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参数

电力系统参数

1、输电线路的参数及等值电路:1)导线每公里的电阻计算式为r o=ρ/S(Ω/km)式中r o—-导线材料的电导率,(Ω/km)S——导线的截面面积,mm2;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2/km),在温度t=20°C时,铜的电阻率为18.8Ω·mm2/km,铝的电阻率为31.5Ω·mm /km2,因此导线长度计算公式为R=r O L。

2)电抗如果架空线三相对称排列(等边三角形),或三相不对称排列,但经过完整换位后,单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抗:r—导线实际半径(计算半径,比如, LGJ—400/50的计算半径为13。

8mm),mmD m—几何均距,mmD ab、 D bc、 D ca分别为A相与B相、 B相与C相、 C相与A相导线间的距离.如果是分裂导线,则:分裂导线可以减少电晕放电和线路电抗。

其中,n—分裂导线的分裂数;r—分裂导线每一根导体的计算半径;d1i-分裂导线一相中某根导体与其它i—1根导体间的距离。

例: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抗:3)电纳如果架空线三相对称排列(等边三角形),或三相不对称排列,但经过完整换位后,单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纳: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纳:4)电导架空线的电导主要由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现象和导线的电晕所决定.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损失很小,可忽略。

电晕是强电场作用下带电体周围空气的电离现象.当设计线路时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则可以不考虑电晕损耗。

(正常时G=0)2、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架空线路U N≤35KV或长度L<100km;不长的电缆线路或U N≤10KV。

架空线路U N> 35KV或长度L在100—300km;不超过100km电缆线路或U N>10KV[例]有一长度为100km的110kV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85/30,导线计算直径为19mm,导线水平排列,相间距离为4m,试求线路的参数并作出等值电路。

解:r1=ρ/S=31。

5/185=0.17 (Ω/km)全线路的集中参数为:Z=(0。

输电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电磁环境、绝缘配合

输电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电磁环境、绝缘配合

由工频电压统一爬电比距离要求的线路每串绝 缘子片数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n—每串绝缘子片数; Um—系统运行最高相电压,kV; λ—统一爬电比距,mm/kV,列于下表; L0—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
3.2、按操作过电压选择绝缘子串片数 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线路绝缘子串正极性操作 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U50应符合下式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出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的每相在某一 点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如果有一相无线电干扰场 强值至少比其余两相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大3dB,则高 压交流架空送电线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即为该值,否 则按下式计算: E1、E2为三相导线中最高的两个无线电干扰场强 值。被干扰点为离线路边线20米,高2米
2.3、可听噪声 根据《345kV 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参考手 册》所述方法,可听噪声计算首先需确定大雨条 件下的数值,然后再推出湿导线下的值。由于大 雨出现的概率较低,再加上本体噪声较高,一般 只将湿导线条件下的噪声值作为控制值。
式中:m—每串绝缘子片数; Um—最高运行线电压,kV; Uw—污耐受电压,kV/片。
(2)泄漏比距法 由爬电距离来决定绝缘子的串长,这种方法首 先根据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污秽情况,盐密和灰密 的测量值,以及已有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污 秽等级,再依据国家标准《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 绝缘选择标准》(Q/GDW 152-2006)、《高海拔 污秽地区悬式绝缘子片数选用导则》(DL/T 562— 1995)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 施》(试行)的要求来决定各污区所对应的统一爬 电比距,根据所选绝缘子的爬电距离计算所需绝缘 子的片数。
g max
2.2、无线电干扰 依据GB 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限值》及CISPR,标准情况下0.5MHz 时高压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电平的预估公式为: 其中:E—无线电干扰场强,dB;

(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参数计算解读

(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参数计算解读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参数计算一、提资参数表格式供给的线路参数(Ω/km)导地线线路长№线路名称回路数正序电正序电零序电零序电互感阻型号度(km)备注阻抗阻抗抗1234二、线路参数的计算:1. 正序电阻:即导线的沟通电阻。

沟通电阻大于直流电阻,一般为直流电阻的 1.3 倍。

导线的直流电阻可在导线产品样本中查到。

当线路的相导线为两分裂导线时,相当于两根导线并联,则其电阻应除以2。

多分裂导线以此类推。

2.正序电抗:1)单回路单导线的正序电抗:X1 =0.0029f lg(d m/r e)Ω/km式中 f -频次( Hz);d m-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m);dm=3√( d ab d bc d ca)d ab d bc d ca-分别为三相导线间的距离,(m);r e-导线的有效半径,(m);r e≈r -导线的半径,(m )。

