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著作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文学著作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文学著作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的情况,看来超过了中国作家的作品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作家在法国的知名度。陆续译成汉语出版的法国著作已有巨大数量,其中部分著作有了多种译本,某些作家的全集也已译成中文出版。

法国的文学著作译成汉语出版者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里哀的《伪君子》、司汤达尔的《红与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茶花女》、

拉马丁的《诗选》、梅里美的《卡尔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乔治?桑的《康素爱萝》、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羊脂球》、都德的《最后一课》、鲍迪埃的《诗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国的知识界人士对于法国文学已有一定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

《包法利夫人》展示法兰西社会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书于1856年在法国问世,那时正值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强盛时期。我们缺乏《包法利夫人》一书于何时译成中文出版的信息,但是该书在中国问世,却有效地将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年)介绍给中国广大读者。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医师家庭,年轻时曾在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不久便认识到“没有比法律更胡涂的东西了”,“法律要了我的命,愈学愈胡涂”,不久辍学。后来,他改而从事文学创作,撰写了如《情感教育》、《狂人回忆录》等。1851至1856年,他写成《包

法利夫人》,书中描绘法国外省小市民女性如何与命运拼搏以及失败的故事。作者同情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宽容她的过失,生动地展现法国的乡镇生活,从而吸引众多中国读者,产生了文化影响。该作品也是作者对法兰西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谴责。

《最后一课》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一课》(La derniere classe)为法国的短篇小说,在中国以至全世界有着甚为广泛的传播。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引起读者喜爱。1857年家庭破产后,他在一所小学任辅导员,不久到巴黎参加

文化活动。他曾去阿尔及利亚与科西嘉等地旅行,1866年撰写短篇《磨坊书信》(Lettres de mon Moulin),记录南方之行的见闻。1870年,法德战争(另称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国民卫队,战时他善于观察、积累知识,亲身体验了生活。1873年,他出版《星期一的故事集》(Contes du lundi),内容涉及当时法国的社会生活,其中一篇就是《最后一课》。法

兰西的爱国主义得到了世界赞许。中国将《最后一课》收入教材,供学生阅读。多少亿的儿童,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受它影响,若干其他国家也如此引进了《最后一课》。中法两国借助这短篇小说互相交流,尤其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年代。或许,这是法国文学中影响世界最为广泛的作品之一。

外国文学作品推荐阅读书目 骨灰级

1、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俗称“网格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带*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其它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印度] 赵国华译 五卷书[印度] 季羡林译 沙恭达罗[印度] 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 诗选[印度] 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 戈拉[印度] 泰戈尔著刘寿康译 万叶集选[日本] 李芒译 小说选[日] 二叶亭四迷著巩长金石坚白译 破戒[日] 岛崎藤村著柯毅文陈德文译 阿拉伯古代诗选[阿拉伯] 仲跻昆译 波斯古代诗选张鸿年等译 列王纪选* [波斯] 费而多西著张鸿年译 蔷薇园[波斯] 萨迪著水建馥译 小说戏剧选[俄] 果戈理著满涛译 死魂灵[俄] 果戈里著满涛许庆道译 奥勃洛摩夫*[俄] 冈察落夫著齐蜀夫译 诗选*[俄] 莱蒙托夫著余振译 当代英雄* [俄] 莱蒙托夫著草婴译 猎人笔记[俄] 屠格涅夫著丰子恺译 前夜父与子[俄] 屠格涅夫著丽尼巴金译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俄] 涅克拉索夫著飞白译 罪与罚*[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臧仲伦译 谢德林童话集* [俄] 谢德林著张孟恢译 寓言选[俄] 克雷洛夫著辛未艾译 怎么办[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蒋路译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素台译 复活* [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中短篇小说选*[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契诃夫小说选[俄] 契诃夫著汝龙译 蕾莉与马杰农[阿塞拜疆] 内扎米卢水译 法尔哈德和希琳[乌兹别克] 纳沃依 诗选* [乌克兰]谢甫琴科著戈宝权张铁弦梦海任溶溶译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瞿秋白巴金耿济之伊信译 傀儡* [波兰] 普鲁斯著庄瑞源译 十字军骑士*[波兰] 显克微支著陈冠商译 诗选* [匈牙利] 裴多菲著兴万生译 鲵鱼之乱[捷克] 恰佩克著贝京译 金人[匈牙利] 约卡依.莫尔著柯青译 轭下[保] 伐佐夫著施蛰存译 奥德修纪* [希腊] 荷马著杨宪益译 伊索寓言[希腊] 伊索著罗念生译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影响

