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破乳剂生产工艺

破乳剂生产工艺

破乳剂生产工艺破乳剂是一种能够破乳、分散乳液的化学药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

破乳剂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制备、后处理、包装等过程。

下面将以一种常见的有机破乳剂为例,介绍其生产工艺。

首先,原料准备。

破乳剂的主要原料包括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辅助剂。

在生产之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准备和配比。

表面活性剂是破乳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等,根据所需的性能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溶剂用于稀释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溶剂有水、醇类和酮类等。

辅助剂如稳定剂、pH调节剂等,用于调整破乳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反应制备。

在反应器中,将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并加入适量的辅助剂。

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可以采用酯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重氮化合物还原等不同的工艺来制备破乳剂。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质量。

然后,后处理。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物质。

然后进行洗涤、浓缩、干燥等处理,使产物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调整产品粘度的破乳剂进行加工,可以采用超声处理、乳化机械剪切、高压均质等方法,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能。

最后,包装。

生产完成的破乳剂需要进行包装和存储,以防止产品的污染和降解。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桶、金属桶和塑料袋等,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规格进行选择。

同时,在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记录,以确保产品合格和追溯。

综上所述,破乳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制备、后处理和包装等步骤。

不同类型的破乳剂可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但总体上都需要经过这些基本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优化处理,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破乳剂产品。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检测方案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检测方案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检测方案一、实验目的及背景乳化沥青是指将沥青与乳化剂通过机械剪切等作用,使沥青分散成稳定胶体颗粒的液体。

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乳化沥青破乳成沥青的速度,是衡量乳化沥青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评价不同乳化剂对沥青的稳定性能,为乳化沥青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乳化沥青破乳速度是乳化沥青分散成稳定胶体颗粒后,再恢复成沥青的速度。

常用的破乳速度试验包括电导法和悬浮沉降法两种方法。

电导法是利用乳化沥青在乳化剂存在下形成的稳定乳化物电导率较高,当乳化沥青破乳成沥青时电导率迅速下降;悬浮沉降法是将乳化沥青样品在常温下自然沉降,各部分的沥青与水层之间的界面高度和时间可以评估乳化沥青的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准备所需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样品。

b.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乳化剂。

c.预先调制好不同配比的乳化沥青样品。

d.清洁试验容器并晾干。

2.电导法实验:a.将试验容器放在恒温槽中,恒温槽温度设定为指定的温度。

b.将乳化沥青样品倒入试验容器中,尽量保证试验容器内无气泡。

c.连接电导仪,调零并记录初始电导率。

d.观察电导率的变化,当电导率下降到设定的阈值时,记录时间t1e.继续观察电导率的变化,当电导率下降到设定的较低阈值时,记录时间t2f.计算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速度=1/(t2-t1)。

3.悬浮沉降法实验:a.将试验容器放置水平,以免沥青样品之间相互干扰。

b.将调制好的乳化沥青样品慢慢倒入试验容器中,并且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c.观察沥青与水层之间的界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变化曲线。

d.根据沥青与水层之间的界面高度变化,计算乳化沥青破乳速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数据和曲线分析,可以得到不同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破乳速度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试验样品的破乳速度,可以评估乳化沥青的稳定性能,找出合适的乳化剂。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准备工作要充分,确保样品和仪器的清洁。

原油破乳方法

原油破乳方法

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机理介绍一种乳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

随着原油开采中重稠油比例的不断增加以及三次采油采出的原油乳液愈来愈复杂、愈来愈稳定,石油试剂破乳剂的研究开发也不断地向提高破乳能力,降低破乳温度,减少破乳剂使用浓度和增强适应性方向发展。

破乳机理:原油本身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主要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结构的烃以及少量非烃化合物质,主要是水以及溶解于水的无机盐、机械杂质(砂、粘土等)、游离的硫化氢、氯化氢等,以不同形式分散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使得原油乳状液更加稳定,加上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原油的组分变得更加复杂,油田采出的原油含水含盐率逐渐增加。

破乳的缘由:原油中含有以上杂质,会增加泵和管线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聚;而排放的水中含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

