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1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2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①系统议程②政府议程③公众议程④社会议程

21、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①政策制定②政策宣传③政策延续④政策评估

22、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

①政府②功能③组织④政策

23、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①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③政策监控④非正式评估

24、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③政策持续④政策调整

2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①人大决定②基本法律③一般法律④地方性法规⑤宪法

2、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①政治政策②文化政策③经济政策④基本政策⑤元政策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①选民②立法机关③利益集团④行政机关⑤领袖人物

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①关联性②主观性③单一性④静态性⑤动态性

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①政治环境②自然灾害③经济环境④社会心理环境⑤生态环境

一、单选题 1、② 2、① 3、④ 4、② 5、④ 6、③ 7、④ 8、④ 9、③ 10、③ 11、③ 12、

② 13、③ 14、④ 15、① 16、② 17、③ 18、① 19、② 20、② 21、④ 22、① 23、③ 24、

④ 25、③

二、多选题 1、①②③⑤ 2、①②③ 3、②④⑤ 4、①②⑤ 5、①③④

2007年(上)自考《公共政策》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 )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D.《论语》

3.“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 )

A.后现代主义 B.理性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 )

A.网状结构 B.塔形结构

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

5.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 ) A.国家结构 B.政党制度

C.政府体制 D.选举制度

6.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 )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7.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史密斯模型

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

A.全民公决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负责制

9.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 A.招聘制度 B.奖惩制度

C.听证制度 D.考任制度

10.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

A.改进政策制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促进社会和谐

11.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 ).

A.过程模型 B.循环模型

C.互适模型 D.博奕模型

1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 ( ) A.政策评估 B.政策变通

C.政策规划 D.政策执行

13.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

A.过程分析 B.组织分析

C.功能分析 D.理性分析

14.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 )

A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15.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16.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17.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 )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8.《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 ( ) A.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 B 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

C.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 D.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

19.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脚本写作 D.个人判断法

2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 )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

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

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 )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照搬式政策执行 D.观望式政策执行

2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 )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苟况

2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 )

A.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4.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2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 A.公共产品 B.公共代价

C.公共利益 D.公共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 )

A.政策制定者 B.专业机构

C.政策执行者 D.专业人员

E.政策对象

2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 )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E.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

28.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

A.理论渊源 B.概念体系

C.研究对象 D.研究方法

E.政策主体

29.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 ( )

A.类比分析法 B.饱和抽样法

C.边界估计法 D.类别分析法

E.诱导性提问

30.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

A.决策方案的提出 B.法制部门的审查

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E.检察部门的监督

2007年(上)公共政策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D 7.A 8.C 9.C l0.A ll.D l2.A l3.C l4.D l5.B l6.B 17.C l8.A l9.C 20.A 21.A 22.C 23.C 24.C 25.C

二、26.ABCDE 27.ABCD 28.BCD 29.BCE 30.BCD、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00题)

1.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

A.勒纳

B.拉斯韦尔

C.德洛尔

D.马克思

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

B.认真地、正确地

C.间接地

D.客观地

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D )

A.《史记》

B.《吕氏春秋》

C.《论语》

D.《智囊补》

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

A.文化科学

B.文明科学

C.行为科学

D.经验科学

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

B.组织活动

C.政策执行活动

D.政策制定活动

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

B.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

D.社会伦理

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A )

A.理性主义

B.渐进主义

C.政治系统

D.精英主义

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

D.理性主义

9. 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D )

A.决策行为

B.政策评估

C.政策监督

D.政策过程

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A )

A.政治系统

B.精英主义

C.混合扫描

D.规范最佳

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 A )

A.政策的制定

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

D.政策的评估

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 B )

A.政策的制定

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

D.政策的评估

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________的体现。( B )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B )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C )

A.政党

B.国会

C.政府

D.司法机关

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D )

A. 维护阶级统治

B. 保卫国家安全

C. 增进民族团结

D. 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A. 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 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 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 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 D )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策和命令

C.基本规定

D.政策性文件

19.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 )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20.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的是(A)

A、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B、主体是执政者,客体是制定的政策

C、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

D、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D)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22.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文环境

D、科技环境

23.______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A)

A、国家机构

B、行政机关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2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25.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______才会最终完成。(A)

A、政策问题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督

26.公共政策是为______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C )

