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首先,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机制砂石粉具有较小的颗粒,可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剩余缝隙率。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减少渗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其次,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机制砂石粉的颗粒尺寸适中,可以填充混凝土中骨料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内聚力和粘结力。

同时,机制砂石粉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可以填充石英砂骨料和水泥石基界面的微观缺陷,形成更紧密的结合。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融性能。

此外,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对混凝土的水泥需求量有一定的减少作用。

机制砂石粉中所含有的微细颗粒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充分与水化产物反应,形成更多的胶凝物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

但是,机制砂石粉的添加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过多的机制砂石粉添加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度,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特殊构造和细小部位施工不利。

此外,机制砂石粉中携带一些杂质和有机物质,且其颗粒细度分布不均匀,可能存在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合理的添加量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用量。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选取适当的机制砂石粉添加量,以获取理想的混凝土性能。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天然砂的大量开采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人造砂作为一种新型的砂质地基,其处理方法简便,原料易于获得,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机制砂的性质受母岩性质、颗粒性质、石粉含量及磁化率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1机制砂特性根据2001年国家发布的材料标准,由旧污泥加工而成的各种机器砂子及混合砂子,统称为机制砂。

从机制砂的定义来看,这是一种经过机械过滤后,颗粒大小小于4.75 mm的石料颗粒。

它的原材料有粗骨料处理后的废料和一些特殊材料。

但时至今日,由于各处制作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机器砂石的特性各有差异,无论是粒度,还是粒度,都各不一样。

机制砂的主要成分是灰色和白色,其结构较为坚硬,与一般的岩石粉末没有太大的区别。

由于是人为加工,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添加一些石粉,这也是其与天然砂砾最大的不同之处。

石粉是一种通过对石头进行处理得到的具有不同粒径和其他特性,但在成分上基本一致的一种矿物。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将一定数量的石粉添加到机制砂中,有利于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综合能,但应将其含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受制造技术及力学特性等方面的影响,其壁厚也有差异。

就当前的市场需求量而言,中粗砂的需求量很大。

如果机制砂的粒径过小,主要是由于在配制过程中添加了过多的石粉,从而导致了水泥的强度等性能的降低;但是,当机制砂颗粒尺寸过大时,就会引起混合比例的不合理,从而对其工作特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机制砂中石粉配比的控制要严密,才能使机制砂中石粉配比达到最优。

2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2.1泥/石粉含量的影响石粉比作为水泥基材料特有的工艺参数,其加入对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

JT/T819-201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对机械砂中的碎石率进行了较高的限制,即碎石率不能超过1.4阶或更高阶的机器砂,其碎石含量不应超过10%。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1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1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1概述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我国不少地区天然砂资源逐步短缺,甚至出现无砂可用的状况,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因此,使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但机制砂为机械破碎、筛分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数量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粉,这也是机制砂与天然砂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机制砂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与河砂中小于0.075mm的颗粒性质完全不同。

河砂中的被称作泥粉,泥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有不利的影响,但机制砂中的细小颗粒则被称为石粉,石粉与母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一样,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也与泥粉完全不同。

因此对机制砂中石粉的研究也成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的重点,本文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2石粉岩性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当集料处于水泥所形成的高碱性环境下,集料会逐渐的发生微弱的化学反应,最为显著的就是碱集料反应[11。

水泥与集料之间微弱的化学反应会使硬化后的水泥石与集料之间的ITZ过渡区更加密实, 使二者之间的的粘结力更强。

机制砂中的石粉与配制混凝土所用集料岩性相同,可以看作为混凝土中的微集料,除了具有微集料通常的填充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微弱活性,可以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

大量的学者研究表明石灰岩石粉并非完全惰性,它在水化的过程中可以与水泥中的CA 和C3F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改善水泥基材料的一此性能。

所以当石粉取代10%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强度与未取代水泥时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些龄期还高于纯水泥浆体的。

有人研究了石粉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由于机制砂因颗粒分布、形状、质地等的不同, 在试验中用花岗岩石粉取代天然纱。

采用相同的灰砂比(1:3)和固定的扩展度来拌制砂浆.研究了天然砂的石粉含量在5%、10%、15%、20%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得出采用花岗岩石粉的抗压强度则没有明显的规律,其含量在5%时,抗压强度在各个龄期相比基准样有所增加,10%的石粉含量时,7天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28天、90天、180天的抗压强度则髙于平均强度,15%和20%的石粉含量时,砂浆试块在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均比对比样的低。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机制砂受生产工艺的影响,与天然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般含有与母岩岩性相同的石粉,含量约为10%~20%;细度模数较大,一般为中粗砂;颗粒多为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颗粒尖锐有棱角;一般级配较差,大颗粒和小颗粒较多,中间颗粒较少。