不论从经济还是从环境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和污水除油,原油破乳都是必需的。

石油试剂乳状液的破乳脱水脱盐是石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石油工业最重要的破乳方法是在原油中加入石油试剂破乳剂原油乳液在油品的生产和炼制中经常出现,世界上主要的粗品油都以一种乳液的形态产出。

目前公认的破乳机理:相转移——反向变形机理,加入石油试剂破乳剂后发生了相转变,这类破乳剂产生与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类型相反的表面活性剂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

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石油试剂破乳剂有许多的机会碰撞乳状的界面膜,或吸附在界面膜上,或排除替代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其稳定。

增溶机理使用的破乳剂一个或少数几个分子即可形成胶束,这种高分子线团或胶束可增溶乳化剂分子,引起乳化原油破乳褶皱变形机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W/O型乳状液具有双层或多层水圈,两层水圈之间是油圈液滴在加热搅拌和破乳剂的作用下,液滴内部各层相互连通,使液滴发生凝聚而破乳此外,国内在对O/W型乳化原油体系的破乳机理研究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工作,认为理想的石油试剂破乳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较强的表面活性;良好的润湿性能;足够的絮凝能力;较好的聚结效果石油试剂破乳剂在油品生产和炼制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超声波破乳法原理原油破乳脱水脱盐是炼油工艺的重要课题之一。

破乳剂

破乳剂

破乳剂概述摘要:原油化学破乳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对各种类型的破乳剂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的说明,介绍了破乳剂的选用原则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破乳剂研究的总趋势。

关键词:破乳剂机理种类选用原则影响因素应用发展方向1.引言随着三次采油(尤其是碱驱、表面活性剂驱)在油田的广泛使用,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O/W乳化原油。

形成稳定乳状液的主要因素是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等天然表面活性剂物质,他们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

由于乳化原油含水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因此乳化原油外输前,都要破乳,将水脱出。

破乳的方法[1]有电法、热法和化学法,这几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使用。

但是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法。

化学破乳法需要的化学剂即破乳剂,目前我国油田年需破乳剂大约2万吨。

2.原油乳状液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液体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液珠一般大于0.1μm。

通常把乳状液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亦称为不连续相),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1)存在两个不相溶液体,即原油和水。

(2)存在一种乳化剂,以形成和稳定乳状液。

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依赖于存在的乳化剂。

若乳化剂在油中具有比在水中更好的溶解性、分散性或润湿性,会有利于油作为连续相的形成,即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

反之,则有利于形成O/W型乳状液。

原油乳状液中发现的乳化剂[3]有沥青质、树脂类物质、油溶性有机酸(如环烷酸)、晶态石蜡、微型碳酸盐、硅石、粘土、磺酸盐、硫酸盐或因开采过程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碱等。

(3)应具有使油水混合物中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充足的混合能(mixing energy)或搅拌。

亿万年形成的原油在地层是油水分离的[4],只有开采、集输过程的原油和水湍流运动时,强烈混合才生成不同稳定性的原油乳状液。

从热力学观点看,最稳定的乳状液也是要破坏的,只是方式和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破乳的六种方法

破乳的六种方法

破乳的六种方法
破乳的六种方法如下:
1、长时间静置:将乳浊液放置过夜,一般可分离成澄清的两层。

2、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当两液层由于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时,可将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缓慢地旋转摇动,这样可以消除界面处的“泡沫”。

促进分层。

3、用滤纸过滤对于电于有树脂状:粘液状悬淫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现象,可将分液漏斗史的物料,甩质地蜜致的滤纸进行减压过滤,过滤后物料则容易分层和分离。

4、加乙醚:比重接近I的溶剂,在萃取或洗涤过程中,容易与水相乳化,这时可加入少量的乙醚,将有机相稀释,使之比重减小,容易分层。

5、加乙醇:对于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滴乙醇,再缓缓摇动,则可促使乳化液分层。

但此时应注意,萃取剂中混入乙醇,由于分配系数减小,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6、离心分离:将乳化混合物移入离心分离机中,进行高速离心分离。