A 企业

B 社会组织

C 政府

D 个人

2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____(B)。

A 深人

B 内化

C 反映

D 响应

2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基本的假定是:(B)

A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______提出并加以使用的。(D)

A 美国国防部

B 麦克纳马拉

C 贝塔朗菲

D 兰德公司

30.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C 民主参与大众化D政策信息公开化

31.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C)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32.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C)

A、政府问题

B、国家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执政党问题

33.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D)

A、政策议程

B、行政议程

C、公众议程

D、正式议程

34.象征性议程的问题多集中于(B)

A、经济领域

B、价值领域

C、学术领域

D、政治领域

35.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______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C)

A、公民

B、利益集团

C、权威人物

D、军事集团

36.下列中实属政策问题界定,其宗旨是按照社会公益标准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做准备的是(B)

A、政策方案分析

B、政策问题分析

C、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结果分析

37.公共政策问题得到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C)

A、拟定政策方案

B、选择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评估政策方案

38.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在于它能为_______提供方向性指导。(D)

A、政策认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反馈

D、制定政策方案

39.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B)

A、突出过程

B、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

C、重视行动

D、利益补偿

40.参与政策规划的主体通常是多元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政府

B、立法机关

C、公众

D、司法机关

41.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_______为核心,与它保持一致。(D)

A、政策抉择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目标

42.在我国,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须经______的签署和发布才能生效。(B)

A、最高法院院长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总理

D、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43.行政系统的决策特点是快捷、高效,因此,行政决策体制在决策上的_____都会较立法机关要高。(A)

A集中化程度B、分散化程度C、民主化程度D、公众参与程度

44.下列哪个是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A)

A、“求神似,去形似”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求形似,去神似”

45.政策的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体体现为(A)

A、政策变通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政策发展

D、政策创新

46.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什么? (A)

A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 严格按照政策规定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一切从实际出发

47.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是什么?(D)

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C政策实验D政策宣传

48.政策执行的哪个环节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B)

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C政策宣传D组织准备

49.哪些政策资源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D)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

50.政策执行中的“阳奉阴违”,只作表面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执行偏差?(A)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选择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51.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的“土政策”,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B)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选择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52.在政策执行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C)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5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哪一种执行偏差?(D)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54.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是______的范例。(A)

A、政策变通

B、政策创新

C、理想化政策模型

D、政策执行再决策

55.公共政策一旦____,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

(B)

A、可行

B、合法化

C、合理化

D、系统化

56.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A)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57.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B)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58.政策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称为(B)

A、政策输出

B、政策效果

C、政策目标

D、政策反馈

59.评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C)

A、价值标准

B、政策方案

C、政策目标

D、事实标准

60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对象确定的总原则是(B)

A、实事求是

B、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

C、便于操作

D、有利于政策实施

61.下列哪个控制是政策的方向和实质所在,贯穿于政策活动的始终。(C)

A、界限

B、效力

C、目标

D、反馈

62.公共政策的_____是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因此,经过评估认为是好的、可行的政策应该继续得以实行。(C)

A、合法性

B、合理公正性

C、持续性

D、可变通性

63.下列哪项政策在我国可能不是持续政策(D)

A、计划生育

B、科教兴国

C、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严打

64.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_______的终结方式。(B)

A、全面的

B、局部的渐进的

C、彻底的

D、理想的

65.功能性政策周期主要针对政策的______而言,因为此阶段是阶段性政策周期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A)

A、执行阶段

B、制定阶段

C、评估阶段

D、监控阶段

66.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______为目标,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 A )

A.改进政策制定

B.提高政策效率

C.保障社会公正

D.发现问题

67.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是坚持( D )

A.客观公正

B.维护真理

C.有利于经济发展

D.实事求是

68.政策分析过程模式的______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研究和政策过程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差别是常见的。( A )

A.麦考尔—韦伯

B.拉斯韦尔

C.沃尔夫

D.安德森

69.公共政策的_______力求回答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C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价值分析

D.可行性分析

70.灵活变通的政策分析方法,往往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做出鲜有的、不符合一般常理和程序的政策分析,这种分析就是( C )

A.流变型政策分析

B.蜕变型政策分析

C.出奇制胜政策分析

D.头脑风暴法

71.政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是建立在_______的基础之上的。( B )

A.科学

B.理性

C.超理性

D.伦理

72.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______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 A )

