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管理

合集下载

GIS习题及参考答案(2)

GIS习题及参考答案(2)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GIS定义: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空间数据的性质

空间数据的性质

1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性
• 2.专题特征 专题特征亦指空间现象或空间目标的属性特征,它是指 专题特征亦指空间现象或空间目标的属性特征, 除了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外的空间现象的其他特征, 除了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外的空间现象的其他特征 ,如地形坡 度、波向 波向、 、某地的年降雨量 某地的年降雨量、 、土地酸碱度、 土地酸碱度、土地覆盖类型 土地覆盖类型、 、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交通流量、 交通流量、空气污染程度等 空气污染程度等。 。 这些属性数据可能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派专人采集,也 这些属性数据可能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派专人采集, 可能从其它信息系统中收集, 可能从其它信息系统中收集 ,因为这类特征在其他信息系统 中都可能存储和处理。 中都可能存储和处理 。
2 地理世界的表示:场模型
大气三维扩散剖分图
2 地理世界的表示:场模型
大气环境影响模拟预测GIS应用:等值线显示
2 地理世界的表示:场模型
•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 空间场内部的各种性质是否随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空间场内部的各种性质是否随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是空间场的 是空间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空间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个重要特征。 – 如果 如果一个场中的所有性质都与方向无关 如果一个场中的所有性质都与方向无关, 个场中的所有性质都与方向无关 , 则称之为各 向同性场( 向同性场 (Isotropic Field)。 – 若与方向有关 若与方向有关, ,则称之为各向异性场 则称之为各向异性场。 。
1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性
• 地理世界各种现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 地理世界各种现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 、时间和专题 时间和专题。 。

• 1.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
– 空间特征是 GIS 或者空间信息系统所独有的 或者空间信息系统所独有的。 。 空间特征指地物的 位置、 位置 、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 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 ,以及与相邻地物的空间关系 以及与相邻地物的空间关系。 。 – 人们对空间目标的定位不是通过记忆其空间坐标, 人们对空间目标的定位不是通过记忆其空间坐标,而是确定某一 目标与其他更熟悉的目标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目标与其他更熟悉的目标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如一个学校是在哪 如 个学校是在哪 两条路之间, 两条路之间 ,或是靠近哪个道路叉口;一块农田离哪户农家或哪 条路较近等等。 条路较近等等 。通过这种空间关系的描述, 通过这种空间关系的描述 ,可在很大程度上确定 某一目标的位置, 某 目标的位置,而一串纯粹的地理坐标对人的认识来说几乎没 某一目标的位置 而 串纯粹的地理坐标对人的认识来说几乎没 有意义。 有意义 。 – 但在 GIS 中 , 直接存储的是空间目标的空间坐标 直接存储的是空间目标的空间坐标。 。 对于空间关系 对于空间关系, , 有些 GIS 软件存储部分空间关系 软件存储部分空间关系, , 如相邻、 如相邻 、 连接等关系。 连接等关系 。 而大部 分空间关系则是通过空间坐标进行运算得到, 分空间关系则是通过空间坐标进行运算得到 ,如包含关系 如包含关系、 、穿过 关系等。 关系等 等。实际上 实 实际上, ,空间目标的空间位置就隐含了各种空间关系。 空间目标的空间位置就隐含了各种空间关系 标 。

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

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

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1. 数据收集在进行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类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可以来源于各种实验设备、实验问卷、实验观察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错误或遗漏。

- 记录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以便后续的核实和追溯。

- 保护实验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

2. 数据预处理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不一致性。

数据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清洗:去除无关数据、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缺失数据等。

- 数据转换:将数据格式统一、转换数据单位、归一化数据等。

- 数据审核: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剔除异常数据等。

3. 数据分类在实验数据预处理完成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

数据分类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进行,例如按照实验组别、实验时间、实验变量等分类。

数据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 实验组别:将数据按照实验组别进行分类,以便比较不同实验组别之间的差异。