2)单回路相分裂导线的正序电抗:X1 =0.0029f lg(d m /R e )Ω/km式中f -频次( Hz );d m -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 (m );dm = 3√( d ab d bc d ca )d ab d bc d ca -分别为三相导线间的距离, (m );R e -相分裂导线的有效半径, (m );n = 2 R e =( r e )1/2S n =4R e =(r e S 3)1/4 n =6R e =(r e S 5)1/6S -分裂间距,(m )。

3)双回路线路的正序电抗:X1 =0.0029f lg (d m/R e)Ω /km式中 f -频次( Hz);d m-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m); a 。

c′。

dm=12√( d ab d ac d a b′d ac′‵ d ba d bc d ba′ d bc′d ca d cb d ca′d cb′) b 。

b′。

d ab d bc分别为三相双回路导线间的轮换距离,(m); c 。

a′。

R e-相分裂导线的有效半径,(m);R e=6√( r e3 d aa′d bb′d cc′)国内常用导线的线路正序电抗查《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P18~P19查表时注意:1)弄清计算线路有代表性的塔型(用得多的塔型),或有两种塔型时,用加权均匀计算出线路的几何均距。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参数计算(第一版)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已知量: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 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 B (kV, 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A)。

待计算量: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R=ρ/S (Ω/km)R*=R2BBU S 式中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 2/km); S ——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 2)。

1.3.2线路的电抗X=eqm r D +n 0157.0(Ω/km)X*=X 2BBU S式中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mm,其中r 为导线半径);n ——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R0=R+3R g (Ω/km)R0*=R02BBU S 式中R g ——大地电阻, R g =π2×10-4×f =×10-4×f (Ω/km)。

在f =50Hz 时,R g =Ω/km 。

1.3.4零序电抗X0=sg D D (Ω/km)X0*=X02BBU S 式中g D ——等值深度, g D =γf 660,其中γ为土壤的电导率,S/m 。

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般计算中可取g D =1000m 。

s D ——几何平均半径, s D =32m D r '其中r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

若r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r '=r ;对铜或铝的绞线,r '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r '=~r ;纲芯铝线取r '=r ;若为分裂导线,r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参数计算(第一版)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1.1已知量: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 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 B (kV , 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 A)。

1.2待计算量: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1.3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R=ρ/S (Ω/km) R*=R2BBU S 式中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 2/km); S ——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 2)。

1.3.2线路的电抗X=0.1445lgeqm r D +n 0157.0(Ω/km)X*=X 2BBU S式中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mm,其中r 为导线半径);n ——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R0=R+3R g (Ω/km)R0*=R02BBU S 式中R g ——大地电阻, R g =π2×10-4×f =9.869×10-4×f (Ω/km)。

在f =50Hz 时,R g =0.05Ω/km 。

1.3.4零序电抗X0=0.4335lgsg D D (Ω/km)X0*=X02BBU S 式中g D ——等值深度, g D =γf 660,其中γ为土壤的电导率,S/m 。

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般计算中可取g D =1000m 。

s D ——几何平均半径, s D =32m D r '其中r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

若r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r '=0.779r ;对铜或铝的绞线,r '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r '=0.724~0.771r ;纲芯铝线取r '=0.95r ;若为分裂导线,r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电缆线计算公式范文

电缆线计算公式范文

电缆线计算公式范文电缆线计算公式是通过计算电缆线的电流负载、电压降低、电线长度等参数来确定电缆线的尺寸和规格的公式。

根据电流负载和导线材料,可以计算出电缆线的截面积。

根据电压降低和线路长度,可以计算出电线的截面积。

下面介绍几种计算电缆线尺寸的常用公式。

1.电流负载计算公式电流负载(A)=电力负载(W)/(电压(V)×功率因数)其中,电力负载为所需要的电功率,电压为电网的电压,功率因数为负载的功率因数。

2.电线长度和电压降低计算公式电线长度(m)=√(电线水平长度(m)²+电线垂直长度(m)²)电压降低(V)=电阻(Ω/m)×电流(A)×电线长度(m)3.电线长度和环境温度计算公式电线长度(m)=线路总长度(m)-默认长度(m)+安装长度(m)默认长度为一定的长度,例如100米。

