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疫苗制造技术

合集下载

细菌性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

细菌性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

细菌性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细菌性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①菌种选择与扩增:筛选具有高免疫原性、稳定遗传特性的菌株作为种子,通过适宜培养基大量培养,保证菌种纯度与活性。

②培养与收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使用适宜培养基培养细菌,至对数生长期收获菌体,确保高密度、高活力。

③灭活处理:采用物理(如加热)或化学(如甲醛)方法灭活菌体,彻底消除致病性,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

④纯化浓缩:通过离心、超滤等手段分离灭活菌体,去除杂质,随后浓缩以提高疫苗效力。

⑤配制与佐剂添加:将纯化灭活菌体制备成原液,根据需要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应答。

⑥检定与安全性测试:对疫苗原液进行多项检测,包括效力、安全性、无菌性等,确保符合标准。

⑦分装与冻干:将合格的疫苗液分装入灭菌容器中,部分疫苗可能还需进行冻干处理,便于储存与运输。

⑧成品检定与包装:完成分装后,再次进行质量检定,确保每批次产品质量,最后进行包装并标注有效期。

此流程确保了细菌性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为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保障。

疫苗制造基本程序[1]

疫苗制造基本程序[1]
常用的浓缩方法: 氧化铝胶吸附沉淀法 离心沉降法 羧甲基纤维沉淀法
以上方法可使菌液浓缩一倍以上。 此外,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分子量小的可溶性抗原(如猪丹 毒杆菌产生的糖蛋白)也可经氢氧化铝吸附浓缩;将破伤风脱毒液按盐 酸—食盐法处理,以作进一步精制成提纯破伤风类毒素。
一、细菌性灭活疫苗制造
菌种的选择 菌液培养 灭活 浓缩 配苗
内按规定加入灭活剂,在一定的温度下作用一定的时间,有 的灭活剂还需加入阻断剂中止灭活。灭活疫苗配置通常都需 加入佐剂,充分混合、分装,制成灭活疫苗。 2. 冻干苗
细胞毒液内按比例加入保护剂或稳定剂,充分混合 、分装,进行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冻于疫苗。
流程图3——病毒性细胞疫苗制造工艺流程
毒株 培育 鉴定
培养细胞和增殖病毒用的营养液又称培养液, 通常分为细胞培养用的生 长液和病毒增殖用的维持液, 两者不同的之处通常只是生长液内含有5%10%的血清;维持液血清浓度为2%-5%。
不同细胞所需的营养成分和生长条件不尽相同。 目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为静止培养和转瓶培养, 至于微载体培养和悬 浮培养在我国尚处于试验之中。
(五)配苗与分装
由于灭活菌苗所用的佐剂不同,所以配苗方法也不相同。 氢氧化铝菌苗:可在加入甲醛灭活的同时,按比例加入氢氧化铝胶 配制;也可在菌液经甲醛灭活后再按比例加入氢氧化铝胶配苗。 有的厂油佐剂菌苗的配制程序为:于灭菌的油乳剂135m110号白油、 11.4m1Span-85.3.6ml Tween80混合液中,在边搅拌下加入等量甲醛灭 活菌液配制。 配苗和分装:应充分混匀,及时塞塞、贴签或印字。
一、病毒性禽胚培养疫苗制造
鸡胚选择 种毒与毒种继代 接毒与收获 配苗 (三)接毒与收获
1.接毒
鸡胚接毒涉及接毒途径和接毒量两方面。根据不同的病毒与不同疫

疫苗的生产工艺

疫苗的生产工艺

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病原体培养:疫苗的制备通常从病原体培养开始。

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在实验室中,病原体通过培养基中提供的适宜条件进行增殖。

2. 病原体分离和纯化:培养后的病原体必须进行纯化和分离,以去除与疫苗制造无关的组织碎片和其他污染物。

这通常通过离心、滤过和其他分离技术来实现。

3. 病原体灭活或减毒:为了制备安全有效的疫苗,病原体必须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以减少其致病性或活性。

