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
考研《国际金融》名师王倩讲义和习题详解析

考研《国际金融》名师王倩讲义和习题详解析王倩《国际金融》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1.1复习笔记考点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阶段、中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以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
1国际金本位制度(1819~1914年)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即以货币的含金量来衡量货币价值的一种货币制度。
(1)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金币本位制(古典金本位制或纯粹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主要内容如下:①金币可以无限法偿、自由兑换。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
③黄金可以在本国自由输出入。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运行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均衡而无需政府的干预,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调节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会以金平价为中心,根据外汇供求的变化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金平价是指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含金量之比所形成的货币兑换比率。
(3)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①直接原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军费,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
②根本原因:黄金产量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增长发展的需要。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①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实行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③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并促进国际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过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收支及汇率均衡目标的实现只能以政策调节为主。
当一国面临国际收支逆差及逆差引起的本币汇率下跌(升值)至1%下限(上限)时,逆差国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卖出(买入)外币买入(卖出)本币的方式拉升(拉低)本币汇率。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和作用,理解货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塞位。
2. 掌握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下的世界货币体系特点。
3. 通过对不同国家货币体系的比较,培养举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下的世界货币体系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国家货币体系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举世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教室讨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本课主题——货币的应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 讲授新课:(1)货币的起源与演变:通过讲解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历程。
(2)货币的职能:介绍货币的储藏手段、付出手段、流通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
(3)区域货币体系:讲解各个历史时期下的区域货币体系,如银本位、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分析其优缺点。
(4)世界货币体系:介绍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如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圆本位制,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影响货币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实力、政治格局、国际规则等。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4.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货币体系案例,如欧元区、人民币国际化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体系的特点、优缺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货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塞位,以及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圣

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14.1复习笔记一、国际金本位制1.国际金本位制简介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金币外,常常还存在着可兑换为黄金的银行券及少量其他金属辅币,但只有金币才能完全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
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可自由输出入;金币可自由兑换;金币可自由铸造或熔化。
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2.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1)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表现形式国际金本位制下,外部均衡目标就具体体现为维持汇率稳定,因为只有将本国货币汇率维持在金平价水平上,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部均衡问题尚不突出。
(2)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目标可以在政府不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条件下。
通过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实现,即“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
①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对经济的自发调整,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下的。
这些前提主要包括:第一,政府严格按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保持黄金的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当国际收支因素带来黄金储备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时,不得采取冲销措施。
第二,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
第三,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
②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调节过程过程可用图14-1表示。
③实现机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自发性。
这种调整机制完全依靠经济的自发力量实现,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第二,对称性。
自动调节机制是在国际收支盈余国与赤字国同时发挥效力的,两国都承担调节责任。
因此这种调节机制比较公平合理,使国际收支调节能够尽快地完成。
第三,稳定性。
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之间变动,这就使内外均衡的实现始终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汇率的剧烈变动等现象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
④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局限性:第一,它要求各国政府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
《国际货币体系》PPT课件

自动平衡
2021/8/17
7
黄金输出点与黄金输入点
如果美元的金平价为:一盎司黄金=35USD,英 镑的金平价为:一盎司黄金=14.58英镑。则英镑 对美元的中心汇率为:1GBP=2.4USD。
黄金的运输费用为0.6%。 美国的黄金输入点为:1GBP=2.385USD。 美国的黄金输出点为:1GBP=2.414USD。
2021/8/17
8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汇率
固定汇率
储备资产与国际结算
黄金是唯一储备资产,各国货币自由兑换
收支调节
价格-铸币机制
2021/8/17
9
国际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优点
自动平衡
各国货币真实价值保持稳定,促进世界贸易、 世界经济的发展
缺点
自由经济,前提是政府不干预。政府不能采用 扩张性货币政策
黄金
美元
2021/8/17
A货币 B货币 货币 N货币
1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与特征
美元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黄金为最后的支付 手段
美国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各国可以根据自身 的情况选择自己的储备水平。
有名无实的可调整固定汇率
IMF规定成员国应维持实际汇率在基准汇率的 1%以内,在基准汇率10%内的浮动需通知IMF ,超过10%需经IMF批准。实际上是固定的。
汇率调节
浮动汇率:相对价格调整来实现
利率调节
利用短期资金的流入流出来调节国际收支
IMF调节
贷款来短期调节国际收支
直接管制
外汇管制 2021/8/17
22
铸币收益
铸币的面值与成本之间的差值。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铸币收益在2万亿美元 欧元相对份额的调整 国际货币的需求 技术因素
自考《国际商务英语》课文【中英对照】第17课---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