实验室萃取破乳方法及原理

实验室萃取破乳方法及原理

实验室萃取破乳方法及原理
实验室中常用的破乳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主要包括超声波破碎法、高压均质法和离心法,而化学方法则包括
表面活性剂破乳法和酶解法。

超声波破碎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作用来破乳,超声
波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强度使得乳液中的颗粒受到剪切力和撞击力,
从而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高压均质法则是利用高压力将乳液挤压通
过微孔,使得乳液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离心法则是利用离心机
将乳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成不同密度的层,从而实现破乳的目的。

化学方法中的表面活性剂破乳法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变乳
液表面的性质,使得乳液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实现破乳。

酶解法则是利用特定酶对乳液中的脂肪分子进行水解,使得乳液颗
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总的来说,破乳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乳液特性
来确定,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在进行破乳实验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和结果准确。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上2009年09月17日星期四 10:13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带水;且盐分主要存在于水中;而水则与原油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如果不能通过破乳就很难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也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腐蚀;并造成容器管道内壁结垢等现象..油品乳化问题可以说在原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随着日益明显的原油劣质化趋势;因此如何高效解决原油乳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炼油厂工艺运行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原油破乳最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就是找到一种适合所加工原油性质的破乳剂;当然最好是广谱型的高效破乳剂..1.原油乳化的理化实质一种乳化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相通常为水..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这种情况称为水包油型乳化液..反之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就称之为油包水型乳化液..原油中的乳化液就属于油包水型..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单个水分子与油分子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排斥力;并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此时油水便在各自表面张力作用下将接触界面的面积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形成水滴、油滴或油包水、水包油等毫米级的液滴..实践证明;当往原油中加入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之后;这种发生在界面上的排斥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大大降低表面张力..有些物质既含有亲水基团;也含有疏水基团;如果混合液中含有这类物质便极易发生乳化现象..原油乳化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此类天然的乳化物质;如羧基或酚基等等极性基团就是原油中的乳化物质..与此相应;破乳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2.原油破乳剂原理、类型与技术研发状况2.1.原油破乳剂原理破乳剂是一类能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使分散相聚集起来并从乳状液中析出的化合物..在化工生产中;用破乳剂可回收乳状液里没有参加反应的原料或产品等..破乳剂有:水、溶剂、无机盐类电解质、对抗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乳液中加入溶剂或无机盐类电解质;可以改变水相或油相的比重;促使乳状液破坏..例如硫酸钠、硫酸镁和明矾等多价的金属盐都可以破坏分散相微滴表面的双电层;使微滴聚集而析出..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与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用;利用这个特性;可以破坏一些乳液..