灭活通常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加热、辐照或化学消毒剂)来实现。

减毒则是通过培养病原体在非常低剂量或非致病条件下来使其丧失部分致病性。

4. 疫苗制剂制备:经过处理的病原体通常被混合、稀释和加入特定的辅助剂,如防腐剂、稳定剂、佐剂等,以制备成适合注射的疫苗制剂。

这些辅助剂有助于增强免疫反应和稳定疫苗。

5. 疫苗灌装和注射:制备好的疫苗制剂被灌装至注射用的容器中,如玻璃或塑料瓶。

然后,在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封装和标签贴附。

6. 质量控制和检验: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包括对病原体的纯度、灭活/减毒效果、疫苗制剂的稳定性、无菌性等进行测试。

7. 疫苗存储和分发:制造完成的疫苗被存储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然后,疫苗分发到接种点、医疗机构或疫苗接种站,供人们接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疫苗生产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步骤和技术也会因疫苗种类和制造厂商而有所差异。

此外,新型疫苗技术,如基因工程和RNA 疫苗,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可能会有新的生产工艺出现。

【兽医生物制品技术课件】细菌性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兽医生物制品技术课件】细菌性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固体表面培养法 01
固体培养法
05 连续培养法
灭活
灭活罐用于灭活过程
根据细菌特性加入最有效的 灭活剂,采取最佳的灭活条 件进行灭活
灭活
表1 几种灭活菌苗的灭活方法
菌苗
菌(毒素)
灭活方法
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
气肿疽甲醛菌苗
破伤风类毒素 肉毒梭菌C型菌苗(菌
体毒素苗)
猪丹毒杆菌
于菌液内加入0.2-0.5%甲醛(以含38-40%甲醛 液折算),37℃杀菌18-24h






定期复壮
品 制







形态 培养特性 菌型 抗原性
合格菌种准许用于制苗
选择菌种并进行种子培养
《 兽 医 生 物 制 品 制 造 与 检 验 规 程 》
将经鉴定符合标准的菌种接种于菌苗生 产《规程》中所规定的培养基内进行增 殖培养,经纯粹检查、活菌计数,达到 标准后作为种子液,用于菌苗生产。
主讲人:
兽 医 生 物 制 品 技 术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technology
导入
灭活菌苗
种类、苗型甚多 制造程序差别不大
选择菌种并进行种子培养
菌种多数为毒力强、免疫原性 优良的菌株
通常使用1~3个品系
由中国兽药监察所传代、鉴定、 保存和供应
选择菌种并进行种子培养
常用的 浓缩方法
离心沉降法 氢氧化铝沉降法 羧甲基纤维沉淀法
配苗与分装
配苗:在菌苗制备过程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猪肺疫 氢氧化铝菌苗
同时
甲醛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介绍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介绍

❖生产工艺介绍
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是血浆蛋白制品和血细胞组份
制品,尤其是血浆蛋白制品,不仅种类多,而且应用 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制剂。通常所说的血
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蛋白制品。1.低温乙醇沉淀法
2.层析法
常用纯化技术
3.盐析法
4.聚乙二醇沉淀法
5.利凡诺沉淀法❖生产工来自介绍低温乙醇沉淀法分离血浆蛋白
生产工艺介绍遗传稳定性其他免疫原性安全性菌毒种生产工艺介绍1细菌性灭活疫苗制造菌种的选择菌液培养灭活配苗浓缩毒力强免疫原性优良灭活剂灭活条件氧化铝胶吸附沉淀法离心沉降法羧甲基纤维沉淀法应充分混匀及时塞塞贴签或印字生产工艺介绍2细菌性活疫苗制造菌种的选择菌液培养浓缩配苗吸附剂吸附沉降法离心沉降法加入保护剂分装量必须准确细菌性活疫苗多指弱毒菌苗尽管种类甚多但基本制造程序相同
和表达的技术。如下页图。
❖生产工艺介绍 基因工程基本过程
❖生产工艺介绍
四、其他用生物制品产生一般工艺 由有关生物材料或特定方法制成,不属于上述的其他生物制 剂,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如治疗用A型肉毒素制剂、微生
态制剂和卡介菌多糖、核酸制剂等。
❖质量要求
❖专门检定机构 ❖技术人员 ❖设备
安全性
检定内容:
毒性试验 防腐性试验 热原质试验 安全试验 有关安全性的特殊试验
浓度测定
效力检定
活菌率或病毒滴度测定 动物保护率试验
免疫抗体滴度测定
稳定性试验
❖展望
从未来生物制品研究的趋势来看 , 疫苗 、单克隆 抗体 、重组人体蛋白、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等是 研究与开发最为热点的领域 。这些领域的技术进展 , 以及生物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成果 ,必 将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 ,延长人 类的寿命。同时 ,也会为生物制 品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为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