A.政策预测

B.政策评估

C.政策反馈

D.政策制定

73.以下哪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 B )

A.政策信息咨询

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

D.经验咨询

74.以下哪种是从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是公共政策咨询中更能体现其社会性的类型。( A )

A.政策信息咨询

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

D.经验咨询

7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D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76.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 A )。

A.政府

B.功能

C.组织

D.政策

77.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属于( C )。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78.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属于( D )。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政策调整

7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C )。

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80.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诊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A )。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

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

81.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是( A )

A.行政效率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 行政技术

82.行政评估工作要本着_______的原则进行。( A)

A.实事求是

B.靠近群众

C.以事为主

D.以人为主

83.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C )。

A.硬技术

B.软技术

C.韧技术

D.高新技术

84.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B )。

A.行政领导体制

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

C.经济体制属性

D.国家结构属性

85. 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学者是( B )。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86.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 )。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87.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D )。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88.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

8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90.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 C )。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91.“土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D )。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

92.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 D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

D.政策的充分性

93.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C )。

A.阶段性周期

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

94.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C )。

A.学校

B.工会

C.行政机构

D.妇联

95.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B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96.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B )。

A.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终结

97.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C )。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98.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D )。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99.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C )。

A.林德布洛姆

B.西蒙

C.德洛尔

D.戴伊

100.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B )。

A.沟通功能

B.管制功能

C.监督功能

D.平衡功能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南开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学属于() A. 自然科学 B. 人文科学 C. 社会科学 D. 文化艺术 正确答案:C 2. 划分公共政策类型的途径包括() A. 根据内容划分 B. 根据形式划分 C. 根据范围划分 D. 根据内容和形式划分 正确答案:D 3.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行为效果偏离()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A. 领导意图 B. 预定目标 C. 民众期望 D. 舆论要求 正确答案:B 4. 政策研究组织指的是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A. 政策成本核算 B. 政策依据 C. 政策收益核算 D. 政策资助 正确答案:A 5. 广义的制度包括() A.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B.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C. 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D. 正式 E. 所有法律 正确答案:C 6.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程序的第一步是认定() A. 利益诉求 B. 利益相关者 C. 利益范围 D. 利益重要次序 正确答案:B 7. 政策执行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A. 领导意图 B. 政策目标 C. 政府部门意图 D. 民众意愿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政策信息资料 B.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 政策目标 D. 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正确答案:ABCD 2. 政策变动的原因包括() A. 决策者的变动 B. 政策环境的变化 C. 政策资源的现值 D.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正确答案:ABCD 3. 政策网络可分为() A. 利益型政策网络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2)