- 实验时间:将数据按照实验时间进行分类,以便分析实验结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实验变量:将数据按照实验变量进行分类,以便分析不同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存储在实验数据分类完成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使用。

数据存储可以选择电子表格、数据库、数据文件等方式。

在存储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格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建立数据索引和元数据,方便数据的检索和引用。

-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5. 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实验数据存储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分析和解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得出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相关性等。

- 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分析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关联性。

ArcGIS实验报告

ArcGIS实验报告

实验一、使用ArcMap浏览地理数据1.学习本实验预备知识相关材料,结合GIS原理总结ArcGIS Desktop 主要特点。

ArcGIS Desktop有三个功能模块,ArcGatalog、ArcMap、ArcToolbox。

ArcGatalog管理GIS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作为GIS的空间数据库。

ArcMap是显示地图的工具,用于显示地图上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视图,将底层的地理信息用地图的方式表达,并可以查询,分析,编辑地图信息。

ArcToolbox是空间分析工具,可对地图进行一系列空间分析,从已有地图信息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2.GIS 中两种基本查询的原理是什么?ArcGIS中提供两种查询方法:一是根据位置查询要素属性或通过属性查询要素,地图上的地理要素与属性信息是相互关联的,属性信息存放在空间数据库中,点击地图上某一要素就可根据要素的位置,调用数据库,得到此要素的属性信息,并可以通过点击属性表上的要素,在地图上高亮显示要素;二是查询符合给定条件的要素的位置,用户可限定某些限制条件,然后查询符合该条件的要素的位置。

3.回答如下问题:a)在ArcMap中, 打开Redlands.mxd。

街道名称为“NEW YORK”的是什么类型的道路?Local street(本地街道)Minor street(次要街道)Interstate(州际道路)Major street (主要街道)由上图可知“NEW YORK”为Local Street类型的街道b)在ArcMap中, 打开Redlands.mxd。

在Railroads图层中有多少条铁路线?由Railroads属性表可知,Railroads图层”NAME”字段中显示,铁路有SP RAILROAD和AT AND SF RAILROAD以及一条未命名的铁路,共3条铁路。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1.阐述基本原理和概念要素类:要素类是具有相同集合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即同类空间要素的集合。

ARCMAP实验报告

ARCMAP实验报告

地理实验综合报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姓名邢婉学号 1256408067 成绩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2、扫描地图中点、线、多边形的数字化(编辑器editor的使用)。

3、掌握arcmap下各种渲染方式的使用方法,通过渲染方式的应用将地图属性信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为专题地图。

4、使用arcmap layout(布局)界面制作专题地图。

5、地理信息查询。

二、实验准备1、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9.2软件的arcmap模块、arccatalog模块2、实验数据:地形图扫描图像、省会城市、地级城市驻地、国界线、线状省界、主要公路、省级行政区、hillshade_10k三、仪器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一台、arcgis desktop 9.2软件一套四、实验步骤1、影像数据配准第一步:加载控制栏、加载图层、输入控制点添加georeferencing工具栏加载地形图,jpg,点击点击link table ,,在图上添加控制点,输入正确的方里网坐标(7个以上),检查残差,注意要保持残差在2.0以下。

结果如图1-1:图1-1 第二步:设置数据框属性右键点击layers查看属性,设置data frame properties页中的数据框属性(图1-1),设置general页中units display为meters(图1-2),设置coordinate system页中投影的类型(predefined>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xian 1980>xian 1980 3 degree gk cm 126e)(图1-3),属性设置完成。

图1-1 图1-2 图1-3 第三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点击georeferencing下拉菜单中的rectify,对配准的影像文件根据设置的变换公式进行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图1-4)。

