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大全

中国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而著称。
这些故事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观念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中国寓言故事。
1. 《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愚公决心要把两座大山挖掉。
人们都说他疯了,但是愚公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挖山的工作。
终于,上天感动了,派出神仙来帮助愚公,把两座大山挪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战胜困难。
2. 《鹬蚌相争》。
有一天,一只鹬和一只蚌在海滩上争吵起来,鹬说蚌占了自己的地盘,蚌说鹬想要吃掉自己。
最后,两只动物把事情告诉了一只乌鸦,乌鸦告诉它们不要争吵,结果两只动物不听劝告,最后被一只渔夫捉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相争是没有好处的,只有和平相处才是最好的选择。
3. 《老鼠嫁女》。
有一只老鼠嫁女,它想找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家,最后找到了一只猫,猫答应了,但要求老鼠给它一只老鼠做伴娘。
老鼠答应了,但是在婚礼上,猫一口把老鼠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那些虚伪的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4. 《狐假虎威》。
有一只狐狸看到一只老虎,它装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吓得其他动物都逃跑了。
结果,狐狸得意忘形,不小心跑到了老虎的领地上,被老虎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拿别人的威风来吓唬别人,否则最终会自食恶果。
5.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武王的人,他被迫流亡在外,为了报仇,他决心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夺取了王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和耐心,不要轻易放弃,只有经过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寓言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态度,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道理和哲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寓言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优秀9篇)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优秀9篇)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山草香整理了9篇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一射箭和倒油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
他能够在百步开外射中杨树的叶子,这样的射技举世无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得上,陈康肃对自己的本领很是自负。
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
有一位卖油的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也停下来,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都射中靶心。
旁边围观的。
人们大声喝彩,手心都拍红了,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仍用斜眼瞅着,只稍微点了下头。
陈康肃见老头儿似乎有点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艺,又生气又不服气,就放下弓箭走过去问老头儿说:“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吗?”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练的多了,手熟而已。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从我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懂得这个道理的。
我就演示给你看一看吧。
”说完以后,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葫芦嘴上,然后他用一把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再将瓢里的油向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
只见那油成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均匀不断。
等油倒完了,把铜钱拿下来细细验看,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
在人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油翁笑了笑,说道:“我这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康肃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来,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翁送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实践,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二一次,野火烧山,黑烟冲天。
凤凰带领百鸟前去救火,远远地看见一只白色羽毛的无名鸟,边飞边喊:“着火了,快快救火。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用50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用50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1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
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
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
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
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
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
”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2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3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
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
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
中国古代精彩寓言故事【五篇】

【导语】寓⾔多⽤借喻⼿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精彩寓⾔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代精彩寓⾔故事【篇⼀】 从前,楚国有个⽼头以饲养猴⼦为⽣,楚国⼈都把他叫作狙(ju)公。
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给他的猴⼦们分配任务。
他让⽼猴⼦带着猴⼦们跳出去,采摘⼭⾥果树的果实。
晚上,等猴⼦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分之⼀。
光靠着这些猴⼦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且还略有盈余。
有⼀次⼏个猴⼦觉得⾃⼰⽩⽩⾟苦⼀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阵毒打。
猴⼦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天,⼀只不懂事的⼩猴⼦突然问这群猴⼦:“⼭⾥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所种吗?”⼤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去栽种,都是天⽣的。
”⼩猴⼦⼜问:“既然这样,我们⼲吗靠给狙公做苦⼒过⽇⼦呢?”⼩猴⼦话还没说完,猴⼦都已经恍然⼤悟。
当天晚上,猴⼦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
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牵着⼿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
