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018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2.5《观察 “鱼”》优秀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学课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鱼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各种鱼的特征,掌握观察鱼的方法,并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鱼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鱼的生活习性,认识不同种类的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并掌握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图片、实物鱼、观察箱、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鱼,记录鱼的形态结构特点,讨论鱼的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鱼的形态结构特点,解释鱼的生活习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例题讲解,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合作交流:分组让学生分享观察记录,讨论鱼的特点和习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流线型、覆盖鳞片鳍:胸鳍、背鳍、腹鳍、尾鳍呼吸:鳃呼吸2. 鱼的生活习性水生生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鱼,记录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鱼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流线型、覆盖鳞片,有胸鳍、背鳍、腹鳍、尾鳍等。
鱼的生活习性:水生生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鱼,了解鱼的更多知识,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族馆、开展鱼类知识竞赛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学课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一课,详细内容为第三章“水中生物”的第二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如鱼类的鳞片、鳍、鳃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动物特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
难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鱼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显微镜、鱼缸、水草、温度计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生物,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发放鱼类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3. 讲解:教师针对鱼的鳞片、鳍、鳃等结构进行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鱼类的生活习性。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鱼的活动,记录观察到的鱼的特征,并绘制鱼的外观图。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形态结构特点鳞片鳍鳃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附近的鱼,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鱼的活动,学生对鱼的形态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鱼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当地的水域环境,了解鱼类资源的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方法;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表;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这是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基础。
2024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课件)pptx[1]
![2024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5观察鱼(课件)pptx[1]](https://img.taocdn.com/s3/m/81c317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4.png)
02
鲨鱼采用喷射式游动, 通过快速摆动尾鳍产生 强大的推进力,游动速 度极快。
03
04
神仙鱼游动姿态飘逸轻 盈,宛如仙子在水中漫 步。
10
鳗鱼身体细长柔软,游 动时身体呈蛇形扭曲前 进。
03
观察鱼的呼吸和摄食行为
2024/1/28
11
鱼的呼吸方式及特点
2024/1/28
鳃呼吸
01
16
鱼卵、幼鱼到成鱼的生长过程
鱼卵孵化
在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 下,受精卵经过一定时间 孵化出仔鱼。
2024/1/28
仔鱼成长
仔鱼在孵化后依靠卵黄囊 提供营养,随着生长发育, 逐渐长出鳍、鳞等结构。
幼鱼到成鱼
幼鱼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多 次蜕皮和体型变化,最终 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成鱼。
17
观察实例
2024/1/28
鱼类主要通过鳃进行呼吸,水流经过鳃裂时,鳃丝中的毛细血
管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辅助呼吸器官
02
部分鱼类还具有辅助呼吸器官,如皮肤、肠管等,可以在特定
环境下进行呼吸。
呼吸频率与环境因素
03
鱼类的呼吸频率受水温、溶氧量等环境因素影响,水温升高或
溶氧量降低时,呼吸频率加快。
12
鱼的摄食行为及食性分类
2024/1/28
作以及呼吸频率的变化。
鲤鱼的摄食
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既吃植物 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可以观 察到鲤鱼在水底觅食的场景,以 及它们对不同食物的偏好和摄食
技巧。
观察注意事项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并避 免惊扰鱼类;同时要选择合适的 观察时间和地点,以便更好地观
察鱼类的呼吸和摄食行为。
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学完整课件

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学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的教学。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鱼的不同部位,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鱼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知道鱼是生活在水中的。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鱼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模型、鱼图片、水族箱。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鱼模型和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的不同部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水族箱中的鱼,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鱼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的方法了解事物。
5. 应用:教师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事物,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事物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观察鱼2. 板书内容:鱼的部位:头部、躯干、尾巴鱼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了解事物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它们的特征。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赛,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的教学。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鱼的不同部位,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事物的特征。
在这些内容中,认识鱼的不同部位和了解鱼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鱼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知道鱼是生活在水中的。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观察鱼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观察鱼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第四章《水中的生物》中的第25课《观察鱼》。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了解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知道鱼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的呼吸器官和鱼鳞的作用。
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缸、鱼、放大镜、解剖工具、投影片、图片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鱼缸,引导学生观察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片和图片,讲解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鱼的外形、鳞片、呼吸器官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鱼缸中的鱼,回答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鱼的呼吸器官和鱼鳞的作用。
