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件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件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2)为 可以为.师矣 介词,当、做
第 30 页
学而.不思则罔 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3)而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而且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这样的
(4)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的
第 31 页
(5)不亦说乎.( 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 )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的人 ) (7)于.我如浮云( 对,对于 ) (8)必有我师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意思是“在其中” )
第9页
(5)相委.而去( 舍弃 )
(6)下车引.之( 拉,牵拉 )
(7)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8)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第 10 页
6.文言虚词。
(1)公欣然.曰( ……的样子 )
(2)去后乃.至( 才
)
(3)相委而.去( 连词,表顺承
)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就 )
第 24 页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 含义:_学__过__的__知__识__;__新__的__理__解__和__体__会__。_____ (5)饭.疏食,饮水 活用类型: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吃__。____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活用类型: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 含义:__以__…__…__为__快__乐__。____
第一篇 过教材 专题知识梳理
第二部分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
栏目导航
一、《世说新语》 二则(《咏雪》《陈 太丘与友期行》)
二、《论语》十二章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常见多音字例释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

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

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nán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

考试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

考试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

考试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考试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解析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文言文】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①诸葛亮替刘禅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其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指不利形势而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是指有利条件。

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而其中亲贤远妄是全文议论的核心。

③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样的句子是: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④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⑤刘备曾经给予过诸葛亮的殊遇是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此事可以用今天的一个成语感恩图报来概括。

⑥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⑦在全文第7段中呼应全文第6段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①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夹岸数百步②写照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叙写桃花源内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下赏的是:闻寡人之耳者③在齐王勇于纳谏后最初收到的效果的描绘语言中今天留下的一个成语是:门庭若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解析1、爱莲说 (1)2、河中石兽 (3)3、五柳先生传 (5)4、小石潭记 (6)5、曹刿论战 (8)6、出师表 (9)7、湖心亭看雪 (11)8、陋室铭 (12)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3)10、唐雎不辱使命 (15)11、鱼我所欲也 (16)12、岳阳楼记 (18)13、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4、醉翁亭记 (21)1、爱莲说一、重点字词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 29 页
(4)无案牍之劳.形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词__的___使__动_用___法___ 含义:__使__…__…__劳__累__。____ (5)不蔓.不枝. 活用类型: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_生__出__藤__蔓__;__长__出__枝__节__。___ (6)香远.益清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_远__播__。___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卖油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 (2)尔安敢轻吾射! •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第 26 页
• 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熟__能__生_巧______”(用一个四字成语 概括)的道理。
•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 你呢?请谈谈你应如何对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第4页
2.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1)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知晓 卿今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
(2)当 但当.涉猎 副词,应当
第5页
3.其他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 事务 ) (3)及.鲁肃过.寻阳( 到,等到 )( 经过 ) (4)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 (5)但.当涉.猎.( 只,只是 )( 粗略地阅读 ) (6)见.往事耳( 了解 )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事情 )
• (4)(2018·四川乐山中考,1分)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专__掌__经__学__传__授__的__学__官__。______ 今义:____指__博__士__学__位__。______

202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02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02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4、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7、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8、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0、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1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4、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1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1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1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1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20、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22、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2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页
4.文言虚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1)以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合译为“认为” (2)见往事耳.( 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 (3)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 可译为“啊” )
第7页
• 5.重点句子翻译。 •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
卿__今__者__才_略_______,非_复_吴__下__阿__蒙________!
第 11 页
针对训练
• 1.(2020·四川甘孜中考,3分)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
B.见.往事耳 见:了解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 待:看待
第 14 页
• 4.(是
()
C
•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 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 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 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 12 页
• 2.(2020·四川甘孜中考,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下车引之.
D.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第 13 页
• 3.(2020·四川甘孜中考,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已)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专__掌__经__学__传__授__的__学__官__。______ 今义:____指__博__士__学__位__。______
第3页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__指__历__史__。____ 今义:__从__前__的__事__。____ (4)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___重__新__。___ 今义:__改__变__,__改__换__。____
•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第衬15 页
知识梳理
二、卖油翁
• 1.通假字。 • (1)但手熟尔 • ____尔__同___耳___ 含义:_罢__了__。_____ • (2)徐以杓酌油沥之 • ____杓__同___勺___ 含义:_勺__子__。_____
第 16 页
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吕蒙“论议”的余韵,从侧面进一 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第 10 页
• 7.常考名句。 • (1)卿言多务,孰若孤?__孤__常__读__书______, 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士__别_三__日_______即__更。刮目相待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句3)是《:孙士_别权_三_劝_日_学__》__中_即_,_更,表刮_明目__吕相__蒙待__已__经__认__识__到_。读书的重要性的语 • (4)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第4页
2.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1)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知晓 卿今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
(2)当 但当.涉猎 副词,应当
第5页
3.其他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 事务 ) (3)及.鲁肃过.寻阳( 到,等到 )( 经过 ) (4)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 (5)但.当涉.猎.( 只,只是 )( 粗略地阅读 ) (6)见.往事耳( 了解 )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事情 )
2.古今异义词。 (1)尝.射于家圃 古义:__曾__经__。____ 今义:___尝__试__。___ (2)但.微颔之 古义:__只__。____ 今义:__转__折__连__词__,__但__是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__怎__么__。____ 今义:__平__安__。____
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有才学的人离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你知晓
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第8页
• 6.重点探究。 • (1)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可以看出孙权怎样的性格? • 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性格:关爱部下、 善劝、好学。 • (2)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 吕蒙在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后刻苦学习。
第9页
•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表现了什么? •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
第 17 页
3.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活用类型: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点__头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_轻__视__。___
第一篇 过教材 专题知识梳理
第二部分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
栏目导航
一、孙权劝学
二、卖油翁
三 、 短 文 两 篇 (《 陋 室铭》《爱莲说》) 四、河中石兽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知识梳理
一、孙权劝学
1.古今异义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古__时__王__侯__的__自__称__。______ 今义:____孤__单__,__单__独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