狙公⼀觉醒来,才发觉猴⼦们都跑光了,他赖以⽣存的⼿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寓⾔故事告诉我们:做⼈要⾃⾷其⼒,如果⾃⼰不付出努⼒,企图依赖别⼈,或者靠剥削别⼈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中国古代精彩寓⾔故事【篇⼆】 宋国有⼀个农民,每天在⽥地⾥劳动。
⼀年四季,早上天⼀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野⾛;傍晚太阳快落⼭了,⼜扛着锄头回家。
他实在是很⾟苦。
有⼀天,这个农夫正在地⾥⼲活,突然⼀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见到有⼈⽽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下⼦撞到农夫地头的⼀截树桩⼦上,折断脖⼦死了。
农夫放下⼿中的农活,⾛过去捡起死兔⼦。
他⾮常庆幸⾃⼰的好运⽓。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7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7篇)今天,我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名叫《中国寓言》,回到家,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其中,我最喜欢《揠苗助长》。
古代宋国有个种田人,他每天都去看他的庄稼,觉得长得太慢。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办法了,于是他便走到田里,把所有种的秧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等到把田里的秧苗全都拔完,他已经累的腰酸背痛,可是他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这样庄稼就长得快了。
回到家他夸口说:“今年的庄稼,那家也比不过我。
”儿子问她:“你有什么好办法?”他骄傲地说:“今天我帮助秧苗长高了。
”儿子好奇地来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秧苗都枯死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本来的规,急于求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就像我妈妈一样,那年急于求成,给我报了好多课外辅导班,又是奥数,又是毛笔字,又是画画。
每个星期六,星期天连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玩的时间了!就在那学期,我开始厌学,觉得学习糟无味,所以那学期没考好。
?我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弄糟。
车轮在公路上滚滚向前,方向盘端立于驾驶室内密切注视着前方,时不时地调整着行车方向。
车轮们不高兴了,它们齐声斥责方向盘:“喂,你这个瘦身材圆脑瓜的家伙搞什么鬼名堂,咱哥们几个载着你辛辛苦苦疲于奔命,你可倒好,高高在上享清福也就罢了,还时不时得意忘形的摇头晃脑,让我们随着你的性子左一下右一下的跑,烦不烦人呀?”“你们别责怪,我是在履行职责,”方向盘一边平心静气地对车轮们解释,一边继续关注着前方:“再说了,我这样做也完全是为了大家好。
”“别假惺惺的充当好人,我们可不稀罕,”车轮们更来气了:“我们在路面上跑得好的的,你却横插一手干涉我们的行动!快滚一边去吧,我们的自由自已做主!”“那可不行,追求自由也要有所约束,不然迟早会出事故的。
”方向盘连忙劝说车轮们:“我们只有互相配合目标一致才能保证安全,前方的道路才能越走越顺畅。
”“我们不要什么约束,我们要自由,快还我们自由!”车轮们同声嚷嚷抗议着并和方向盘较起真来。
中国古代寓言的故事十个和道理

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好的,以下是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1. 《老鼠娶亲》故事梗概:老鼠找了一只非常美丽的老鼠新娘,但由于他自己的样貌丑陋,被嘲笑和拒绝。
最后,他请来蛇作为新娘的伴娘,让老鼠新娘看到了丑陋的蛇后,觉得自己的新郎还是不错的。
道理:美丽不是唯一重要的,内在品质和相处态度也十分重要。
2. 《乌鸦喝水》故事梗概:乌鸦渴了想喝水,发现一个瓶子里有点水,但瓶口太窄,无法直接喝。
于是,它用小石子一点一点地把水位提高,直到能够喝到水为止。
道理:智慧和耐心可以解决许多困难。
3. 《愚公移山》故事梗概:愚公和家人住在两座高山中间,为了方便出行,他决定移山。
尽管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神仙,神仙帮助他实现了愿望。
道理:坚持和毅力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4. 《狐假虎威》故事梗概: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谁敢违抗就会被虎吃掉。
最后,狐狸被发现并受到惩罚。
道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欺压弱者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可能会自食恶果。
5. 《小毛驴进城》故事梗概:小毛驴听信别人说自己很丑,于是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样貌,结果被人骗走了。
道理:自信和自爱是最重要的,不要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6. 《捉鱼儿》故事梗概:一个小孩用手捉鱼,结果被鱼儿引诱到深水区,差点被淹死。
道理:贪心和自负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7. 《牧羊女和采蘑菇》故事梗概:牧羊女为了采蘑菇忘记了照顾羊群,结果丢失了一只羊。
道理: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小失大。
8. 《猴子捞月》故事梗概:猴子在水中试图捞取月亮的倒影,最终什么都没捞到。
道理: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9. 《狼来了》故事梗概:小孩子多次恶作剧说狼来了,村民们因此误以为是假的。
当狼真的来袭时,没有人相信他的求救。
道理:撒谎会导致信任的丧失,对于真正的紧急情况可能无法得到帮助。
10. 《鹿角问题》故事梗概:鹿问其他动物自己的角为何落叶,得到不同的回答,最后明白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角。
十个中国寓言故事

十个中国寓言故事一、穷奇与守株待兔1.1 穷奇的苦恼中国古代有个叫穷奇的人,他生活在一个贫穷的村庄里。
穷奇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觉得自己不幸,因为他家里一无所有,无法改变生活的困境。
每天,他只能靠捡别人丢弃的东西来维持生活。
1.2 发现守株待兔的农夫有一天,穷奇碰到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每天都守在一个地里等待兔子撞树而死。
穷奇觉得这个农夫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去种地或捕捉其他动物。
1.3 守株待兔的农夫解释农夫告诉穷奇,很久以前,他曾经在这个地里放了一根木桩,结果一只兔子不小心撞到了木桩上死亡。
从那以后,他发现每年都会有兔子撞死在这个地方,他只需要等待,就能轻松地得到食物。
1.4 穷奇的启示穷奇听了农夫的故事,茅塞顿开。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抱怨命运,而没有主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不再消极地捡别人的东西,而是主动去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二、聪明的猴子2.1 猴子偷桃中国有个山里的猴子,非常聪明灵活。
一天,它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大大的桃子,它忍不住想要享受一下美味的桃子。
于是,猴子开始将桃子一个个摘下来。
2.2 商量交易就在这时,一只老虎突然出现,把猴子吓得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笑着对猴子说,如果你将桃子给我,我可以保证不吃你,并且还会给你一些其他好吃的东西。
2.3 猴子的计策猴子聪明地想到了一个计策。
它对老虎说,我可以将桃子给你,但你必须先在这个洞里闭上眼睛,然后我才敢把桃子扔给你。
2.4 猴子的成功老虎贪婪地闭上了眼睛,猴子趁机把桃子丢给了它,并大笑着离开了。
老虎睁开眼睛后,发现猴子已经逃走了,一点桃子都没有剩下。
三、乌鸦喝水3.1 渴的乌鸦有一天,乌鸦饥渴难耐,飞到一个院子里。
院子里有一个石缸,乌鸦想要喝水,但石缸里的水太低了,乌鸦无法喝到水。
3.2 乌鸦的聪明乌鸦聪明地找来一块小石头,将其投入石缸中,水位上升了一点点。
乌鸦不断地投掷小石头,最终水位上涨到了合适的高度,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3.3 乌鸦得救就在乌鸦喝完水后,一个农夫从院子里出来,看到了乌鸦的聪明举动。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形象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言行来揭示人性弱点、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文学体裁。
这些故事常常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
1.《狐假虎威》。