例如;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酯的钠盐或者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作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要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原料时;可以用烷基溴化吡啶等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硫酸或磺酸离子结合生成难离解的吡啶盐;使油相和水相分开..有少数的乳状液是靠乳液的粘度大而保持它的稳定性;加水或溶剂可改变它的粘度;或者使乳化剂的浓度下降到所要求的水平以下;以破坏乳状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破乳效果很好..例如;十八碳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型醚是一种很有效的原油破乳剂;只要加入少量这种破乳剂;就可以破坏体系的亲水和亲油平衡;促使原油析出水相..2.2.原油破乳剂常见类型关于国外原油破乳剂的类型;国内原油脱水、油田化学领域的不少专着已有报道;这里只作简略介绍..1、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这是文献报道很多的一类破乳剂;包括胺基改性型;即在合成烷基酚醛树脂时加入乙醇胺、多乙烯多胺等;生成胺基改性烷基酚醛树脂;作为聚醚化反应的起始剂..2、聚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硅原子数3-50的甲基、苯基等取代聚硅氧烷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分子量500-4000..3、聚磷酸酯通式如下的线型聚磷酸酯:4、高分子量、超高分子量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用作破乳剂的聚醚;分子量一般为5x103-1x104;分子量达5x105-3x106的聚醚;破乳速度极高;破乳效果惊人..5、聚醚的改性产物以醇、胺等含活性氢的化合物为起始剂制得的嵌段聚醚聚氧乙烯氧丙烯或丁烯醚在有机溶剂中与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二异氰酸酯反应;一般得到油溶性破乳剂;文献报道很多..6、含氮破乳剂包括以胺类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季铵化聚醚、脂肪胺盐酸盐如前苏联的AH-2;脂烃链平均碳数为15及高碳数烷基咪唑啉类..7、磺酸盐及醚硫酸盐包括早期使用的烷芳基、脂烃基磺酸盐;以后研发的分子量800-1000的烷基苯磺酸钙、石油磺酸盐、氧乙基化脂肪醇醚硫酸盐通式ROC2H4On ..SO3Na;R=C12-13烷基;n=3-6.4..8、复配破乳剂二元及多元复配物;破乳效果好于任一单剂..其他如用环氧丁烷代替环氧丙烷的聚醚破乳剂、薄膜扩展剂、以及天然盐水等..最常见的是通过表面扩展的原理;要求破乳剂具有高表面活性;最常见的就是低HLB值表面活性剂;高表面活性能够将界面膜上起稳定作用的表面活性剂替换下来;还要求形成的膜脆、易破裂;这样就达到破乳的作用了..以上提到的各种类型的国外破乳剂;我国基本上都进行过研制和生产;主要类型可归纳如下..1、以胺类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所用的胺主要有多乙烯多胺、乙二胺等;产品品种多;生产量大;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油田用于原油脱水的主要破乳剂..属于这一类型破乳剂的产品有AE1910;AE9901;AE21;AE8051;AE0604;AP134;AP113;AP136;AP227;AP125;AP221;AP116等等..2、以醇类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所用的醇有十八碳醇;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等;产品品种多;生产量也大;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油田原油脱水、炼厂脱盐的另一类主要破乳剂..SP169;BPE2070;BPE2040;BPE22064;BPE2420;BPE2045;BP169等属于这一类型..基中SP169是我国研发较早、应用时间较长、应用地区较广、复配性能较好的一个产品..3、烷基酚醛树脂嵌段聚醚合成起始剂时常用的烷基酚为壬基酚或以C9为主的混合烷基酚..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有酚醛3111;AF6231;AF3125;AF136;AR16;AR36;AR48等..4、酚胺醛树脂嵌段聚醚即胺基改性酚醛树脂嵌段聚醚;起始剂为烷基酚、乙烯胺类化合物和甲醛的缩合产物..该类型破乳剂在上世纪70年代未研发成功;破乳效果好;适应性较广;是目前油田使用的主要类型..TA1031;PFA8311;XW-1..DPA2031;XW-4;XW-9;XW-12;BC-26;BC-68等属于这一类型..5、含硅破乳剂由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与聚烷基硅氧烷反应制得;研发工作开始于1977年;其目的是寻求破乳性能好;适应性广、能低温破乳的破乳剂..SAE;SAP116;SAP1187;SAP91;SAP2187等属于这一类..6、超高分子量破乳剂采用三乙基铝-乙酰丙酮-水三元催化体系;通过阴离子配位聚合得到的环氧烷类聚合物;分子量高达5x105-5x106;破乳效果极好..UH6535属于这一类型..聚氧烯烃醚与三氯磷酰POCL3;五氧化二磷P2O5的反应产物;如ZPC;ZPT;ZPM 等..7、嵌段聚醚的改性产物作为破乳剂的嵌段聚醚;分子量一般为2x103-1x104;为增大这种聚醚的分子量;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法:①、用二异氰酸酯多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扩链;采用不同工艺条件;控制TDI加量、温度、溶剂等可制成油溶性破乳剂产品和水溶性破乳剂产品;②、用环氧氯丙烷在特定工艺条件下与聚醚反应可制得有效的改性破乳剂产品;③、用不饱和单体如丙烯酸、马来酸酐等与聚醚反应;再使生成的反应产物聚合..