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终稿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终稿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形成旅游资源的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②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3.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讲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说明:地文景观包括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地质过程遗迹(如火山口、海蚀景观)等;水域风光如泉、瀑、景观河段、湿地等;生物景观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天象景观如日月食观测地等;气候景观如海市蜃楼、佛光发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形成: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宏观方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居住(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微观方面: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等,强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3.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众多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4.“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四、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明显的地带性“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寒温带和中温带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大海、沙滩、阳光)——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亚热带和热带海滨地带(2)人文地理因素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2022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2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特定观赏位置
江河湖海
——远距离俯览
湖沼池塘
——低临水面
桂林山水
——乘船沿水路观赏
框景
借景
重庆 长江
苏堤春晓
断桥 残雪
花港 观鱼
雷峰 夕照
鸣沙山 月牙泉
P54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做一名规划设计师)
1.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一、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 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 二、分析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 类型; 三、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 安排旅游活动; 四、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 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安排。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2、促进 社会文化
繁荣
促进文化交流; 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不利影响: 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1.大量旅游者的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2.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
确定旅游目的地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选择旅游线路
(路途旅行时间较少而游玩时间较多)
P7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对经济、对社会、对环境
发展国际旅游,能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P8
发展国内旅游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1、带动 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提高城市发展的知名度; 加速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业、 邮电业的发展; 给城市发展创造机遇。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主要为自然景观。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

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

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错误!拉动经济发展:a。

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

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错误!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错误!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错误!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错误!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错误!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旅游概述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一种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他乡的休闲体验。

2、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短暂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点。

3、旅游活动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旅游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按照旅游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

第二章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动植物群落等;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

3、旅游资源的评价: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需要考虑其特色性、可进入性、规模与组合状况、地方依托因素和发展远景等因素。

第三章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住宿、餐饮、购物等活动提供有偿服务的行业。

2、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全球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迅速。

同时,旅游业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需要考虑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第四章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与影响1、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等。

2、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区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3、旅游业的社会贡献: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种收入来源。

旅游业还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4、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贡献。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旅游6要素:、、、、、、关系:总体、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六要素的核心: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1、○2、3、4、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1、○(总体促进社会发展)2、3、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1、○(总体促进文化繁荣)2、4影响区域环境:1、○2、2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1旅游业是“ 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性和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2、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6.旅游资源的分类1分类:自然旅游资源:1、2、○3、4、人文旅游资源:1、2、3、4、7.旅游资源的特性1、2、3、4、8.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1 价值1、价值2、价值3、价值○4、价值(考虑)2 (重要条件之一)○3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3 ○4 ○9.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1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2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3其他:○10.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对国家:1、2、3、4、对游客:1、2、11.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1、2、3、4、12.我国的世界遗产概况○1我国于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10年已经有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

4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2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见下图)○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

高中地理选修3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考试核心知识总结*为重点出大题内容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一.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直接来自于自然界,自然形成的。

2.人文旅游资源:由人类创造的。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5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7年底)。

文化遗产:教材17页注意三个庐山国家公园武当山古建筑群青城山-都江堰属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中国35处世界遗产要明确省份分布对照书18页图在中国地图中标注著名的世界遗产3.中国的世界遗产或旅游资源的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一.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①季节性的景观:我国的名山——多夏季;哈尔滨冰灯——冬季;香山红叶——秋季②特定时间的特定景观:日出、日落、云海——雨过天晴;钱塘大潮——八月十八;泼水节——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青海湖鸟岛——5月③特定条件:海市蜃楼佛光二. 著名旅游景区的成因(1)山地景观——黄山旅游资源丰富。

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景观特点72峰:崔巍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

风化作用显著成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河瀑众多,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常出现云海景观。

*分析旅游景区的成因思路:①内力作用(如断块山,褶皱山等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温泉等)②外力作用(如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等如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石灰岩流水侵蚀)③自然环境5大要素(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分析*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①旅游资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②旅游资源的价值(4大价值);③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①环境容量;②自然环境质量;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的评价:①交通条件;②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远近客源市场条件;4. 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举例:八达岭长城开发条件评价答:万里长城的精华,重要军事关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景观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1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总体促进社会发展)-.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c+.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13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b值)+.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影响区域环境:a○4复)-.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b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1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2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3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4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1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6.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类(见下图)○1○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2要的位置。

[4]7.旅游资源的特性○可创造性○b.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非凡性多样性(表现在:a.内容上的多样性321○永续性(相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48.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价值a.美学价值(景区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1(包括:在山水风景、动植物、变化万千的气象、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中体现的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科学价值(指: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 b. 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的价值)c.经济价值(考虑:○d. 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以景观群为宜○考虑景观的地域21组合状况,以类型丰富、搭配协调为宜)○(重要条件之一)地理位置与交通2○(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客源市场3 1)客源地(其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是经济发达主要指标:a.(基本指标的国家和地区),重要因素)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2b. (基本指标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高)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与停留时间d..c. 游客的相关情况○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4[3]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9.○。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1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2○其他:现代工程建筑、小镇风光、地方土特产和工艺品、中医和养生之道、菜肴等。

3 10.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对国家: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2○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3○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4对游客: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1 2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212.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4]资源价值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

○1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2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3环境效益上:开发旅游的同时,考虑对它们的保护。

○4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1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

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c.动态美(特征:动静相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如:山为水动、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d.朦胧美(如:烟、雨、云、雾、晨曦、暮霭呈现出的美)人工美:a.古典园林美(表现在: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等>组合之美)○2 b.古建筑和古遗迹美(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c.民俗风情美d.书画艺术美e.雕塑艺术美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营造的情趣意境之美○314.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1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选择观赏位置(确定好观赏距离、观赏角度和选择是否动态观赏)○2把握观赏时机(如: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3抓住景观特色(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应保持一定的节○4奏)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

5其和谐可表现在:a.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突出自然美。

b.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

c.民俗风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情观景○(方法:a.综合感受,动用感官 b.发挥想象 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d.登山涉水,6求质求真)15.园林的构景手法[4]主配(即主景和配景)○层次○框景○借景○412316.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泰山的自然景观美,突出表现为雄伟壮丽的形象美;泰山还蕴含着奇、秀、险、幽、旷等○1美的形象。

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泰山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2 3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

泰山的文物古迹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帝王的封禅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3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17.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著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

○11990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黄山由花岗岩构成,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3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418.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离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绵延2000余千米,是世界1上最大的珊瑚礁,距今至少有3000万年的历史了。

大堡礁的形成原因:a.大堡礁附近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2 b.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c.平均盐度高,达3.5%d.海水清晰度高e.水面较平静由上,海域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景区内的其他特色:a.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b.土著部落○419.云南元阳梯田景区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

○1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2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

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

20.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

被法国○1人称作“母亲河”。

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2母院等。

21.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树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其生长条件如下:○1a.悬崖绝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土壤贫瘠)b.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c.植物向阳的特性d.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怪石的成因: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2云海的成因:a.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3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温泉的成因:○地表水下渗受热,或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4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4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2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旅游发展的基础方面: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1 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c.交通条件旅游具体规划方案:a.客源市场和导向○2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2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1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2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3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42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1还要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2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3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4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5服务设施)25.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4]品牌之争○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4132盲目开发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26.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污染○1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2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27.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