目前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及颗粒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

(1)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被称为石粉,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母岩完全相同。

机制砂石粉和河砂中的泥粉不同,适量的石粉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和耐久性。

受生产工艺的影响,成品机制砂一般带有大量的石粉,其含量有时会超过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的石粉含量限值。

由于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为复杂,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对石粉含量限制过低会提高生产成本,对机制砂的推广使用不利。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限值的确定及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已经成本为机制砂研究的热点问题。

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石粉会吸附一定的水及外加剂,因而石粉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需水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机制砂级配较差,易造成混凝土离析、泌水,适量的石粉能够增加混凝土稠度,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在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性能方面,石粉能够为CH结晶提供成核中心,使晶体细化,有利水泥水化,提高混凝土微结构的致密程度,从而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性能有利。

刘春苹等使用石粉替代部分水泥,研究了石粉含量对人工砂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固定机制砂取代率的条件下,人工砂砂浆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也就是说石粉含量有最优值。

蔡基伟等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强度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机制砂石粉的掺入能够补充细颗粒,增加拌合物稠度,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现象,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机制砂岩性及石粉含量对MB值、砂浆流动性及C35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岩性及石粉含量对MB值、砂浆流动性及C35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混凝土的用量急剧增加,而砂石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材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80%[1]。

但天然砂作为自然资源,一方面短时间内不可再生,另一方面,河砂被过度采伐会导致河床蓄水层被破坏、河床产生松动及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因此,国家加大保护生态的力度,限制了天然砂的开采,使得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2-3],在此背景下,机制砂逐渐取代天然河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机制砂泛指以石灰岩、石英岩、花岗岩等岩石为原料,经过除土处理后由机械破碎、筛分等过程得到粒径在4.75mm以下的且粒形和级配满足要求的岩石、尾矿、废渣等颗粒,但不包含那些轻质岩和风化岩所形成的颗粒[4-6]。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以及MB值是机制砂检测以及选用的关键性能控制指标,机制砂区别于天然砂的最显著特点是其破碎生产中产生质量15%~25%的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7],不同于天然砂中的泥粉,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其成分与泥砂完全不同,对混凝土、砂浆拌合物的流动性、泌水性等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8]。

而机制砂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9],机制砂中小于0.075mm颗粒的主要成分与母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10],不同的岩性也会影响到砂浆拌合物的性能,Bonavetti[11]研究发现,石英粉可以增大胶砂的抗压强度,而花岗岩石粉对胶砂抗压强度作用无明显规律。

刘凯等[12]的研究则表明当石粉含量占胶凝材料的7%时,所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高。

同时不同的机制砂类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程度不同,也会对MB值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基于佛山第一环路西延伸工程,采用项目周边可选用的花岗岩机制砂、石灰岩卵石机制砂以及石灰岩砾石机制砂,研究机制砂的岩性及石粉含量对MB值、砂浆流动性值以及C35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优化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参考。

1、原材料机制砂:花岗岩机制砂、石灰岩卵石机制砂以及石灰岩砾石机制砂均来自广东佛山的机制砂生产厂,其基本材料性能见表1,花岗岩机制砂和石灰岩机制砂的化学组成见表2。

浅析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浅析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浅析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也促使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就是混凝土,由于天然砂混凝土的开采受到了国家的保护,所以发展其他的能源迫在眉睫,因此就出现了机制砂混凝土。

机制砂混凝土的制造在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机制砂和天然砂生产出的混凝土在配比(石粉和混凝土比例),力学,持久性,施工性能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工程应用中由于天然砂开采受限所以在机制砂方面的研究很多,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虽然这些成果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系统性和对比性上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使人更直观的了解机制砂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石粉的含量对混凝土强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含量;混凝土的强度石粉是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石粉的在公路桥梁建设的使用长期以来是有争议的。

在没有引入亚甲蓝试验方法以前,一般认为石粉是对商品混凝土有害的,因为缺乏科学的研究,人们都以为石粉不能作为添加剂加以利用。

有的工程建设甚至不惜浪费时间、精力和资金来除掉砂中的石粉。

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内外专家研究后都认为,商品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石粉是有益处的。

本文试验中使用的是岩石石块。

在使用之前先将岩石表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再进行破碎防止泥土的含量影响实验的结果。

为了不改变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和保持机制砂的原状岩石破碎后将不再进行冲洗。

之前的试验表明,当机制砂颗粒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达到规范的指标时,石粉的含量有了比较较大的变化,这就说明研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是探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原因。

1试验过程1.1试验材料本试验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石灰石粉,矿物掺合料)都符合国家《公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并且我将严肃对待有关资料中的试验方法进行本次试验。