浅谈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读《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虽然对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一个世纪以后,却在中国掀起了惊涛大浪。本文将就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法国大革命正值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期,虽然法国大革命轰动一时,对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对这一影响世界的大革命没有丝毫的了解,中国就这样与这一大好的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可若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就会发现这一切也实属历史的必然。大革命发生的时候在中国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个以“十全武功”自称的皇帝此时正得意地统治着这个老朽的帝国。经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化高压以及诸多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整个朝野充满的是奴性与谄媚,整个国家也充斥着老气横秋的暮气,整个民族更是以天朝上国的臣民自居,妄自尊大。而当时的知识界也没有叫我们看到曙光,由于历经三朝的文字狱,加之皇权的淫威,当时的学人把精力放到了考据学上。清初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到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知识界被严重的桎梏着,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沉闷已极。“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要期待十八世纪末叶的中国思想界同法国启蒙思想界产生共鸣,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反应,当然是不切实际的。”①另外清政府还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封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故而有关于大革命的消息即使传入国内,也很难在普通民众和知识界普遍传播的。可以说,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并未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丝毫的波澜。 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实际上开始于十九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像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已经开始关注法国大革命,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的革命和改良的探索获得教益,作为他们变革中国的借鉴。这其中尤属谭嗣同“对法国大革命评价最高而个人气质又最接近于法国革命志士”②,他在《仁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夫法人之学问, ①《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9页 ②《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67页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好译本(超值)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佳译著 读外国文学先看翻译,译者太重要了,所以冯骥才说翻译家是“金子做的桥”。好的译著,精妙地传达原著的风貌,让人阅读之后齿颊留香,而那些糟糕的翻译,读了让人味同嚼蜡,更可怕的是从此再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鉴于此,推荐外国经典中那些权威的出色的译本就尤为必要。如果译者好,就不用太纠结出版社了,毕竟设计啊装帧啊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容。(本人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对朴素的雅致的风格最有好感。)如果不清楚翻译的好坏,那么个人觉得,人民文学的译本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上海译文的其次,译林的良莠不齐。其它出版社也有好的译作。当然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化大环境下,这些优秀出版社的作品也不免有泥沙俱下的倾向。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希腊神话故事》:(德)施瓦布,刘超之、艾英翻译的比较盛行,杨武能译的也很好(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版本五花八门,有的故事甚至自相矛盾,施瓦布的是目前最通行版本)。 2、《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王焕生译的人文版和陈中梅译的上海译文版。王是专攻过古希腊语的,所以前者被称为经典,陈的译本则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有人则认为翻译的不好。其它杨宪益的,还有罗念生的都不错。 3、(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罗念生译,看《罗念生全集·悲剧卷》就可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 4、(意大利)但丁《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的、王科一的都很好。 6、(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无人超越。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这个就没有争议了,绝对是朱生豪的。卞之琳的也可以。 8、(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李健吾译。 9、(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 10、(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的上海译文,绿原的人民文学,还有郭沫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难找,董问樵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个译本最新,杨先生是德语文学翻译专家,他翻译了很多歌德的作品。 11、(法)卢梭《新爱洛依丝》:李平沤译。 12、(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谷若的最好,萧乾的也不错。 13、(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任何争议。《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管震湖的译文版本。 14、(美)麦尔维尔《白鲸》:没有什么疑问,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本子,曹庸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美)霍桑《红字》:姚乃强译的,还有上海译文苏福忠和人民文学胡允桓。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法)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和郝运的译本都好。 2、(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绝对权威。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考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摧毁了封建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何被称为法国大革命:(拓展点) 这场革命的影响有四个方面: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易错微析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这种政治体制易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君主。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的总统共和制,保留了奴隶制。都没有法国大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彻底。 例题1 法国大革命高举反封建专制的旗帜,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影响了历史进程。下列属于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的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②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 ③传播了《人权宣言》思想④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大陆,故选D。 例题2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B.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1794年,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显然不正确,故选D。 1.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7世纪、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給予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概念下度过的”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 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 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 法国大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影响了世界 D.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4.下列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D.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5.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晚期的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两次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英、法两国乃至欧洲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中国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家作品流派等)