属于这一类型的破乳剂有POI2420;XW-3;AP17041;BCL-405;BZG-14;HD-3;HD-5;HD-6;GD9909等..需着重提及的是;一般原油破乳剂的改性;都是在以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基础上进行化学改性..蒋明康等人;采用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三乙醇胺与无水亚硫酸钠分别为链转移剂与终止剂;水为分散介质;采用乳液法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四元共聚物破乳剂..这类产品不用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原料;成本低、减少环境污染、破乳效果显着;是原油破乳剂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研究发展方向..8、复配破乳剂目前油田使用复配破乳剂即两种或多种破乳剂的组合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值得注意的研究结果有两个..刘佐才等3将滨州化工厂生产的10种破乳剂进行双剂循环复配;有8个复配物对胜利滨南一矿稠油的脱水率超过90%;在91.2%-99.0%范围;而10个单剂的脱水率最高88.9%;最低13.3%;其余在13.2%-61.3%范围..田宜灵等4按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将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找出任意给定条件下破乳剂最佳复配配方..其他功能的破乳剂包括协同脱水剂;预脱水剂;反向破乳剂污水除油剂;侧链含季铵基团的聚醚以及咪唑啉破乳剂等;用于解决与原油脱水有关的种种问题..LGS-2;CW-01;RD-1;BH-1;M-501等属于这一类型..2.3.我国原油破乳剂研发历史与现状在原油破乳剂的发展过程中;油包水乳状液破乳剂首先得到应用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从本世纪20年代至今已发展了三代产品..20年代至3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油包水乳状液破乳剂;主要是低分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羧酸盐、硫酸和磺酸盐三类;其特点是便宜、投加量大、效果差且易受电解质影响..40年代至50年代发展的第二代破乳剂;主要是低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平平加及Tween等;这类破乳剂的特点是能耐酸碱盐;但破乳效果仍较差..自60年代至今发展了第一代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特点是投加量少;破乳效果好;专一性强;广泛适应性差..我国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东部几个大油田自50年代后期相继投入开发;最初短时间内采用过第二代国产油包水乳状液破乳剂OP、平平加和磺化蓖麻油等表面活性剂;但未能满足生产需要;靠购买国外第三代破乳剂维持乳化原油正常脱水..自6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相继同山东省化学研究所、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及中科院新疆化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很快研制和开发出了国产的第三代油包水乳状液破乳剂;即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又同石油单位合作;对国产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国产破乳剂的推广和应用..现将我国先后研制和使用的主要油包水乳状液破乳剂介绍如下..1、BPE2060破乳剂;该剂于1960年开始研制;于1967年工业放样和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研制和使用国产第三代油包水乳状液破乳剂新阶段..2、 BP169破乳剂;本剂于1968年研制成功;其主要成分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它的研制成功较好地解决了当时大庆油田存在的脱水包油问题;现在应用较少..3、SP169破乳剂;该剂于1968年研制成功;其主要成分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该剂具有脱出污水清;含油量少的突出优点;目前仍维持较高的用量;在很多油田单独应用;或用其他脱水速度快的破乳剂配合使用..4、BPE2070破乳剂;本剂于1970年研究成功;其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研究该剂的目的仍是解决当时的脱水包油问题;目前仍有些油田应用..5、AP221破乳剂;本剂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其主要万分是以多乙烯多胺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经过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该剂不是单一组份;附有主剂外的其他两种组份;它们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具有好的破乳效果..6、胜利四号破乳剂代号POI2006;该剂于70年代初研制的..它是聚氧丙烯二醇醚代号BP、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丙二醇醚代号BPO两个中间体同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混合线型聚氨基甲酸酯再加入适当溶剂稀释而成..