L17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作金本位制,在这个体制下各国承诺在受到要求时将其货币由纸币兑换为黄金。
The earlies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was known as the gold standard under which countries pledged to change their paper currencies into gold when requested to do so.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将其货币价值与黄金挂钩以确立货币金平价,由此,便形成了固定汇率制。
19世纪大部分时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要贸易国家均采用金本位制。
The gold standard created a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as each country pegged the value of its currency to gold to establish its par value, for most of the 19th century till the end of the First World War.由于英国当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大,英镑成为国际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货币。
因此便产生了“基于英镑的金本位制”这一说法。
Major trading countries followed this system and the British Pound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s a result of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hence the term sterling-based gold standard.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固定汇率制走到了尽头。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一国货币制度问题超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或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货币在国际交往之中,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2.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是一种必须有双边的国际安排才能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短暂存在过金汇兑本位。
金汇兑本位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各国货币依然维持金平价,即规定有含金量。
但只是一种不完全的金平价,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而是通过兑换外汇间接与黄金联系;汇率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即与某一特定强国的货币挂钩;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持有黄金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与之挂钩的强国货币,以保证本币可以通过兑换为外汇来保持稳定。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突破黄金结束的开端。
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其为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定黄金官价为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可随时按此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率,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1971年12月后调整为±2.25%)。
这个体系是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取消固定汇率的决议,并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布雷顿制度的彻底崩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元的中心地位已被否定,因为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来说,其汇率浮动的主要依据依然是美元。
(3)浮动汇率制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0章国际货币体系一、概念题1.货币制度(东南大学2012金融硕士;华南理工大学2011金融硕士;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答:货币制度指一国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与流通结构,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确定,保障了本国货币制造与流通正常、合法的程序,并使货币流通的各种构成因素结合而成统一的系统。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货币而产生的,根据货币制度存在的具体形式来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
金属货币制度又可以分为复本位制和单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⑤规定货币铸造或者发行的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制度。
2.虚金本位制(四川大学2008研;厦门大学1999研)答:虚金本位即金汇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常见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
虚金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货币仍规定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规定国内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准备,居民可按法定汇率购买外汇,在联系国兑换黄金。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约了黄金的使用,也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它使货币供给量进一步摆脱了黄金的束缚。
但是,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外国货币,本币的币值常受联系国币值波动的影响,且在财政金融与外贸政策制订等方面都受这些国家的制约,最终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3.国际货币制度(深圳大学2009研)答: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
介绍美元体系的书籍

介绍美元体系的书籍1. 《货币战争》(Currency Wars)-詹姆斯·里卡兹(James Rickards)这本书讨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特别是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作者通过分析历史货币战争的案例,预测了未来可能爆发的金融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
2. 《金融霸权:美元帝国的崛起与衰落》(Exorbitant Privile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此书探讨了美元如何成为全球主导货币,以及这种地位可能面临的挑战。
作者分析了美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与美元地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的发展方向的见解。
3. 《美元霸权与国际金融体系》(The Dollar Trap: How the U.S. Dollar Tightened Its Grip on Global Finance)-艾瑞尔·普拉萨德(Eswar S. Prasad)本书详细讨论了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分析了为什么尽管美国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美元却能够维持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作者还探讨了其他国家货币挑战美元霸权的可能性及其难度。
4. 《美元的未来:全球货币战争中的美国》(The Future of the Dollar)-埃里克·海尔纳(Eric Helleiner)和乔纳森·柯肯(Jonathan Kirshner)编辑这本书收集了多位专家的观点,讨论了美元未来的不确定性。
各章节分析了美元的历史、当前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包括政治风险、经济不平衡和新兴市场的崛起等因素。
5. 《美国的荣枯:美元如何征服世界》(The Power of Money: How Ideas about Money Shaped the Modern World)-托马斯·哈格(TomášSedláček)等本书不仅讨论了美元的历史和现状,还深入探究了货币作为一种思想如何影响现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