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妈妈》《支队政委》《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三人行》茹志娟早期:《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后期:《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 《党员登记表》《老交通》《黎明的河边》 李准《李双小传》 《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著)《刘胡兰传》 反映抗美援朝: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杨朔《鸭绿江南北》 反映迅速建设社会主义:杨朔《石油城》柳青《王家斌》沙氵丁《卢佳秀》 抒情散文为主:杨朔《海事》《东风第一枝》冰心《樱花赞》秦牧《花城》《潮汐和船》刘白羽《红玛瑙集》 刘白羽:《荔枝蜜》《茶花赋》《秀山红叶》《雪浪花》《樱花雨》《长江三月》 《潮汐和船》《星下集》《贝壳集》 曹禺《明朗的天》老舍《龙须沟》夏衍《考验》陈其通《万水千山》 反映社会问题歌颂时代精神《霓虹灯下的哨兵》反映农业建设和部队风格:王炼《枯木逢春》胡可《槐树庄》张仲明《战洪图》。历史剧:田汉《文成公主》曹禺《胆剑篇》吴晗《海瑞罢官》 复出(归来)作家:艾青,汪曾祺,牛汉。知青作家: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韩少功,贾平凹。女作家群:杨绛,王安忆,方方,池莉,迟子建,茹志娟。青年作家:莫言,刘索拉,余华,苏童,方方等 《伤痕》刘心武《班主任》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芙蓉镇》谌容《人到中年》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李国文《月食》《冬天里的歌》王蒙《蝴蝶》高晓生《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 张贤亮《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邢老汉与狗的故事》《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龙种》《男人的风格》 《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张伟《古船》路遥《平凡的世界》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男人的风格》王蒙《春之声》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生《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上城》 《古堡》王安忆《小鲍桩》阿成《棋王》 “返回意识的形成”:贾平凹“返回乡土”:《商周三路》张承志“返回青春”:《绿夜》汪曾祺“返回传统”:《受戒》 对根的理解与表现: 1.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或民间文化:韩少功宣扬“楚文化”,贾平凹商周文化,李杭育“吴越文化” 2.具有荒蛮色彩的原始生活形态 3.民族的传统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观点:张承志:“伊斯兰精神”阿城“庄禅精神”王安忆“儒家仁义精神”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 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人权宣言》:

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1791年宪法: 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 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 ④对外战争: 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 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对法国不利,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C.战争性质: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3)统治结束:①统治危机:普奥等国武装干涉,联军攻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中 ②结束的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制度 3、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恩格斯指出:“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被宣布为最重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所有权;而理想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57页。) “雅各宾专政时期是卢梭思想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时期。卢梭对于罗伯斯比尔来说是一个无可争辩的权威。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民主派不能不被卢梭政治学说的激进主义所鼓舞,——在他的学说中,人民主权的原则得到了极为彻底的发展。”(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3页。) (一)主权不可分论与法国权力机关的设计、运作 卢梭认为,主权之所以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由代表主权的意志是一个整体所决定的。“由于主权是不可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它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要么就只是一部分人的。”(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6—37页。)基于此,他反对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认为“人们所能有的最好的体制,似乎莫过于能把行政权与立法权结合在一起的体制了。”(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7页。)且看他最尖刻的一段:“我们的政论家们既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力,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出自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念,出自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注:[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7页。)“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外,无法被接受。”(注:[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 66页。)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的“政府理论是对混合和均衡政治思想的一种直接的抨击,在法国大革命对贵族权力以及后来对君主权的抨击中,这种理论达到了其最高峰,卢梭的理论在当时至高无上就意味着孟德斯鸠关于英国宪制的观点不大可能为人们所接受。”(注:[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0页。) 卢梭的主权不可分理论在大革命时期得到了具体验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抛弃英美的两院制,实行一元制。在法国应建立一院制的议会还是两院制的议会?当时代表王政派的议员们主张实行美国式的两院制以代替富于贵族式的英国两院制;革命派

