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20年一志愿拟录取名单

姓名
1 824050000000007 范振宇 2 824050000000062 田雨欣 3 824050000000070 葛平 4 824050000000021 常根旺 5 824050000000019 张艳杰 6 824050000000092 张家胜 7 824050000000090 张涵 8 824050000000034 徐晓月 9 824050000000011 杨皓月 10 824050000000089 段晓虎 11 824050000000022 杨添棋 12 824050000000018 赵檬 13 824050000000001 张心怡 14 824050000000052 何志琴 15 824050000000016 李慧玲 16 824050000000106 徐昕 17 824050000000074 齐童 18 824050000000077 李贺 19 824050000000065 司静宜
拟录取专业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初试成绩 复试专业成绩 复试英语成绩 复试总成绩 综合素质评分 总分
387
86
382
90
360
89
358
89
346
90
341
91
332
87
328
86
324
81
323
76
320
80
319
82
315
88
300
86
295
85
273
中国所有环评单位名单详解

序号所在地单位名称资质证书编号改制完成时间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01号2011年年底前2 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发展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1002号2011年年底前3 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03号2012年年底前4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004号2012年年底前5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005号2012年年底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环森保所Copyright @ 2004-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厢红旗Tel :(86);FAX :(86)Email6 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1006号2012年年底前7 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11号2011年年底前8 北京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016号2011年年底前9 北京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017号2011年年底前10 北京清华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022号2012年年底前11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24号2011年年底前12 北京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1026号2012年年底前13 北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27号2012年年底前14 北京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028号2012年年底前15 北京北京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033号2012年年底前16 北京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1038号2011年年底前17 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54号2012年年底前1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056号2012年年底前19 北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57号2012年年底前2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005号2012年年底前21 北京北京一轻环境保护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1007号2012年年底前22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008号2012年年底前23 北京北京市水文总站国环评证乙字第1010号2011年年底前24 北京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026号2012年年底前25 北京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028号2011年年底前26 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031号2011年年底前27 天津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101号2011年年底前28 天津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1102号2011年年底前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7号邮政编码:300191联系电话:传真:联系E-mail29 天津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103号2011年年底前30 天津南开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108号2012年年底前31 天津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102号2012年年底前32 天津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103号2011年年底前33 天津天津市预防医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104号2012年年底前34 天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106号2011年年底前35 天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107号2012年年底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承办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信息中心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邮编:300191电话:(综合办)传真:所长、党委书记:高尚宾副所长:李玉浸副所长(副书记):牛力平副所长:唐世荣36 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111号2012年年底前37 天津天津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112号2012年年底前38 河北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201号2012年年底前39 河北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203号2011年年底前40 河北石家庄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207号2011年年底前41 河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01号2012年年底前42 河北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04号2012年年底前43 河北邯郸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06号2011年年底前44 河北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08号2011年年底前45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209号2012年年底前46 河北河北省气象科及服务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1210号2012年年底前47 河北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13号2012年年底前48 河北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14号2012年年底前49 河北河北科技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215号2012年年底前50 河北秦皇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16号2011年年底前51 河北张家口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17号2011年年底前52 河北沧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18号2011年年底前53 河北唐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19号2011年年底前54 河北衡水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20号2011年年底前55 河北廊坊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22号2011年年底前56 河北邢台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23号2011年年底前57 河北石家庄经济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25号2012年年底前58 河北保定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26号2011年年底前59 河北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227号2012年年底前60 河北泊头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28号2011年年底前61 河北任丘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234号2011年年底前62 河北河北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240号2012年年底前63 山西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2011年年底前64 山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302号2012年年底前65 山西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304号2011年年底前66 山西大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01号2011年年底前67 山西山西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302号2012年年底前68 山西山西省化工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303号2012年年底前69 山西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04号2012年年底前70 山西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305号2011年年底前71 山西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07号2012年年底前72 山西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08号2011年年底前73 山西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2012年年底前74 山西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10号2012年年底前75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2012年年底前76 山西吕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15号2011年年底前77 山西山西省运城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16号2011年年底前78 山西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17号2011年年底前79 