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

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

GIS实验指导书张明媚地质测绘工程系2017年5月目录实验一、使用ARCMAP浏览地理数据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准备 (1)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3)第1步启动ArcMap (3)第2步检查要素图层 (5)第3步显示其它图层 (6)第4步查询地理要素 (7)第5步检查其它属性信息 (9)第6步设置并显示地图提示信息 (11)第7步根据要素属性设置图层渲染样式 (14)第8步根据属性选择要素 (18)第9步使用空间关系选择地理要素 (20)第10步退出ArcMap (22)四、实验报告要求 (23)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准备 (24)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5)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25)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26)第3步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28)第4步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PGD) (29)第5步拖放数据到ArcMap中 (37)第6步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M的空间查询 (38)第7步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40)四、实验报告要求 (44)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46)一、实验目的 (46)二、实验准备 (4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46)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46)第2步输入控制点 (47)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49)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52)第5 步分层矢量化-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53)第6步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 (58)第7步根据GPS观测点数据配准影像并矢量化的步骤 (59)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65)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66)一、实验目的 (66)二、实验准备 (6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68)空间数据处理 (68)第1步裁剪要素 (68)第3步要素融合 (71)第4步图层合并 (72)第5步图层相交 (74)定义地图投影 (75)第6步定义投影 (75)第7步投影变换――地理坐标系->北京1954坐标系转换->西安80坐标系 (76)四、实验报告要求 (77)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79)一、实验目的 (79)二、实验准备 (79)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80)空间分析模块 (80)1. 了解栅格数据 (81)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83)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86)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7)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88)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90)7. 缓冲区分析(Buffer) (92)8. 空间关系查询 (95)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96)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100)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102)四、实验报告要求 (104)实验六、缓冲区分析应用(综合实验) (105)一、实验目的 (105)二、实验准备 (105)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05)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105)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5)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7)1.3 多边形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9)2.综合应用实验 (110)2.1 水源污染防治 (110)2.2 受污染地区的分等定级 (112)2.3 城市化的影响范围 (115)四、实验报告要求 (118)实验七、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119)一、实验目的 (119)二、实验准备 (119)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19)1. TIN 及DEM 生成 (119)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119)1.2 TIN的显示及应用 (122)2. DEM的应用 (133)2.1坡度:Slope (133)2.2 坡向:Aspect (136)2.3提取等高线 (138)2.4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39)2.5可视性分析 (142)2.6地形剖面 (144)四、实验报告要求 (145)实验八、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综合实验) (146)一、实验目的 (146)二、实验准备 (14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46)1. 认识ModelBuilder操作界面 (146)2.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 (147)3. 创建模型 (147)4. 编辑模型 (150)5. 执行模型,查看结果 (164)四、实验报告要求 (165)实验九、水文分析-DEM应用 (169)一、实验目的 (169)二、实验准备 (169)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72)1. 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172)2. 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173)3. 计算流水累积量 (174)4. 提取河流网络 (175)5.流域分析 (178)6. 其它应用--降水分析(选做) (180)四、实验报告要求 (181)实验十、网络分析 (182)一、实验目的 (182)二、实验准备 (18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83)1.寻找最佳路径 (183)2. 确定最近设施 (187)3. 创建服务区域 (189)四、实验报告要求 (192)实验十一、3D 可视分析 (193)一、实验目的 (193)二、实验准备 (193)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93)1.GIS数据三维显示 (193)2. 三维飞行动画制作 (199)四、实验报告要求 (201)实验十二、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 (202)一、实验目的 (202)二、实验准备 (20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02)第1步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 (202)第2步标注图层要素 (207)第3步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 (209)第4步渲染图层要素—点密度渲染 (213)第5步渲染图层要素—图表渲染 (215)第6步创建地图版面 (216)第7步添加各种元素到地图版面中 (221)第8步打印输出地图 (227)四、实验报告要求 (230)实验十三、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合实验) (231)一、实验目的 (231)二、实验准备 (231)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31)四、实验报告要求 (232)参考文献: (233)实验一、使用ArcMap浏览地理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的。

