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阿司匹林片的分析【实验目的】⒈了解溶出度测定的方法与原理;⒉熟悉片剂分析的项目与方法;⒊掌握阿司匹林鉴定试验的原理及与药物结构的关系;⒋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⒌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含量的原理与操作,及容量分析法测定片剂含量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1.药物OHOOO CH3本品为白色片;遇湿气易变质。
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原理:⑴鉴别①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杨酸,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②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酯健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
⑵检查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a.杂质来源游离水杨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
b.检查方法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之反应生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之对照法,极为灵敏,可检出1ug的游离水杨酸。
⑵含量测定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有酯健,易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片剂中为防止酯健水解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做稳定剂,因此在片剂中有酸性杂质,含量测定时为消除酸性杂质干扰,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消除酸性杂质〔酸性附加剂和降解产物〕的干扰COOHOCOCH3NaOHCOONaOCOCH3H2O第二步水解后剩余滴定COONaOCOCH3NaOHCOONaOHCH COONa32NaOH H SO24Na SO242H O2【实验仪器与试剂】㈠仪器试管,纳氏比色管,溶出度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25ml注射器,0.8um微孔滤膜,酸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
㈡试剂1.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既得。
变色范围:pH8.3~10.0〔无色→红色〕。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炎等方面。
然而,由于药物质量的不确定性,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准确测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测定阿司匹林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为药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阿司匹林片剂、酸性溶液、酸性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碳酸钠、蒸馏水。
方法:1. 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片剂,粉碎成细粉。
2. 将细粉加入酸性溶液中,摇匀使其溶解。
3. 加入酸性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4.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为淡红色。
5. 记录滴定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6. 重复上述步骤3-5,进行多次测定。
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含量的平均值。
根据滴定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我们可以推算出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片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为X毫克/片。
然而,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保证实验的精确性。
其次,在取样和溶解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
此外,仪器的误差以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以获得更可靠的平均值。
其次,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
此外,使用更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可以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阿司匹林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药物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阿司匹林片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此外,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准确测定阿司匹林含量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质量控制和合理的药品配方。
结论:本实验通过化学方法测定了阿司匹林片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片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为X毫克/片。
然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如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使用更先进的仪器设备。
阿司匹林片含量的测定

方法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计算公式
阿司匹林的含量(%)= (吸光度 × 样品溶液的浓度 × 阿司匹林的摩尔吸光系数) / 样品质 量 × 100%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前:应先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性 质和作用机制,以便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选择合适的仪器 和试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阿司匹林片含量的测定
-
阿司匹林片含量的测定
1
2
3
4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 药物,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等作用
在医学上被广泛用于治 疗感冒、发热、头痛、 牙痛、风湿病等病症
在药学研究中,对阿司 匹林的含量进行准确的
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 快速、准确的方法来测 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
方法一:酸碱滴定法
方法一:酸碱滴定法
根据氢氧化钠的 浓度和消耗体积 :计算阿司匹林 的含量
方法一:酸碱滴定法
方法一:酸碱滴定法
计算公式
阿司匹林的含量(%)= (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 × 氢氧化钠浓度 × 阿司匹林的摩尔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方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将阿司匹林与其他杂质分离,再通过紫外检测 器检测阿司匹林的含量
方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步骤
称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片(约10mg):用流动相溶解
方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将上述溶液过滤:取滤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调整色谱条件:使阿司匹林与其他杂质完全分离 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阿司匹林的含量:并记录色谱 图 根据色谱图和峰面积法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炎症等症状。
然而,药物的质量和含量控制对于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本实验旨在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阿司匹林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阿司匹林样品、硫酸、氢氧化钠、氯仿、氯化铁等。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标准溶液,用于制作标准曲线。
然后,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样品,加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浴加热,使其水解反应进行。
接着,用氯仿萃取阿司匹林的游离酸,并用氯化铁试剂进行比色反应。
最后,通过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阿司匹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样品的含量为X mg/g。
根据制备的标准曲线,我们可以确定该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试剂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等。
因此,在进行药物含量测定时,我们应该采取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HPLC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验证阿司匹林含量的准确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阿司匹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X mg/g。
实验结果对于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试剂的质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可以通过其他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总结: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对于药物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并掌握了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些方法,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1. 掌握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及其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本实验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原理如下:1. 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水杨酸和乙酰氧离子。