法国大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比较

主持人: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新史学”沙龙,这个沙龙由北师大出版社的“新史学”和《东方历史评论》一起主办,今年是第二届。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高毅。高老师涉猎范围比较多,包括欧洲史尤其法国历史。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老师。黄老师研究中国革命史以及民国历史,特别是蒋介石思想研究,相信很多人看过他的很多精彩之作。 这场的话题是“革命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座很多朋友在大学时,有一门课就叫《中国革命史》,早前也有的叫做“中国党史”、“中共党史”,基本叙事逻辑大家都知道,比如分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套马克思主义革命叙述。我记得黄道炫老师写过很好玩的一篇文章,大概叫《给蒋介石写一封信》,其中说“原来我没有研究您之前,对您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流氓”。这大概就来自于革命叙述教材。 谈到革命史,先请高毅老师开始,高老师在他的研究中提到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中国取得最后革命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是彻头彻尾的,最后在中国进行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革命”。法国大革命不仅是你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且关于法国大革命,今天贬的多,褒的少,贬的原因无非是激进、血腥、暴力,以及说它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社会革命,并且与民众结合产生了很多恐怖主义行为。那么今天,我们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或者反思究竟处于何种状态?你如何理解的法国大革命?

高毅:今天很荣幸能来参加这个沙龙,谈谈有关革命和革命史的问题。我亲身经历过中国文化大革命,那时候虽然还小,但能记事了;然后又了解了法国大革命,觉得革命确实是近代以来历史上特别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所以一直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这次来参加这个沙龙,也是想汇报一下我关于革命和革命史学问题的一些个人心得。 关于革命,近些年来知识界、思想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些混乱。20世纪中国一直把“革命”看成是最神圣的事物,从20世纪一开始就崇拜革命,尤其崇拜法国大革命,以法国大革命为榜样做中国的革命。可到了20世纪后期,革命在中国慢慢失去了它往日的神圣的光环,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甚至遭到很多人诋毁。实际上20世纪的革命也的确有很多问题,给民族带来了不少苦难,挨批评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彻底否定革命也是有道理,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不少人对革命不看好,似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革命”这个东西总是和暴力连在一起,很野蛮、恐怖。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所有严格意义上的革命都是靠暴力来进行的。用一个不大妥帖的比喻,革命就像是打群架,规模很大的群架,干嘛要打群架?当然是因为有了群体性的矛盾和仇恨,因为一拨人欺负了一拨人、压迫了一拨人,这一拨人忍无可忍,起来反抗。一般说来欺负、压迫人的人都是统治者,革命就是被统治者的揭竿而起,就是反对压迫。那么这样的革命有什么不对呢?我看还是正当的、合法的。合什么法?当然是合自然