实验三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

实验三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

实验三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理解空间数据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的作用及主要内容。

2)掌握在ArcGIS环境中开展空间数据一般编辑过程、拓扑编辑过程及投影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1)软件准备:ArcGIS 10.x2)数据准备:乡镇边界.shp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A、实验报告用数据(乡镇边界.shp)中出现三处错误:1、三条线段的结点没有连接上。

2、线段过短,需要延伸与其前端线段相交。

3、线段过长,需要删除过长的部分。

请处理改正。

处理过程:(1)打开Arcgis Map,启动地图文档乡镇边界.Shp。

(2)点击“编辑器”,单击“开始编辑”,在下拉框中单击“更多编辑工具”,调出“高级编辑”工具条。

用选中没有相交的三条线段,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里的“线相交”工具单击线段,即可使之相交。

(2)用工具选择需要延伸到的边界线,在高级编辑工具条中选择延伸工具,再点击需要延长的线要素,该线就延伸到指定的边界。

(3)用工具选择需要剪切的参照线,在高级编辑工具条中选择修剪工具,单击需要修剪的线要素,过长的出头线就被剪切至参照线的边界。

B、基于修正了错误的“乡镇边界.shp”的线性图层,将其生成面状图层:乡镇边界面.shp。

处理过程:(1)点击主窗口中的“地理处理”,调出“arctoolbox”窗口,展开,双击启用数据管理工具然后找“要素”,双击“要素转面”。

(2)弹出窗口,“输入要素”选择下拉框中的“乡镇边界”,“输出要素类”则点击添加工具,输入名称为“乡镇边界面”,设置容差值为0.05,设置单位“米”,勾选保留属性,按“确定”按钮即可。

C、在“乡镇边界面.shp”图层的基础上,将最左边乡镇分成两部分。

处理过程:用工具选择需要分割的面用“裁剪面”工具把面分为两部分。

D、在“乡镇边界面.shp”面图层的基础上,借助拓扑关系编辑要素的方法,调整最右边两个相邻乡镇公共边界,使其近似成为直线。

处理过程:(1)在“编辑器”中调出“拓扑”工具条,单击,弹出“选择拓扑”对话框,点选地图拓扑,勾选图层“乡镇边界面”,再点击下侧的选项,输入“拓扑容差0.5米”,按“确定”键返回。

地理空间定义实验报告

地理空间定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掌握地理空间的基本定义、属性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地理空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地球表层空间实体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地理空间定义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理空间的基本概念,熟悉地理空间在GIS中的应用,为后续的GIS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地理空间基本概念(1)地理空间:指地球表层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地理空间具有以下特点:① 地理空间具有三维性:地理空间在地球表层展开,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

② 地理空间具有动态性:地理空间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随着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③ 地理空间具有相对性:地理空间是相对于观测者而言的,观测者的视角、位置和测量方法等都会影响地理空间的认知。

(2)空间实体:指地理空间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等。

(3)空间关系:指空间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如距离、方位、相邻、包含等。

2. 地理空间在GIS中的应用(1)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通过遥感、GPS等技术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坐标转换、投影变换等。

(2)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将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有效管理。

(3)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运用GIS软件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拓扑分析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安装GIS软件:本实验采用ArcGIS软件进行地理空间定义实验。

(2)准备实验数据:下载或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空间数据,如道路、河流、行政区域等。

2. 实验操作(1)导入空间数据:将准备好的实验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

(2)查看空间数据属性:查看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如坐标系统、数据类型等。

(3)空间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拓扑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三、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管理1实验目的1)熟悉Excel文件或Txt文件生成点图层的方法;2)熟悉ArcGis 属性数据编辑的基本方法;3)熟悉ArcGis 属性数据连接、关联的基本操作;4)熟悉ArcGis 属性表字段计算器的使用。