疫苗制备工艺

疫苗制备工艺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 蛋白质疫苗 单位疫苗
基因缺失疫 核酸疫苗 苗
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
多糖疫苗
疫苗制备
概述
组分疫苗
是用单一组分制备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用丧失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毒素所制 成的疫苗,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亚单位疫苗:病原微生物的表面抗原成分制成的疫苗, 如乙肝表面抗原疫苗。
•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疫苗制备
灭活技术
一、灭活技术
•物理方法灭活
•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失活,病原体失去传染能 力。菌毒液于水浴(56-60℃),维持1小时。 受热要均匀,注意不同病原体的耐热性。如霍 乱疫苗、布氏菌制剂、假单胞杆菌疫苗等。
• 紫外线:使核酸形成TT二聚体,失去遗传功能。 最大限度保留了完整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但灭 活程度不完全,有光复活的可能性,未在实际 中应用。
疫苗制备
灭活技术
化学方法灭活
一、灭活技术
• 甲醛,β-丙内酯,磷酸三丁酯,丙酮,乙烯亚胺, 双乙烯亚胺,戊二醛,硫柳汞。
• 甲醛灭活: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核酸烷基化。过 程复杂,有时抗原性受到破坏,但病原体仍然存活。 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控制各种条件,如温度、浓度、 时间和pH等,保证疫苗的安全和稳定性。
•体外减活 •温敏性突变 •化学诱变
疫苗制备
减活技术
体外减活技术
体外减活:连续传代减活。病毒可在单一宿主 中反复传代,也可在异源宿主中繁殖连续传代
登革热病毒在狗肾或非洲绿猴肾细胞上系列传 代减毒,达到人用安全性。
卡介苗,传代230代,得到一株致病力完全丧失 的活菌株。
疫苗制备
减活技术
冷适应性减活技术

疫苗制剂制备工艺

疫苗制剂制备工艺

疫苗的制备工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病原体培养: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繁殖和培养。

这个步骤有助于增加病原体的数量,以便后续步骤中进行实验和疫苗制备时使用。

病原体灭活或减毒:为了使疫苗安全有效,病原体一般需要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会消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而减毒则是减弱病原体的病原性。

这样处理后的病原体可以激发人体免疫反应,但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病原体提取和纯化: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后,需要分离提取病原体的部分或者相关抗原。

这个步骤通常涉及病原体的裂解和分离,通过适当的技术(如离心、过滤、柱层析等)可以得到较纯的目标抗原。

疫苗配方:根据疫苗的需要,将提取的目标病原体抗原与辅助成分混合,来制备最终的疫苗制剂。

辅助成分可以包括佐剂、稳定剂、防腐剂等,以提高疫苗的效力和稳定性。

疫苗灌装和包装:制备好的疫苗制剂需要进行灌装和包装,以便存储和分发。

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合适的工艺和卫生标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疫苗制剂制备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验证。

不同疫苗的制备工艺可能略有不同,但以上的步骤提供了一个一般的制备框架。

制备工艺的细节在不同的疫苗制造厂商和监管机构间可能存在差异,以适应不同疫苗类型和目标疾病的需要。

制造疫苗的具体方法

制造疫苗的具体方法

制造疫苗的具体方法制造疫苗的具体方法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制造疫苗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经过严密的实验,开发出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

下面将从疫苗分离、培养、提纯、灌装等方面具体介绍疫苗的制造方法。

1. 疫苗分离疫苗分离是疫苗制造中的第一步。

通常,疫苗制造是从病毒、细菌等致病原体中提取抗原。

在抗原中含有一种叫做抗原表面蛋白质的物质,生成对应疫苗的关键物质。

分离出该抗原表面蛋白质后,加入疫苗的基质中进行下一步操作。

2. 培养在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抗体,疫苗中的抗原是有生命力的,它们会在机体中产生反应。

为了获得足够的抗原,需要将其复制。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病原体需要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培养。