安装长度根据电线的具体安装情况确定。

4.电缆线最大允许电流计算公式电线截面积(mm²) = (电流容量(A) × √ 3 × 1000) / (电线导体的导电率(A/mm²) × 电线电导率 (A/mm))5.电线电导率计算公式电导率(A/mm²)= 电导性(t) × 电导性计算公式其中,电导性(%IACS)是导体的电导性指标,电导性计算公式根据导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上述公式是最常用的电缆线尺寸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不同载荷、电压、尺寸的电缆线。

举个例子,如果要计算一条电力负载为2000W,负载功率因数为0.8,电压为220V的电缆线的尺寸。

首先可以用公式1计算出电流负载为:电流负载=2000W/(220V×0.8)=11.36A接下来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出电线长度,假设电线水平长度为100m,垂直长度为10m:电线长度=√(100m²+10m²)=100.5m然后,可以通过公式3计算出最终的电线长度,假设线路总长度为120m,默认长度为100m,安装长度为10m:电线长度=120m-100m+10m=30m接下来可以通过公式4计算出电线的最大允许电流,假设导线导电率为58,电线电导率为0.034:电线截面积= (11.36A × √3 × 1000) / (58A/mm² × 0.034A/mm) = 525.51mm²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电缆线的尺寸为525.51mm²。

输电线路常用公式计算

输电线路常用公式计算

输电线路常用公式计算
输电线路的常用计算公式主要包括线路传输功率、电流、电压降、电阻、电抗等。

1.线路传输功率:
线路传输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电功率。

根据欧姆定律,传输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I^2*R=V^2/R
其中,P为传输功率,I为电流,R为电阻,V为电压。

2.电流: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截面的电荷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I=P/V=V/R
其中,I为电流,P为功率,V为电压,R为电阻。

3.电压降:
电压降是指电流通过线路时产生的电压降。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I*R
其中,V为电压降,I为电流,R为电阻。

4.电阻:
电阻是线路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V/I
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5.电抗:
电抗是线路对交流电的阻抗,包括电感抗和电容抗。

电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X=ωL或X=1/(ωC)
其中,X为电抗,L为电感,C为电容,ω为角频率。

除了上述常用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公式用于计算输电线路的参数,例如电线导纳、绕组电流、金具短路力等。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这些公式是进行功率计算、线路参数设计和电流调节等重要工作的基础。

(实用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全参数计算

(实用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全参数计算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参数计算文案大全一、提资参数表格式文案大全二、线路参数的计算:1.3倍。

导线的直流电阻可在导线产品样本中查到。

当线路的相导线为两分裂导线时,相当于两根导线并联,则其电阻应除以2。

多分裂导线以此类推。

X1=0.0029f lg(d m/r e) Ω/km式中f-频率(Hz);d m-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m);dm=3√(d ab d bc d ca)d ab d bc d ca -分别为三相导线间的距离,(m);r e-导线的有效半径,(m);r e≈0.779r文案大全r-导线的半径,(m)。

2)单回路相分裂导线的正序电抗:X1=0.0029f lg(d m/R e) Ω/km 式中f-频率(Hz);d m-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m);dm=3√(d ab d bc d ca)d ab d bc d ca -分别为三相导线间的距离,(m);R e-相分裂导线的有效半径,(m);n=2 R e=(r e S)1/2n=4 R e=1.091(r e S3)1/4n=6 R e=1.349(r e S5)1/6S-分裂间距,(m)。

文案大全3)双回路线路的正序电抗:X1=0.0029f lg (d m/R e) Ω/km式中f-频率(Hz);d m-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m); a 。

c′。

dm=12√(d ab d ac d ab′d ac′‵d ba d bc d ba′d bc′d ca d cb d ca′d cb′) b 。

b′。

d ab d bc ……分别为三相双回路导线间的轮换距离,(m); c 。

a′。

R e-相分裂导线的有效半径,(m);R e=6√(r e3 d aa′d bb′d cc′)国内常用导线的线路正序电抗查《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P18~P19查表时注意:1)弄清计算线路有代表性的塔型(用得多的塔型),或有两种塔型时,用加权平均计算出线路的几何均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数计算(第一版)
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
1.1已知量:
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 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 B (kV ,
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 A)。

1.2待计算量:
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 (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1.3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
R=ρ/S (Ω/km) R*=R 2B
B U S 式中
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 2/km);
S ——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 2)。

1.3.2线路的电抗 X=0.1445lg eq
m r D +n 0157.0(Ω/km) X*=X 2B
B U S 式中
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
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 (mm,其中r 为导线半径);
n ——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
R0=R+3R g (Ω/km)
R0*=R02B
B U S 式中
R g
——大地电阻, R g =π2×10-4×f =9.869×10-4×f (Ω/km)。

