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二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大全以及经典例题解说

初二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大全以及经典例题解说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精选全文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声现象晨禾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产生声音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例题: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组建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放生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钢铁总声音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图1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的结果5、小强在暑假跟爸爸到峨眉山旅游,在一座古寺院里,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挂了一口钟,善于观察的小强用重锤敲响古钟后发现,停止对钟得敲击之后,大钟任“余音未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这是钟声在寺庙原子里的回声B、敲击之后,大钟任然继续振动C、大钟停止后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在大脑神经中“暂留”现象4、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的发声体是()A、风B、空气C、树叶D、以上都是5、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产生这种声音振动的是()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6、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点

第一章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转换法:鼓面撒纸屑、音叉击水花、音叉振动乒乓球弹开。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的分类:(1)固体声源: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2)液体声源:如:哗哗的雨滴声、叮咚的泉水声、咆哮的黄河水声(3)气体声源:爆胎声、呼呼的西北风、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注: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②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如:在真空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古代士兵用箭筒贴紧地面听敌情。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怕得鱼惊不应人”、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3)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如:听老师讲话的声音(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如:“敲衣架实验”、医生用听诊器听诊、“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三、声波和声能1、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2、声能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 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粉碎胆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四、声速1、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单位是m/s。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的总结,以供研究参考。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 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 声的传播方式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其中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
- 音调: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强则响度大。

- 时长:声音持续的时间长度。

- 色彩: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声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声的干涉和衍射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现象,即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并叠加。

- 声波在通过障碍物或传播到开阔区域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改变传播方向和强度。

5. 声的吸收和共鸣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性质和厚度有关。

- 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激励时发生共振现象,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1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1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需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考点、真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考点、真题汇总

解析:根据公式v=s/t的,声音经过的距离s1=v1t=340m/s×4s=1360m, 车行驶的距离s2=v2t=25m/s×4s=100m,司机按响喇叭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s=(s1+s2)/2=(1360m+100m)/2=730m
第一章 声现象
二、乐音的特性
第一章 声现象
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作响
三: 阻挡这一神秘声波武器的有效手段为( )
A、半导体网 质网
B、真空网 C、磁性物质网 D、金属物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应使用真空网。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一种波,称为声波。

例题4[2020江苏苏州月考]: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 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盆纸由于
的声音都是噪声
C、 噪声是指那些响度较大的声音
Hale Waihona Puke D、 歌唱家优美的歌声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凡是由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噪 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 音都是噪声,所以选D。
第一章 声现象
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 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用鼓槌敲击鼓面,我们听到鼓声,那么鼓声的声源是( )
一: A、空气
B、鼓槌 C、鼓面 D、手臂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所以声源是鼓面。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考 点 二:
例题2[2020年湖南湘西州中考]: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
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和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 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转换法:鼓面撒纸屑、音叉击水花、音叉振动乒乓球弹开。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的分类:(1)固体声源: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
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2)液体声源:如:哗哗的雨滴声、叮咚的泉水声、咆哮的黄河水声
(3)气体声源:爆胎声、呼呼的西北风、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注: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②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如:在真空中、超声波和次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如:“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古代士兵用箭筒贴紧地面听敌情。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如:“怕得鱼惊不应人”、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3)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如:听老师讲话的声音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如:“敲衣架实验”、医生用听诊器听诊、“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
三、声波和声能
1、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2、声能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如: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 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粉碎胆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四、声速
1、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单位是m/s。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1)介质的种类:V固体>V液体>V气体
如:在装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声音,就是因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造成的。

(2)温度: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注:时间一般是声音来回的总时间,需要乘以1/2
4、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如:高山的回声、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17米)(教室里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很响亮却听不见回声,原因是: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米,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得到加强。

);
(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如: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距离=速度×时间×1/2
四、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①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经验:用力越大、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人耳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如:教室前排的学生听课比后排要清楚。

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如:用听诊器听诊可以增大医生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3)描述响度的词语:震耳欲聋、引亢高歌、低声细语、歌声嘹亮
(4)典型实例:响鼓要用重锤敲
(5)典型实验: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经验: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3)描述音调的词语:脆如银铃、尖锐刺耳、低沉浑厚
(4)典型实例:根据热水瓶灌水声音判断是否快满、弦乐器的定弦、管乐器按孔
(5)典型实验: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探究影响弦乐器发声音调的因素。

3、音色:
(1)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

(2)影响音色的因素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描述音色的词语:声纹锁开门、闻其声知其人、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音色、乡音无改鬓毛催
注:音调、响度、音色被称为乐音的三要素,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只有乐音才有三要素,噪声没有。

五、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1)乐音:悦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有规律的.(2)噪声:刺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注: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
(2)工业噪声:机器的轰鸣声
(3)生活噪声:鞭炮声、商贩的吆喝声
3.噪声的等级:
(1)噪声强弱的表示单位:分贝, 符号为dB。

0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40—50dB:安静舒适的环境
注:并不是0dB的环境最舒适
4.噪声的危害:
5.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植树造林。

隔音墙、真空玻璃)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戴耳塞、护耳器)
注:在接头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6.材料的隔声性能
(1)声源选能持续发声的物体,如:机械闹钟
(2)采用听声音,量距离的方法,距离越远,隔声性能越好。

(3)隔声性能好的材料的特点:疏松多孔的材料。

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2)超声波特点:①方向性好②穿透能力强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3)应用: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用B超诊断病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4)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蝙蝠、海豚
3.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次声波特点:①可以传播很远②很容易绕过障碍物③而且无孔不入。

(3)次声波来源: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及航天器: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
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
(4)应用:预报地震、台风;检测核爆炸
(5)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大象、鲸
注: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和人不同;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时段,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也有一定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