该剂具有破乳速度快、投加量少等优点;缺点是溶解性差;使用困难..7、孤岛五号破乳剂;该剂于70年代中后期研制成功的;由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加适当溶剂配成..该剂对稠油有防粘作用;可使井口回压降低;在当时孤岛稠油的开发中发挥了作用;缺点是所加溶剂有一定腐蚀性..8、 AE9901破乳剂;该剂于1976年9月研制成功;主要成分是AE8028;即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加有适当溶剂..该剂具有脱水速度快、脱水含油较少等优点;直到目前仍有较多使用..9、PAP157破乳剂;该剂于1977年研制成功;成分是嵌段共聚物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该剂是针对孤岛原油特点研制的;当时在孤岛的破乳脱水中发挥了一定作用..10、POI2420破乳剂;该剂于1978年研制成功的..它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聚醚BPE2420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一种线型聚醚氨基甲酸酯..该剂具有脱水速度快、破乳能力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并具有降粘、降蜡及减阻等能力;目前仍有较广泛的使用..11、AP113破乳剂;该剂于70年代由新疆化学研究所研究成功;其主要成分为以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它对大庆原油具有好的脱水效果..12、新疆3号破乳剂;该剂于70年代由新疆化学研究所研究成功;其主要成分为以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再与交联剂交联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剂对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具有好的脱水效果..13、UH6525破乳剂;本剂于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主要成分是以三乙基铝—乙酰丙酮—水三元体系为催化剂而合成出的超高分子量的氧化乙烯放氧化丙烯无规则共聚物;经室内和现场试验证明;它具有破乳温度低、脱水速度快、脱出水清及含油量少等优点;后因工业生产条件要求苛刻、产品成本高等原因;未能大范围推广..14、SAE破乳剂;该剂于1980年研制的..它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同聚甲基乙氧基硅氧烷缩聚而生成的嵌段聚醚—聚硅氧烷共聚物破乳剂..该剂具有良好的低温破乳剂和较好的防蜡降粘性能;目前还有一定应用..15、 TA1031破乳剂;该剂于1981年研制的;它以具有多个多乙烯多胺支链的芳烃化合物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即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芳烃;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能迅速通过油相或水相达到油水界面;降低界面张力;破坏界面膜;引起原油乳状液破坏、油水分离;目前仍有较广泛的使用..16、AP8051破乳剂;该剂是1981年研制成功的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具有脱水速度快、脱出水含油较少等优点;目前仍有较多使用..17、M-501破乳剂;该剂于1981年研制成功;其万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烃基双咪唑啉的聚氨基甲酸混合酯;是以丙二醇为起始剂的三嵌段聚醚BPE2525经甲苯二异氰酸酯扩链再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烃基双咪唑啉胺的加成物封端而得到的破乳剂..该剂具有较好的破乳降粘效果并具有缓蚀作用..18、AR101破乳剂;该剂于1983年研制成功;它是以松香胺为起始剂;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的线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松香胺聚氨基甲酸酯;具有破乳温度低、破乳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石蜡、中间基原油的破乳..19、SAP-2破乳剂;该剂于1983年研制成功;它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二酚丙烷嵌段共聚物同聚甲基乙氧基硅氧烷进行缩聚形成的聚氧烯烃——聚硅氧烷共聚物;再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混合而成的;具有破乳、净水两种功能..20、AP17041破乳剂;该剂于1984年研制的;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四乙烯五胺同甲苯二异青酸酯反应生成的线型嵌段聚醚的聚氨基甲酸酯;对孤岛稠油有较好的适应性;破乳速度快;应用效果较好..21、AE121破乳剂;该剂是1984年研制的;成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四乙烯五胺三嵌段共聚物;具有脱出水清、含油量少、脱水速度快等优点;目前仍有较多的应用..22、AR46及AR36破乳剂;这类破乳剂于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其主要成分为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具有低温快速脱水等特点;适应于大庆油田高含水原油低温快速脱水..23、PA320稠油破乳剂;该剂于1989年研制成功;是以多官能团化合物为起始剂合成的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经磷酸酐酯化生成聚氧烯烃磷酸酯;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混合溶剂而成..