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巴甫洛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桑代克首创了动物实验(迷箱实验),用实验法代替了自然观察法,这不仅为增加了结论的说服性,还为以后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他对学习心理的深入研究,让他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他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是有本质不同的,将动物实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
他把尝试错误的学习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
这显然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作用理论虽不像华生自称的那样可以塑造和改造人类热闹和复杂的行为,但对于解释人类某些基本的学习现象,并在塑造和矫正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习惯中有不错作用。
诸如对于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因此体验到被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更专心的学习这门课程。
这就应用了理论中的强化作用。
但其反对研究人学习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过程却是不被认可,无任何应用意义的。
在华生和斯金纳看来,将心理学是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
华生的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忽略了人的意识和心理,大大缩小了我们的研究范围,这样不仅难以真正客观地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而且反而限制了对它们的研究。
华生虽然将动物心理研究客观化了,但是其过于极端,将动物实验中法相的活动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将人性生物学化了。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的能力,并且对一些现象也能够用操作原理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
他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改进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但其研究范围太窄,忽视了行为是很多方面,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华生和斯金纳他都为刺激反应可以用来分析所有的行为,但他们都忽视了刺激反应之间人的主体性,都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学习理论只注重个体忽视社会影响的思想。
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华生

12
“刺激—反应”学说
宁夏大学
Ningxia university
华生所谓的行为,指的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做的,
是能直接观察到的。他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 刺激—反应。
所谓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
组织所起的种种变化。
所谓反应,他指的是有机体(动物和人)所做的任
何动作。
13
“刺激—反应”说基本观点
15
三、经典条件反应与学习
宁夏大学
Ningxia university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
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 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 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对个体 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14
宁夏大学
Ningxia university
(二)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
在学习的规律方面,华生主张频因率和近因率,而 不同意桑代克的效果律。
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 多,习惯形成得越迅速。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 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 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 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 其联结就会削弱。
18
四、经典条件反射评价
宁夏大学
Ningxia university
巴甫洛夫和华生都认为学习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的,注重刺激在引起有机体行为反应中的作用,但是两 者还是有重要的区别的
巴甫洛夫
华生
重视行为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
注意到了人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 的本质差异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文/张晓全一、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
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他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
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
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定义: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体即能引起机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
2.几个专业术语:(1)无条件刺激:不需要学习就能产生反应的刺激。
比如:人或者其它高等动物饿的时候,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刺激叫作无条件刺激,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2)中性刺激(无关刺激),也叫信号:与反应无关的刺激。
比如:当狗进食之前,摇响的铃声就属于中性刺激。
(3)条件刺激:经过一段训练后,中性刺激单独呈现就能引起反应,这时,中性刺激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就变成了条件反射,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及其理论的简介

巴甫洛夫及其理论的简介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1] 1849.09.26 [2]-1936.02.27],俄国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俄国俄罗斯西南方梁赞[3]的一个贫困的牧师家庭,因流感性肺炎逝于前苏联列宁格勒[4]。
父亲是农奴教区的牧师,收入微薄,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有时在富人家做女佣以贴补家用。
巴甫洛夫是父母 5 个子女中的长子,因此自幼就养成他负责的个性。
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刚颁布法令,允许家庭贫穷但有天赋的孩子免费上学。
巴甫洛夫两个条件都符合,因此就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
1860 年进入梁赞教会中学,1864 年毕业后进入梁赞教会神学院,准备将来做传教士。
在此期间从皮萨列夫(Dmitri Ivanovitch Pisarev)的文章《动植物世界的进步》中,他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受到当时苏俄著名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van Mikhailovich Sechenov, 1829-1905)1863 年出版《脑的反射》一书影响,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乃放弃神学,1870 年进圣彼得堡大学,先入法律系,后转到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
谢切诺夫当时正是这里的生理学教授,而年轻的门捷列夫则是化学教授。
巴甫洛夫在大学的前两年,表现平凡,在大学三年级时,上了齐昂(Ilya Cyon)教授所开授的生理学,对生理学和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找到了所要主修的学科。
从此投入生理学的研究,并担任西昂的实验助手。
在齐昂的指导下,1874 年,他和同学阿法纳希也夫(B. V. Afanasyev)完成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获得研究金质奖章。
因为在生理学上投入时间太多,大学最后一年,他主动要求留级,1875 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论巴甫洛夫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之父——巴甫洛夫1. 巴甫洛夫其人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如果没有巴甫洛夫在神经生理、心理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的、突破性进展,就不会有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不可能有华生在行为主义研究方面的划时代成就。
巴甫洛夫为华生的心理学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材料,他首创病运用条件反射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了严格而客观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条件反射学说喂核心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理论。
瘦巴甫洛夫的影响,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既然如此,就可以利用生理学中的刺激、反应、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客观术语来取代主观的心里、意识等概念,这样就为心理学走向自然科学的行列扫清了概念术语的障碍;而且他还进一步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客观方法,并借此达到行为研究和控制的目的。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应实验在研究消化现象的时,巴甫洛夫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条件反射的情况涉及四个事项,这四个事项中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在两个刺激中,一个是中性刺激,也即条件刺激(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
