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PPT课件

合集下载

12《祝福》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 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 试以“柳妈”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是故意的吗?
二、剖析悲剧根源,揭示吃人本质
不是。柳妈是一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是同样受压迫 的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之一。同样的,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 教的毒害,信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人生信条,所以她对祥 林嫂改嫁时头上的伤疤,才采取奚落态度,她不同情祥林嫂,却也
没有想过“害”祥林嫂。
一、概括主要情节,探求人物形象
再次到鲁镇做女工的祥林 嫂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找 到相关的描写语句吗?
一、概括主要情节,探求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子, 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 只是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 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
神了”
一、概括主要情节,探求人物形象
二、剖析悲剧根源,揭示吃人本质
在事实上,柳妈给祥林嫂出的“妙计”,反而给祥 林嫂带来了更为沉重的精神压力,加速了她的毁灭。 “帮助”自己的人,却恰恰给了自己痛苦,这更显
悲剧的可悲。真正压垮祥林嫂的,是人吗?
二、剖析悲剧根源,揭示吃人本质

《祝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26张PPT).ppt

《祝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26张PPT).ppt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细读课文,绘制祥林嫂的人生轨迹图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探究:小说的叙述方式特点
小说倒叙手法的作用: ①在情节安排上 : 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
念,增加了读者阅读故事吸引力。 ②开篇侧重祝福的环境描写,营造一个热闹而又沉闷氛围,为主要人
物祥林嫂出场做铺垫;并以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法,渲染浓厚的悲剧 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
③ 利 于 主 旨 表 达 :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 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一个晚清时期离开家乡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又回来看到家乡风俗的知识分子。
【知识卡片】小说中的形象,有作者的影子,但不等于作者本人。使用第一人称“我”, 主要是一种叙述角度。
高中语文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初到 鲁镇
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 虽贫困但还有活力 夹袄,月白背心 对生活抱有希望
再到 鲁镇
临死 前
青黄
黄中 带黑
消失了 血色
顺着眼 有泪痕 无神

白头绳,乌裙,蓝夹
走投无路
袄,月白背心
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消尽了 悲哀的 神色
眼珠间 或一轮
破竹篮,空的破碗, 对生活已经绝望 破竹竿
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 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 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常常被视为弱者,缺乏独 立自主的权利。
《祝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之一。
创作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 中的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我”的 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分析《祝福》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总结词
分析人物形象应从人物性格、行为特点、在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意义和价 值。
详细描述
在《祝福》中,除了主人公祥林嫂外,还有其他许多人物形象。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两个人物进行分 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在情节中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和意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和无助, 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
03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词
探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
详细描述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祥林嫂的悲剧原因,包括封建礼教的束缚、社会冷漠 与歧视等因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02
课文分析
故事情节梳理
简述故事情节
《祝福》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农村妇女祥林嫂在贫困和悲惨中死去的故事。她经历了失去丈夫、 儿子、被迫改嫁等不幸,最终在祝福的鞭炮声中悲惨地死去。
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01
输标02入题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她对生 活充满希望,但命运却对她极其不公。她经历了多次 不幸,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

高中语文必修系列《祝福》课件(共53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系列《祝福》课件(共53张PPT)

临死之时
肖像描写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祥林嫂的性格特 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 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 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 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 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 濒于死亡。
•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 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了人
复 述 情 节
序幕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结局 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寂然
死去及我在雪夜的感受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情节安排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 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 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主题表达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 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 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散文诗集: 《野草》 《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 杂文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 :
检查预习
寒暄 xuān 渣滓 zǐ 唾弃 tuò 一瞥 piē 驯熟 xùn
送灶 zào
陈抟 tuán 朱拓 tà
炮烙 páo luò 蹒跚 pán shān 窈陷 yǎo 草窠 kē 歆享 xīn
心怀希望
彻底崩溃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 个性
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顽强、倔强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 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 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 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 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 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 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 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祝福》 课件 (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祝福》 课件 (共42张PPT)
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 陷入极度 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 饰物
精神 状态
第一

