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PPT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5张PPT)

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5张PPT)

使用陶器
2
修建村落布特点:
5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
使用磨制石器 1
方向发展。
7 6 开始定居生活
私有制 产生
从部落到国家
华夏族的
炎帝 传说
阪泉之战 华
黄帝 炎黄联 夏
蚩尤 盟

涿鹿之战
其他部 落
国家
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
社会
2070年BC,夏禹奴隶制国
三代 夏、商、

家王建位立世。袭制,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二 约里16头00文年化BC等,商朝(殷朝) 建殷立墟。遗址(盘庚迁殷),成熟的甲骨文,精 104美6年的B青C,铜周器武等王伐商,
建立分周封朝制度-天下归姬,宗法制度-
天下归嫡;
夏结商分商:合:封:甲间内制骨接外文、服的直制占接度卜统、井天功治周田下能相:制 归度序-。最的表权天高高明相下统度早结归治集期合王集中政,团权礼尚体乐未现制实神度现权- 权与力王
宗法制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三代 统治特

结构
三代统治体制的成熟期
——周朝(1046BC分84封1制BC度-2-天56下BC)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
化遗存
中国早起人类特点
使用工具:旧石器(打
生活方
制从事石采器集)和狩猎,学会用
火,过着群居生活
式: 分布特
从满天星斗到花团锦簇
点:
(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代表人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ppt

朝代 夏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国家治理方式
实行世袭制;中央设主管行政、军 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直 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实行内外服制;
西周
二、夏、商、西周的国家治理
2.商朝的国家治理
政治上: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经济上: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首先要对中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有一个基本了解,
解题关键
对这些文化遗址的分布区域、文化类型有基本了解。
问题二:阅读下面这段话,查阅相关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考察其分 布特点,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个 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 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 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 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 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大盂鼎
西周青铜器,鼎内壁的 铭文中有,并据此分析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国家治理方式
实行世袭制;中央设主管行政、军 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直 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3.西周的国家治理
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
二、夏、商、西周的国家治理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共26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共26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 】(共26 张PPT) 优秀课 件公开 课课件 复习课 件名师 课件免 费课件
人类是怎么来的?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 】(共26 张PPT) 优秀课 件公开 课课件 复习课 件名师 课件免 费课件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 】(共26 张PPT)
2.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商朝的历史是“信史”?
玉凤
象牙杯
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妇好墓及出土的
文物 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带有铭文的铜器190件,铸有“妇好”铭文的有109件。
三皇:燧人氏、伏羲 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 帝喾、尧、舜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 】(共26 张PPT)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 】(共26 张PPT)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 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 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 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 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 与整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1)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6)礼乐制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井田制
02
04
01
03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 土地制度,起源于商, 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 主要使用木、石、骨、 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 蚌等材质的工具,青 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铜农具极少。
原始社会
母系氏 父系:贫富私

有阶级
世袭制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打磨)
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龙山 河姆渡 红山 大汶口 良渚
夏(二里头)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6张ppt)
第一城”。 良渚“神徽”像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 ·查普曼,在近期的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 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
钻木取火 VS 普罗米修斯偷火种:他说:"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
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 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 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中华民族精神信仰: 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当然,最 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祖先崇拜!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石器时代的“百花齐放”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 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 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 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 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 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长知识: 如何测定古遗址年代?
1、C-14测定法(5万年 以内) 2、古地磁法+化石地层
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共性特征: 距今约1万年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新石器时代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 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 春期拔牙的习俗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 三皇五帝: • 三皇分别有以下各种说法: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泰皇; • 《史记·补三皇本纪》:天皇、地皇、人皇; • 《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 • 《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 • 《三字经》:伏羲、神农、黄帝。 • 五帝: • 《史记·五帝本纪》、《五帝德》: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 《战国策·赵策》、《易·系辞》: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 《吕氏春秋·十二纪》: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 《通鉴外纪》、《路史发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黑陶单把鬲 龙山文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中 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 国家PPT
• (1)人自身的进步: • 从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北京人等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现代智人,使
中华文明有了创造者。 • (2)社会经济的进步: • 农业、手工业的产生及生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了初步的物质文明。 • (3)社会政治的演化: • 随生产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组织及成员也在发生变化,从原始人
成为早期文明国家 近1千年
• 早期国家特征: • 从经济部门看:农业使用木石骨蚌、青铜器、丝织业、玉器 • 虽有发展,但农业有较大的原始性,手工业有更大发展 • 从财产所有制看:天下变成王室私产、不同权贵占有不同的财产 • 私有制日益发展 • 从社会成员看:奴隶主、奴隶、平民 • 社会成员发生分化,形成不同等级,产生阶级 • 从社会制度和管理看: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 日益发展,注重血缘,中央权力未高度集中 • 从国家的文明的构成看:炎黄部落、夏商周文化 •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 从国家的疆域及影响范围看:夏、商、周位于中原 • 以中原为中心不断向周边扩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