2实验软件及数据2.1实验软件ArcCatalog 10、ArcMap 102.2实验数据1)全国气象站点分布Excel文件MeteStation.xls,文件中的列StationNo、StationName、Longitude、Latitude分别表示区站号、站名、经度、纬度。

2)2011年02月27日08时、2011年02月27日14时、2011年02月28日08时观测资料Obs022708.DBF、Obs022714.DBF、Obs022808.DBF,字段Station或StationNo表示区站号,T、P、R、DD、FF分别表示温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

3实验步骤3.1将Excel文件或Text文件生成点图层将全国气象站点分布(文件格式,文件名为“MeteStation.xls”),使用ArcMap中“文件(F)”中“添加数据功能”的“添加XY数据或Add XY Data”功能,添加文件名为“MeteStation.xls”数据,X字段为经度Longitude,Y字段为纬度Latitude,点击编辑添加坐标系。

坐标系添加:编辑->选择->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World->WGS 1984.prj。

注意:坐标系统选择地理坐标中的WGS 19 84。

导出数据,在图层名上点击右键选择“数据”菜单下的“导出数据”,设置为文件名“MeteStation.shp”3.2输入Geodatabase要素类型的属性数据用geodatabase要素类型及定义域输入属性数据,定义域及其编码将会限制输入的数值,从而避免输入错误。

1)启动ArcCatalog,点击连接实验数据。

首先,创建一个文件地理数据库File geodatabase。

在目录树里,将geodatabase重命名为Station.gdb。

2)定义属性域现在为geodatabase创建一个定义域。

从Station.gdb快捷菜单选择属性Properties,出现属性域The Database Properties对话框。

点击属性域名称Domain Name下的第一行,输入typecode;点击字段类型Field Type,选中短整型short Integer;将属性域属性中的属性域类型Domain Type设置为编码值Coded Values,将在编码值列表中编码Code下面的第一个空行并输入10,点击描述Description下的空字段,输入“自动站”。

依次在下面输入20、30,在描述里依次输入“区域站”、“基准站”。

点击“应用Apply”。

同理,设置属性域名为ElementsLimit,范围域设置为2-10(最大值设置为10,最小值设为2)。

范围域:范围域用于指定数值特性的有效值范围。

创建范围域时,需要输入一个最小有效值和一个最大有效值。

可将范围域应用于短整型、长整型、浮点型、双精度浮点型和日期特性类型。

编码域:编码值域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特性- 文本、数值和日期等。

编码值域用于为特性指定有效的值集。

3)点击Station.gdb,指向导入Import,选择要素类(单个)Feature Class(single),并将MeteStation.shp(3.1中已产生的数据)导入。

4)将属性域和要素类相关联创建一个或多个属性域后,可以将域及其默认值与表或要素类中的字段相关联。

一旦将域与要素类或表相关联,即会在数据库中创建验证规则属性。

同一属性域可与同一表、要素类或子类型的多个字段相关联,也可以与多个表和要素类中的多个字段相关联。

为MeteStation新增一个属性字段Type字段,设置默认值,并与属性域typecode关联。

点击Station.gdb中的MeteStation并选择属性Properties。

在字段Fields栏的字段名称Field Name下面点击第一个空白行,输入Type。

点击Type旁边的象元,在字段属性中的属性域选中typecode(已定义的属性域)。

点击应用和确定,退出属性对话框。

同上,为文件数据库Station.gdb中的MeteStation新增一个属性字段Elements字段,设置默认值,并与属性域ElementsLimit关联。

5)启动ArcMap,重命名数据帧为“任务2”,并添加Station.gdb中的MeteStation到新的数据帧中。

打开MeteStation的属性表。

6)单击编辑器Editor,选择开始编辑start Editing。

就可以输入Type和Elements的值。

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六步输入属性数据时,编码域值如何确保输入属性数据的准确性?7)当你完成Type和Elements值的输入后,选择停止编辑Stop Editing保存编辑。