5. 动手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鱼的外形、鳞片、呼吸器官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完成观察记录表。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外形:流线型身体、鳍、尾巴鳞片:保护作用呼吸器官:鳃、呼吸过程2. 鱼的生活习性水生生物用鳃呼吸游泳方式:摆动鳍、尾巴3.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鱼,记录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参照板书设计中的内容。
鱼的生活习性:参照板书设计中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践活动的设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但在讲解鱼的呼吸器官和鱼鳞作用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疑问,今后教学中需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学课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一课,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世界”的第一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鱼类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提高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和比较鱼类的外部特征,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图片、视频、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提出观察鱼类的任务。
2. 新课:引导学生学习鱼类的主要特征,包括体型、鳍、呼吸器官等,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进行描述和比较。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鱼类的特征,完成观察记录表。
5. 例题讲解: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鱼类特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观察鱼》2. 板书内容:鱼类的主要特征:体型、鳍、呼吸器官等鱼类的生活习性:适应水生生活、呼吸方式等鱼类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观赏、科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鱼类,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思考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保护,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族馆、制作鱼类手工艺品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水中的生物》中的第1课《观察鱼》。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通过观察活鱼,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鱼的外部特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知道鱼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外部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难点: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鱼、鱼缸、观察箱、投影仪、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缸里的活鱼,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的生物,引入新课。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的外部特征,如鳞片、鳍、尾巴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活鱼,记录鱼的外部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鱼的各个部位,讲解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用彩纸制作鱼的模型,加深对鱼外部特征的认识。
7.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让学生明白保护水环境对鱼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鱼的外部特征:鳞片、鳍、尾巴等。
2. 鱼的生活习性:适应水生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 鱼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观赏、科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鱼,记录鱼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活鱼,让学生了解鱼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保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族馆、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
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鱼》教学完整ppt课件

比较不同水生动物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水生动物在外形、 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点,培养学生 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提出问题与假设
小组合作与交流
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 设,并尝试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来验证假 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观察、讨论 和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能力。
鱼通过口将食物吞入体内,经过咽 和食道的输送,到达胃和肠进行消
化和吸收。
排泄系统的组成
鱼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 膀胱等器官,用于将体内的代谢废 物排出体外。
排泄过程
鱼的肾脏可以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 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还可 以通过皮肤和鳃将部分代谢废物以 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体外。
04
鱼的繁殖与生长过程
,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6
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01
观察鱼的外形特征
了解鱼的体型、鳞片、鳍等外 部结构特点。
02
观察鱼的运动方式
观察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和速 度,了解鱼类的运动特性。
03
观察鱼的呼吸过程
通过观察鱼的鳃盖张合,了解 鱼类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
04
实验操作与记录
水流经过鳃时,鳃丝上的毛细血管会与水 中的氧气进行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中, 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鳃是鱼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鳃的呼 吸作用,鱼可以不断地获取水中的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
鱼的鳍与运动功能
鳍的种类与位置
鱼鳍包括背鳍、臀鳍、胸鳍、腹鳍和 尾鳍等,分别位于鱼体的不同部位。
鳍的运动功能
鱼类的生长阶段与特点
01
生长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年级___科学_____学科主备人:X X____ 学校:
初备补备及反思1.教师: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开一合,这是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鱼在呼吸。
3.设问:你知道我们人是靠什么来呼吸的?鱼又是靠什么来呼吸的?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呼吸和鱼的呼吸的不同之处,讨论鱼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鳃
呼吸的。
5.教师课件展示鱼鳃的图片,并播放鱼的呼吸的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鱼的呼
吸过程。
(三)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1.教师:鱼没有脚,在水中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
同学们。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如果鱼在此过程中比较安静,可用棉签轻轻触碰鱼的身体,再观察其运动。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用手模仿鱼鳍的运动。
4.小结: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三、研讨小结
1.今天我们观察了鲫鱼,说说你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
2.说说鱼在水中是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的。
四、知识拓展
观察下面几幅图中的蚂蚁,判断哪只蚂蚁画对了。
【板书设计】 5、观察鱼
呼吸—鳃
运动—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