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报告
医院违规用药整改报告

医院违规用药整改报告一、前言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行为的日益规范,医院违规用药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针对近期发现的违规用药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
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二、整改背景根据国家和地方医疗保障局的要求,我院在自查中发现存在一定的违规用药问题,主要包括:处方不合理、药品重复使用、超适应症用药、药品滥用等。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三、整改措施1.组织培训:为了提高医生的合理用药意识,我院组织了一系列合理用药培训课程,邀请了药学和临床专家进行授课,重点讲解了药品使用规范、处方点评标准等内容。
通过培训,医生们的合理用药知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2.加强处方审核:我院建立了严格的处方审核制度,由药学部门负责对所有处方进行审核。
对于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药学部门有权拒绝调配,并要求医生进行修改。
同时,药学部门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3.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我院对药品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明确了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规范要求。
同时,加强对药品库存的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4.建立激励机制:我院设立了合理用药奖励基金,对在合理用药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医生和药学人员给予奖励。
同时,将合理用药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扣分处理。
5.加强宣传和教育:我院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和素养。
例如,在医院官网和宣传栏上发布合理用药知识,组织患者讲座等。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院的合理用药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在:1.处方质量提高:通过加强医生培训和处方审核,处方的不合理率明显下降,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升。
2.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对医院用药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药品质量和服务的信任度增强。
3.医院声誉提升:通过整改,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声誉和形象得到了提升。
药品管理整改报告

药品管理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药品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非法销售假药、药品安全隐患等情况频发,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本次针对公司的药品管理进行整改,并向主管部门提交药品管理整改报告。
二、整改目标1. 提高药品供应链的安全性;2. 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3. 加强对职员的培训教育,增强其药品安全的意识;4.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药品质量安全;5.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三、整改措施1. 正确存储药品(1) 合理规划仓库布局,确保药品信息的调取和管理便捷;(2) 配备先进的药品储存设备,如冷链设备,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3) 定期对仓库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药品的存储环境整洁干净。
2. 加强药品进货管理(1) 建立健全的药品进货制度,并确保所有供应商具备合法资质;(2) 对进货的药品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质量符合标准;(3) 加强对进货环节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药品。
3. 加强销售管理(1) 对销售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和辨别能力;(2) 建立销售记录和销售台账,确保销售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3) 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风险控制,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行为。
4. 完善药品质量管理(1)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把控;(2) 定期组织药品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合格;(3) 建立完善的药品召回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及时进行召回处理。
5. 加强广告宣传管理(1) 严格执行广告法规定,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合法;(2) 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核,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3) 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严禁通过非法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
四、整改效果评估采取以下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1. 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内部审核评估整改效果;2. 邀请第三方机构对药品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3. 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收集用户对我公司药品管理的评价;4. 监听消费者投诉,及时处理并改进工作。
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报告

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报告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报告为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对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多规等易混淆药品的贮存与识别均作出了相应的要求,我院积极进行完善和改进,具体报告如下:一、我院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管理现状1.高警示药品 2018年药学部统一制定高警示药品目录,统一制作红底黑字的药名标签,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PIVA、中药房、库房推行。
全院各病区仅对氯化钾注射液、浓氧化钠注射液使用白底红字的药名标签,与药学部的标签颜色不一致,品种也少得多。
2.听似、看似、多规等易混淆药品药学部对于易混淆药品一直要求分开放置,门诊药房还制作了易混的黄色警示标识,但未推广至其他药房。
2019年,各药房、库房将自己的易混淆药品品种进行归纳,区分为听似、看似及多规。
但医院未对各病区与药房做统一要求。
二、影响全院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统一管理的原因分析1.管理因素(1)药学部为医技科室,病区小药柜及急救药车的管理由护理部完成,两个部门沟通不够,因而各自为政,标识不统一。
(2)各科室未重视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2.行业标准因素(1)国家没有统一规定高警示药品和易混淆药品的目录及警示标识。
(2)国家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没有强制性要求。
3.医院各部门的协作因素(1)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三方协作不够。
(2)医务部人员紧张,牵头工作不力。
(3)全院病区多,存放急救药品的功能科室多。
4.其他因素(1)究竟选取哪种警示标识众口难调,不易取得一致意见。
(2)药架尺寸不统一,导致标识尺寸不统一,难制作(3)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相关知识普及不够。
三、改进措施2020年以来,药学部采取了如下措施来规范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管理:1.药学部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高警示药品目录》以及《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易混淆药品目录》,由医务部审核发布。
药品管理制度整改报告范文