市面上常见的混凝土分为C20和C50细度模数和含粉量都有所不同。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粒径小于75µm的石粉看作是一种惰性矿物掺合料,机制砂中的石粉可以调整胶凝材料的级配,尤其是在水泥细度较细的情况下造成胶凝材料中缺少45µm~75µm的颗粒,机制砂石粉可以有效补充这一部分颗粒,改善胶凝材料体积的空隙率。

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选择合适石粉含量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太少起不到增加浆体体积改善工作性,降低混凝土泌水、离析的目的。

石粉含量也不宜过高,过高造成需水量增加,混凝土工作性下降。

因此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控制一个合适的范围:对于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土,胶凝材料较少,机制砂中含有10%~15%的石粉可以补充胶凝材料,增加浆体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对于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而言,混凝土本身的胶凝材料较多,混凝土黏度较大,应适当控制石粉含量降低混凝土黏度,石粉含量宜控制在7%~10%;强度等级大于C80的超高强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低于3%~5%。

(2)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某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来说,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这是由于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少量的机制砂可以有效填充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随着机制砂含量的增加表现出混凝土强度随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当石粉含量超过,该强度等级最佳含量时,会对混凝土的颗粒级配产生不利的影响,再加上石粉的比表面积过大,造成混凝土的需水量变大,和易性变差。

(3)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机制砂中的石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颗粒级配,降低混凝土材料的空隙率,阻止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毛细孔,石粉含量越大,阻断透水通道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另一方面,石粉比表面积较大可以有效改善中低强度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提高抗离析能力,降低水泥石的微观缺陷。

探讨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砼抗压强度及收缩的影响

探讨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砼抗压强度及收缩的影响

探讨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砼抗压强度及收缩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1-17T14:59:24.1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4期作者:张格梅[导读] 本文意在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为研究对象。

徐州汉王建材有限公司江苏省摘要:本文意在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混凝土粘聚性等特点,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通过研究实验证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适当与否,直接关乎到混凝土性能的优劣。

通过合理配比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可以优化混凝土的性能。

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达6%时,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混凝土的优秀性能,同时具有一定的缓凝能力,提混凝土自身的抗压度,具体数值为13% 。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一、测试方案及材料配比此次测试中原材料如下:28d抗压强度51.2MPa的硅酸盐水泥,型号为5-25mm的连续级配碎石、碎石母材。

清除石粉后的数据: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基泵送剂,减水率20%此次测试中,采用预先测试明确的C40配比。

其中,水泥287kg/ m3,机制砂795kg/m3,碎石1098kg/m3,粉煤灰105kg/m3,水149kg/m3,泵送剂用量7.84kg /m3,配合比中砂率为42%,水胶比0.38。

实验过程中通过增加相同的母材石粉来调整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与此同时减少砂的使用量,以保证砂的总质量不变。

测试中,以六组石粉含量比不同的混凝土作为测试对象,其中各种的石粉含量比为:0%、3%、6%、9%、12%、15%,分析在不同的石粉含量比的前提下,对于混凝土的抗压性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

在相同的实验前提下进行配合比测试,对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粘聚性等特点,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开展具体的测试研究。

二、测试结果以及情况研究(一)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1)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
摘要:本文将天然的混凝土作为基准,研究了机制砂和机制砂中砂率及石粉含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

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水灰比的含量越低,天然砂混凝土和机制砂的强度都不断增大。

在浆体含量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之下,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都比不上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的时候,随着石粉比重的不断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的磨耗值不断降低。

当石粉含量超过百分之十的时候,机制砂混凝土的磨耗值又有所提高。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砂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e natural concrete as the benchmark, study the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Zhongsha sand ratio and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cement concrete strength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rack. Through the related research,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ntent of water cement ratio is lower, the natural sand concrete and mechanism of sand strength increasing. In the paste content and water cement ratio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natural sand concrete work performance and strength than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cement content is around ten perc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stone,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crete sand the abrasion of values are reduced. When more than ten percent of the content of stone, sand mechanism of concrete and improve abrasion value.
Key Words: Mechanism sand; “; Sand ratio; Concrete; Workability; Strength 水泥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刚度大、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和持
久性的特点。

并且,从长期的投资上来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优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在城市建设、机场跑道和工矿道路之中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水泥混凝土的路面,在一些载重量很大的公路交通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概述
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之中对机制砂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天然砂属于稀少的地方性资源,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可以进行开采的天然砂呈现逐年减少的模式,尤其是在一些山区的公路建设过程之中,存在着砂少石多的现象,正是因为天然砂含量越少的现象,因此,在水泥混凝土的使用中,采用机制砂替换天然砂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但是,机制砂和天然砂相比,具有着明显的优点。