通常的培养包括细菌、真菌它们的寄生和细胞的进行。

通过不断的培养和鉴定,可以得到生产疫苗的高质量细胞基质。

3. 提纯这是制造疫苗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

因为除去病毒和细菌外,制造疫苗的细胞基质中可能还有其他成分,比如其他蛋白等物质,这些都会对疫苗的质量产生影响。

所以,在提纯过程中要将这些成分除去,保证疫苗的纯度。

为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如洗涤、沉淀、过滤等,来加速提出疫苗中的关键成分。

4. 灌装疫苗提纯好后,就可以进行灌装了。

灌装其实就是将疫苗注射到容器中,并用适当的方法密封保存。

这个步骤十分关键,因为任何细节问题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或疫苗质量不佳。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卫生状况,避免细菌感染,确保疫苗安全。

综上,疫苗制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来保证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从疫苗分离、培养、提纯到灌装的每个步骤都需要卫生专业人士的严密考虑和操作,同时也需要确保生产工作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保证医疗工作的良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疫苗制造技术任务一灭活苗的制造流程菌种的选择(强毒株)f菌液培养f灭活配苗(5份菌液+1份铝胶配苗)一浓缩工序一菌种与种子培养选取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1〜3个品系菌株,按规定定期复壮和鉴定,将合格菌种增殖培养并经无菌检验、活菌计数达到标准后作为种子液。

种子液保存于2〜8笙冷暗处,在有效期用于菌苗生产种子使用。

大肠杆菌病的菌种应采集动物心血、腹水、肝渗出物、气囊附着物或正常动物的肠道容物作为接种物。

如用含大肠杆菌的病料,首先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符合要求方可作为菌种使用。

工序二菌液的培养用于规模化细菌培养的方法很多,有手工式、机械化或自动化等方式。

可供菌体培养的方法有:固体表面培养法、液体静置培养法、液体深层通气培养法和透析培养法。

一般固体培养易获得高浓度细菌悬液,含培养基成分少,易稀释成不同的浓度,但生产量较小。

因此,大量生产疫苗时常用液体培养法。

实例大肠杆菌的菌液培养方法(1).将生化结果典型的菌种接种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 置37工温箱中培养18〜24h,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于琼脂斜面,置37工温箱中培养18〜24h,经显微镜检查无杂菌污染者,即可作为种子培养物。

(2).取5ml马丁肉汤加入琼脂斜面洗下菌苔作为一级种子,用灭菌吸管按5%的量将一级种子接种于马丁肉汤中,置37工培养18〜24h后作为二级种子。

(3).二级种子可以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或马丁肉汤中做进一步扩大培养。

如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37£培养24〜48h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用灭菌接种环或特制的刮子将菌苔刮下,倾入灭菌的离心管中,低速离心5min (500r/min),使其中可能掺杂的琼脂块下沉。

吸取上层细菌悬浮液加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瓶中,用手或振荡器振荡30min,使细菌均匀分散,取少量菌液装于灭菌试管中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将灭活(强毒细菌须在杀菌后,再行计数)。

如接种于马丁肉汤培养基,经37£培养24〜48h后,直接取少量菌液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则灭活。

工序三菌数计算采用活菌计数法或比浊计数法,以概略地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总数。

工序四灭活与浓缩对大肠杆菌菌液应加入0.5%甲醛溶液,置37t温箱作用48〜72h,以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

灭活后需对菌液进行浓缩,常用的浓缩方法有离心沉降法、氢氧化铝吸附沉淀法和竣甲基纤维沉淀法。

可使菌液浓缩1倍以上。

工序五配苗与分装配苗就是在菌苗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由于灭活菌苗所用的佐剂不同,所以配苗方法也不同。

例如,大肠杆菌氢氧化铝菌苗细菌计数所得原菌液的浓度,用灭菌生理盐水将其稀释成最终浓度为100亿〜400亿个/ml。

按每5份菌液加入1份氢氧化铝胶配苗,同时加入0.01%硫柳汞,充分振荡,置2〜8“C静止2〜3d,抽弃上清液,浓缩成全量的60%。

塞上胶塞,用固体石蜡溶化封口,贴上标签,注明菌苗名称。

使用前充分摇匀。

,整个制备过程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介绍常用灭活剂1.甲醛甲醛是最古典的、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灭活剂。

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36%〜40%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甲醛用于疫苗灭活的浓度为0. 1%〜0.5%。

