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试题
(完整版)水利基础知识测试题

水利水电基础知识核查试题〔四〕考试日期: 2021-09-30 姓名:1、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1〕降雨量的计量单位为〔〕A 米B 分米C 厘米D 毫米〔2〕水位的计量单位为〔〕A 米B 分米C 厘米D 毫米〔3〕流量的计量单位为〔〕A mB m3C m3 /sD 无量纲〔4〕 2021 年 9 月上旬的降雨量整编数据在数据库中储藏的日期应该为〔〕A 2021-9-1 8:00B 2021-9-11 8:00C 2021-9-10 8:00D 2021-9-11 0:00〔5〕 2021 年 9 月上旬的平均水位整编数据在数据库中储藏的日期应该为〔〕A 2021-9-1 8:00B 2021-9-11 8:00C 2021-9-1 0:00D 2021-9-11 0:00〔6〕如要盘问到的日降雨数据,那么在数据库日表中盘问的开始时间〔包含〕和结束时间〔包含〕分别为〔〕A 开始时间: 2021-9-1 8:00 ;结束时间: 2021-9-10 8:00B 开始时间: 2021-9-1 8:00 ;结束时间: 2021-9-11 8:00C 开始时间: 2021-9-2 8:00 ;结束时间: 2021-9-10 8:00D 开始时间: 2021-9-2 8:00 ;结束时间: 2021-9-11 8:00〔7〕如要盘问的降雨数据,那么在数据库 1h 降雨表中盘问的开始时间〔包含〕和结束时间〔包含〕分别为〔〕A 开始时间: 2021-9-1 8:00 ;结束时间: 2021-9-2 8:00B 开始时间: 2021-9-1 9:00 ;结束时间: 2021-9-2 8:00C 开始时间: 2021-9-2 8:00 ;结束时间: 2021-9-3 8:00D 开始时间: 2021-9-1 9:00 ;结束时间: 2021-9-2 9:00〔8〕数据库表DSE_RVEV_R_TJ 中的字段“ STTDRCD〞等于 1 时,表示该数据为〔〕A 河流水情日均值B 水库水情日均值C 降雨日累计值D 河流水情旬均值〔9〕在一年的时间内,以下哪个水文要素一般不参加均值统计〔〕:A、水位;B、流量;C、蓄水量;D、降雨〔10〕雨量 1h 降雨数据整编表中有一条时间为 8:00 的降雨数据,其值为,该数据的意义是〔〕:A 日降雨量为B 日降雨量为C 7-8 时降雨量为D 8-9 时降雨量为2、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7 题〕〔1〕以下特色水位属于河流特色水位的有〔〕A 汛限水位B 保证水位C 警戒水位D 校核水位〔2〕以下特色水位属于水库特色水位的有〔〕A 汛限水位B 保证水位C 正常蓄水位D 校核水位〔3〕假设要盘问 2021 年 8 月上旬到 9 月上旬的降雨数据,并依照旬的方式显现,那么应该包含哪些旬〔〕A 2021 年 8 月上旬B 2021 年 8 月中旬C 2021 年 8 月下旬D 2021 年 9 月上旬〔4〕假设要盘问 2021 年 8 月 1 日 7:00 到 9:00 之间产生的降雨数据,并依照小时的方式显现,那么应从数据库读取哪些时间点的数据〔〕A 7:00B 8:00C 9:00D 10:00〔5〕以下哪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出日的平均水位〔〕A 将 0:00〔包含〕至 0:00〔包含〕之间的实时采集水位推求算术平均B 将 0:00〔包含〕至 0:00〔不包含〕之间的实时采集水位推求算术平均C 将 0:00〔包含〕至 0:00〔包含〕之间的实时采集水位推求面平均D 将 0:00〔包含〕至 0:00〔不包含〕之间的实时采集水位推求面平均〔6〕某测站河流水文站的编码为 ZQ,该水文站可以监测的水文要素有〔〕A 水位B 流量C 降雨D 蓄水量〔7〕以下哪些要素的计量单位是立方米〔〕:A 水库库容B 洪水总量 C水库入流量 D 泵站排水总量〔8〕以下方法可用于面平均雨量计算的有〔〕:A 泰森多边形法B 算术平均法C 面积包围法D 累积求和法3、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3 题〕〔1〕闸上水位就是外江水位,闸下水位就是内江水位。
水位、流量试题(赵本龙)

2017年水位、流量理论题单选题1、新安装的自记水位计或改变仪器类型是应进行比测,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在(C )次。
A:20B:25C:30D:352、当水尺零点高程变动大于(B )cm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间,并对有关的水位记录进行订正。
A:0.5B:1C:2D:53、测站宜在不同的位置设置3个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相互间距宜为(C )。
A:300mB:500mC:300~500mD:700m4、当测站流速仪断面兼比降中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时,水尺的组号应为( A )。
A:CB:PC:SD:B5、水尺零点高程应记至(A )cm,当对计算水位无特殊要求是,其采用值可记至1cm。
A:0.1B:0.2C:1D:106、河床冲淤变化不大的测站,一次测流过程水位涨落差满足规范规定要求,但水位涨落急剧使得测次分布不能满足要求是,可采用的测流方法是( C )。