全国20XX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A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博弈与决策》 C.《隆中对》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B )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 )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 )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 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B )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 )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D )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 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 )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不折不扣落实 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 )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A )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B )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 )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C )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 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D )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D )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 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 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 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 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 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 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 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 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 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 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 工作? 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8.4.简述过程评估的目的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8.5.简述评估总结的工作步骤。 9.1.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9.2.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9.3.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简述“政策学习”模式包含的前提及其 特点。 9.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9.6.简述政策接续的定义及其意义。 9.7.要实现政策接续的目的应该做好哪些方 面? 9.8.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原因。 9.9.简述巴达奇对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分类。 9.10.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0.1.简述政策分析的含义及要素。 10.2.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 10.3.简述政策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0.4.简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 业伦理。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 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 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 政策领域的扩大。①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 活的正面作用。②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 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 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 行政策咨询。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 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 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 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鉴于公 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 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 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 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 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 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 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 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 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 策的对象或客体。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 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 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 解决。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 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 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 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 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 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 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在 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 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美国学者埃齐奥尼 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 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 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 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 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 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 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答:(1)提出拟研 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 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 撰写研究报告。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答:个案研究的 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 容;(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如 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4)整理 分析材料,形成结论;(5)起草研究报告。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答: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 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 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公共政策、公 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决策体制、政策过 程、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第三组:政策系 统、政策行为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政策 环境、政策网络、利益相关者、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社群、政策输入(投入)、政 策输出(产出)、政策反馈、政策支持系统、 公民参与;第四组:政策类型、元政策、基 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立 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策链、政 策群、政策组合拳、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 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第五 组:政策过程、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建构、 上来下去模型、有限理性(满意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理性广博(完全理 性)模型、政治系统模型(宏观或综观路径)、 规范最适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 精英主义模型、混合扫描(综视)模型、理性 选择制度主义模型、垃圾桶模型;第六组: 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假问题、问题认定、 政策议程;第七组:政策制定、政策倡导、 决策者、公共决策、政策规划、政策对话、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方案主办者、政策设 计、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审议、政策 选择(方案择优)、政策学习、政策移植、政 策可行性、政策采纳、政策合法化、政策宣 示(政策声明、政策发布);第八组:政策执 行、执行者(执行机构、执行主体)、政策对 象(执行对象、目标人群)、自上而下政策执 行、自下而上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政策执行、 执行力、执行环境、政策试验、政策试点、 政策偏差、执行再决策、政策结果(政策影响 与政策产出)、政策执行模型;第九组:政策 稳定、政策维持、政策变动、政策创新、政 策调整、政策接续、政策终结、政策周期; 第十组:政策评估、评估主办者、评估者、 评估标准、预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事后 评估、正式评估、实验评估、回溯性评估、 虚假评估、投入一产出评估、成本一收益比 率、内外部结合评估、第一至第四代评估; 第十一组:政策监控、经费监控、时间监控、 社会审计路径、社会实验路径、社会系统会 计路径、社会研究与实践综合路径;第十二 组:政策知识、政策学知识、知识转换、政 策研究组织、政策实务人员、政策分析师、 智库、政策预测、政策咨询、演绎因果分析、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正确答案: 2.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正确答案: 3.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确答案: 4.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A. 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B. 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C.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的中间环节 B. 它只是整个公共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C. 它为公共政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 D. 它对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 6. 公共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决策者 B. 参与决策的专家 C. 决策的过程与程序 D. 体制 正确答案: 7.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8.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正确答案: 9.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10.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诱导手段 正确答案: 11.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正确答案: 12. 公共政策评估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障碍是() A. 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 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 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 D. 有关人员的抵制 正确答案: 13. 公共政策问题是()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1讲课讲稿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00318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 A.政策群 B.政策一般 C.政策链 D.政策集合 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上下来去”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机构一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 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 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 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 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 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 D.一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 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 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 政策反馈系统 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英国 8.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 A.目标人群 B.政策问题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诀僚—输出—反馈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书中案例分析 ①看清题目,找准知识点。如时间充裕,则适当延展。 ②案例的原理,即脱离案例的理论知识。 ③结合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案例中哪些做法符合原理,所以成功了;哪些做法不符合原理,所以没成功。因此,要。。。(某些情况) ④案例分析要写得清晰明了,有一目了然的感觉。答题时注意分点,有层次感为佳。 成功的政策分析依赖于上述阶段步骤的不断循环反复。 一、结合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47页)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喜欢采用“试错法”这样一种经验型的方法。 2、有些政策没有经过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认真的讨论。 3、少数领导者凭经验,按主观设想拍板 4、有些方面的政策缺乏完整性,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往往是零散、无系统的就事论事而缺乏远见, 导致前后不一致和不同政策间相冲突。 5、政策制定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和实施往往靠层层发放文件,缺乏完善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手段。 6、政策的实施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就业、人口、环境问题等。 7、“温青年方案”:表明政治民主化进程不高,民间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程度不够。 (二)意义: 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 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必须处理好一些目标易冲突或难以同时达成的经济政策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 府运用种杠杆(政治、经济、法律)指导和经济生活。因此,发展公共政策学,探索政策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公共政策学有着我们学习的理由: 1、职业上:使我们更好地利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2、政治行政上:(1)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政策,规范社会发展方向,达成目标; (2)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 3、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分析为行政部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 二、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80页) (一)相关原理。 1、政策分析过程的八大步骤(68页)。 (1)问题界定:①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用数字说话,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 ②弄清当事人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应能提供第一手关于问题的陈述,应能够估计分析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料。 ③当备选方案被派生和分析时,问题的其他方面要加以界定,重新界定任务。 (2)标准确立:①当事人提供或间接地从目标或目的概述。②分析者推导。③必须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3)方案搜寻:①决策者自身。②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③现行政策,他人经验。 (4)结果预测:①当时间较充分时,用民意测验。②当时间不允许时,使用敏感性分析、快速的决策。 (5)方案抉择: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分析) (6)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执行中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的影响使得必须对政策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7)结果评估:其意义①探讨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政策执行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行为是否按事先的设计来进行。 ②事后评估所得信息是采取对应措施的基础。 ③为解释或说明某一特殊政策效果或影响提供依据。④解释政策成败的理由。 在实践过程中,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是相对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覆盖面的宽度和广度,这些阶段的过程必须重复进行,必须通过分析问题的循环再循环,以使答案越来越集中且更具穿透力。 2、政策分析的作用:帮助决策者找目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每个结果; 依一定标准科学修改(效益、效率、适当性、回应性、公正性、充分性)。 二、结合案例分析:按照上面的步骤分析。

