,经过发酵后产生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可挥发性有机酸(VFAs),VFAs多少直接决定生物除磷效率。

Bouzas等[9]研究初沉污泥发酵产物VFAs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较高的进水悬浮物能提高VFAs产量,当污泥龄超过6天时,延长污泥龄对VFAs产量提升并不明显;小于4天时,会明显影响VFAs产量。

初沉污泥水解酸化已经工程化,瑞典Klagsh-amn污水处理厂[10]和加拿大Bonnybrook污水处理厂[11]均利用初沉污泥水解酸化来补充污水碳源,强化污水脱氮除磷。

与初沉污泥相比,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具有数量稳定、产物利用率较高、有利于工艺聚磷菌聚集等明显优势,其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所占比例分别为50.2%、26.7%和20%,三类物质可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溶解性COD和高浓度的VFAs[12]。

当前,剩余污泥水解发酵补充进水有机物更受水处理者青睐。

刘智晓等[13-14]研究污泥作为污水厂内碳源的水解特性及工艺选择,并利用侧流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强化低碳源条件下生物脱氮除磷,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巢湖流域某污水处理厂。

黄祥荣等[15]针对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难的问题,设计了水解/缺氧悬浮填料移动床/好氧(H/AMBBR/O)组合工艺,研究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参数值下的处理效果,当水解池、AMBBR、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5h、3h、6h,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填料投配率为30%,水解池的污泥回流频率为4次/天、回流量为5L/次时,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佳,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水解池,既增加了反硝化的碳源,又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减量率达56%以上。

4磷回收水将原污水中颗粒性有机物予以水解/酸化可以释放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酸(VFAs),但这并不会增加进水中总的有机物含量;只要进水中总的COD/P(或COD/N)比值已经成为限制性因子,水解/酸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的促进作用则十分有限[16]。

由氮磷等营养元素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正日益加剧,水体中过量的磷可导致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使生物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磷资源匮乏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矛盾,磷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全球陆地上总磷储量虽然在数量上还可能维持人类再使用上百年的时间,但依靠现有开采技术,可经济开采出的磷矿实际上只有50年左右的使用时间[17]。

从污水中进行磷回收起到一箭双雕作用,将污水中磷变废为宝。

磷回收方法一般是抽取工艺中的厌氧池上清液,利用化学沉淀、结晶技术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将富磷上清液中的磷从污水中分离,剩余上清液回流到处理构筑物,不仅减少污水中磷负荷,而且可将磷元素用于化肥生产等。

胡学斌等[18]利用SBR工艺辅以污泥外循环厌氧释磷后排放富磷上清液的方式,对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回流至SBR反应器厌氧段的外循环释磷污泥,可以利用SBR系统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吸磷,保证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

黄健等[19]通过抽取不同量的厌氧池末端富磷上清液至化学除磷池,来研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磷回收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