A:流速仪法B:浮标法C:连续测流法D:分线测流法7、水面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D )。
A:1/2B:1/4C:1/58、对于一类精度的水文站,采用均匀浮标法单次流量测验允许误差,总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分别为(A )A:10%,-2~1%B:11%,-2~1%C:10%,-2.5~1%D:11%,-2.5~1%9、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突变时的水位时,水位在变动前采用原测高程,校测后应采用新测高程,(D )应加一订正数。
A:变动前B:校测后C:校测期间D:变动开始至校测期间10、下列哪项不是浮标法测流应包括的内容( C )。
A:基本水尺水位B:测流断面水尺水位C:浮标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11、常用与备用流速仪应在同一测点深度上同时测流,并可采用特制的“U”型比测架,两端分别安装常用和备用流速仪,两仪器间的净距不应少于(A )m。
A:0.5C:0.8D:1.012、当基点高程与最高洪水位的高差小于5m时,应采用(B )等水准测量高程A:二B:三C:四D:五13、流量测次分布合理性检查分析,应在每次测流结束后将流量测点点绘在(D )的相应位置上。
水位、流量试题(赵本龙)

2017年水位、流量理论题赵本龙单选题1、新安装的自记水位计或改变仪器类型是应进行比测,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在(C)次。
A:20B:25C:30D:352、当水尺零点高程变动大于(B)cm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间,并对有关的水位记录进行订正。
A:0.5B:1C:2D:53、测站宜在不同的位置设置3个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相互间距宜为(C)。
A:300mB:500mC:300~500mD:700m4、当测站流速仪断面兼比降中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时,水尺的组号应为(A)。
A:CB:PC:SD:B5、水尺零点高程应记至(A)cm,当对计算水位无特殊要求是,其采用值可记至1cm。
A:0.1B:0.2C:1D:106、河床冲淤变化不大的测站,一次测流过程水位涨落差满足规范规定要求,但水位涨落急剧使得测次分布不能满足要求是,可采用的测流方法是(C)。
A:流速仪法B:浮标法C:连续测流法D:分线测流法7、水面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D)。
A:1/2B:1/4C:1/58、对于一类精度的水文站,采用均匀浮标法单次流量测验允许误差,总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分别为(A)A:10%,-2~1%B:11%,-2~1%C:10%,-2.5~1%D:11%,-2.5~1%9、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突变时的水位时,水位在变动前采用原测高程,校测后应采用新测高程,(D)应加一订正数。
A:变动前B:校测后C:校测期间D:变动开始至校测期间10、下列哪项不是浮标法测流应包括的内容(C)。
A:基本水尺水位B:测流断面水尺水位C:浮标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11、常用与备用流速仪应在同一测点深度上同时测流,并可采用特制的“U”型比测架,两端分别安装常用和备用流速仪,两仪器间的净距不应少于(A)m。
A:0.5C:0.8D:1.012、当基点高程与最高洪水位的高差小于5m时,应采用(B)等水准测量高程A:二B:三C:四D:五13、流量测次分布合理性检查分析,应在每次测流结束后将流量测点点绘在(D)的相应位置上。
水文水资源专业试题水位部分

水位部分
一、填空题
1、基本水尺组号P。
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0.5m。
2、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5min,应进行订正。
3、当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其他方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与面积包围法相比超过2cm时,应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4、一般逐日平均水位表中的极值是从瞬时值中挑选。
二、判断题
1、冻结基面在85基准以上0.000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当自记水位纪录出现断线时,可以人工连一光滑线。
(×)
3、自记水位井按结构型式可分为岛式、岸式、岛岸结合式。
(√)
4、水位就是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
三、简答题
1.水位观测综合不确定度的估算步骤。
(只答出要点,可不写公式)
答:①在水侠基本无变化的5~10分钟内连续现读水尺30次以上,计算出水尺观读随机不确定度。
②计算水尺零点高程测量系统不确定度。
③计算水尺刻划系统不确定度。
④计算水位观测综合在确定度。
2.自记水位摘录点的正确标注是?
