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最重要的8个核心考点
中考数学最重要的8个核心考点

2019年中考数学最重要的8个核心考点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1.cos30°=.2.sin260°+cos260°=1.3.2sin30°+tan45°=2.4.tan45°=1.5.cos60°+sin30°=1.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清单02全等三角形(8个考点梳理题型解读核心素养提升中考聚焦)(原卷版)

清单02 全等三角形(8个考点梳理+题型解读+核心素养提升+中考聚焦)【知识导图】【知识清单】考点一.全等图形(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三角形全等的符号“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4)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1.(2022秋•剑阁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B.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C.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D.两个正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2.(2022秋•东莞市期末)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A.两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边长为3和4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考点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说明: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理论依据,应用时要会找对应角和对应边.②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3.(2022秋•庄河市期末)如图,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等于()A.50°B.71°C.58°D.59°4.(2022秋•丹阳市校级期末)已知△ABC≌△DEF,AC=9cm,则DF=cm.考点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判定定理4:AAS﹣﹣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5.(2022秋•莘县期末)如图,BC=BD,那么添加下列选项中的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BD 的是()A.AC=AD B.∠BAC=∠BAD C.∠ABC=∠ABD D.∠C=∠D=90°6.(2022秋•嘉鱼县期末)如图,点A、D在线段BC的两侧,且∠A=∠D=90°.试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BC.并写出证明过程.7.(2023春•渠县校级期末)已知:如图,AC∥DF,点B为线段AC上一点,连接BF交DC于点H,过点A作AE∥BF分别交DC、DF于点G、点E,DG=CH,求证:△DFH≌△CAG.8.(2023春•鄠邑区期末)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改为“∠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直角三角形首先是三角形,所以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又是特殊的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9.(2022秋•衡山县期末)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B.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10.(2022秋•磁县期末)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的条件是()A.AC=AD或BC=BD B.AC=AD且BC=BDC.∠BAC=∠BAD D.以上都不对11.(2022秋•鄞州区校级期末)如图,AD∥BC,∠A=90°,E是AB上的一点,且AD=BE,∠1=∠2.求证:△ADE≌△BEC.12.(2023春•怀化期末)如图,在△ABC中,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AE=CF.求证:∠ACB=90°.13.(2022秋•雄县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E是过点A的直线,BD⊥DE于D,CE⊥DE于点E;(1)若B、C在DE的同侧(如图所示)且AD=CE.求证:AB⊥AC;(2)若B、C在DE的两侧(如图所示),且AD=CE,其他条件不变,AB与AC仍垂直吗?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考点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4.(2022秋•大田县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12cm的皮革.皮雕师傅想在此皮革两相邻的角落分别切下△PDQ与△PCR后得到一个五边形PQABR,其中P,Q,R三点分别在边CD,AD,BC 上,且PD=2DQ,PC=CR.(1)若DQ=x,将△PDQ的面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五边形PQABR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2022秋•荣昌区期末)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AD,垂足为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G是D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G.(1)求证:BE=CF;(2)若BG=CA,求证:GA=2DE.16.(2022秋•宿城区校级期末)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且∠BAC=∠DAE,求证:BD=CE.17.(2022秋•孝南区期末)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1)求证:AC∥DE;(2)若BF=21,EC=9,求BC的长.考点六.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用全等寻找下一个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往往是综合在一起应用的,这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的已知和求证,分清问题中已知的线段和角与所证明的线段或角之间的联系.(2)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做法:①把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延长,把分散条件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是解决中线问题的基本规律.②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可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这些问题经常用到全等三角形来证明.(3)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其中,画出示意图,把已知条件转化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关键.18.(2023春•长安区期末)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 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1)求证:△ADC≌△CEB;(2)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19.