3.3连接表格连接操作将把不同表格的属性数据合并到一个表格中,使得在查询、分类或计算时可以使用所有属性数据。

1)在ArcMap中插入一个新的数据帧(通过“插入Insert”菜单中的“数据框DataFrame”功能),命名为“任务3”,把添加Station.gdb中的MeteStation和Obs022808.DBF加入任务3中。

2)打开MeteStation和Obs022808属性表。

在两个表中必须有连接的主关键字。

3)现在,把Obs022808合并到MeteStation的属性表中。

右击MeteStation,单击连接和关联Joins and Relates,选择连接Join。

在出现的Join Data对话框的上部,选择从一个表的属性进行合并。

然后,从第一个下拉表中选择StationNo,第二个下拉表中选择Obs022808,第三个下拉表中选择StationNo。

单击确定OK。

进行表格合并。

单击是为合并字段生成一个索引。

再打开MeteStation的属性表来查看扩展的表,新的属性已加在MeteStation的属性表中。

3.4关联表格在三个表格中建立两个关联。

1)从ArcMap的插入Insert菜单中选择数据框Data Frame,重命名为“任务4”,并把MeteStation、Obs022708.DBF和Obs022714.DBF加入任务4。

2)检查关联表格中可用的关键字。

字段StationNo必须出现在MeteStation的属性表、Obs022708和Obs022714中。

3)第一个关联是建立在MeteStation和Obs022708之间。

右击MeteStation,指向关联和连接Joins and Relates。

选择“关联Relate”;在出现的Relate对话框中,选择第一个下拉表中的StationNo,第二个下拉列表中Obs022708,第三个下拉列表中的StationNo;输入Relate1为关联名。

4)第二个关联是建立在Obs022708和Obs022714之间。

右击Obs022708,指向关联和连接Joins and Relates,选择关联Relate;在出现的Relate对话框中,选择第一个下拉表中的StationNo,第二个下拉列表中Obs022714,第三个下拉列表中的StationNo;输入Relate2为关联名。

5)现在,三个表格已经关联起来,右击Obs022708,选择打开Open,单击选择项Options下拉菜单并选择按属性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在出现的下一个对话框中,输入下面的SQL表达式"T2708" < 20,创建一个新的选择。

单击应用Apply。

单击表格底部被选中selected,只有被选中的记录被显示。

6)通过以下步骤查看MeteStation属性表中哪些记录与Obs022708中选择的记录相关联。

单击Obs022708表中Options的下拉菜单,指向关联表Related Tables。

单击Relate:MeteStation。

MeteStation属性表显示出被关联的记录。

7)应用与步骤6相同的操作,查看Obs022714中的那些记录与MeteStation中那些被选择的气象站点信息相关联。

问题:关联和连接表格有什么区别?3.5由数据计算生成新的属性数据通过现有属性数据的计算生成新字段。

1)从ArcMap的插入Insert菜单中选择数据框Data Frame,重命名为“任务5”并把MeteStation、Obs022708.DBF和Obs022714.DBF 加入任务5。

2)单击“添加字段Add Field”工具,选择MeteStation的属性表作为输入表格,输入如AvgT(平均温度)作为字段名,选择双精度作为字段类型。

3)将MeteStation与Obs022708.DBF、Obs022714.DBF连接(步骤同前)4)打开MeteStation的属性表,表格中出现了新字段AvgT,右击AvgT选择字段计算器。

在公示栏中输入以下表达式计算平均温度([Obs022708.T2708] + [Obs022714.T2714]) / 2 (字段名可直接点击字段列表)。

5)得到计算结果。

6)移除连接点击MeteStation图层快捷菜单中的连接和关联Joins and Relates,移除所有连接。

问题:以上第三步使用关联是否能达到此目的?4实验要求1)使用ArcGIs桌面系统完成以上步骤2)完成以上步骤实验,并回答问题,附实验结果数据3)按照实验模板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