答:每点次的摘录都应通过摘录点用铅笔画一适当大小的十字线,十字线的右上方注明自记水位,右下方注明校核水位,时间若为非整时的摘录点,还应在左上方和左下方分别注明摘录和校核时间。
四、计算题
计算某站5月6日日平均水位。
河流专题练习试题

河流专题练习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1.上图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A .降水少B .气温低C .用水量大D .地下水补给少3.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下图所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河可能出现在A .25°N~35°N 大陆东岸B .35°N~55°N 大陆东岸C .30°S~ 40°S 大陆西岸D .10°S~ 20°S 大陆内部E .北纬40°-60°大陆西岸F .北纬30°—40°大陆东岸 G.南纬30°-40°大陆西岸 H .北纬30°-40°大陆西岸读下列两幅流量曲线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河流主要是以________补给为主,我国这类河流的汛期出现在___季。
若图甲所示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该河主要流径_____________气候区。
(2)图乙 所示河流主要是以________补给为主,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 .云贵高原B .松嫩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黄土高原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B .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 .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 D .温带气旋频繁影响南欧乙图中两曲线A 、B 分别代表甲图中A 、B 两处 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河流一定位于位于北半球B .该河流一定位于位于南半球C .该河流AB 段自北向南流D .该河流AB 段自南向北流(10年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尼图 例200 202002002002002002002 0200500500500500500500505005001000日尔河NQP乙甲 0º10º20º10º10º0º200 古马里帝国控制范围 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城市国界 等高线 河流 沙漠海洋、湖泊 暖流 离岸寒流区 夏季盛行风降水量/mm1500 1000500 01 4 7 10 月份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降水量/mm150 100501 4 7 10 月份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指出尼日尔河从P 点到Q 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第二期水文监测试题(水位墒情含答案)

第二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姓名:总得分:第三部分:河流水位观测(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4.5分)1、国家基本水文站在洪水超过( B )年一遇时,应进行洪水调查。
(A)30 (B)50 (C)100 (D)2002、某站调查历年最高水位50.00米,最低水位40.00米,水位计井底高程39.00米,自记水计安装平台高程51.00米,水位计系绳长度以( D )为宜。
(A)51m左右 (B)11m左右 (C)10m左右 (D)12m左右3、防汛部门根据长期防汛抢险的规律、保护区重要性及河道洪水特性等有关因素,经分析研究所确定的防汛安全的上限水位称为( A )。
(A)警戒水位 (B)保证水位 (C)最高水位 (D)设计水位4、自记水位计测井及进水管应( C )清除泥沙。
(A)每年 (B)每月 (C)定期 (D)定时5、水文(位)站应在不同位置设置3个基本水准点,其中( B)。
(A) 3个都是明标 (B)1个明标,2个暗标。
(C) 2个明标,1个暗标。
(D)3个都是暗标。
6、迁移的新断面应设在原断面附近。
有条件时,应与原断面水位进行比测。
比测的水位变幅应达到多年平均水位变幅的( D )以上,并应包枯涨落过程的各级水位,且满足绘制同时水位相关线的需要。
(A)60% (B)65% (C)70% (D)75%7、测站宜在不同的位置设置3个基本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相互间距宜为( C)。
(A)100m~300m (B)200m~400m (C)300m~500m (D)400m~600m8、上、下比降断面间不应有外水流入,内水流出,且河底坡降和水面比降均无明显转折;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 D)。
(A)7% (B)8% (C)12% (D)15%9、比降水尺断面的间距应使测量的往返不符值小于测段距离的( A)。
(A)0.1% (B)0.2% (C)0.3% (D)0.4%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1、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 0.5m 。
水文水利计算试题

水文水利计算试题一、问题描述某水库的实测水位为281.5m,入库流量为210m³/s,出库流量为180m³/s,水库有效容量为1.5亿m³。
请计算以下问题:1. 计算水库的蓄水量(单位:亿m³)。
2. 计算水库的出库流量占入库流量的百分比。
3. 计算水库的水位距离设计洪水位还差多少米。