自考公共政策真题

自考公共政策真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 A.科学化B.理念化C.建制化D.特殊化 2.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一直是 A.行为主义B.理想主义C.形式主义D.空想主义

3.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A.伊斯顿B.洛维C.休斯D.安德森 4.1977年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中已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 度,这种类型的政策属于 A.不确定型政策B.风险型政策C.确定型政策D.竞争型政策 5.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 A.层级制和职能制B.集权制和分权制 C.完整制和分离制D.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6.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国家,下列属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非官方的参与者”是 A.政党B.法院C.立法机关D.行政机关 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政治系统模型D.规范最适模型8.认为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表述这一 命题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上下来去模型 9.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B.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的 洋务运动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业的“洋务运动” 浏览次数:2052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10-6-29 19:50|提问者:lkatat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山西兴起于煤亦受制于煤,煤矿安全生产已成山西当政者头等大事。当产权制度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等措施陷入泥沼之际,山西的煤矿安全开始求助于国外技术援助,南非则成了山西的首选。 以晋城市为例,晋城市地处西省东南部,煤矿经营收入占全市经济的60%—70%,全市385座矿井中,1/3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成了市长夏振贵最头疼的事情。2005年10月,南非煤矿技术与设备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夏振贵听到一项让他吃惊不已的瓦斯抑制防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将瓦斯爆炸的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并减少冲击波。从此,“以技术弥补体制上的不足”称为晋城市的一个设想。2005年以后,山西省主管煤矿安全的官员先后四次奔赴南非进行学习考察。 2008年8月,新华社一篇刊载山西考察南非破产管理的内刊直呈国务院领导案头,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借鉴南非经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作出批示,时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王君要求安监总局启动南非经验课题组,下设法规、体制、培训、技术设备、应急救援、综合等6个小组。 南非目前有100个煤矿,产量达到2.5亿吨,机械化水平达到100%。“要知道晋城市2005年机械化采煤才达到17%。”晋城安监总局牛德文说。让这些官员感兴趣的是南非的煤矿管理:南非的矿工健康与安全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要求强化职工培训,硬性规定矿主必须拿出矿工薪金的1.5%统一出资到技术院校培训;要求建立瓦斯治理实验室;强制矿主设立紧急疏散图;提高矿工死亡补充标准一个矿工死亡补偿45万南非币。“你知道吗?南非在进行矿工培训的时候,最后一项任务就是让他们观摩瓦斯爆炸的测试现场。”晋城参与考察的一位官员面带不可思议的表情说。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方法让这些矿工在此后数年内都会记忆犹新。年费煤矿防爆专家赫尔姆斯?斯巴斯称,90%以上的煤矿安全事故都是人为疏忽和多种原因巧合造成的。1951年,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开创了“ NOSA系统”他们认为煤矿每项工作都有考虑安全、健康可环保问题。通过评估查找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及预案,所有意外事故、危险都可避免。 在国务院领导批示之后,山西晋城市在阳城县开展了8个试点。他们的设想是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组建一个研发中心。在研发中心下设立一个基金,通过基金运作、矿工培训、制度研究、生产基地、示范基地“将抽象的经验转化为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设立井下救护所,根据不同矿井设立示范基地,建立瓦斯爆炸测试现场,让培训工人能够时刻记着矿难的威胁,同时设立井下特警——矿山救护队等。 不过,摆在政府面前的是资金的来源问题。阳城县的一位主管领导在初次考察南非之后认为,如果让这些煤矿主动采用瓦斯防爆技术并不可行。假设一个矿寿命只有十年,他们并不会投巨资安装这些设备的。在此之前山西省曾主推国内技术,力图让煤矿完成技术改造,结果很多设备成了摆设仅供参观,并未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的目的。“好比一个车子,车轮甚至发动机都安装好了就是不能开。” 政府最终想到了用安全保证来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以晋城为例,其煤矿保证金已经道道5亿元。这笔资金始终放在银行账户上,官员们认为保证金就应该“取之于矿用之于矿”。当地的建设银行也伸出了橄榄枝,只要有启动资金,银行也看好这个能够带来效益的安全项目。这意味着,煤矿可以通过租赁技术设备的方式实现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复习试题