药品管理制度整改报告范文一、整改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本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药品采购审批混乱、药品储存管理不规范、药品使用管理不严格等,为了提高药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本医疗机构制定了药品管理制度整改方案,对药品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二、整改方案1.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审批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标准,确保采购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严格执行采购文件审批程序,确保采购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加强药品储存管理建设加强对药品储存环境的管理,规范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药品储存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严格执行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制定《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教育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和监督,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4.建立健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药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医疗决策和药品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5.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药品管理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药品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和能力,确保药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6.加强对药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对药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药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确保药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整改效果1.药品采购审批制度的建立健全,采购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得到了保障。
2.药品储存管理建设的加强,药品储存环境的管理得到了改善,药品储存条件得到了规范,药品质量和安全得到了保障。
3.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4.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药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为医疗决策和药品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
高警示药品 易混淆药品管理

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院实际。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供应、调剂、使用、 监督管理易混淆药品的部门及人员。
22
2、易混淆药品目录——看似、多规108种
23
易混淆药品目录——听似96种
品说明书执行,对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 正确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18
管理要点——使用
医师使用前必须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 应症时才能使用。
医师在开具高警示药品用药时,严格按照说明书 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错误; 如病情需要,超说明书用药应按医院超说明书相 关规定执行。
护士使用前双复核,确保使用的准确无误。
中国药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正研究拟定高警示 药品分级管理目录以及管理SOP。
9
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年版)
4、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为了切实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参照美国 ISMP 2014年公布的高警示药品目录,我国高警 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 际情况,制定《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高警示药 品目录2016版》。
疗药 表柔比星注射剂、氟达拉滨注射剂、曲普瑞林注射剂、伊立替康
注射剂、环磷酰胺注射剂、达卡巴嗪注射剂、米托蒽醌注射剂、
门冬酰胺酶注射剂、放线菌素D注射剂、亚叶酸钙注射剂、依托
泊苷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高三尖杉
酯碱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
5、管理要点——储存
高警示药品专区存放,设置警示标识,标识醒目。 专柜门应贴有柜内高警示药品的目录及数量。
高警示药品、易 混淆药品管理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药学部 临床药学室 张小鹏 2016年3月
药品管理制度整改报告模板

药品管理制度整改报告模板一、引言药品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全面推行药品管理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药品使用、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已成为医院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问题概述我院药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药品购进环节流程混乱,缺乏标准化管理;2. 药品入库记录不够完善,存在大量重复记录和错误记录;3. 药品库房管理不到位,存在药品过期现象;4. 药品的配发、调剂和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5. 药品的调度和监管不够严格。
三、整改措施在发现上述问题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由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药品购进环节流程标准化管理,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单位;2. 加强药品入库记录的完善性,建立准确、真实的药品入库台账;3. 对药品库房进行全面整理,清理过期药品,建立药品库房管理制度;4. 强化药品的配发、调剂和使用的管理,加强对使用药品的监督和指导;5. 加强对药品的调度和监管,做到药品使用过程全程监控。
四、整改成效经过全院人员的共同努力,上述整改措施已经初见成效:1. 药品购进环节得到了全面规范管理,采购程序更加清晰,责任单位落实到位;2. 药品入库记录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3. 药品库房管理制度得到了准确执行,过期药品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4. 药品的配发、调剂和使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5. 药品的调度和监管工作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使用过程全程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药品管理制度的全面整改,我院药品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由于医院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执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药品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本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药品管理工作,共同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用药安全整改报告