二、解题步骤与计算方法1. 计算水库的蓄水量:蓄水量(亿m³)= 实测水位(m) - 底部高程(m) * 水面面积(m²) * 0.0001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底部高程为280m,水面面积可以根据实测水位计算,假设水库为矩形,水面宽度为2000m,则水面面积为2000 * (实测水位 - 底部高程)。
代入计算,可得:蓄水量(亿m³)= (实测水位 - 280) * 2000 * 0.00012. 计算出库流量占入库流量的百分比:出库流量占入库流量的百分比 = 出库流量 / 入库流量 * 100%3. 计算水库的水位距离设计洪水位还差多少米:水位距离设计洪水位还差多少米 = 设计洪水位 - 实测水位三、具体计算1. 计算水库的蓄水量:蓄水量(亿m³)= (281.5 - 280) * 2000 * 0.0001 = 0.43 亿m³2. 计算出库流量占入库流量的百分比:出库流量占入库流量的百分比= 180 / 210 * 100% ≈ 85.71%3. 计算水库的水位距离设计洪水位还差多少米:假设设计洪水位为282.5m,则水位距离设计洪水位还差多少米 = 282.5 - 281.5 = 1 米四、答案总结1. 水库的蓄水量为0.43亿m³。
2. 水库的出库流量占入库流量的百分比约为85.71%。
3. 水库的水位距离设计洪水位还差1米。
以上为水文水利计算试题的解答。
水文测验试题

水文测验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下列哪个是描述河流的正确说法?A. 河流是液体的流动B. 河流是一种地表水流C. 河流是煮沸水时产生的蒸汽D. 河流是大气中水分的凝结答案:B2. 水文测验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A. 地表水资源分布与利用B. 水能的开发和利用C. 水的环境污染与治理D. 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答案:D3. 下面哪个是描述地下水的正确说法?A. 地下水是在岩石裂隙中流动的水B. 地下水是地面上积蓄的雨水C. 地下水是海洋水通过岩石渗漏到地下的水D. 地下水是人工开凿的井中的水答案:A4. 下面哪个是描述降水的正确说法?A. 降水是地表水向上蒸发B. 降水是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从云中落下C. 降水是地面上水分蒸发进入大气中D. 降水是地下水从地底深处涌出到地表的水答案:B5. 水文站是用来监测和记录水文要素的观测点,下面哪个不属于常见的水文要素?A. 降水量B. 河流水深C. 风速D. 蒸发量答案:C6. 下面哪个是描述蓄水量的正确说法?A. 蓄水量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量B. 蓄水量是河流流经某一点的水量C. 蓄水量是储存在水库中的水量D. 蓄水量是从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量答案:C7.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不断运动和转化的过程,下面哪个不属于水循环的环节?A. 蒸发B. 凝结C. 流动D. 冻结答案:D8. 下面哪个是描述河川水系的正确说法?A. 河川水系是河流和湖泊组成的复杂网络B. 河川水系是地表水向下渗透形成的地下水系统C. 河川水系是人工挖掘的运河和渠道D. 河川水系是大气中水分的循环答案:A9. 河流的流速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河流的宽度B. 河流的深度C. 河流的降水量D. 河流的流向答案:B10. 以下哪个手段不是评估水资源状况的常用方法?A. 通过水文测验获取的水文数据B.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水信息C. 通过大气压力变化来评估地下水的状况D. 通过分析气象要素来预测降水量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1. 简述水文循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位观测选择题1、水尺的刻度应清晰,最小刻度为1cm,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下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mm。
(A)0.5 (B)0.3 (C)0.2 (D)0.1A2、水尺刻度要求清晰,最小刻度为()mm,误差不大于0.5mm。
(A)20 (B)10 (C)5 (D)1B3、水尺的刻度误差要求,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下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0.5mm;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上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长度的()%。
(A)1 (B)5 (C)10 (D)0.1D4、水尺刻度要求,最小刻度为1cm,误差不大于()mm。
(A)0.1 (B)0.3 (C)0.5 (D)1C5、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面宽不宜小于()cm。
(A)5 (B)8 (C)10 (D)12A6、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面板数字一般按()标度,应清楚且大小适宜,下边缘应靠近相应的刻度处。
(A)m (B)dm (C)cm (D)mmB9、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控制范围,应高(低)于测站()最高(低)水位0.5m以上(下)。
(A)历年(B)历史(C)年度(D)近年A11、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水位()m以上、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0.5m以下。