山西晋中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18号2011年年底前80 山西阳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21号2011年年底前81 山西晋城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24号2011年年底前82 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326号2012年年底前83 山西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327号2012年年底前84 山西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国环评证乙字第1329号2011年年底前85 山西太原科技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332号2012年年底前86 山西朔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334号2011年年底前87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401号2011年年底前88 内蒙古乌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01号2011年年底前89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02号2011年年底前9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03号2011年年底前91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04号2011年年底前92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405号2011年年底前93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07号2011年年底前94 内蒙古通辽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08号2011年年底前95 内蒙古包头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409号2011年年底前96 内蒙古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411号2011年年底前97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12号2011年年底前98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地质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419号2012年年底前99 辽宁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501号2011年年底前100 辽宁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503号2011年年底前101 辽宁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2011年年底前102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505号2012年年底前103 辽宁大连机工机械环保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03号2012年年底前104 辽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04号2012年年底前105 辽宁丹东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05号2011年年底前106 辽宁沈阳化工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07号2012年年底前107 辽宁本溪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09号2011年年底前108 辽宁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10号2011年年底前109 辽宁辽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11号2011年年底前110 辽宁抚顺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12号2011年年底前111 辽宁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13号2012年年底前112 辽宁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16号2011年年底前113 辽宁阜新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17号2011年年底前114 辽宁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18号2011年年底前115 辽宁营口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19号2011年年底前116 辽宁锦州环境工程技术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520号2011年年底前117 辽宁鞍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21号2011年年底前118 辽宁盘锦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24号2011年年底前119 辽宁朝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25号2011年年底前120 辽宁葫芦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26号2011年年底前121 辽宁核工业二四○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528号2012年年底前122 辽宁东北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530号2012年年底前123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531号2012年年底前124 辽宁辽宁科技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533号2012年年底前125 辽宁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534号2012年年底前126 吉林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604号2011年年底前127 吉林吉林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607号2012年年底前128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610号2012年年底前129 吉林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601号2011年年底前130 吉林吉林化工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605号2012年年底前131 吉林吉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606号2011年年底前132 吉林吉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607号2012年年底前133 吉林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609号2012年年底前134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611号2011年年底前135 吉林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617号2012年年底前136 吉林白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621号2011年年底前137 吉林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627号2011年年底前138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702号2012年年底前139 黑龙江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703号2011年年底前140 黑龙江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705号2012年年底前141 黑龙江七台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1号2011年年底前142 黑龙江大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2号2011年年底前143 黑龙江双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3号2011年年底前144 黑龙江伊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4号2011年年底前145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705号2012年年底前146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6号2011年年底前147 黑龙江牡丹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7号2011年年底前148 黑龙江鸡西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08号2011年年底前149 黑龙江佳木斯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709号2011年年底前150 黑龙江哈尔滨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710号2011年年底前151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711号2012年年底前152 黑龙江绥化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13号2011年年底前153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714号2012年年底前154 黑龙江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715号2012年年底前155 黑龙江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716号2012年年底前156 黑龙江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717号2011年年底前157 黑龙江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718号2012年年底前158 黑龙江鹤岗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720号2011年年底前159 上海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801号2011年年底前160 上海东华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804号2012年年底前161 上海同济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810号2012年年底前162 上海上海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801号2012年年底前163 上海上海市气候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1803号2012年年底前164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807号2012年年底前165 上海上海港港政管理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1811号2011年年底前16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813号2012年年底前167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817号2012年年底前168 上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820号2012年年底前169 上海复旦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824号2012年年底前170 江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1901号2011年年底前171 江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2011年年底前172 江苏苏州科技学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903号2012年年底前173 