第二

第三

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 饰物
精神 状态
第一 青黄 红 顺着眼 白 乌 较好

蓝白
第二 次
青黄



顺 有
着 泪
眼 痕
白 蓝
乌 白
不精神
讨论:
大骂新党
“寿”字和“事理 通达心气和平”的 对联
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 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 然而……”
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 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
迂腐保守
尊崇理学和 孔孟之道
支持她婆家 把她抢回, 自私伪善, 冷酷无情, 自觉维护封 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负担
(3)与“我”对话 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归纳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 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 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 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 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 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 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挣扎, 但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 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 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 冷酷。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 个重要人物。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 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受压迫的 劳动妇女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

12《祝福》课件(共60张PPT)l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课件(共60张PPT)l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
第三处: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 死前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
一手提着竹篮,内长中期一的个打破击碗与,折空磨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陷更入长极的度竹悲竿哀,,下内端心
开了裂;她分明已痛经苦纯无乎法是表一露个,乞精丐神
但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五四”运动, 似乎都只是发生在城里的事,对占中国人口绝 大多数的广大农村来说,“革命”好像离他们 很远,或者说他们被“革命”遗忘了。人们恪 守的仍然是封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礼教,尤其 是广大妇女,她们更是深受着封建思想和封建 礼教的双重压迫。
右面是本文的 结构导图,请 结合文本填出 空缺处的内容 。
①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 (2)人物方面: ①表现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表现其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3)环境方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主题方面:揭示……的主题。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
前后言语变化
第一次到鲁镇时?
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
——坦然
第二次到鲁镇时?
她总是向别人倾诉“我真傻,真的……”,大家厌烦
得头痛。宣泄痛苦、获得同情原谅 不得安慰——无奈
“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你觉得下面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关?
●鲁四老爷 ●鲁四奶奶 ●祥林嫂婆婆 ●祥林嫂大伯
了。
完全麻木。
三次肖像描写
脸色 第一次 青黄 第二次 青黄 第三次 黄黑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2《祝福》(共52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2《祝福》(共52张ppt)

⑥传记体小说。如卢梭《忏悔录》
⑦回忆录体小说。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 水年华》 ⑧纪实体小说。如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
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 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 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 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 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 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三从四德: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 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 “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 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 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
3.贞节观:
(3)再通过对人物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 人物,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4)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 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5)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 用、美感作用。
小说的分类
1.按题材的时代分类 ①史小说。如:《李自成》《故事新编》 ②现实小说。如:《红楼梦》《祝福》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 2、在人们一片祝福声中祥林嫂 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反封建 的主题。
细品慢嚼:祥林嫂的形象 1.肖像描写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 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 眼睛。”

12《祝福》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语言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你放着罢,祥林嫂!”
自私、冷漠,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不准祥林嫂 参加祭祀,加速了她的死亡。
调查嫌疑人
嫌疑人三: 柳 妈
肖像
打皱的脸,蹙缩的像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
语言
“你实在不合算” “再一强,或者索性一个撞死” “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你到土地庙去捐一条门槛·······免得死了去受苦”
第一任丈夫死后出逃至鲁镇 被迫改嫁时一头撞在香案角上 捐门槛想要赎罪
1、“从一而终”的贞洁烈女的思想。 2、迷信地狱的有无,使得巨大的恐惧感深深压
在祥林嫂的心头。
课内探究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 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课内探究:
01
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 她会是怎样的命运?
02
假如你是祥林嫂,你会怎 么做?
坚强、勇敢、真诚、有爱心
作业布置:
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个 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 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 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谈谈你的看法。
鲁 镇 的 人
﹃ 我 ﹄