(2022秋•永城市校级期末)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点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 在l的异侧,AB∥DE,∠A=∠D,测得AB=DE.(1)求证:△ABC≌△DEF;(2)若BE=10cm,BF=3cm,求FC的长.20.(2022秋•新化县期末)【问题背景】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试探究图1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探索】小亮同学认为: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则可得到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探索延伸】在四边形ABCD中如图2,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结论运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EOF)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考点七.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①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②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有时不必证明全等;③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语言:如图,∵C在∠AOB的平分线上,CD⊥OA,CE⊥OB∴CD=CE21.(2022秋•双流区期末)已知:如图,△ABC中,∠ACB=90°,AD⊥AB,BD平分∠ABC交AD于D 点.(1)求证:∠ADE=∠AED;(2)若AB=6,CE=2,求△ABE的面积.22.(2022秋•巩义市期末)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过点D 作DE⊥AB,垂足为E,此时点E恰为AB的中点.(1)求∠CAD的大小;(2)若BC=9,求DE的长.考点八.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1)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2)基本要求它使用的直尺和圆规带有想像性质,跟现实中的并非完全相同.直尺必须没有刻度,无限长,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侧.只可以用它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不可以在上画刻度.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亦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你之前构造过的长度.23.(2022秋•长安区校级期末)如图,Rt△ABC中,∠C=90°,∠B=30°,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错误的是()A.B.C.D.24.(2022秋•青秀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尺规作图中“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该作法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则判定图中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SAS B.ASA C.AAS D.SSS【核心素养提升】逻辑推理——构建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1.(2022秋•香坊区期末)如图,等边△ABC中,CH⊥AB于点H,点D、E分别在边AB、BC上,连接DE,点F在CH上,连接EF,若DE=EF,∠DEF=60°,BE=2,CE=8,则DH=.2.(2022秋•江岸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且AC=5,将BC沿BA方向平移至AE,连接CE、DE,若以AC、BD和DE为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是,则DE =.3.(2022秋•葫芦岛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点A(0,5),点C(﹣2,0),点B在第四象限.(1)如图1,求点B的坐标;(2)如图2,若AB交x轴于点D,BC交y轴于点M,N是BC上一点,且BN=CM,连接DN,求证CD+DN=AM;(3)如图3,若点A不动,点C在x轴的负半轴上运动时,分别以AC,OC为直角边在第二、第三象限作等腰直角△ACE与等腰直角△OCF,其中∠ACE=∠OCF=90°,连接EF交x轴于P点,问当点C 在x轴的负半轴上移动时,CP的长度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求出其长度.【中考热点聚焦】热点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023•衢州)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下面四个条件:①AB=DE;②AC=DF;③BE=CF;④∠ABC=∠DEF.(1)请选择其中的三个条件,使得△ABC≌△DEF(写出一种情况即可).(2)在(1)的条件下,求证:△ABC≌△DEF.2.(2023•云南)如图,C是BD的中点,AB=ED,AC=EC.求证:△ABC≌△EDC.热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3.(2023•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以点A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与AB,AC分别交于点E,F,连接DE,DF.(1)求证:△ADE≌△ADF;(2)若∠BAC=80°,求∠BDE的度数.4.(2023•营口)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F分别在直线AB的两侧,且AE=BF,∠A=∠B,∠ACE=∠BDF.(1)求证:△ACE≌△BDF;(2)若AB=8,AC=2,求CD的长.5.(2023•南通)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ADC=∠AEB=90°,BE,CD相交于点O,OB=OC.求证:∠1=∠2.小虎同学的证明过程如下:证明:∵∠ADC=∠AEB=90°,∴∠DOB+∠B=∠EOC+∠C=90°.∵∠DOB=∠EOC,∴∠B=∠C.……第一步又OA=OA,OB=OC,∴△ABO≌△ACO.……第二步∴∠1=∠2.……第三步(1)小虎同学的证明过程中,第步出现错误;(2)请写出正确的证明过程.6.(2023•陕西)如图,在△ABC中,∠B=50°,∠C=20°.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延长EA至点D.使AD=AC.在边AC上截取AF=AB,连接DF.求证:DF=CB.7.(2023•长沙)如图,AB=AC,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1)求证:△ABE≌△ACD;(2)若AE=6,CD=8,求BD的长.8.(2023•聊城)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BC上一点,且BE=CD,∠B=∠AED=∠C.(1)求证:∠EAD=∠EDA;(2)若∠C=60°,DE=4时,求△AED的面积.热点3.三角形全等的实际应用9.(2022•扬州)如图,小明家仿古家具的一块三角形状的玻璃坏了,需要重新配一块.小明通过给玻璃店老板提供相关数据,为了方便表述,将该三角形记为△ABC,提供下列各组元素的数据,配出来的玻璃不一定符合要求的是()A.AB,BC,CA B.AB,BC,∠B C.AB,AC,∠B D.∠A,∠B,BC 10.(2022•百色)校园内有一块四边形的草坪造型,课外活动小组实地测量,并记录数据,根据造型画如图的四边形ABCD,其中AB=CD=2米,AD=BC=3米,∠B=30°.(1)求证:△ABC≌△CDA;(2)求草坪造型的面积.热点4.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1.(2023•广州)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AE=12,DF=5,则点E到直线AD的距离为.12.(2022•北京)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AB.若AC=2,DE=1,则S△ACD=.。