在f =50Hz 时,R g =0.05Ω/km 。

1.3.4零序电抗 X0=0.4335lg s g
D D (Ω/km) X0*=X02B
B U S 式中
g D ——等值深度,
g D =γf 660
,其中γ为土壤的电导率,S/m 。

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
般计算中可取g D =1000m 。

s D ——几何平均半径,
s D =32m D r '其中r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

若r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
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r '=0.779r ;对铜或铝的绞线,r '与绞线股
数有关,一般r '=0.724~0.771r ;纲芯铝线取r '=0.95r ;若为分裂导线
,r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m D 为几何均距。

1.3.5对地电钠 B=610lg 58.7-⨯eq
m
r D (S/km) B*=B B
B S U 2 式中
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
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其中r 为导线半径);
1.3.6零序对地电钠
B0=100πC 0 (S/km) B0*=B0B
B S U 2
式中 C 0=609.1lg 1003883.032223'''2'2'2'6
⨯⎪⎪⎭⎫ ⎝⎛⨯-ca bc ab cc bb aa c b c a b a d d d r D D D D D D φF/km
2.双绕组变压器参数计算内容
2.1已知量:
变压器型号、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N V (kV)、接线组别、变压器容量N S (MV A)及变压器铭牌参数:短路损耗ΔP S (kW)、短路电压%S U 、空载损耗0P ∆(kW)、空载电流%0I 、基准电压U B (kV ,选变压器所连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A)。

2.2待计算量:
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阻R T (Ω)、电抗X T (Ω)、电导G T (S)、电纳B T (S)。

2.3计算公式:
2.3.1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阻
R T =2
21000N N
S S V P ⋅∆(Ω)
R T * = R T
2B B U S
式中 N V ——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KV)。

2.3.2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抗
X T =N
N S S V U 2100%⨯(Ω) X T * = X T 2B
B U S 2.3.3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导
G T =2
1000N V P ∆(S)
G T * = G T B
B S U 2 2.3.4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纳
B T =20100%N
N V S I ⨯(S) B T * = B T B
B S U 2 3.三绕组变压器参数计算内容
3.1已知量:
变压器型号、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N V (kV)、接线组别、额定容量N S (MV A)、N S 2(MV A)、N S 3(MV A)、短路电压百分数12U (高中)%、 23U (中低)%、13U (高低)%、实验数据')21(-∆S P 、')32(-∆S P 、')13(-∆S P ,空载损耗0P ∆(k W)、空载电流%0I 、基准电压U B (kV ,选变压器所连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 A)。

3.2待计算量:
各绕组的电阻R 1、R 2、R 3, ,各绕组的等值电抗X 1、X 2、X 3, 电导G T 、电纳B T 。

3.3计算公式:
3.3.1各绕组的电阻i R
2
2111000N N
S S V P R ∆=(Ω)
2
2221000N N
S S V P R ∆=(Ω)
2
2331000N N
S S V P R ∆=(Ω)
i R * = i R 2B
B U S 式中
())32()31()21(12
1---∆-∆+∆=∆S S S S P P P P ())31()32()21(22
1---∆-∆+∆=∆S S S S P P P P ())21()32()31(32
1---∆-∆+∆=∆S S S S P P P P 其中22')21()21(⎪⎪⎭
⎫ ⎝⎛∆=∆--N N S S S S P P 232')32()32(⎪⎪⎭
⎫ ⎝⎛∆=∆--N N S S S S P P 23')13()
13(⎪⎪⎭⎫ ⎝⎛∆=∆--N N S S S S P P 3.3.2各绕组的等值阻抗i X
N N Si Ti
S V U X 2100%⨯=(Ω) Ti X * = Ti X
2B B U S 式中
%1s U =2
1(12U %+13U %-23U %); %2s U =2
1(12U %+23U %-13U %); %3s U =2
1(23U %+13U %-12U %)。

3.3.3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导
G T =32010-⨯∆N
V P (S) G T * = G T B
B S U 2 3.3.4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纳
B T =32010100%-⨯⨯N
N V S I (S) B T * = B T B
B S U 2 4.发电机参数计算内容
4.1已知量:
发电机型号、额定功率(MV A),功率因素、额定电压(kV )、次直轴瞬态电抗百分数%"d X 、基准容量B S (一般取100MV A)。

4.2待计算量:
次直轴瞬态电抗标幺值"
d X (*)
4.3计算公式: "d X (*)=cos φ⨯
N
B S S 100%"d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