当水位超出水尺的观读范围时,应及时增设水尺。
(A)0.2 (B)0.5 (C)0.8 (D)1.0B12、水位观测使用的水尺,可沿断面线分高低安置多支,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小于()m的重合。
(A)2 (B)1 (C)0.5 (D)0.1D13、基本水尺设置时,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上。
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
(A)断面线(B)河宽(C)河长(D)纵断面A21、在淤泥河床上,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宜大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倍。
(A)1.5 (B)1.0 (C)0.8 (D)0.5A22、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一般应大于()m。
A0.5 (B)1 (C)1.2 (D)1.5B41、水文测站设置的各类水尺和水位计均应统一编号,编号采用()。
(A)英文字母的组合(B)汉语拼音字母与数字的组合(C)汉语拼音字母的组合(D)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D42、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其编号组合的排列顺序为()。
(A)组号、脚号、支号、支号辅助号(B)组号、脚号、脚号辅助号、支号(C)组号、组号辅助号、脚号、支号(D)脚号、组号、支号、支号辅助号A43、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水尺编号按()和从岸上向河心依次排列的次序,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编号。
(A)不同断面岸别(B)同一断面岸别(C)不同断面水尺组(D)同一断面水尺组C45、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 )。
(A )断面 (B )上下游断面 (C )水尺 (D ) 上下游水尺47、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编号的组号为( )。
(A ) P (B )S (C ) C (D )BC48、某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断面兼作比降上断面水尺,其水尺编号的组号为( )。
(A )P (B )B (C )S (D ) CD56、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8支,编号范围为P 1~P 18,若新增一支水尺,其零点高程高于现有各支水尺,其编号为( )。
(A )P 0 (B )P 0—1 (C )P 1—1 (D )P 19D73、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并以( )表示。
(A ) (B )‰ (C )% (D )原数值A74、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 ),并以万分率表示。
(A )垂直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水面距离 (D )河底距离B92、自记水位计观测记录摘录时,摘录的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特征值统计和推算( )的需要。
(A )高差 (B )高程 (C )水位 (D )流量D 93、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当水位( )且变率均匀时,可按等时距摘录。
(A )变化不大 (B )变化较大 (C )跨峰顶 (D )跨谷底A94、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当水位变化不大且变率( )时,可按等时距摘录。
000(A )相等 (B )均匀 (C )不均匀 (D )不相等 B95、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水位变化急剧且变率( )时,摘录转折点和变化过程。
(A )相等 (B )均匀 (C )不均匀 (D )不相等 C98、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面积包围法,是以一日内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 )h 中所占时间的小时数为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值作为本日的日平均水位值。
(A )12 (B )24 (C )36 (D )48B99、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图解意义,是将一日内0~24 h 的折线水位过程线下的面积除以( )h 得平均水位。
(A )48 (B )36 (C )24 (D )12C101、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不适用于( )。
(A) 有河干情况 (B) 观测或摘录时距相等情况(C) 一日内有1次以上观测水位情况 (D) 一日内有1次观测水位情况A102、使用计算机进行水文资料整编,日平均水位计算应使用( )。
(A) 算术平均法 (B) 时刻水位代表法 (C) 面积包围法(D) 多种方法C103、使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时,日分界无实测值时,( )。
(A)不计算日平均水位 (B) 必须插补0时和24时水位(C) 应插补24时水位 (D) 应插补0时水位B108、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为( )。