该剂对油水界面润湿性好;在油水两相均有良好分散性;具有破乳速度快、脱出的污水清等特点;用于单家寺稠油矿的破乳脱水取得了好的效果..24、A-6及B-11破乳剂;这两种破乳剂于90年研制成功;主要成分为不同起始剂的双嵌段聚醚;附加醋酸、乙醇等溶剂..它们具有防蜡及破坏乳化层作用;适用于塔西柯克亚原油纯化学脱水..25、HD-3及HD-6破乳剂;该破乳剂由华北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院于90年代初相继研究成功;主要成分为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改性产品;特别适用于华北油田高含水乳化原油脱水..26、胜利油田近期几种针对性很强的破乳剂..90年代以来;山东滨州化工厂同胜利油田一些采油厂合作;先后研制成功几种针对性很强的破乳剂..如该厂同孤岛采油厂合作研制的BZG-14高含水原油破乳剂;同现河采油厂合作研制的M-14T破乳剂;同河口采油厂合作研制的BH-202稠油破乳剂;同纯梁采油厂合作研制的BCL-405原油破乳剂;同孤东采油厂合作研制的MA-1破乳剂..合成这些破乳剂采用的起始剂依次为合成聚醚、长链咪唑啉、缩水多元醇及改性树脂等;在扩链剂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它们均为经扩链的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属第三代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破乳剂解决了有关采油厂特定脱水站的难题;满足了生产需要并在继续推广应用..它们的专用性很强;其通用性有待实践验证..27、复配型破乳剂;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石油系统有关单位;注意了破乳剂间的协同效应及复配型破乳剂研究;产生了一批复配型破乳剂;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庆油田的J-26破乳剂、胜利油田的RAK-5多元复配破乳剂39等;在此不再一一分述..这些剂的使用;都达到了破乳剂用量少、脱水速度快、脱出污水色泽清及含油量少的好效果..3.高效破乳剂技术发展趋势纵观当前破乳剂技术研发现状;今后我国在对原油破乳脱水技术上需要跟踪并借鉴国外原油破乳剂发展趋势及研究成果;尤其在合成相对高分子量聚合物含F、Si、等特种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扩链、改性和复配的技术方面..建议采用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破乳机理;并致力于研发具有高效、低温、快速的的技术特点的破乳剂;使破乳过程中油水分离快;油水界面清晰;乳化中间层少;最终达到能达到低温快速高效破乳的目的..由于原油组成的复杂性;加上影响形成乳化原油的因素众多;给原油破乳剂的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而且随着油田大量注水开发;油井产出液的含水量大量增加;例如大庆油田中区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90%;采出液主要是水包油型乳状液..当采出液到达地面后;必须加入高效破乳剂;使油水分离..高效复合型原油破乳剂是由多元醇及多种高性能表面活性剂、电解质而组成..与其它同类破乳剂相比具有低温状态下原油破乳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现在常用的破乳剂有SP、AP、AE、AR等;但每一种破乳剂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特高含水的水包油型乳状液;存在脱水率低、脱水温度高、脱水速度慢等缺点..为克服上述缺点;目前有关研究单位已经在室内首先合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破乳剂;然后利用破乳剂之间的相互协同效应;对合成的三种组分进行复配;针对不同含水率的原油;得到了不同的复配体系;用于指导现场的应用..组分A是一种具有较高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醚;使用自制的起始剂;利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催化体系;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合成出不同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产品;考察了助催化剂的种类、聚合温度、进料速度、催化剂的加入量和封端方法对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通过原油的脱水实验可知;组分A的分子量越高、分子量分布越窄;脱水率越高.. 组分B是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聚醚;组分B是一种多支链型例如在众多高效破乳剂中;HS—P01型高效原油破乳剂 HS-P01型高效原油破乳剂是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推出的创新产品;一种高效;多功能的复合型的原油破乳剂;是以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在催化剂存在下加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得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以此为主要成份;添加增效改性添加剂及高效缓蚀添加剂复配制得HS型高效原油破乳剂..另外;YF-PR反相破乳剂是一种新型破乳剂;主要应用于炼油或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可有效的降低污水中的油和COD含量..。

