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中草药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总表

解表药
清热药
3清热解毒药
泻下药
无
无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2利尿通淋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1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1补气药
收涩药
无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润下药
无
无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温经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
3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1补阳药
收涩药
无
3固精缩尿止带药。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一、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药可分为不同的性味,并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中药的性味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性质:性质包括寒、凉、温、热、平等。
寒性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凉性的中药有清热、止血的作用,温性的中药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热性的中药有祛寒、散热的作用,平性的中药则对正常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2.味道:味道主要分为酸、苦、甘、辛、咸。
酸味的中药有收敛、固定、酸降等作用,苦味的中药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甘味的中药有补益、缓和的作用,辛味的中药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咸味的中药有软坚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
3.归经:根据中医的理论,中药也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例如,归属于肺经的中药主要有苦杏仁、薏苡仁等,归属于心经的中药主要有天麻、丹参等,归属于肝经的中药主要有柴胡、枸杞子等。
二、中药的功能主治中药不仅有多种性味归经,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主治。
以下列举部分常见的中药及其功能主治:1.大黄:–性味:寒,苦。
–功能主治:泄热,泻火,通腑,溃结。
2.桂枝:–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温经止痛,化湿通阳。
3.黄芩:–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白芍:–性味:苦,酸,寒。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止痛,养肝安神。
5.川芎:–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宣通阳气。
6.枸杞子:–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滋阴,明目,益肝肾,润肺止咳。
7.当归:–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根据中医药理论,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不同的中药可以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药的使用也要结合具体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上只是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对于中药的使用,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与尊重,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本草纲目中本区常见中药材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葱白【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服。
2.生【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
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皮:性味凉。
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
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1.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
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入丸散。
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野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
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2 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或甘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2、降压作用3、扩心冠脉4、增加脑血流量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6、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2中药学 表格打印版_性味_归经_功效_应用

第一节
药名 性味 辛、甘,大寒 肺胃 苦、甘,寒 肺胃肾 甘,寒 肺胃 甘、微苦,微 寒,肺胃 甘淡寒, 心胃 小肠 苦,寒,心肝 肺胃三焦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 渴。煅用收敛生肌,收 湿,止血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除烦,止呕,利尿
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石膏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 实热消渴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肺热燥咳 3、用于内热消渴 4、用于骨蒸 潮热 5,肠燥便秘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胃热呕吐 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 血 4、用于热淋涩痛
甘、辛、淡,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寒。 心胃小肠 辛肝凉, 肝胃 甘微寒,肝 苦微寒,肝 苦寒,心肾 苦寒, 肝胆心 甘苦寒, 肺胃 膀胱 咸寒, 心胃肾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清肝明目,退翳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息风止痉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清热泻火
第二节
中药学性味 归经 功效 应用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药名 性味 功效
发散风寒药
临床应用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苍 耳 子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鹅不 食草
辛、微苦,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肺膀胱 经 利水消肿 辛、甘,温 肺心膀胱 辛,温, 肺脾 辛,微温, 肺脾 辛,微温, 肺胃脾 辛,微温 肺肝 辛甘微温, 膀胱 肝脾 辛苦温, 膀胱肾 辛温,膀胱肝 辛,温,肺胃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毒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止血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 痉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 痛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解表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第五节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
本节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黄连【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
入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以及肠胃湿热留恋、呕吐、泻痢、痔疮等症。
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
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热病高热、口渴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心火亢盛、失眠、心烦、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
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
可治口舌生疮。
【处方用名】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生用,清热泻火)、炒川连(炒用,减低寒性)、姜川连(姜汁拌炒,用于止呕)、酒炒川连(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研粉吞服,每次三至五分,每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黄连性寒,味甚苦,功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2.本品配以黄芩、山栀等,则泻火而解热毒;配以大黄、黄芩,则泻火而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疮;配木香,则清热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则清胃热而止呕吐;配吴茱萸,则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生地,则清胃火而治消渴;配朱砂,则泻心火而安神。
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昆明山海棠药性: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药性:甘、苦、凉。
归肝、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用量:煎服9-27克。
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
用量:煎服10-20克。
亦可泡服。
红景天药性:甘寒,归脾、肺经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用量:煎服3-9克。
灵芝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一、补⽓气药1、⼈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 ⼼心、肺、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党参【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3、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4、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5、⼭山药【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6、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二、补阳药1、鹿茸【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2、巴戟天【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3、⾁肉苁蓉【功能主治】(1)补肾阳,益精⾎血(2)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4、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2)祛风湿,强筋骨5、补骨脂【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1)补肾助阳,固精缩尿(2)温脾⽌止泻(3)纳⽓气平喘6、杜仲【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7、续断【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安胎8、冬⾍虫夏草【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肾虚腰痛,阳萎遗精。
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9、益智仁【性味归经】辛,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固精缩尿-肾⽓气虚寒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温脾⽌止泻,开胃摄唾-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10、菟丝⼦子【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三、补⾎血药1、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乌——【性味]】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侧柏叶——【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涩。入心、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ﻫ菖蒲——【性味归经】辛,微温。入心、肝、脾经。【功效】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ﻫ沉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肾、脾、胃经。【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ﻫ陈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ﻫ川乌——【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ﻫ川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ﻫ补骨脂——【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肾,心包,脾,胃,肺经。【功效】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ﻫCﻫ苍耳——【性味归经】甘,温,有毒。辛、苦。入肺、肝经。【功效】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苍耳草: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
ﻫﻫB
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ﻫ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ﻫ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茯神——【性味归经】甘、淡。归心、脾经。【功效】宁心、安神、利水。ﻫ覆盆子——【性味归经】温;甘、酸;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
Gﻫ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入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ﻫ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ﻫ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ﻫ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ﻫ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ﻫ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ﻫ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膀胱经ﻫ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ﻫ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烃。【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ﻫ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入脾、胃、大肠经。【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ﻫ薄荷——【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丁香——【性味归经】甘、辛、大热。《纲目拾遗》:“味甘辛,性大热。”入胃肾二经【功 效】温中、暖肾、降逆。ﻫ冬虫夏草——【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功效】养肺阴,补肾阳。ﻫ独活——【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脾、肾三经。【功 效】疏风解毒,活血祛瘀,止痛。ﻫ杜鹃花——【性味归经】辛、苦、性寒,小毒。肺经。【功效】止咳,祛痰。
磁石——【性味功能】辛、咸,平。镇惊安神、潜阳纳气。
D
大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功效】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ﻫ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当归——【性味归经经止痛,润肠通便。ﻫ党参——【性味归经】性味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地肤子——【性味】性寒,味辛、苦。入肾、膀胱二经。【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利小便,清湿热。ﻫ地黄——【性味归经】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地骨皮——【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肝、肾经。【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ﻫ地龙——【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ﻫ地榆——【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涩。入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蜂蜜——【性能】味甘,性平。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燥,解毒。
蜂房——【性味归经】甘,平。归胃经。【功效】祛风,功毒,杀虫,止痛,抗过敏。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ﻫ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 作者:
———————————————————————————————— 日期: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A
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入心、肝二经。【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体弱阴虚者慎用。ﻫ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杜仲——【性味归经】甘微辛,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ﻫE
阿胶——【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F
矾石——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气味】酸、寒、无毒。
防风——【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