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复习建议 本章为本课程的开始章节,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是其重点内容,需要重点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一)公共政策学 1.关于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Charles Lindblom)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作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奥斯汀·兰尼(Austin Ranney)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的出版 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丈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及政策一般。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注意单选题和多选题。 (二)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注意单选题。 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和④矩阵结构。注意多选题。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堵车”这个词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目前众人热议但也对之异常无奈的词汇。2010年9月,北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堵车现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规模庞大的堵车出现了内外夹击之势。北京城内的交通拥堵在中秋节前后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京城外的京藏高速路,也形成了几千辆大货车滞留,成为高速堵车之最。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北京城的部分地区交通一度陷于瘫痪。 近两年堵车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交通常态。像北京,2010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千人保有量超过230辆。预计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但是当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到600万辆之间时,不采取限行措施进行车辆管理,高峰时拥堵时间将超过5个半小时;即使采取限行措施,中度以上拥堵时间也将达3小时至4小时。 案例二: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目前很多大城市的人,不论是有车族还是计划购车的人都已经开始计算“拥堵经济成本”了。简单而言,“拥堵经济成本”这个新名词就是在各地居民的平均月均收入的基础上,将由于拥堵而损失在路上的时间换算成金钱。 首先,仅计算油耗问题,通常计算方式是把堵车时间所用的油耗转换

成公里数。据计算,堵车三分钟的油耗大约相当于正常工况开动1公里。以中型车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每三分钟因拥堵产生的油耗是0.1升。以上调油价后的北京93号汽油每升6.92元来计算,每三分钟的拥堵成本是0.69元。平均每月22个工作日堵车时间1小时,那么仅堵车油耗消费就高达303.6元。其次是尾气的排放问题。据统计,汽车在怠速情况下,CO(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时的两倍,HC(碳氢化合物)则是正常行驶的三倍。另外,对于每天堵在路上的人来说,车辆因为超车并道引起的几百起追尾刮蹭等小事故带来的时. 间和经济损耗,将会波及所有涉及人员。 案例三: 从摇号到限号,从限号到限行,从不断攀升的停车费到渐行渐近的拥堵费,办法想了很多,北京交通拥堵依然。今年1月19日,高德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堵城排行榜,北京依然毫无悬念位列榜首。正因为还“堵”,那就还要“限”——限制车主的财产权。收费的程序性准备已在紧锣密鼓。在政策上,北京市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正在研究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推进出租汽车运价形成机制改革。” (1)根据案例材料,分析造成我国城市堵车现象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大城市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3)针对堵车严重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学方面提出改进对策。(1)答: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城

全国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教程文件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中,表现为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结构是(A)P.72 A. 线性结构 B. 横向结构C.矩阵结构D.线性—参谋结构 2.外部评估可分为委托评估和非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属于委托评估的是(A)P.361 A.专业性的咨询公司评估B.立法机关评估C.司法机关评估D.公民评估 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C)P.345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替代性执行D.残缺性执行 4.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A)P.391 A.政策稳定B.政策变动C.政策终结D.政策变革 5.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从美国霍桑实验开始的,这一实验发生在(B)P.354 A.20世纪末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6.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是(B)P.77 A.无结构访谈法B.实地观察法C.非参与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 7.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政策内容划分为(C)P.129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使我们能够窥视在西方政治体制里如何在多元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予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分析模型是(C)4-237 A. 政治系统模型B.机构一制度模型 C. 集团模型D.精英模型 9.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 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 10.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D)P.209 A.委员会制B.半议会制C.议会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11.政策系统的核心是(C)P.181 A.公共舆论B.政策评估C.公共权力D.政策环境 12.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C)P.184 A.代议机关B.行政机关C.跨国公司D.司法机关 13.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产生政策方案,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称作(A)P.287/288 A. 政策设计B.政策评估C.政策修正D.政策抉择 14.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于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D)P.263 A. 边界分析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D.多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