江苏南京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906号2012年年底前174 江苏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907号2011年年底前175 江苏河海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1909号2012年年底前176 江苏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2号2011年年底前177 江苏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3号2011年年底前178 江苏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4号2011年年底前179 江苏连云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5号2011年年底前180 江苏南通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6号2011年年底前181 江苏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7号2011年年底前182 江苏泰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8号2011年年底前183 江苏盐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09号2011年年底前184 江苏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10号2011年年底前185 江苏淮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11号2011年年底前186 江苏镇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13号2011年年底前187 江苏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国环评证乙字第1917号2011年年底前188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920号2012年年底前189 江苏张家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21号2011年年底前190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22号2011年年底前191 江苏江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23号2011年年底前192 江苏盐城市盐都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28号2011年年底前193 江苏常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30号2011年年底前194 江苏昆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31号2011年年底前195 江苏海门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33号2011年年底前196 江苏启东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34号2011年年底前197 江苏泰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36号2011年年底前198 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42号2011年年底前199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环保技术开发服务部国环评证乙字第1944号2011年年底前200 江苏兴化市环境工程技术服务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45号2011年年底前201 江苏通州市环境科学技术指导站国环评证乙字第1949号2011年年底前202 江苏射阳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50号2011年年底前203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53号2011年年底前204 江苏江苏工业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954号2012年年底前205 江苏南京工业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1955号2012年年底前206 江苏东海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60号2011年年底前207 江苏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1966号2012年年底前208 江苏盐城工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974号2012年年底前209 江苏滨海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1975号2011年年底前210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979号2012年年底前211 江苏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1981号2012年年底前212 浙江浙江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2012年年底前213 浙江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2011年年底前214 浙江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004号2011年年底前215 浙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2005号2011年年底前216 浙江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007号2012年年底前217 浙江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02号2011年年底前218 浙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03号2011年年底前219 浙江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04号2011年年底前220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006号2012年年底前221 浙江衢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13号2011年年底前222 浙江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14号2011年年底前223 浙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15号2012年年底前224 浙江舟山市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17号2011年年底前225 浙江金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18号2011年年底前226 浙江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23号2011年年底前227 浙江丽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29号2011年年底前228 浙江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32号2011年年底前229 浙江宁波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038号2012年年底前230 浙江温州市鹿城区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42号2011年年底前231 浙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045号2012年年底前232 安徽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102号2011年年底前233 安徽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2103号2012年年底前234 安徽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104号2011年年底前235 安徽马鞍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01号2011年年底前236 安徽合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04号2011年年底前237 安徽安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05号2011年年底前238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106号2012年年底前239 安徽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108号2012年年底前240 安徽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09号2012年年底前241 安徽芜湖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13号2011年年底前242 安徽淮北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16号2011年年底前243 安徽淮南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17号2011年年底前244 安徽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18号2011年年底前245 安徽阜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19号2011年年底前246 安徽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20号2011年年底前247 安徽黄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21号2011年年底前248 安徽安徽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国环评证乙字第2122号2011年年底前249 安徽滁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23号2011年年底前250 安徽宣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125号2011年年底前251 福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201号2011年年底前252 福建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2号2011年年底前253 福建厦门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2203号2012年年底前254 福建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204号2011年年底前255 福建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5号2011年年底前256 福建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6号2011年年底前257 福建华侨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201号2012年年底前258 福建泉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02号2011年年底前259 福建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03号2011年年底前260 福建福州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205号2012年年底前261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206号2012年年底前262 福建三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07号2011年年底前263 福建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08号2012年年底前264 福建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209号2011年年底前265 福建宁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10号2011年年底前266 