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邵忠民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邵忠民品名性味归经剂量功效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辛、甘,温。
归肺、心肾、肝经。
3-10g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
归肺、肝、脾经。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辛、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6-12g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
归肺、肝经。
5-10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5-10g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苦、辛,微寒。
归肺、肝、脾经。
3-10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甘、辛、凉。
归肺、脾、胃经。
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15-60g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5-15g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
归心、肝、胃、肺经。
5-15g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经。
10-15g 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5-15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胃、大肠、肝经。
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
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完整版)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发散风寒药
1.清热泻火药
②治热毒疮疡药
1.攻下药
麻黄
3-10g
石膏
15-60g
蒲公英
10-30g
大黄
5-15g
桂枝
3-10g
知母
5-15g
鱼腥草
15-30g
芒硝
10-15g
紫苏
5-10g
栀子
5-15g
③治热毒泻痢药
祛风湿药
红花
10-15g
茜草
10-15g
牛黄
15-35g
3.止咳平喘药
桃仁
5-10g
3.收敛止血药
牡蛎
15-30g
苦杏仁
4.5-9g
益母草
10-30g
白及
3-10g
天麻
3-10g
苏子
3-9g
牛膝
6-15g
仙鹤草
3-10g
全蝎
2-5g
百部
3-9g
4.破血消症药
4.温经止血药
驱虫药
桑白皮
6-12g
莪术
3-15g
荆芥
5-10g
夏枯草
10-15g
白头翁
6-15g
1.祛风湿散寒药
防风
5-10g
2.清热燥湿药
④治咽喉肿痛药
独活
6-12g
羌活
3-10g
黄芩
5-15g
射干
6-10g
木瓜
10-15g
2.发散风热药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 3-10g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5-10g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 5-10g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5-10g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3-10g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薄荷3-6g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6-12g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5-10g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 3-10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 5-15g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10-15g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胃、大肠、肝经。
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
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治湿热病药金银花微苦辛甘,寒。
归肺心胃大肠经。
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辛,寒。
归心肺、小肠经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 10-15g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0-30g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辛,微寒。
归肺经 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白头翁苦,寒。
归大肠经。
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治咽喉肿痛药射干 6-10g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胃、肾经。
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寒。
归心肺胃肾经。
中草药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总表

解表药
清热药
3清热解毒药
泻下药
无
无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2利尿通淋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1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1补气药
收涩药
无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润下药
无
无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温经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
3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1补阳药
收涩药
无
3固精缩尿止带药。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解析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
辛、甘,微温。归肺、肝、 脾经。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
辛、苦,温。归肺(膀胱) 经。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
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6-12g
生地 黄
甘、苦、寒。归心肝、胃、 肾经。
10-30 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
甘、苦、咸,寒。归心肺胃 肾经。
10-15 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 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 肾经。
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
苦,微寒。归肝、心经。
: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
3-10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 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
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 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
陈皮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3-10g
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
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 经。
3-9g
青蒿
苦、辛,寒。归肝、胆、肾 经。
6-12g
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
皮
甘、微苦、寒。归肺,肝、 肾经。
6-15g
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微苦、甘、温
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温肾阳、活血通筋
化湿药
广藿香
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止呕
佩兰
辛、平
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
苍术
辛、苦、温
归肾、胃经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
厚朴
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砂仁
辛、温
归脾、胃经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白豆蔻
辛、温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
苦、寒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
咸、寒
归肝、肺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
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三丫苦
苦、寒
归心经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蒲公英
苦、甘、寒
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
紫花地丁
苦、寒
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
辛、甘、凉
归肝、胃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
甘、微寒
归肝经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
苦、微寒
归肝经
清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
苦、寒
归膀胱经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整理)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整理)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解表助阳,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中散寒。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止痒、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香薷:辛、温,归肺、胃、脾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辛、温,归肝、膀胱经。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辛凉解表薄荷: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
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一)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二)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
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
3. 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 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 问:WORD 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 问:怎样使WORD 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 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
第2 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 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 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品名性味归经剂量功效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辛、甘,温。
归肺、心肾、肝经。
3-10g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5-10g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5-10g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
归肺、肝、脾经。
5-10g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辛、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辛、苦、寒。
归肺、胃6-12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子经。
g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
归肺、肝经。
5-10g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5-10g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苦、辛,微寒。
归肺、肝、脾经。
3-10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甘、辛、凉。
归肺、脾、胃经。
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15-60g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5-15g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