(A )()010121121[()()()]/96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B )()010120121[()()()]/24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C )()01101221211211[())()()()()()]/48n n n n n n n n Z Z t t Z Z t t Z Z t t Z Z t t ------+-++-+++-++-((D )()0110122021211[())()()()()()]/24n n n n n n n n Z Z t t Z Z t t Z Z t t Z Z t t -----+-++-+++-++-(C113、在日平均水位计算时,算术平均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与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的差值应不超过( )cm 。
(A )2 (B )1.5 (C )1.0 (D )0.5A二、判断题1、某水尺长度为1.0 m ,其尺面刻划累积误差不得超过1 mm 。
√2、水尺的刻度要求清晰,最小刻度为1 mm ,累积误差不得超过0.5mm 。
×3、水尺面刻度、数字标示及底板的色彩对比应鲜明,且不易褪色和剥落,面宽宜不小于5cm 。
{√4、水尺面数字注记应清楚且大小适宜,数字的上边缘应靠近相应的刻度处。
×5、水尺观读控制范围,应高(低)于测站历年最高(低)水位0.5m 以上(下),在此变幅可沿断面分高低安置多支水尺。
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小于10 cm 的重合。
√8、基本水尺设置时,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
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下)游与断面线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 。
×9、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5m ,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1/200。
11、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m。
在松软土层或冻土层地带,宜埋设至松土层或冻土层以下至少0.5m。
√12、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入土深度应大于1m。
在淤泥河床上,入土深度不宜小于靠桩在河底以上高度的1倍。
×22、水尺编号中,若多个水尺断面重合时,按基本水尺、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比降水尺、其他专用或辅助水尺顺序,选用前面一个标示。
√23、水尺编号中,在重合断面上的水尺编号,按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基本水尺、比降水尺、其他专用或辅助水尺顺序,选用前面一个标示。
×24、水尺编号中,同一类水尺用小写英文字母u表示上断面,l表示下断面。
√25、水尺编号中,脚号是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的。
×26、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6支,编号范围为P1~P16,若向河心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P17。
√27、{A}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8支,若向河心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P0。
×44、水位数据摘录应在数据订正后进行,摘录的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统计特征值和推算流量的需要。
√45、某站使用水位—流量关系线推求流量,在水位摘录时,其摘录数据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满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特征值统计的需要。
46、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等时距摘录要求水位变化不大且变率均匀。
√49、计算日平均水位的面积包围法,以各次水位观测或插补值在48 h 中所占时间的小时数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法值。
×50、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日平均水位用面积包围法计算公式为()010120121[/2()/2()/2()/2]/24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51、设t 0,t 1,t 2,…,t n 为水位观测时间(h ),Z 0,Z 1,Z 2,…,Z n 为相应时刻的水位值(m ),则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公式为()010120121[()()()]/24n n n n n n Z t t Z t t Z t t Z t t ----+-++-+-×52、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适用于一日内有多次水位观测值,水位变化较大,观测或摘录时距相等和不相等情况下。
√三、计算题1、某站7月23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2、某站9月10日的观测水位值见下表,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