10部必读美国文学经典作品

10部必读美国文学经典作品 1.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著《哈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1984 ,美国文坛为《哈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哈克》的意义不一般。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 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贵妇画像》亨利·詹姆斯著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4. Moby Dick by Herman Melville《白鲸》麦尔维尔著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场面宏阔博大,思想内涵复杂,哲理性很强,而且文笔沉郁瑰奇,堪称杰作。 5. Martin Eden by Jack London《马丁.伊登》杰克.伦敦著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马丁·伊登》起着先驱作用,后来不少描写“美国梦”破灭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围绕这部书引起的争论首先是在主题上,按照杰克·伦敦的本意,写这部属的宗旨之一乃是攻击个人主义,但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他是在为个人主义辩护,而相当多的读者是把马丁·伊登当作“个人奋斗”的典型来接受的。其次是语言,有人认为“充满元气和力量”,也有人认为“粗糙”、“变化少”。杰克·伦敦是以“超人”自居的,他并没有成为超人,但《马丁·伊登》的确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作品。 6.The Great Gatsby by F.S.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著二十世纪的二十和三十年代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群星璀璨,各放异彩。先是作家德莱塞出版了一部又一部长篇巨著,并且在一九二五年又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同年四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纽约出版,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 ·艾略特立刻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海明威在回忆菲氏时写道:“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艾略特和海明威都是以苛刻闻名的批评家,因此我们就不难领会这些评价的分量了。直到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美国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及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实质和原因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激进的时期,其影响对法国之后的历史,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有许多人把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了解和认识法国的窗口,研究法国政治、文化和经济。 这场革命的实质实际上是一场阶级革命。具体来讲,大革命就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资产,它是由资产阶级对原有的封建贵族阶级发动的一场革命,是为了革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的命。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使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分别从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方面入手,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地摧毁了法国旧的封建贵族制,散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建立。在政治上,这场革命的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革命者采用暴力手段碾碎当时法国君主贵族的核心利益,使得整个欧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惧。这场革命使得法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和绝对君主制渐渐地土崩瓦解。这是一场永久性历史的转变,自此,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都成为了法国大革命显著标志。用维基百科的话来给予了法国大革命很高的评价: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诚然,这是一场属于全人类的历史性革命。 我们再来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说这场历史性的大革命是一次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偶然性来说,我们先来谈谈这个倒霉的国王—路易十六。他的所作所为比起他的爷爷路易十五有过之而无不及。路易十六个性懦弱,昏庸,担心触犯贵族的利益。他在面对法国史无前例的财政危机的时候,毫无作为,甚至经常借打猎等活动逃避复杂的国事。除此之外,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玛丽在生活上奢华糜烂,挥霍无度,终日与锁为伴……最悲哀的是,这个一生酷爱设计锁的国王,最后死在了自己设计的断头台上。法国大革命爆发与这位“传奇”的国王有着密切的联系,路易十六其实是一只替罪的羔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悲剧是法国不满的民众与颓废的贵族妥协的产物。 再者,我们从必然性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要谈“思想根源。”从意识形态入手来分析这场革命的前因后果。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法国人很关系论政治,对于政治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们能从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人曾说:“任何的一次剧烈的运动是不能与思想界的波动分离的”。所以,在18世纪初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例如卢梭,孟德斯鸠……他们挥洒笔墨让启蒙的种子以不可阻挡之势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民主思想(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为大革命的爆发积蓄正能量。但这一定是必然的吗?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深究这场惊天动地的启蒙运动时,它其实是一条绵延了数百年的“历史继承”。早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法两国就出现的等级代表会议。它掌握了国家赋税的摊派权。国王有军事和司法权,而市民阶层的要求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以这种契约的思想(制约制王权和主权在民)早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400多年前就已植入人们的脑海中。等到了18世纪后期,长期压抑的法国民众与贵族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我们之前国王路易无所作为,法国民众积压已久的愤怒一触即发,自然势不可挡。 这就是我讲为什么是必然性。 最后,从法国民众的角度再来谈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我们都将这次革命定义为一场激进的革命。而法国的民众担当了这次激进革命的核心力量,他们攻占巴士底狱,将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当我细想之后,觉得法国民众的革命激情太过于高涨,以至于当时的一切旧的制度都成为了他们打击的对象,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一七八九年,是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公平压迫的表现,是法国人民所参加的一次大革命,影响十分深远。那么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意义 法国大革命前后总共有五年的时间,这是人民坚持的体现,虽然大革命期间法国被不同的政党所执政,但是革命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民数量多,并且人民建立起了自卫军以及相关的团体;二是法国 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将封建阶级打垮了,这是人们对平等对待的向往以及期待;三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劳动人民的 思想开始得到解放,了解到了民主思想的存在,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四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革命取得的革 命成果十分明显,国家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五是法国大革命 的意义在于法国的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工业革命迅速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法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六是法国大革命的意 义在于大革命为欧洲其他各国做出了一个带头作用,法国大革命激励着其他各国革命的兴起;七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 革命使得法国的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机遇。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民奋起的革命,革命的意义在于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叫做大革命 对于法国大革命可能多少有点听过,但是说到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总结一下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为什