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

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

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实用版3篇)《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篇1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破乳:乳液聚合浓缩后,通常需要将聚合物颗粒从乳液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破乳方法包括:将分液漏斗放在烧杯里,加点热水或在温水浴中放置会儿;加入盐或氯化钠并摇晃、静置;用小团脱脂棉塞住分液漏斗下端,慢慢放流,乳化立即分开。

2. 离心:离心是另一种常用的乳液聚合物分离方法。

将乳液放入离心机中,通过离心作用将聚合物颗粒沉淀到离心管底部,从而实现分离。

3. 过滤:对于一些颗粒较大的聚合物乳液,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聚合物颗粒从乳液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过滤器包括滤纸、滤网等。

4. 蒸发:对于一些需要浓缩的乳液聚合物,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将乳液中的溶剂蒸发掉,从而实现浓缩。

常用的蒸发器包括蒸发皿、烧杯等。

《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篇2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破乳:将聚合物乳液放入温水浴中或冰箱中,或者用小团脱脂棉塞住分液漏斗下端慢慢放流,可以破坏乳液的表面张力,使乳化分离。

2. 盐析:加入适量的盐(如氯化钠),摇晃后静置,可以使乳液破乳分相。

3. 离心:将乳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可以实现乳液的分离。

4. 蒸发:将乳液放入蒸发皿中,通过加热蒸发掉溶剂,可以使乳液浓缩。

5. 过滤:使用滤纸或滤网过滤掉乳液中的杂质,可以得到较纯的聚合物。

《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篇3乳液聚合浓缩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破乳:乳液聚合浓缩后,通常需要将聚合物颗粒从乳液中分离出来。

破乳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破坏乳液的稳定性,使聚合物颗粒沉淀出来。

常用的破乳方法包括加入盐类、放在温水浴中或冰箱中、用小团脱脂棉塞住分液漏斗下端慢慢放流等。

2. 离心:离心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通过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将聚合物颗粒从乳液中分离出来。

离心后,聚合物颗粒可以沉淀到离心管底部,从而实现乳液的分离。

3. 滤过:滤过是一种将聚合物颗粒从乳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通常使用滤纸、滤网等过滤器进行过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乳的常用方法
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

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

在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

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在液-液萃取中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

收集欲测物质必须先进行破乳。

为了防止乳化形成,应用采取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

通过改变K D,改变溶剂或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诸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

用于破乳的常用技术如下:
①加盐;
②使用加热-冷却萃取容器;
③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
④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
⑤通过离心作用;
⑥加进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破坏乳化形成的条件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乳化的形成。

诸如,在脏器、血液等生物样品的萃取前,在研钵中先加入等量的无水硫酸钠与样品同时研磨,直至干沙状后,经有机溶剂萃取就不会发生乳化现象,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


本法不适用溶液萃取。

在水溶液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有机相与水相比重接近易引起的乳化现象。

在生物体试样中含有蛋白、油脂等乳化物,它们具有降低有机相和水相界面张力的功能,将有机相液珠与水相粘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

如果除去这些乳化物就能避免乳化的形成。

除去乳化物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萃取的目的决定。

例如,在萃取生物试样中不挥发性有机物时,常用的方法有:酸性乙醇浸取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法、冷冻除油脂法等均可除掉样品中的蛋白、脂肪等乳化物。

此外,提高两相的体积比,一般地保持两相体积比为1:(5~10)时,可有效地防止乳化。

在剧烈振摇时发生乳化,采用缓慢振摇可防止乳化。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时,可根据乳化的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可采用离心法破乳。

破乳率随离心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通常采用2000r/min,作用2min 后的破乳率可达100%。

但离心法不适用微乳液的破乳。

也可以采用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将乳浊液转入研钵中,使用无水硫酸钠研磨至沙状后再进行萃取可消除乳化现象。

还可以采用蒸干法,将乳浊液置入蒸发皿中,于100℃沸水浴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

但本法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如果样品出现中度乳化(乳化率达50%),可加入电解质破乳。

诸如,如果是属于两相比重引起的乳化,加入可溶解性无机盐(例如氯化钠)于水相中,通过提高体系中水相的比重使两相分层;如果仍然不能分层,可加入lmol/L的盐酸消除乳化。

如果属于两相比重相差较大形成的乳化,加入无水乙醇能溶解相互
粘合的两相液滴,破乳的效果也比较好。

通常,破乳率与加入电解质的量成正比。

此外,将乳浊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漏斗过滤也可以完全地消除中度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轻度乳化(两相间形成一薄乳化层),可使用玻璃棒搅动乳化层,削弱乳化物分子的吸附作用;或者使用细金属丝与容器壁摩擦,破坏胶体粒子的双电层。

这种方法能消除轻度乳化,既简单又避免了杂质的引入。

由于乳浊液是液体杂质以微小珠滴散布在液体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如果将其静置一定的时间后,可自然分层。

此种方法比较费时间,但是不会引入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