这是一则出自《三字经》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却最终被猴子戳穿了真相。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以假乱真,不要依仗他人的势力欺压弱小,更不要自欺欺人。
2.《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为争夺一块肥美的鱼肉而发生争执,最终引来了捕食它们的鹰。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忽视大局,更不要因为争斗而让外部势力得逞。
3.《孔雀东南飞》。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孔雀因为自己美丽的羽毛而自傲,却最终被困在笼中,失去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条件而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虚荣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4.《老鼠嫁女》。
这个故事出自《古文观止》。
故事讲述了老鼠为了让女儿嫁给一只猫,竟然自己也跟着装病,最终却被猫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自己的原则和家人,更不要因为贪图享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5.《狼来了》。
这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田野上喊“狼来了”,引来了村民前来救援,但后来孩子却因为多次虚假报警而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说谎,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失去信任将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以上这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希望我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引以为戒,做一个更有道德、更善良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
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
宫廷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
礼毕,他侍立于桓
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
您应
即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
”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
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
我不信
这个套。
”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
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
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
”桓公不信
这话。
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
他看了看桓公,说道: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
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
”桓公仍不相信。
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
两人刚一见面,扁鹊
扭头就走。
这个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
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
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
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
刺术能够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
不过当
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
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
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
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
必将遭来祸害。
”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
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
鹊来治病。
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
”桓
公这时后悔莫及。
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
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拓展阅读:法如深涧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
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当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
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
越国当前情况的确很糟,不过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
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
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充足的分析。
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盗,能够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所以,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增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
以把握眼前的情况。
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
实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和氏璧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
他把这块璞
玉拿去奉献厉王。
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实行鉴定。
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听了这话
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
玉欺骗我!”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
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
武王
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
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和氏所以
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
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
起来。
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
附近
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
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
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
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
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
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
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
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
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
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个有才干、有忠心的人。
他在两次
献璞都遭受砍脚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鸣其冤,体现了他
为坚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诚和执着实在是令人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