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 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夏朝的统治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传承方式: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
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生活:聚族定居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址模拟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 王陵12号墓。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国家机构: 商商王朝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
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6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6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
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概况
时间
地区
文化
代表器物
生活
距今约 7000-5000 年
黄河中游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
红陶 黑陶
粟 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
水稻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
大量的稻杆稻谷,外形完好
6
仰韶文化彩陶 河姆渡文化黑陶
大汶口文化的红陶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称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15
四、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商和西周(信史时代)

商朝(BC1600-BC1046)
• 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主要是商朝后期的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商王以这种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自己和国家的行动,反 映出商朝在政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庶人
20
含义
目的 特点
不同点 作用
结果
分封制
在巩固周王室统治的前提下, 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及古 代帝王、贵族的后代 进行有效的统治
4
生活方式
元谋人和北京人 都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会使用火 使用打制石器
北京人 (距今70万年—20万年)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分布特点
分布地区广泛, 多在河流附近, 从东北辽河流域 到广东珠江流域, 从西藏到台湾都有 先民的踪迹, 说明了中华文化 从一开始就有着多 元化发展的趋势, 奠定了中华文明宏 伟博大的基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8
时间轴示意图
夏 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3.新石器时代
文明成就: 1.农业的出现;2.陶器的制造;3.聚落定居
代表性文化遗存
特征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黄河中游地区: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
典型器物为 彩绘陶器 ,以 粟 等为 主要栽培物
种植 水稻 ,掌握了 养蚕缫丝技术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3.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
(晚期)
良渚古城遗址地图
玉琮
良渚文化 玉器、祭坛、神庙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化 (辽河上游)
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陶)
黑 陶 ︵ 蛋 壳 陶 ︶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5.三皇五帝 (1)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舜承尧位,这种做法被称为“禅让”。 (3)“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层分化比较 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黄帝、炎帝塑像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4.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
【课堂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等级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质量
墓主身份
1 百件以上,多则数百件 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 神王(最高统治者)
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代替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又称为 “蛋壳陶”
北方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精美玉器 ,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陶寺文化是中国正式踏进文明社会 的界碑石。
——苏秉琦
◎陶寺观星台遗址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 奴隶制国家。
(2)政治: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2
几十件至百件
玉器远多于其他器物,随葬玉钺、玉琮
公侯,掌握较多财富
3
几十件左右
玉器多于陶、石器,玉钺、玉琮仅随葬其一
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拥 有相当财富
4
十几件至几十件 玉器与陶、石器数量相近,随葬石钺
首领,有一定财富和地位
5
几件至十几件
少或无玉器,多陶、石器,随葬石钺或石镞 上层平民,有一点私产
6
一件或几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4.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
姜寨聚落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
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反映了尚未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姜寨聚落是仰
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中外历史纲要(上)》P3
(襄汾陶寺遗址)1000多座墓葬中,大型墓葬有9座,约占墓葬总数的1%。随葬品有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河南洛阳偃师)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史学界对夏王朝的研究存在怎样的问题?
◎二里头早期宫殿
中国真正有据可查的“信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复原想象图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最根本标志
文明 社会
国家
政治表现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社会
父系氏 族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2.旧石器时代
北 京 人 复 原 像
元谋人门齿化石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
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王• 国吾维辈的生“于二今重日证,据幸法于”纸:上考之古材发料掘外(,地更下得之地新下材之料新)材可料以。对由历此史种文材献料,(我纸辈上固之得材据料)
只有陶、石器
普通平民
7
基本为零
社会地位最地下人群
——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
1.社会贫富分化,氏族联合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2.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
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3.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1
从事渔猎和采集
2
过着群居的生活
3
已经学会使用火
1.阅读地图,结合所学,说说旧石器 时代比较重要的人类遗址有哪些?当 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2.我国早期人类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3.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中期)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粟)
苏秉琦:“满天星斗” 、 六大分区
彩绘陶器 (如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大汶口文化
碳 化 稻
骨耜
河姆渡文化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装饰品、工具、武器。小型墓葬约占总数的90
%,墓坑小而窄,掩埋也极浅,大都没有木棺和随葬品。
——丘富科:《中国文化遗产词典》
阅读材料从,母结系合氏书族本社,会谈到谈父同系为氏新族石社器会时;代出的现文阶化级遗分产化,;陶从寺原遗始址氏与族姜到寨早遗期址国相家比有 什么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