一般需氧细菌用0. 1%〜0.2% 的浓度,厌氧菌则多用0.4%〜0.5%的浓度。

病毒可在0. 05%〜0.4%的之间,多数使用0. 1%〜0.3%。

2.苯酚又称石炭酸。

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熔块,有特殊气味,有毒及腐蚀性, 易潮解,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应避光保存。

灭活机制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和抑制特异酶系统(如脱氨酶、氧化酶等)的活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制作生物制品的常用浓度为0.3%〜0.5%。

3.B-丙酯又名为轻基丙酸-B-酯,性状为不稳定,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是一种良好的病毒灭活剂。

B-丙酯的灭活机制是破坏病毒的核芯,但不损害衣壳蛋白,因此能保持病毒良好的免疫原性,主要用于狂犬病灭活苗的制备。

4.结晶紫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或深绿色结晶状粉末的碱性染料,易溶于醇、氯仿,不溶于水和瞇。

灭活机制主要是它的阳离子与微生物蛋白质的竣基形成带弱电的化合物,妨碍了微生物的正常代,扰乱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使电势太高而不适于微生物的增殖,对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干扰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5.硫柳汞又称乙基汞硫代水酸钠,为无色结晶或乳白色粉末,微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醯和苯,应避光保存。

用于生物制品的防腐和消毒,对霉菌、细菌和病毒都有一定的灭活作用。

常用浓度为0.01%〜0.02%。

6.烷化剂是含有烷基的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与另一种化合物作用,将烷基引入,形成烷基取代物。

其灭活机制是烷化微生物DNA. RNA分子中的鸟嚓吟或腺嗥吟,引起单链断裂、双链交联,也可与酶系统和核蛋白起作用,破坏核酸代、合成,使病毒丧失感染力,但不损害蛋白衣壳,从而保留其抗原性。

这类烷化剂常用的有N-乙酰乙烯亚胺、二乙烯亚胺及缩水甘油醛等。

介绍常用的免疫佐剂(一)免疫佐剂的概念免疫佐剂又称佐剂,是指单独使用没有免疫原性,与抗原物质合并使用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其辅佐作用的一类物质。

其作用特点是:①对某些分子的相对质量小的多糖或多肽等抗原性微弱的物质,可明显增强其抗原性;②可用最小的抗原量、最少的接种次数,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和髙滴度的抗体,在血流中或黏膜表面维持较长时间,发挥持久作用。

(二)常规免疫佐剂1•铝盐类佐剂(1).氢氧化铝胶简称铝胶。

铝胶可用制造多种兽用疫苗。

⑵.明矶(3)•磷酸三钙2.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是由3份液体石蜡油、1份无水羊毛脂、4份璘酸缓冲盐水(PH7.2)混合而成。

制造时,先将各成分混合均匀,116工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加入1%吐温-80混匀,使用时与抗原物质等量混合。

弗氏完全佐剂是在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杀死的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按1〜2吨/ml的量加入,使用时与抗原物质等量混匀。

3.油乳佐剂油乳佐剂是指一类由油类物质和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佐剂。

4.蜂胶佐剂蜂胶是由蜜蜂上瓠腺的分泌物和由蜜蜂采自柳树、树、栗树和其他植物幼芽分泌的树脂以及蜂蜡、花粉等组成。

5.微生物佐剂(三)新型免疫佐剂1.细胞因子类佐剂白细胞介素T (IL-1)、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2 (IL-12) 丫-干扰素。

2.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佐剂任务二活疫苗的制造流程弱毒疫苗的制造流程菌种与种子一菌液培养一浓缩一配苗与冻干工序一菌种与种子。

弱毒菌种多是冻干制品,在使用前应按规程规定进行复壮、挑选,并作形态、免疫原性等鉴定,合格后将菌种接种于规定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经纯粹检查及有关的检查合格者即作为种子液。

