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 小结与测评 学案.do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 小结与测评 学案.doc

小结与测评单元目标测试(一)一、选择题1.我国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是从________时候开始的。

( )A.出生B.年满16周岁C.年满18周岁 D.年满20周岁解析:选A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出生证明为准。

故选A项。

2.画家吴某因要自费办画展,向朋友肖某借了5万元钱,并将自己的两幅代表作质押给肖某并要肖某好好保管别示于别人,还钱时同时归还两幅画。

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吴某和肖某B.上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5万元钱和两幅画C.吴某和肖某并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D.吴某和肖某存在民事法律关系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说法,只有C项是错误的,故选C项。

3.近年来,某些省份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均把以前关于“见义勇为”的条文改为“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学会保护自己”。

这一修改表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________的重视和保护。

( )A.隐私权 B.名誉权C.受教育权 D.生命健康权解析:选D 这一修改可以避免中小学生在危急时刻盲目蛮干,使身体和健康受到不法伤害,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重视和保护,故答案选D项。

4.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是( )A.王老师以关心学生为由私拆学生信件B.某单位人事部部长私自将单位职工的电话号码传送给某推销员C.张某经常盗用同事李某的密码登录李某的电子邮箱D.王某为配合公安机关侦查案件,将单位领导的个人信息透露给办案人员解析:选D D项是法律许可的行为,不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

5.某记者甲在拍摄街景时偶遇一摩登女郎路过,迅速按下快门,该照片后来被用在某少女外衣广告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以用该照片制作广告B.甲虽未经该女郎同意,但拍摄照片并未丑化女郎,故不构成侵权C.甲未经该女郎同意拍摄并用作广告制作,侵犯了该女郎的肖像权D.甲的行为是宣扬美,不构成侵权解析:选C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高中政治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课件选修5

高中政治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课件选修5
高中政治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课件选修5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2.理解民事权利 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明确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 3.知 道法律规定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 4.通过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学习, 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初步树立民法 精神。
【提示】 小壮、小壮父母和学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教材 P18 探究问题
【提示】 (1)小春爸爸要求还款的权利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法律 规定,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所 以应从借条的还款日期起计算。本案中,小春爸爸手中的借条没有还款日期, 所以诉讼时效应以小春爸爸要求还款的日期为准。因此,本案未超过诉讼时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谁?
【提示】 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 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 手机。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第 3 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1)基本内涵:是由民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1.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各 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高中政治第二专题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政治第二专题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专题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列举事例,说明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懂得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感受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树立维权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难点:列举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和内容。

3.民事主体的分类:_____________、依法成立的_______或者其他组织。

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民事主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民事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也有赖于公民依法维护权利意识的增强。

6.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法律对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民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制度。

即时巩固:1.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里的公民、法人应该是( )A.特殊主体 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 B.财产主体2.法律上的民事主体是指( ) A.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B.除公民(自然人)外依法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C.智力成果、商业标记和人格利益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主体的内容C.民事客体的对象 D.人们的实际行动4.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①主体②法律事实③内容④客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要点理解:1.民事法律关系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第二单元民事权利和义务学案.do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第二单元民事权利和义务学案.doc

()
① ③ 侵犯了英雄的名誉权

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答案 A
D .②③④
解析 洪某的文章引导读者质疑“狼牙山五壮士”事迹,影响英雄的英勇形象,严重侵犯了
英雄及其家属的名誉权,必须承担侵权责任,并向原告赔礼道歉,①②③符合题意;洪某侵
,将自己的照片与周莉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制作成画册,题名为
考向 1 对民事法律关系的认识 典例 1 (2016 ·杭州 1 月学考 )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是 ( ) A .刘某作为局长的身份关系 B .单位和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 C .甲女和乙男之间的夫妻关系 D .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 答案 C
解析 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只有 C 项的夫妻关系符合上述要求。
(1)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 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2.民事权利的实现取 决于哪些因素?承担 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 些?
3.民法对诉讼时效的 规定有哪些?
(1) 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用法律积极维护 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2)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 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c
4.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b
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a
考试要求 b b
c
[考情分析 ] 考点
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事责任 (c)
生命健康权 (b) 姓名权、肖像权、名 誉权、隐私权 (b)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第一框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学案.do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五专题二第一框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学案.doc