调查嫌疑人
嫌疑人一: 鲁四老爷
语言 “谬种。” “可恶!然而……” “可恶” “然而”
表情
三次皱眉
环境 “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
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迂腐保守,自私伪善,冷酷无 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调查嫌疑人
嫌疑人二: 四 婶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二、阅读课文 66~111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祭祀时的清闲―→疑惑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倾诉她的悲哀―→迷茫
捐门槛―→精神崩溃
返回
(二)解读文本精要 6.第68自然段,“我真傻,真的”这句话多次出现 表现了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提示:表现了祥林嫂对阿毛的死无比懊悔和内疚之情。 对阿毛的死因经过叙述得越详细,就越能表现祥林嫂内心 的悲痛。
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小说情节(倒叙)]
返回
提示:“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 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用:造成悬念;形成对比,增添悲剧气氛;突出主题, 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 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 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 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返回
7.第79自然段,如何看待这些老女人的所作所为? [对应考点:探究]
提示:她们并非真正同情祥林嫂,只是将祥林嫂的悲惨 故事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料,为了获得心理的满足。这表 现了他们的自私、冷漠和愚昧。
返回
(5)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6)宽洪大量: 形容度量大。 (7)少不更事: 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8)安分守己: 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返回
阅读课文把握内容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 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 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 封建的必要性。
返回
[结构概览] 返回
3、提升训练 阅读课文1~3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序幕祝鲁福四景老象爷————热保闹守、、忙反碌动、、陈卫腐道士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鲁 短四 工老—爷—冷—漠—、 冷麻 酷木 、、 无无 情情 、残忍
“我”——愧疚、同情、无奈
返回
1.第1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祝福”的气氛?
有何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
提示:(1)三个角度:“闪光” ——从视觉,“(2)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
一个最恰当的环境。
返回
2.第2自然段,详尽地描写“四叔”的书房有什么用意? [对应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提示:书房的特点是沉闷压抑,符合鲁四老爷作为一 个老监生的身份,暗示了封建风俗习惯和迷信思想在他身 上是根深蒂固的,表现了鲁四老爷的保守、虚伪、反动。
返回
4.祥林嫂死后,短工的反应是怎样的? [对应考点:归纳概括文意]
提示:“还不是和祥林嫂?”“老了。”“我说不 清。”“还不是穷死的?”短工的反应极其淡然和冷漠, 对祥林嫂没有丝毫的同情。
返回
5.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
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在第一部分中
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
返回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小说创作。 2、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把握人物形
象塑造方法。 3、认识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二、学习过程 1、知识复习 请同学介绍作者鲁迅
返回
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新文学的奠基 人,被称为“民族魂”。 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而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返回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 《野草》 散文集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 杂文集
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返回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 他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 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 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 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 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在《祝福》里,鲁 迅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民的真实面貌。
返回
3.“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 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一句有何丰富内涵?
[对应考点:揣摩语句的丰富内涵]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说明封建迷 信思想对人们统治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也说明辛亥革命 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只要买得起 福礼和爆竹之类的”说明穷人是被排除在“祝福”之外的。 这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和社会性。
返回
(13)唾.弃( tuò ) (15)蹒.跚.(pán shān) (17)牲醴.(lǐ ) (19)芒.刺(máng ) (21)驯.熟(xùn )
(14)窈.陷(yǎo ) (16)歆.享( xīn ) (18)荸荠(bí qí ) (20)山墺.(ào )
返回
写准字形
(1)寒xuxāunān宣 暄泄 xuàn 渲 染
形hái骸 (3)惊hài 骇 言简意gāi 赅 shú 赎 买 (5)dú渎 职 案dú牍
miù 谬 种
(2)杀lù

绸móu 缪
(4)p伶ìnpīn聘g礼俜 驰chěng骋
tuò唾 弃 (6)边chuí陲
chuí锤 炼
返回
(二)词语解释 (1)百无聊赖: 生活或感情上没有寄托。 (2)沸反盈天: 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3)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4)走投无路: 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返回
2、尝试学习 读准字音
(1)悚.然( sǒng) (3)形骸.( hái ) (5)谬.种( miù ) (7)怔怔.(zhèng) (9)门槛.( kǎn ) (11)渣滓.( zǐ )
(2)俨.然( yǎn) (4)尘芥.( jiè ) (6)草窠.( kē ) (8)瑟.瑟( sè ) (10)惴.惴( zhuì ) (12)按捺.( n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