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十五篇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必读古文100篇

小学生必读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9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四面陆地,水潴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第17篇称象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小学生语文必备小古文100篇

小学生语文必备小古文100篇

低段30篇言物篇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湖四面陆地,水潴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第15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
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小古文一百篇
95、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 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 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71、狐与葡萄
•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 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 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 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 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 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 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 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首
经典诵读
(81-90)
小古文一百篇
奕秋学奕
经典诵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81
小古文一百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 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 经典诵读 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 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 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 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 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新小古文范文(通用十五篇)

新小古文范文(通用十五篇)

小古文范文(通用十五篇)5小古文范文(篇一)20xx年4月18日早晨,我们一家去看您时,我们给您讲了很多事情,您流下了眼泪,并且点头答应了我们。

晚上我们再去看您时,护工说您有严重了一些,我在那里大声地喊着:爷爷您说过要看着我和弟弟长大的,您要醒过来啊!您说过您不会骗小叶子的,您还说过要和奶奶一起去我勉州的那个家的,天天见着我们。

您却摇摇头。

爷爷您一定要坚持住啊!您是家里的大栋梁,我心里想。

时间过得真快,我和弟弟要回家睡觉了,到大伯爷他们看您了。

于是,我们就回家了。

4月19日零点,我已经睡熟,可却被妈妈叫醒了,到里面的那个睡房里去睡,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叫我进去里面睡觉,原来那时您已经离开人世了,早晨我起床的时候,妈妈告我您已经走了,我真想大哭一场,可我想起小时候您给我讲的故事,我绝对不能在您面前哭,老天为什么不让您多活几十年呢?10年也好啊,也能看着我们长大啊,我给您上了一炷香。

我知道姑妈她比每个人更伤心100倍,毕竟这是他爸爸,我不太会安慰人,我只能说:我想爷爷他已经满足了,有几个听话的孙子、孙女。

他会安心的,当我听到爷爷为了我们坚持了一个星期,不吃饭,只能灌葡萄水,差不多每天都要打强心针,每次听到这里,我都有想哭的感觉但我不能哭,爷爷您为了见我们最们最后一面坚持到底,我也要坚强,爷爷我会替您好好照顾奶奶的。

我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我只希望大家读完后能理解我的心情。

不过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认真听老师讲课。

XXX小古文范文(篇二)寒假的早晨,我和妈妈去古文化街游赏。

来到古文化街,我们看见了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沽上艺苑”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们往里走,看到街道两边店铺古香古色,干净整洁。

前来游赏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因为快到春节了,各家都挂出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福字,红红火火的,很好看。

妈妈给我买了一朵粉红色的头花,我很高兴,我想到了春节再带上。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家商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小老虎”玩具,我很喜欢这些“小老虎”。

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前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文言文小短文100篇

文言文小短文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学生30天篇小古文必背

小学生30天篇小古文必背

小学生三十篇小古文必背背诵记录表篇目背诵日期流利程度(相应的情况后打√)1《放风筝》流利()勉强()熟读()2《乡村》流利()勉强()熟读()3《芦花》流利()勉强()熟读()4《荷》流利()勉强()熟读()5《菊》流利()勉强()熟读()6《雨》流利()勉强()熟读()7《雪》流利()勉强()熟读()8《日月星》流利()勉强()熟读()9《日时》流利()勉强()熟读()10《猫捕鱼》流利()勉强()熟读()11《猫斗》流利()勉强()熟读()12《龟兔竞走》流利()勉强()熟读()13《五官争功》流利()勉强()熟读()14《松》流利()勉强()熟读()15《桂》流利()勉强()熟读()16《莲》流利()勉强()熟读()17《杨柳》流利()勉强()熟读()18《岁寒三友》流利()勉强()熟读()19《读书》流利()勉强()熟读()20《读书有三到》流利()勉强()熟读()21《读书须有疑》流利()勉强()熟读()22《铁杵磨针》流利()勉强()熟读()23《曹冲称象》流利()勉强()熟读()24《道边苦李》流利()勉强()熟读()25《破瓮救友》流利()勉强()熟读()26《孔融让梨》流利()勉强()熟读()27《守株待兔》流利()勉强()熟读()28《揠苗助长》流利()勉强()熟读()29《狐假虎威》流利()勉强()熟读()30《南辕北辙》流利()勉强()熟读()第一课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①前行,吾②后行③。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汝:rǔ,你或姓氏。

本文中指你。

②.吾:wú,我、我们或姓氏。

本文中指我。

③.行:xíng,动词,本文中指走。

译文: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翻译可以更生动: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拓展小知识:☞古代汉语中,“行”是正常的走路速度;“趋”是低头弯腰,小步快走,见尊长的礼节;“走”是跑的意思;“奔”是快速跑。

拓展小练笔:☞“汝”读,是的意思;“吾”读,是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画线词。

①欲取蝉()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练习。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天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提熨斗,谓康伯曰:“且着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着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注释:襦:短袄。

复裈:夹裤。

国器:治国之才。

1.给下列划线字释义.①家酷贫()②止得襦()③已足.()④知为国器()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①寻作复裈..也②母问其故.故.不须耳③止得襦.. 今既着襦....不须复裈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火在熨斗中而熨,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4.你认为韩康伯是怎样一个人?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练习。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得一夜行人。

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鞑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世乱.()云.()鞭.乎()释.之()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尝.应人请()同坐嗤.之()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乃受.炙人也()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3.读完本文,说说顾荣是个怎样的人,“行炙人”报恩的行为可以用哪一句俗语来概括。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恐已暮.矣(暮:晚了)B.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炳.烛之明(炳:点,点燃)2.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请划三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盲臣安敢戏欺君?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已”,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实况的回答,说明他讲“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

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字中‘或’,‘或’乱天象,请‘□’中安‘武’以镇之。

”则天大喜,下制即依。

月余,有上封者云“‘武’退在‘□’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

”则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为“八方”字。

后孝和帝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则天好.改新字()(2)与“囚”无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则天两次改字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2)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幽州人“寻如意”阿谀奉承。

B.文中的另一个“上书者”未卜先知。

C.文中的武则天不加考证、偏听偏信。

D.文中的则天忌讳颇多、朝令夕改。

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1.下面带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尝谓吾曰(尝:曾经)B. 颇晓书疏(疏:文书信函)C.稍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2.将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

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4.选文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士大夫的教子观念:颜之推的教子观念: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最接近?你接受这样的观念吗?为什么?九、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

凌.忽长者:人疾之.如仇敌:2.用原文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也”指代的内容。

3.本篇短文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请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写出与本文主旨相符的名句或词语。

十、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元方因.告其人曰:遽辞.不买:2.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试着评价陆元方这个人。

十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常语凭父曰:“我不如汝。

”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

”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1.请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我不如..汝()(2)我不如汝.()(3)讵宜以子戏.父()2.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张凭是张苍梧的儿子。

B.张苍梧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儿子。

C.张苍梧在言语中表达了对张凭的称赞。

D.张凭最后的表现很没礼貌。

十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然后能救.其失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十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昔.齐人有欲金者()(2)因攫其金而去.()(3)吏捕.得之()(4)徒.见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因攫.其金而去3、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上哪类人?十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往来无白丁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名:斯:鸿儒:白丁:2.文中通过写交往的人物表现主人高雅情趣的两句话是什么?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的是陋室清幽淡雅的环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句。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句名言?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下面句中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歆辄难之B. 默而识之C. 不能称前时之闻D. 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③纳.其自托()④遂.携拯如初()3.翻译句子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5.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6.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