中考数学核心考点

中考数学核心考点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数与式1.有理数及其运算:掌握正数、负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2.实数及其性质: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代数式: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4.方程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二、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2.不等式: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不等式求解。
3.应用题:能够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
三、函数及其图像1.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2.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3.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掌握简单问题的求解。
4.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5.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应用。
6.图像: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四、几何与图形1.图形的基本性质:掌握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2.图形的相似与全等:理解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和定理。
3.图形的变换: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变换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4.视图与投影:理解视图与投影的概念,能够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和展开图。
5.解直角三角形: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6.圆的性质与判定:理解圆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7.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8.图形与坐标: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够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求出坐标。
9.综合与实践: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测量、建筑、设计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中考核心知识点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 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 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 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 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 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 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 立方根; 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中考数学的知识点 (集锦15篇)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考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 1圆的知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2)如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 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d/2。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
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的面积公式: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πr,用字母S 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 2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中考数学核心考点+重点题型+高分秘籍+题组训练+过关检测(全国通用)第03讲实数的混合运算(附答案)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五合一《核心考点+重点题型+高分秘籍+题组特训+过关检测》(全国通用版)第3讲实数的混合运算核心考点:相反数、绝对值、倒数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2.倒数:1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所得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若a、b互为倒数,则ab=1. 3.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记作|a|.核心考点2:幂的运算(a≠0)(1)a m∙a n=a m+n (2)a m÷a n=a m−n(3)(a m)n=a mn (4)(ab)n=a n b n(5)a−n=1a n(6) a0=1核心考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0,0)a b=≥≥0,0) a b ≥>核心考点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实数的混合运算题一般都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并且都放在解答题的开始部分,属于基础题1.计算:()()220233441-+-÷+-【分析】混合运算要先看看有哪几种运算,再考虑运算顺序.【详解】原式31621=+÷-381=+-=10【反思】混合运算题,有三个关键之处,其一是运算顺序,其二是要对每种运算的公式要熟练,其三是要细心.2.计算:01112cos 45(1)()42π--+︒++. 【分析】本题中包含四种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个要牢记;第二种是零指数;第三种是算术平方根;第四是负指数运算。
负指数运算是混合运算中的一个难点,易错。