另一个刺激就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sc,进而引起了唾液分泌。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无条件刺激(UCS)是指能够引发本能反应的刺激,如食物、疼痛等。
例如,在狗实验中,食物就是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UCR)是由无条件刺激触发的不需要学习形成的本能反应,是一种自动的反应。
例如,在狗实验中,唾液分泌是无条件反射。
有条件刺激(CS)是一种在训练过程中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的中性刺激,最初不会引发有条件反射。
在狗实验中,巴甫洛夫使用了铃声作为有条件刺激。
有条件反射(CR)是有条件刺激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逐渐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狗实验中,当狗听到铃声后开始分泌唾液,唾液分泌就是有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的过程为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条件刺激会引发有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的关联学习而实现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的原理可以用“刺激-反应-结果”来解释。
当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有条件刺激作为中性刺激,没有引发有条件反射。
然而,重复多次同时出现后,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了关联,有条件刺激开始引发有条件反射。
这种关联学习是一种可以被强化和衰减的条件反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对心理学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反应和行为的产生,还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学派和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理论揭示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学习过程,通过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同时出现,形成了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形成及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其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是两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中最早兴起的学派之一,其核心观点是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和控制作用。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刺激-反应关系来实现的。
它主张学习是被动发生的,个体在面对特定刺激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行为主义学派关注的焦点是观察和测量可见的行为,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给予重视。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就是经典的行为主义实验证明,动物可以通过刺激引发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强调刺激之间的联结,通过刺激-反应的关联形成新的学习行为。
而操作条件作用则强调刺激和响应之间的联系,通过反馈的机制来增强或减弱学习行为。
斯金纳的箱子实验是行为主义学派对操作条件作用的经典研究,通过给动物提供正面的奖励或负面的惩罚,来调节动物后续的行为。
二、认知学派认知学派是在行为主义学派之后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其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心理过程。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莱纳等。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体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等认知过程来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
认知学派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内在心理状态,强调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时的主动参与。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通过主动探索和适应来实现认知的发展。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包括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和知识的组织与表达。
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个体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1849.9.26~1936.2.17)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他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以此著名。
1904年,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1.心脏的神经功能;2.消化腺的生理机制;3.条件反射研究。
(为此他领取了“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医学奖。
他是第一个享受的这个荣誉的俄国科学家。
)其主要的相关研究:消化道的研究和经典条件反射学说1878年至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作用的问题及消化生理、药理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等等,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
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他写成的“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的博士论文。
获得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讲师职务和金质奖章。
他曾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
)1901 年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1903年起,巴甫洛夫连续30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
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解释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把人脑的“第二信号系统”。
看作是先天性大脑机能,对医学界和生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至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关感觉反映和逻辑认识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建立在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一)桑代克(Thormdike,E.L.)的试误说1.桑代克把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他形成这许多结合”。
在猫学习打开疑难笼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发现门闩(S)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S)与开门反应(R)形成了巩固的联系,这时学习便产生了。
所以在实验中可以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因此,人们又称各种联想主义的理论为S —R理论。
这种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故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尝试与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2.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3.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三)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宣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是操作性行为,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
上述实验中的白鼠按压杠杆,这种反应就是由有机体自发发出的。
前者是刺激型条件反射;后者是反应型条件反射。
他通过实验,研究了动物和人的行为,总结出了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规律。
他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埃里克森与巴普洛夫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埃里克森与巴甫洛夫埃里克森1、人物简介埃里克森(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⑴ 婴儿前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婴儿后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
回国以后,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上,并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
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
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
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
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
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
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
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
义学派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