福建福建省龙岩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11号2011年年底前267 福建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12号2012年年底前268 福建南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14号2011年年底前269 福建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215号2012年年底前270 福建漳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17号2011年年底前271 福建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国环评证乙字第2219号2011年年底前272 福建邵武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31号2011年年底前273 福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33号2012年年底前274 江西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302号2012年年底前275 江西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303号2011年年底前276 江西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01号2011年年底前277 江西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302号2011年年底前278 江西南昌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303号2012年年底前279 江西南昌航空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305号2012年年底前280 江西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2306号2012年年底前281 江西萍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07号2011年年底前282 江西景德镇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08号2011年年底前283 江西新余市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309号2011年年底前284 江西赣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0号2011年年底前285 江西上饶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1号2011年年底前286 江西吉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2号2011年年底前287 江西抚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3号2011年年底前288 江西江西省宜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4号2011年年底前289 江西鹰潭市环境保护科研设计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5号2011年年底前290 江西核工业二三○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316号2012年年底前291 江西江西省科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317号2012年年底前292 江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318号2012年年底前293 江西江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国环评证乙字第2319号2011年年底前294 江西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2320号2012年年底前295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321号2012年年底前296 山东山东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2401号2012年年底前297 山东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402号2011年年底前298 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国环评证甲字第2404号2012年年底前299 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环评证甲字第2406号2012年年底前300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402号2012年年底前301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403号2012年年底前302 山东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404号2012年年底前303 山东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国环评证乙字第2406号2012年年底前304 山东山东省科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408号2012年年底前305 山东滨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09号2011年年底前306 山东日照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10号2011年年底前307 山东东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11号2011年年底前308 山东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12号2011年年底前309 山东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414号2011年年底前310 山东青岛理工大学国环评证乙字第2415号2012年年底前311 山东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17号2011年年底前312 山东胜利油田安全环保研究中心国环评证乙字第2418号2012年年底前313 山东烟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19号2011年年底前314 山东淄博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20号2011年年底前315 山东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422号2011年年底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行政级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行政级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行政级别分为正、副院长、处级干部、科级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等。
其中,正、副院长为院级领导,具有管理全院的职责;处级干部为部门负责人,领导所在部门的工作;科级干部为科研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承担研究任务和技术支持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工勤人员为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文秘人员等,为全院工作提供各项保障和支持。
- 1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院标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它以
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展现了该院的形象和特色。
院标的主体部分
通常包括院名的中文或英文缩写,以及相关图形元素,例如自然景观、环境符号或科学图案等,这些元素往往代表了该院的研究领域、使命和愿景。
院标的设计通常注重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以及与
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形象定位和理念相契合。
在标志的设计中,色彩、形状和排版等方面都会经过精心的考量和设计,以展现出中国环境
科学研究院的专业、权威和创新形象。
总的来说,院标是中国环境
科学研究院的重要标识和象征,它承载着该院的荣誉、声誉和价值观,是该院对外传播和展示的重要视觉符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笔试内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笔试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为选拔优秀的科研人才,环科院经常举办笔试来对应聘者进行考察。
环科院的笔试内容是非常严谨的,旨在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笔试内容。
在环科院的笔试中,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环科院的笔试通常涵盖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各种考题。
环科院的笔试还会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评价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在笔试中,环科院通常会设置科研题目,考察考生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合理的科研方案或解决方案,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
环科院的笔试还会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环科院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机构,因此在选拔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外,还会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考生需要通过笔试展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被录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笔试内容严格、科学,旨在选拔具有优秀环境科学知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参加环科院的笔试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
只有在笔试中尽力发挥,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才能有可能成为环科院的一员,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准备,勇敢挑战,争取在环科院的笔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环境科学研究人员。
【编者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环科院官方公告为准。
】第二篇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第三篇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第四篇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简章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境院”)是国家级研究机构,致力于环境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发展学术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环境院决定招收博士研究生。
以下是关于环境院博士招生的详细信息:一、招生专业环境院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
二、招生计划环境院每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若干名,具体名额将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学院资源情况确定。
三、申请条件1.申请者须为我国公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具有硕士学位或即将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生;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4.认同环境院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有强烈的科研兴趣和志愿,愿意致力于环境科学研究。