第一框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并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关键一点]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1.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各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三、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1.我国法律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法律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键一点] 权利人维护自身合法的权利,还要注意依法搜集和提交相关证据。

在处理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时,要有相应书面材料,最好是经过法律确认的。

探究点|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2016年5月5日,董强好心将车子借给朋友开,不想朋友驾车过程中不慎撞伤了一名路人,朋友心惊之下弃车而逃。

在对伤者赔付中,法院判决董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董强未将自己的车辆管好,擅自交给无驾驶资格的人驾驶。

[问题探究] 本案中董强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 ①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董强有借车给他人的民事权利,但也有审查借车者驾驶资格以防意外的义务。

2019-2020人教版政治选修5 专题2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2019-2020人教版政治选修5 专题2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逻辑脉络:民事法律跟每个人的一生都密切相关。

民事权利和义务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作为民事关系的主体要积极地维护人身权、依法行使财产权和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等,能正确行使和界定民事权利。

知识结构:本专题学习的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知识对后面专题内容的学习起到导引作用,因为签订合同、劳动就业、家庭与婚姻等都涉及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明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科学精神: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内容及要求。

法治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增强法治观念。

公共参与:实现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以“权利和义务”为议题,探究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基本要素,做到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承担相关义务。

以“人身权”为议题,探究人身权的含义和地位,姓名肖像受保护、名誉隐私不可侵等知识的要求。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责任。

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1.民事法律关系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1.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和各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想一想] 如何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提示:增强权利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义务意识,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主要知识点包括: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特点和相互关系;公民民事权利的种类和内容;公民民事义务的种类和内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原则;民事权利与义务的保障机制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公民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种类和内容,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原则,以及民事权利与义务的保障机制。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合作和交流,提升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特点、种类和内容,以及行使和履行原则等。我会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突出重点,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等。
3.分享与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辩论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基础知识,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包括: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清晰;对公民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种类和内容掌握不牢固;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原则以及保障机制的理解较为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影响了学习动力和效果。

高中政治 专题2 民事权利和义务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政治 专题2 民事权利和义务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5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里的公民、法人应该是( )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B.财产主体【解析】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2.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②某个体工商户③某中外合资企业④某大学财务科⑤康师傅方便面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B.①③⑤【解析】①②③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④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故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⑤属于客体。

【答案】 A3.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主体的内容C.民事客体的对象B.人们的实际行动【解析】加强民事立法,为公民维护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公民要真正实现自身权利,关键还是要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答案选D项。

【答案】 D4.某企业老板在招工时与工人所签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间发生工伤或死亡,雇主概不负责”字样。

该行为主要违背了民法的________原则( )A.自愿B.平等C.等价有偿B.合法民事权益【解析】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受雇工人享有在受雇期间获得劳动保障的权利,同时这也是企业老板维护职工生命安全的义务,因此题中合同的规定违背了等价有偿原则。

【答案】 C[能力提升]5.小学生童童(8岁)用压岁钱到某商店购买了一台价值400元的游戏机。

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但售货员不同意,经与商店领导交涉仍不能退货,童童父亲便将商店告上了法院。

商店辩称这是一起公平买卖、童叟无欺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应予以保护;而童童父亲则认为这不是一起民事法律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并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判一判 (1)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所有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2)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 )(3)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当事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且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等价有偿的。

()提示(1)×(2)×(3)×2.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1)决定因素: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要求①自觉运用法律来协调和解决这些冲突。

②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③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

(3)承担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想一想如何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提示增强权利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义务意识,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说一说当事人在权利受到侵害,超越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还能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示不能。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

4.简要回顾探究点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探究导引赵莉为江南某电子厂的合同工,今年16周岁。

某日,她在工艺美术商店购买了项链和宝石戒指,价值1 700元,赵莉的父亲认为她尚未成年,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要求工艺美术商店退货,赵莉提出,自己已经是自食其力的工人,可以自己做主,表示不愿退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否合乎法律规定?(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1)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由于赵莉依法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其买卖合同已经合法成立。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而赵莉父亲认为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的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赵莉和工艺美术商店。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项链和宝石戒指。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赵莉与工艺美术商店之间买卖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核心归纳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典型例题例1(2016·诸暨中学高二期中)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民事法律关系。