归心、肝、胃、肺经。
5-15g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经。
10-15g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④治咽喉肿痛药射干苦,寒。
归肺经。
6-10g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胃、肾经。
10-30g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寒。
归心10-1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肺胃肾经。
5g牡丹皮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6-12g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苦,微寒。
归肝、心经。
6-15g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
归肝、胆、肾经。
6-12g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甘、微苦、寒。
归肺,肝、肾经。
6-15g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苦,寒。
归大肠、脾胃肝、心经。
5-15g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清泄湿热。
芒硝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10-15g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2.润下药3.峻下逐水药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辛、苦,微温。
归肝、肾、肺经。
6-12g祛风湿,止痛,解表。
木瓜辛、酸,温。
归肝、脾、胃经。
10-15g祛风湿,舒筋,化湿,(和胃)。
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辛、苦,微寒。
归肝肾、胃胆经。
5-10g祛风湿,舒筋活络,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苦、辛,寒。
归肝、肾、膀胱经。
5-10g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辛、苦,甘,温。
归肝、肾经。
5-10g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辛、苦、甘,平。
归肝、肾经。
9-15g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化湿药广藿香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5-10g化湿,止呕,解表。
苍术辛、苦,温。
归脾胃、肝、肾经。
5-10g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厚朴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3-10g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白豆蔻辛、温。
归脾、胃、肺经。
3-6g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甘、淡,平。
归脾、肾、心经。
9-15g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薏苡仁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大肠经。
9-30g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5-10g利水渗湿,泄热。
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甘,微寒。
归肾膀胱、肝、肺经。
9-15g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川木通淡、苦,寒。
归心小肠、膀胱经。
3-6g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
3.利湿退黄药茵陈蒿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6-15g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金钱草甘淡,微寒。
归肝胆肾、膀胱经。
15-30g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苦,寒。
归肝、胆、肺经。
9-15g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
温里药附子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3-15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肾脾经g干姜辛,热。
归脾、肾、心、肺经。
3-10g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辛苦,热。
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陈皮辛、苦,温。
归脾、胃、肺经。
3-10g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辛、苦,微寒。
归脾胃、大肠经。
3-9g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辛、苦,温。
归脾胃大肠肝胆经3-9g 行气止痛。
香附辛、微苦,平。
归肝、三焦经。
6-9g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楝子苦,寒。
归肝、胃、小肠经。
3-10g行气止痛,疏肝泄热,驱虫,止痒。
消食药山楂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10-15g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辛、甘,平。
归肺、脾、6-10消食行气,降气化痰。
子胃经。
g鸡内金甘,平。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3-10g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槟榔苦、辛,温。
归胃小肠、大肠经。
3-10 驱虫,缓下消积,行气,利水。
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苦,凉。
归心、肝经。
10-15g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地榆苦、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10-15g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白茅根甘,寒。
归肝、肺、胃、膀胱经。
15-30g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2.化瘀止血药三七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3-10g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苦,寒。
归肝经。
10-15g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3.收敛止血药白及苦、甘、涩,寒。
归脾胃、肝经。
3-10g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苦、涩,平。
归心、肝经。
3-10g收敛止血,止痢。
(补虚,消积,,杀虫。
)4.温经止血药艾叶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3-10g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辛,温。
归肝、心经。
3-10g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
归肝、脾、心经。
3-10g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辛、苦,寒。
归肝、胆、心经。
5-12g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2.活血调经药丹参苦,微寒。
归心、肝经。
5-15g活血祛瘀(调经),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辛,温。
归心、肝经。
10-15g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桃仁苦甘平有小毒。
归心肝肺大肠经。
5-10g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辛、苦,微寒。
归肝、心膀胱经。
10-30g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苦、甘、酸,平。
归肝、肾经。
6-15g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4.破血消症药莪术辛、苦,温。
归肝、脾经。
3-15g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辛,温。
有毒。
归肺、脾、胃经。
3-9g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2.清化热痰药桔梗苦、辛,平。
归肺经。
3-10g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川贝母甘、苦,微寒。
归肺、心经。
3-9g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苦,寒。
归肺、心经。
3-9g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开郁)。
瓜蒌甘、微苦,寒。
归肺胃、大肠经。
10-15g清化热痰,润化燥痰,利气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苦辛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4.5-9g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辛,温。
归肺、大肠经。
3-9g 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
百部苦、甘,微温。
归肺经。
3-9g 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桑白皮甘,寒。
归肺、膀胱经。
6-12g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苦、辛,大寒。
归肺、膀胱经。
3-9g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磁石咸,寒。
归心、肝、肾经。
15-30g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甘,平。
归心、肝、胆经。
9-15g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远志苦、辛,微温。
归心、肾、肺经。
5-15g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平肝息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咸,寒。
归肝经。
15-30g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咸,微寒。
归肝、肾经。
15-30g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苦,寒。
归肝、心、胃经。
10-30g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2.息风止痉药牛黄苦,凉。
归肝、心经。
.15-.35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甘,微寒。
归肝经。
10-15g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甘,平。
归肝经。
3-10g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全蝎辛,平。
有毒。
归肝经。
2-5g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开窍药麝香辛,温。
归心、肝经。
.03-0.1开窍醒神,活血止痛,(通经,催产)。
冰片辛、苦,微寒。
归心、肝经。
.03-0.1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石菖蒲辛、苦,温。
归心、脾、胃经。
5-10g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化湿和胃。
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甘,微温。
归肺、脾、心、肾经。
3-9g 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党参甘,平。
归脾、肺经。
10-30g补益肺气,补血,生津。
太子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10-30g补气,养阴。
黄芪甘,微温。
归脾、肺经。
10-1补脾升阳,益肺固表,利水消肿,托毒5g 生肌。
白术甘、苦,温。
归脾、胃经。
6-12g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甘,微寒。
归心、肺、脾、胃经。
3-10g补心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解热毒及药食毒,调和药性。
2.补阳药鹿茸甘、咸,温。
归肾、肝经。
1-3g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固冲任,脱毒生肌。
巴戟天甘、辛,微温。
归肾、肝经。
10-15g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辛、甘,温。
归肾、肝经。
5-10g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菟丝子甘、涩,微温。
归肾、肝、脾经。
10-15g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杜仲甘,温。
归肾、肝经。
10-15g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苦、甘、辛,微温。
归肾、肝经。
10-15g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行血疗伤(续折)。
3.补血药当归甘、辛,温。
归心、肝经。
6-12g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甘,微温。
归肝、心、肾9-15补阴血,益肾精(填髓)。
黄经。
g白芍甘、酸、苦,微寒。
归肝脾心经。
6-15g养血敛阴(调经,止汗),平肝止痛,平抑肝阳。
何首乌制: 甘、涩,微温。
归肝肾心经。
生: 甘、苦,平。
归心肝、大肠经。
6-12g制首乌补血益精,截疟。
(固肾乌须);生首乌截疟,解毒止痒,润肠通便。
阿胶甘,平。
归肺、心、肝、肾经。
3-9g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4.补阴药北沙参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