四、报名时间和方式1.报名时间:每年的9月1日至10月15日;2.报名方式:申请者须登入环境院招生信息全球信息站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相应申请材料。
五、考试安排1.初试:根据报名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环境院将组织统一笔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知识和外语能力测试;2.复试:通过初试的申请者将被邀请参加环境院组织的复试,包括面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六、录取结果环境院将根据申请者的初试和复试成绩、申请材料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最终的录取名单。
七、培养计划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2.培养方式:环境院将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八、学费和奖学金1.学费:博士研究生学费按照国家政策执行;2.奖学金:环境院将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科研资助。
九、通联方式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环境院博士招生信息,可通过以下方式通联:通联方式:010-xxx电流新箱:xxx以上是关于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的详细简章。
欢迎符合条件并愿意致力于环境科学研究的优秀学子踊跃报名,我们期待着你的加入!十、科研成果与合作机会环境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

1.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 (1)城市生态健康系统分析与监测 (2)城市环境复合污染机理与效应 (3)城市环境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 (4)城市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 2.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1)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2)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3)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4)高效环境材料制备技术 (5)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6)环境生物技术 3.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 (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与示范 (2)生态产业工程与示范 (3)城市生态环境技术集成与示范 (4)城市循环经济建设模式示范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2. 尽责 所训中的“尽责”有以下几层含义: 尽责是“忠诚”对研究所每个成员的具体要求; 尽责是研究所每个成员“忠诚”的具体体现; 尽责寓意研究所全体及每个成员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勤奋工作,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编辑本段 研究领域 1. 城市环境所的使命
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相结合, 坚持院地共建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和院内有关研究所协同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为我国城 市和城市群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科技 创新贡献,为人类未来城市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2. 城市环境所的主要任务
(1) 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城市生态科 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环 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 和工程示范。
中国科学院 环境工程 研究生招生信息

03 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38 环境化学
085229 环境工程
2人
2 个方向
01 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32 普通地质学(乙)或 840 环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
03 受污染水体综合整治技术 刘剑彤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04 生态修复、环境化学
肖邦定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05 水污染控制化学
方涛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1 个方向 3 个方向
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077602 环境工程
指导老师
3 个方向
01 环境工程学
吴振斌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40 环境科学基础或 841 生态学
02 人工湿地/水体生态修复 贺锋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41 生态学
06 环境净化材料
陈运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5 物理化 刘海弟 学(乙)或 913 环境工程(A)
07 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处理
叶树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5 物理化 学(乙)或 913 环境工程(A)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3 普通化学(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日算术平均浓度
n 1n M 1 kx C C ) a i exp( n n1 Q Q 1 i i
2019/2/7
设计水文条件
6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非保守物质设计水文条件的安全性分析
设计流量加大,下游浓度抬升可能导致下游高功能区超标 4.5 4.0 3.5 3.0 浓度
重现期y(年)与保证率P(%) 关系
重现期选择: 生物安全一 般取三年; 人类健康安 全根据污染 物类型确定
1 y 0.5 P0.5
2019/2/7
设计水文条件 3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控制时段选择
径流量的年内变化 污染源污水量的年内时间变化 点源与非点源比例的关系可能形成的控制时段变 化 环境功能要求的控制时段
2019/2/7
16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水质模拟-上包线模式
一维水质方程与流量及距离的关系
旧模型:
40.00
新模型: 30.00
49 43 37 31 25 19 13
浓度 20.00
7 1
距离 流量
10.00
10 40 70 100 55
0.00
2019/2/7
17
2019/2/7
容量分析
8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单源包络线方程
原模型:
M M M a C exp( k t ) exp( kx / u ) exp( bkx / Q ) i i i Q Q Q i i i
包络模型:
M M C m ax 1 /a 1 /a (abkex) Q e xm ax
Q=10 Q=20 Q=30
2.5 2.0
1.5 1.0 0.5 0.0 0 5 10 15 距离(km) 20 25 30
7
2019/2/7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环境容量的概念
单水质目标(如一个湖泊以混合均匀浓度为水 质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先计算容量,再以小 于等于容量的条件分配总量的方式进行水环境 规划,其隐含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纳污总量小 于容量则水体一定达标。 多水质目标(如一个水体有多个功能区)条件 下,纳污总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为必要条件: 纳污总量大于容量则一定有功能区超标,而纳 污总量小于容量则水体不一定达标。
2019/2/7
12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浓度包络线进行容量规划可以避免安全性问题
浓度包络线模式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M=1 M=3 M=5 M=7 M=9 M=11 M=13 M=15
浓度
QS
20
30
流量
4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
60
固定点位设计流量QS小于峰值流量Qmax
2019/2/7
时按容量总量分配方案执行存在超标危险
11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总量分配合理性指数TCRI
TCRI
C
i
i
1 , C i为权重系数, i i单项指标值,
为 0 - 1 之间的无量纲值,数值 越大合理。
2019/2/7
15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河流混合区分析方法
简单方法
– 传统污染物:1/2河宽稀释流量,零维模型 – 有毒污染物:1/3河宽稀释流量,零维模型
模拟方法:
–
远区计算法:
平面二维解析法 平面二维累积流量法
近区计算法:
–
二维或三维紊流模型(κ-ε模型等) 稀释模型(UM、UPLUM、COMMIX、JETLAG等)
包络线方程可得到稳定排放负荷下,河流流 量范围内每点浓度的最大值
2019/2/7
9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水质模拟-上包线示意
临界流量
11 13 14 16 17 18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Q=7 Q=19 Q=27 Q=18 Q=44 上包线
大肠菌群(5-10月) DO(枯水时段、高水温时段) 富营养化(春、秋)
2019/2/7
设计水文条件 4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河流非保守物质设计水文条件研究
7Q10及30Q10 设计流量的问题
用算术平均代替调和平均误差大 危险时段无法确定(流量大,有的断面反而危险)
河流非保守物质模拟的常规技术-一维稳态
水文条件分析技术 (淡水稀释+自净容量- 4B3及30B10 )
准动态可以解决稳态模型误差大形成的安全问题,但不能解决危险 时段的选择问题
2019/2/7
设计水文条件 5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非保守物质稳态水文参数平均方法
调和平均流量
单日浓度
M M kx C kx / u ) exp( ) i exp( i Q Q Q i i i
浓度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距离 31 34 37 40 43 46 49 52 55
2019/2/7
10
37
1
5
8
9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水质模拟-上包线示意
12 10 8 6 4 2 0 0 10
饮用水源地允许(限制)负荷估算要点
富
国
贵阳论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7.4
1 2019/2/7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饮用水源地污染限制负荷计算方法设计要点
-水质目标选择 -设计水文条件选择 -计算模型选择 -容量规划方法选择
2019/2/7
2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浓度
距离(km)
2019/2/7 13
190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谢谢各位专家
谢谢各位
2019/2/7
14
饮用水源地允许纳污量分析方法
水系环境容量局部累加估算的局限性
上下游功能区不和谐将导致计算的反复 上下游功能区不和谐处理繁复 多个水质指标功能区协调困难 可行性差 感潮河段无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