以下情形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①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②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③甲向乙借人民币20元忘记归还,乙向甲索要④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探究点二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探究导引几年前,张某全家进城打工,将自己仍在承包期内的30亩土地交给邻居代管。

该村村委会在此期间以土地荒废为由将土地收回,为此,张某将村委会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该村村委会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张某5 000元。

运用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民事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张某自觉运用法律来解决与村委会的冲突,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国法律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该村村委会没有积极履行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因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核心归纳积极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1)积极行动: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的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典型例题例2(2016·杭州1月学考)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房屋漏水纠纷时,对因相邻关系人使用不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一方,应该责令其()A.排除妨碍、赔礼道歉B.消除危险、排除妨碍C.排除妨碍、赔偿损失D.赔礼道歉、排除妨碍答案 C解析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1.(2016·宁波模拟)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主体的内容C.民事客体的对象D.人们的实际行动答案 D解析加强民事立法,为公民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公民要真正实现自身权利,关键还要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017·宁波学考)2015年3月1日,老李向小王借了8 000元钱。

借条约定1年后还款,后因老李失业,小王并没有向老李提出还款。

2017年5月,小王结婚需要用钱,便向老李催要欠款,老李以生活困难为由拒绝还款。

下列关于小王能否要回欠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因为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B.不能,因为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C.能,因为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D.能,因为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答案 C解析根据民法总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小王与老李之间的欠款纠纷是在1年后应还款日开始,到小王催要欠款时仍在诉讼有效期内,选C。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①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③是相互对立的,享有权利就无需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④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③错误,故选B。

4.小学生童童(9岁)用压岁钱到某商店购买了一台价值400元的游戏机。

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但售货员不同意,经与商店领导交涉仍不能退货,童童父亲便将商店告上了法院。

商店辩称这是一起公平买卖、童叟无欺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应予以保护;而童童父亲则认为这不是一起民事法律行为。

请问法院会如何处理?为什么?答案法院会支持童童父亲的诉讼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①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③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

童童只有9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民事活动(例如买东西)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他的父母)代理。

由于缺乏这一有效条件,买卖游戏机这一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因此,法院会支持童童父亲的诉讼要求。

一、选择题1.(2016·杭州1月学考)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是()A.刘某作为局长的身份关系B.单位和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C.甲女和乙男之间的夫妻关系D.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答案 C解析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只有C项的婚姻关系符合上述要求。

A、B、D三项都是自然人或法人的身份问题,不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

2.甲为某市市长,乙为甲的秘书。

某日,甲、乙一起外出在商场购物,甲的钱包丢失,就向乙借1 000元用于购物。

甲乙间的借钱关系()①是财产关系,受民法调整②是宪法规定的行政上下级关系③是人身关系,受民法调整④是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甲、乙间的借钱关系属于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受民法调整,双方形成权利义务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选D。

3.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②某个体工商户③某中外合资企业④某大学财务科⑤康师傅方便面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答案 A解析①②③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④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故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⑤属于客体。

故选A。

4.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6月27日至7月2日举行,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审议。

下列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A.恋爱关系B.夫妻关系C.友谊关系D.战友关系答案 B解析民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B项是民法调整的对象;恋爱关系属于道德的调整范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友谊关系与战友关系属于情谊关系,不受法律调整。

5.民法调整的主要内容是()A.有关公司、破产、证券等方面的内容B.规范行政管理活动C.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D.政府与社会之间、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法律关系答案 C解析A项是商法的调整内容;B项是行政法的调整内容;D项是社会法的调整内容。

6.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下列关于民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事责任以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为前提B.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的侵害为主要目的C.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D.承担民事责任必须以主观上过错为前提答案 D解析民事责任具有补偿性,只要造成侵害又不具有法定免责事由就应承担责任,不以主观过错为要件。

故A、B、C表述正确,D错误。

7.关于侵权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承担责任的方式必须单独适用B.权利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维护权利C.各种担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D.只要有民事行为就必须承担责任答案 C解析各种担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A错误,C正确;权利人维护自身权利有诉讼时效,B错误;民事侵权行为才承担责任,D错误。

8.李伟在放学回家路上,被王某家的狗咬伤,王某承担责任的方式应该是()A.返还财产B.消除危险C.赔偿损失D.停止侵害答案 C解析李伟已被狗咬伤,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