具体来说,机制砂的表面十分粗擦,而且在机制砂中
存在着很多的棱角,有很多级配不良的现象出现。

在天然砂和机制砂之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机制砂之中有很多颗粒的直径都在0.076毫米之下,但是在机制砂和天然砂之中,小于这个直径的颗粒,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性质。

天然砂之中存在的颗粒也叫做泥粉,混凝土之中的泥粉对其耐久性、稳定性和工作性都有着不良的影响,在机制砂之中存在的颗粒也叫做石粉,石粉的物理性能十分稳定,通过具体的实践可能证明,使用一定比例的石粉,可以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还可以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改善。

国内外对机制砂之中石粉的含量和作用原理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只有一些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因此,很多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之中,都对机制砂在混凝土之中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疑惑,虽然我国相关的公路技术规范之中规定,可以将机制砂使用在水泥混凝土之中,但是对石粉的比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例如规定了石粉的比重应该小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为了使这个法律规范得到满足,在处理机制砂的过程之中,应该洗净石粉,不仅对原有的机制砂级配造成了破坏,同时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使砂的产量大幅度降低。

2、机制砂砂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将百分之七的机制砂作为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出砂率的变化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通过图1和表2的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当砂率的比重不断增加的时候,混凝土的耐磨性能不断降低,强度也随之降低。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当混凝土之中的砂率增加的时候,含有的浆体水平不断增加,减少了粗集料的含量,使混凝土的磨损增大。

同时,出现砂率太小的情况,一样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产生影响,使混凝土降低了其密实性,使内部的孔结构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磨性。

随着用水量的提高,在机制砂混凝土之中出现的坍落度也不断随之增加,在抗压强度方面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水比例固定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和水量的增加,能够增加混凝土之中的浆体数量,在浆体润滑作用的帮助之下,摩擦力不断减少,因此使混凝土的坍落度不断增加,使其和易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一旦出现水泥和水量过大的情况,会使浆量增多,细集料减少,最终产生了粘聚性不强和流浆过多的现象,降低了混凝土的和易性能。

3、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为了对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进行研究,可以使用外渗法对机制砂之中的石粉含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表3和图4的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混凝土之中的石粉比重低于百分之十的时候,随着石粉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不断得到提高。

但是当石粉的含量大于百分之十的时候,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又不断降低。

随着混凝土之中石粉比重的增加,磨耗值不断下降,尤其是当石粉的比重在百分之十之内的时候,机制砂混凝土的消耗量随着石粉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骨料和水泥石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界面粘性的高低,会对水泥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机制砂混凝土界面在石粉含量不同时的显微硬度进行测量,以显示在机制砂之中石粉含量的多少对混凝土的耐磨性
和强度产生的影响。

随着石粉含量的比重不断增加,集料界面和水泥石之间的过渡区域的结构得到了改善,最终使显微硬度在界面的过渡区域之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厚度减少,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磨性。

由于集料界面和水泥石并不是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而无限度的提高,而是在石粉含量达到百分之十的时候到达临界点,尤其是一旦石粉含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强度开始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这种在显微硬度方面产生的临界值或许是因为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导致的水泥石的结构不断完善,但是当石粉的比重大于百分之十的时候,集料界面和水泥石之间呈现出了很多的游离状态的石粉,这种新出现的游离状态的石粉不能够对界面过渡区域之中的性能进行改善,因此,对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和强度没有明显的作用。

4、结语
总之,随着水灰比的不断降低,天然砂和机制砂的混凝土都存在着抗压程度不断增加的现象,使混凝土的磨耗值不断减少,在浆体含量和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性都强于其它种类的混凝土。

很多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之中,都对机制砂在混凝土之中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疑惑,虽然我国相关的公路技术规范之中规定,可以将机制砂使用在水泥混凝土之中,但是对石粉的比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随着混凝土之中砂率的不断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不断降低。

当石粉比重在百分之十之内的时候,随着石粉比重的不断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不断降低,但是一旦石粉的比重超过百分之十的时候,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又有所提高。

在机制砂之中存在着的石粉,可以起到提高集料界面和水泥石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性能的情况,但是一旦石粉的含量超过百分之十的时候,过渡性能不能够继续随之提高,甚至会出现负增长的状况。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在不同的石粉含量之下,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

参考文献:
[1]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石灰岩机制砂中石粉作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肌.[N].安徽建材科技学报,2003,(6).
[2]周松,徐健,蔡基伟,王稷良,等.C80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1).
[3]清泉,杨奇逊,扬以涵.高强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研究[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3,23(12):7一11.
[4]旋惠昌,何锦云,李瑞壕,王继.高石粉含量机制砂在二次衬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2(11):49.152.
[5]林发全, 李山. 机制砂及石粉含量对路面水泥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研究[ J] .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6, 21( 1) : 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