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新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新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分子基础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功能及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2. 细胞的代谢- 酶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及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细胞呼吸的过程、ATP的生成与利用3.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周期的概念、阶段划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遗传意义- 细胞分化的原理、干细胞的概念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结构与复制- RNA的转录、翻译过程- 基因突变的类型与影响2. 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遗传方式3. 生物进化- 物种的概念、生物多样性- 进化的证据、自然选择与进化机制- 进化树的构建、物种起源与演化三、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 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 环境与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的类型、影响及其治理- 生态保护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人体健康与营养-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素的分类、功能及摄取建议-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四、生物技术与应用1.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问题2. 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3.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 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五、生物实验技能1. 基础实验技能- 显微镜的使用、细胞观察- 离心机、电泳等实验设备的使用2. 生物分子实验技术- DNA提取、PCR扩增- 蛋白质的提取、定量与电泳分析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控制变量法- 数据收集、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上是高中生物新高考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技术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 种群和群落1.(山东济宁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DNA粪便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2.(北京西城二模)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
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
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不需要随机取样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3.(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
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4.(湖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群生活不利于基因交流,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并不构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5.(四川成都三模)下图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演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增长的规律;3群落生态学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5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全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栖居的地球这个生命维持系统的基本性质、过程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研究。
生态学方法论:层次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与综合分析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系统的三要素: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过程:第1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第2阶段:定量分析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3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的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第4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型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深度解读

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深度解读生物生态与环境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生备考中比较关注的部分。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进行深度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植物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的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动态变化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植物群落的分类、种群密度和种群分布的变化、竞争与合作关系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植物群落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总和,其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生物圈中不同组分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路径,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过程的原理和相关概念,以便正确回答相关试题。
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保护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生态系统遭受到的威胁以及对策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4.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生态修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技术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环境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5. 全球变化与生态适应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群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种群的适应机制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全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生物的适应机制和调节策略。
广东高考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广东高考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由氨基酸组成,具有四级结构。
3.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核苷酸组成。
4.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由单糖、二糖和多糖组成。
5. 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2.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3.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物质合成和代谢的场所。
4.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
5. 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组成,维持细胞形态和运动。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由DNA片段组成,控制生物性状。
3.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改变,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4. 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5. 进化论:物种的演变过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四、生物的生态环境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4. 群落生态: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5.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五、生物的生理功能1.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植物的导管系统,负责物质的运输。
4. 神经系统: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5.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生物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六、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创造新的生物类型。
高考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重点易错知识总结)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名词: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
(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7、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8、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9、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
(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7、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语句: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
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
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其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体内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调节机制。
一、体内环境稳定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温度稳定性:稳定的体温有助于保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人类的体温一般在36.5°C-37.5°C之间波动,体温的调节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活动等方式实现。
2. pH值稳定性:生物体内部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持酶活性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酸碱平衡主要受到呼吸系统和肾脏的调节。
3. 离子浓度稳定性:生物体内各种离子的浓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浓度梯度,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控制生理功能的开关。
例如,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刺激体表血管扩张,促进散热;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则会刺激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播,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节。
例如,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提高代谢速率。
3. 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速率,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4. 肾脏调节:肾脏是生物体体液体积和成分调节的关键器官。
它通过调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控制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当血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量。
三、体温调节机制人类是恒温动物,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 对外环境的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通过血管收缩,肌肉发抖等方式保持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知识点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
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
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