原式=0112cos 45(1)()2π--+︒12122=++ 32=. 【反思】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零次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含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特殊三角函数值要记牢.3.计算:()1012cos303220223π-⎛⎫︒+-+-- ⎪⎝⎭ 【分析】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绝对值和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可同时化简,这样可以减少步骤原式2213=-213=-0=.【反思】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计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熟知相关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计算:()1013220222cos303π-⎛⎫-+---+︒ ⎪⎝⎭. 【分析】绝对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四项可同时化简.原式2312=-+23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计算,特殊角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熟知相关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5.计算:()011333tan 609--+-+︒.【分析】先计算器乘方与化简二次根式,并把特殊性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再计算加减即可.(0133tan 60-+︒11133=-+1=【反思】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零指数与负整理指数法则,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细心是计算正确的法宝细心对于学习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数学题中处处都要计算,而细心是能计算正确的法宝,所以在中考数学中要想得高分,细心是最重要的!策略三:细心是计算正确的法宝!1. 计算:()2012cos60220223π-⎛⎫--+- ⎪⎝⎭︒.2. 计算:()1201|4| 3.143π-⎛⎫---+- ⎪⎝⎭.3.()()2023013tan 301 3.14π-+︒--4. ()101202323-⎛⎫-+ ⎪⎝⎭.5. 2122-⎛⎫+ ⎪⎝⎭6. 计算:()1016023π-⎛⎫︒+- ⎪⎝⎭7. ()10211tan60512-⎛⎫--++ ⎪⎝⎭.8. 计算:()2012022π32cos 452-⎛⎫-+----︒ ⎪⎝⎭.9.计算:212tan 6023-⎛⎫+︒ ⎪⎝⎭.10.计算:011(4)2sin 60()4π---+︒+.1. +0(2)π--5+2023(1)-21()3-+2. (012π2+.3. ()201921-.4. 计算:()1014sin 601tan 4520222-⎛⎫︒+-︒-- ⎪⎝⎭.5. 24sin 45︒-.6. 201|2()(2020)2π-+--.7. 计算:020221122514538. 计算:02cos 452021︒;9. ()2012 3.143π-⎛⎫--- ⎪⎝⎭;100|(3)π--. 第3讲 实数的混合运算 题组训练详细解答1.计算:()2012cos60220223π-⎛⎫--+- ⎪⎝⎭︒.2.计算:()1201|4| 3.143π-⎛⎫---+- ⎪⎝⎭. 3.()()2023013tan 301 3.14π-+︒--4()101202323-⎛⎫-+⎪⎝⎭.52122-⎛⎫+ ⎪⎝⎭6.计算:()1016023π-⎛⎫︒+- ⎪⎝⎭7()10211tan60512-⎛⎫--++ ⎪⎝⎭. (2tan605+8.计算:()2012022π32cos 452-⎛⎫-+----︒ ⎪⎝⎭.9.计算:212tan 6023-⎛⎫+︒ ⎪⎝⎭.10.计算:011(4)2sin 60()4π---+︒+.过关检测详细解答1+0(2)π--5+2023(1)-21()3-+ 解:原式21519=+--+ 6=2(012π2+.4.计算:()1014sin 601tan 4520222-⎛⎫︒+-︒-- ⎪⎝⎭.524sin 45︒-.6201|2()(2020)2π-+--.7.计算:02022112251453 020221122514531521353-+-⨯ 58.计算:02cos 452021︒;9()2012 3.143π-⎛⎫--- ⎪⎝⎭;100|(3)π--.。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一、数与代数。
1. 有理数。
-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 + b=0。
-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a|=a(a≥0) -a(a<0)。
-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 实数。
-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如√(2)、π等。
- 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顺序为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 代数式。
- 代数式的概念: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与字母的乘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 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1 解一元一次方程1.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 整式2.1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乘除3. 因式分解3.1 提公因式法3.2 积因式分解4. 分式4.1 分式的加减4.2 分式的乘除二、几何1. 相似三角形1.1 判定相似三角形 1.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平行线与三角形2.1 平行线的性质2.2 三角形内角和3. 圆3.1 圆的性质3.2 圆内接四边形4. 三角形4.1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4.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函数与图像1. 一次函数1.1 一次函数的性质 1.2 一次函数图像2. 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的性质2.2 二次函数图像3. 绝对值函数3.1 绝对值函数的性质 3.2 绝对值函数图像四、统计与概率1. 统计1.1 统计量的计算1.2 统计图的绘制2. 概率2.1 基本概率事件2.2 条件概率的计算五、解析几何1. 直线与圆1.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2 直线与圆的性质2. 空间图形2.1 空间图形的投影2.2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六、实际问题1.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2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2.1 结合多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的技巧七、综合练习1. 综合练习题1.1 完形填空题1.2 阅读理解题2. 综合练习题解析2.1 完形填空题解析2.2 阅读理解题解析以上便是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的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同学们在备考中可根据此表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考点归纳双向细目表随着2023年初中数学中考的逐渐临近,同学们将面临着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和全面梳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数学中考,以下将就上文所述的考点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和扩充。
一、代数代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因式分解和分式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数学最重要的8个核心考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
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