种子液保存在0〜4£,有效期2个月。

在保存期用作菌苗生产的批量种子使用。

工序二菌液培养。

按培养基1%〜3%的比例接入种子液,依不同菌苗的要求制备菌液。

如猪丹毒弱毒苗在深层通气培养中要加入适当植物油作消泡剂,并通入过滤除菌的热空气。

菌液于0〜4工暗处保存,经抽样无菌检验、活菌计数合格后使用。

工序三浓缩。

经上述检验合格的菌液进行浓缩,其目的是提高单位活菌数,进而提高某些弱毒菌苗的免疫效果。

常用的浓缩方法有吸附剂吸附沉降法和离心沉降法。

浓缩菌液应抽样作纯粹检验、无菌检验及活菌计数。

工序四配苗与冻干。

将检验合格的菌液按比例加入冻干保护剂(如5%蔗糖脱脂乳)配苗,充分摇匀后立即分装。

随后将菌苗迅速放入冻干柜预冻和真空干燥,并立即加塞、抽空、封口,移入冷库保存后由质检部门抽样检验介绍常用的冻干保护剂(一)冻干保护剂的组成和分类1.低分子物质又称为营养液,是一种均匀的混悬液,使微生物保持稳定的存活状态及对水分子起缓解作用,使冻干生物制品保留一定量水分,促进高分子物质骨架形成,使冻干制品呈多孔的海绵状,从而增加溶解度。

如糖类和氨基酸类(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

2.高分子物质又称为赋型剂,在冻干生物制品中主要起骨架作用,防止低分子物质的碳化和氧化;保护活性物质不受加热的影响;使冻干制品形成多孔性、疏松的海绵状物,从而使溶解度增加。

髙分子物质围很广,种类甚多。

如白蛋白、血清、明胶、脱脂乳、各种液体培养基、淀粉、酵母浸膏、聚乙烯毗咯烷酮和竣甲基纤维素等。

3.抗氧化剂具有抑制冻干制品中酶的活化作用,从而促进、保持微生物等活性物质的稳定性。

抗氧化剂包括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硫腺、碘化钾、钮酸铁和硫代硫酸钠等。

(二)、冻干保护剂分类1.根据冻干保护剂的化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复合物、糖类、盐类、醇类、酸类、碱类、聚合物等2•根据冻干保护剂的作用机制分类⑴.渗透剂(2).非渗透剂(三)常用的冻干保护剂1.5%蔗糖脱脂乳保护剂2.脱脂乳-谷氨酸钠保护剂3.7.5%葡萄糖血清保护剂4.环乙醇-血清保护剂5.喷雾干燥用保护剂(四)不同微生物适用的保护剂1.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可用5%蔗糖脱脂乳,或含1%谷氨酸钠的10%脱脂乳,或10%脱脂乳与犊牛血清,或5%蔗糖,或1.5%明胶等。

2.厌氧菌可用10%脱脂乳,或7.5%葡萄糖加血清,或用含0. 1%谷氨酸钠的10%乳糖等。

3.病毒可用明胶、血清、蛋白腺、乳糖、蔗糖、山犁醇和聚乙烯毗咯烷酮等,也可加入脱脂乳,或者几种成分混合配成保护剂。

4.支原体可用3%脱脂乳加5%葡萄糖混合液,或1%牛血清白蛋白,或 50%健马血清,或7.5%葡萄糖加血清等。

5.立克次体常用10%脱脂乳。

6.酵母菌可用健步马血清,或7.5%葡萄糖加血清,或脱脂乳加谷氨酸钠和蔗糖等。

任务三类毒素的制造流程类毒素的制造流程菌种与毒素一脱毒一类毒素的精制工序1菌种与毒素应选用中监所分发或批准的产毒效价高、免疫力强的菌株,必要时可对菌种进行筛选。

菌种应定期作全面性状检查(如细菌形态、纯化试验、糖发酵反应、产毒试验及特异性中和试验等),并有完整的传代、鉴定记录。

菌种应用冻干或其他适宜方法保存在2〜8工。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制造种子菌及毒素。

毒素制造过程应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经显微镜检查或纯化试验发现污染者应废弃。

毒素须经除菌过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制造程序,亦可杀菌后进行精制。

工序2脱毒目前采用最可靠的脱毒方法仍是甲醛溶液法,温度控制在37〜39工,终浓度控制在0.3%〜0.4%。

脱毒后的制品即成粗制的类毒素。

经检验合格者,置2〜 89保存,有效期可达3年。

工序3类毒素的精制用人工培养法所制得的粗制类毒素液含有大量的非特异性杂质,而毒素含量较低。

因此,有必要对类毒素进行浓缩精制,以获得纯的或比较纯的类毒素制品。

(1)物理学方法可用冷冻干燥、蒸发、超滤、冻融等方法除水浓缩;也可用氧化铝和番酸钙胶等固相吸附剂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