2. 水杨酸具有酸性,可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3. 通过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计算出阿司匹林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烧杯、漏斗、滤纸等。
2. 试剂:阿司匹林样品、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中性乙醇、盐酸、碳酸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中性乙醇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2. 滴定:将溶液转移至滴定管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3. 计算阿司匹林含量: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和浓度,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 样品质量(g) |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 阿司匹林含量(%) || :-----------: | :-------------------------: | :----------------: || 0.2000 | 20.00 | 100.0 |1. 实验过程中,阿司匹林样品溶解度较低,需加入适量中性乙醇,以提高溶解度。
2. 滴定过程中,需控制滴定速度,避免过量滴定导致结果偏差。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靠。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了解了阿司匹林的性质及其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证明,本实验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作退热、镇痛和抗炎药物。
由于阿司匹林是一种酸性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一个酸性溶液。
我们可以利用该特性,将阿司匹林与碱性溶液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并通过酸碱滴定反应,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的阿司匹林样品,并将其溶解在适量的乙醇中,得到阿司匹林的乙醇溶液。
2. 取出适量的乙醇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溴酸钠溶液和酚酞指示剂,并进行滴定反应。
3. 通过滴定,测定出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实验数据及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阿司匹林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浓度为X mol/L。
讨论与分析:1.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滴定法测定了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酸碱反应的滴定过程,可以准确测定溶液中的某种成分的含量。
2. 在滴定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溴酸钠作为滴定剂和酚酞作为指示剂。
溴酸钠可以与阿司匹林的乙酰水杨酸发生反应,生成一个稳定的盐,从而实现了滴定的目的。
酚酞则可以在溶液中的酸性和碱性之间颜色变化,作为指示剂使用。
3.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浓度为X mol/L。
根据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该样品的纯度。
如果样品的纯度较高,那么乙酰水杨酸的浓度应接近理论值,可信度也较高。
如果样品的纯度较低,那么测定出的浓度也会偏低,并且可信度较低。
4.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如色谱法等,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结论:通过滴定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阿司匹林样品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样品的纯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这对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药品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试验四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

2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冷却至室温,
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
空白实验: 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取20mL水取代样品溶液, 所有操作与样品滴定一致,记录消耗的H2SO4量。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 mg C9H8O4 。 本实验使用的H2SO4的浓度为0.05612mol/L。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三、注意事项: 1.药片应尽量研细,使阿司匹林溶解完全,且在研磨的过程 中,不要使样品飞溅出研钵。
2、过滤后的样品要马上用移液管移到锥形瓶中,防止乙醇
挥发引起的误差。 3.中和操作要快,避免阿司匹林在碱中水解 ,以及空气中的
CO2与NaOH反应,使得NaOH消耗量增大;
CH 2COONa
NaOH + CH3COOH+NaOH→CH3COONa+H2O +
OCOCH 3
H2O
OCOCH3
COOH
COONa
+
OH
NaOH
OH
+
H 2O
COOH
COONa
OCOCH 3
+
NaOH
OCOCH3
+
CH 2COONa
2
H2O
2、水解后剩余滴定 CH COOH
2
COOH HO C COONa 3H O +3NaOH + 得到的中性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加热使乙酰羟基 CH COOH HO C
4.加碱水解阿司匹林应不时振摇,保证水解完全;水浴加热 后,应用冷水冲淋外壁,使之迅速冷却,尽量避免碱液在受
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有效成分阿司匹林的含量,掌握制备标准曲线的方法和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技巧。
实验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根据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对光的吸收来测定含量的方法。
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苯环和吡啶环结构,能吸收紫外光,从而用紫外光谱法测定阿司匹林水溶液的吸收值,可得到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
根据制备出的标准曲线,可根据待测样品的吸收值反推出待测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步骤:1.样品的制备取阿司匹林片剂中的一块碾成粉末,称取0.2000g,加入熟水50ml,摇匀,放置2h,于恒温水浴中加热,使液体中的阿司匹林充分溶解,冷却至室温。
2. 制备标准曲线在实验室设定好的波长下,用制备好的各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测定它们的吸收值,记录下各浓度下实验方案的吸光度。
依据你的实验结果,制作出标准曲线,使其在所选定的波长处表现为直线关系。
此方程为:Y=aX+b(其中:X为阿司匹林的浓度;Y为吸光度底数10的值)。
3.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吸收率与阿司匹林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吸收值,定出阿司匹林含量水平。
实验结果及分析:制备好的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阿司匹林溶液的峰值吸光度在295nm左右。
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将得到阿司匹林样品的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我们可以算出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出阿司匹林的含量为xxmg,结果准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深刻体会到,仅仅一点点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是致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碱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及有关计算
2、熟悉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原理
3、了解片剂分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利用乙酰水杨酸的羟基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的性质,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使酯水解,剩余碱液以标准酸液回滴。
为消除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及稳定剂枸椽酸、酒石酸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故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次滴定:CH 3COOH +NaOH →CH 3COONa +H 2O
COOH
OH
+
NaOH
COONa
OH
+
H 2O
COOH
OCOCH 3
+
NaOH
COONa
OCOCH 3
+
H 2O
C CH 2COOH CH 2COOH
HO COOH
+3NaOH
C CH 2COONa
2COONa
HO COONa
+3H 2
O
第二次滴定:
COONa
OCOCH 3
+N aOH
COONa
OH
+
C H 3C OON a
标示量(%)()%10010
3
0⨯⨯⨯⨯⨯⨯-=
-
-S
m W
F T V V
本品含乙酰水杨酸(C 9H 8O 4)应为标示量的~%。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容量瓶、移液管、锥形瓶、碱式滴定管
2. 试剂
·L-1NaOH标准溶液、%酚酞、阿司匹林片(25mg)
四、实验内容
取本品10(15片)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使乙酰水杨酸溶解,加酚酞水溶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液(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液(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震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即得。
每1ml的氢氧化钠液(L)相当于的C9H8O4。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计算出的阿司匹林的标示量的数值,与规定的~%范围比较,若在此范围,药物合格,否则不合格。
六、注意事项
空白实验和试样实验应采用相同的条件,遵循平行原则。
七、思考题
1.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可否用酸碱直接滴定法
2.测定中为何要加入中性乙醇中性乙醇是否真正中性
3.测定中所取的20ml中性乙醇和40ml氢氧化钠滴定液应各用什么量具量取
4.第一次中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否必须准确到化学计量点为什么
5.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是否必须准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6.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时为什么要做空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