用药安全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药品安全作为一个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为确保药品安全,我公司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用药安全整改,旨在发现并解决使用药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用药安全管理水平。
二、整改目标1. 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对用药安全的认识,增强用药安全意识。
2. 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规范用药流程。
3. 加强监督检查:增加用药安全监督检查频次,确保用药过程的合规性。
4. 整改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整改措施的执行,达到预期效果。
三、整改措施1. 完善用药管理制度(1)制定用药管理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要求,确保用药过程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2)建立用药档案:建立完善的用药档案记录系统,对每次用药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溯源和问题排查。
(3)规范药品采购流程: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程序,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安全。
(4)加强药品储存管理:严格按照药品储存要求,分类存放,避免药品混淆或变质。
2. 增强员工用药安全意识(1)开展用药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用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用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设立用药管理岗位:指定专人负责用药管理,监督用药过程的合规性。
(3)推广安全用药知识:积极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提高员工对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和不良反应的意识。
3. 加强监督检查(1)定期用药安全巡查:制定用药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用药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用药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用药风险进行预防和应对。
四、整改效果评估1. 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宣传,员工对用药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用药隐患的发生率下降。
2. 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建立的用药管理制度被有效执行,用药流程规范,药品管理更加严格。
3. 加强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用药过程合规性得到有效保障。
4. 整改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整改措施的跟踪和评估,整改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药品管理整改报告

药品管理整改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药品管理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为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药品管理整改工作。
现将整改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报告。
一、整改目标与原因本次整改的目标是提高药品管理系统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少药品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全面提升药品管理水平。
整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部分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漏洞;2. 人员素质和意识水平不高,执行管理规范性欠缺;3. 审核流程不严格,存在监管缺失;4. 药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隐患。
二、整改措施为了达到整改目标,我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制度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2. 人员培训提升。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药品管理培训班、研讨会等,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意识培养,提高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管。
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药品管理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管,确保流程的合规性。
4.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对药品采购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制度,确保药品质量的可控性。
三、整改成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工作,我单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药品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规范了各项管理要求。
2. 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内部审计和监管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和透明。
4.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得到加强,药品采购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四、下一步工作展望鉴于本次整改取得的成效,我们认识到药品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1. 继续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制度更加科学和有序。
2. 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确保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持续提高。
3. 持续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药品管理的严密性和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报告
为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对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多规等易混淆药品的贮存与识别均作出了相应的要求,我院积极进行完善和改进,具体报告如下:
一、我院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管理现状
1.高警示药品 2018年药学部统一制定高警示药品目录,统一制作红底黑字的药名标签,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PIVA、中药房、库房推行。
全院各病区仅对氯化钾注射液、浓氧化钠注射液使用白底红字的药名标签,与药学部的标签颜色不一致,品种也少得多。
2.听似、看似、多规等易混淆药品药学部对于易混淆药品一直要求分开放置,门诊药房还制作了易混的黄色警示标识,但未推广至其他药房。
2019年,各药房、库房将自己的易混淆药品品种进行归纳,区分为听似、看似及多规。
但医院未对各病区与药房做统一要求。
二、影响全院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统一管理的原因分析
1.管理因素
(1)药学部为医技科室,病区小药柜及急救药车的管理由护理部完成,两个部门沟通不够,因而各自为政,标识不统一。
(2)各科室未重视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2.行业标准因素
(1)国家没有统一规定高警示药品和易混淆药品的目录及警示标识。
(2)国家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没有强制性要求。
3.医院各部门的协作因素
(1)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三方协作不够。
(2)医务部人员紧张,牵头工作不力。
(3)全院病区多,存放急救药品的功能科室多。
4.其他因素
(1)究竟选取哪种警示标识众口难调,不易取得一致意见。
(2)药架尺寸不统一,导致标识尺寸不统一,难制作
(3)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相关知识普及不够。
三、改进措施
2020年以来,药学部采取了如下措施来规范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管理:
1.药学部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高警示药品目录》以及《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易混淆药品目录》,由医务部审核发布。
2.药学部第三次修订《药品名称速查手册》,对高警示药品增加标识,注明属于高警示药品的级别。
3.为全院统一制作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及听似、看似、多规的标识。
4.在门诊发药系统制作药品外形图,并用醒目的字样标注“易混”“高警示”提醒发药人员注意,并且在电子处方的药名后标注明高警示药品。
5.在HIS系统医生工作站药品名称后增加高警示药品警示。
四、整改效果评价
通过整改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管理,2020年5月以来效果明显。
1.全院标识统一,管理规范。
2.提醒医师开方时注意遵守相关规定,保证用药安全。
3.提醒药师发药时多审核一眼,减少差错发生。
4.全院普及了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