么叫做大革命,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显著,它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初步确立了要在法国实行共和体制,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地区的封建君主专制。第二点就是它的影响很深渊,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法国大革命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第三点就是法国大革命彻底地扫清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历时41年,法国大革命的规模相当大,人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并在革命党在展现了人民的伟大的力量,人民是推动法国大革命前行的重要力量。第四点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大部分人民长期受到压制和迫害,所以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叫做是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规模大、影响广、程度深。这次的大革命顺应了民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人民都踊跃参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争取幸福和谐的美满生活而斗争。法国大革命的“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规模大,影响大,成果大,所以法国大革命被叫作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大革命的发生使得法国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那么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又在什么时间结束了呢? 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由人们占领巴士底狱开始。当时法国处于一个困难阶段,下层的农民因为灾害天气收成不佳,可是位于上层的封建阶级不顾人民的安危,不仅不设法赈灾,甚至还因为财政困难提出要加重人民的负担,这使得

法国大革命对德国影响论文

法国大革命对德国影响论文 摘要:法国大革命这一事件对德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的实践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整个法国的大革命的最终态度也使得德国的文坛引起了新的文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新的主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抵制和排斥作用,新的主义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推崇还有仰慕。无论反对还是支持他们或者是从新的角度努力实践了自己的文学新的理念,实践着自己的文学观点,推动了文化的新的繁荣发展还推动了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整个国家还有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德国;影响,浪漫主义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法国大革命对于德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一下三点:德国联邦国的改革运动;德意志民族的意识产生;德国文化思想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 法国的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和平民的冲击,传统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代替。法国的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

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和平民的冲击,传统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代替。 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二、德意志民族意识和民族意识产生 法国大革命的民族意识很明显,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案例,宣示了各个民族的自由还有平等,拿破仑曾经在德意志以革命者人的身份同时又充当了肆意掠夺的盗猎者。从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启动了德意志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运动。德意志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与法国大革命,特别是拿破仑对德意志的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最终兴起有着直接 的影响。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强大的普鲁士在耶拿战役中的失败和屈辱的提尔西特和约之签订。这个时候,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已经转变为法国进行民族掠夺的战争,从而激起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 德意志处于欧洲发展转化的中心,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反对法国的集结地,正是因为它对历史和传统的延续性情有独钟。相较于依据理性原则突然建立起来的“人为”社会,德国更加青睐通过逐步演化、形成进而稳定下来的有机共同体。因此,这个民族更为注重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沈尹默:《月夜》、《三弦》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 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 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有感》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朱湘:《采莲曲》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庐隐:《海滨故人》 许地山:《缀网劳蛛》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废名:《竹林的故事》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俞平伯:《清河坊》 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中国文学知识: 中国重要作家作品

中国文学知识:中国重要作家作品 导读:(一)春秋时代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

当前中国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相似

当前中国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相似 2013年01月18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广昭 原标题:王岐山为何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 ■2012年,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它不是一本大众畅销书,当初仅仅是法国史学术圈子里的专业书,现在却成为有识、有忧之士的公共读物。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最近,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可谓洛阳纸贵。这样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更大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 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法国贵族在丧失了其古老政治权利后,仍占据着高官显爵的地位,并保持着种种令人憎恶的特权(主要是免税特权),对人民漠不

关心,而且越来越顽固地维护他们的封闭利益,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个旧制度的顽症。 当今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面临一些转型难题。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等现象,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挑战和考验。出路在哪里?答案是深化改革。 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风险很大,但不改革风险更大。改革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碍,尤其那些依靠权力寻租、依赖特权致富的人群,不愿意改革,不愿意牺牲一些利益,阻力障碍会很大。但是停滞、不改革,忽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只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甚至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迹象显示,新一代领导人已经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 当前中国与大革命前的法国都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物质财富的增加,催促了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敏感,对特权、腐败、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