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两类,其中硕博连读仅招收已获取我校2019年硕博连读生资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
1954年就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1955年始建中文系。
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
“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
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
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
著名学者漆绪邦、向锦江、廖仲安、张建业、许自强、曹利华、王景山、邾瑢、欧阳中石、饶杰腾、段启明等教授,作家毛志成、魏润身等曾经在本院任教。
现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系。
全院设有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影视文学、语文学科教育学、高级涉外文秘、文化产业、大学语文等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信息资料中心以及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科研研究生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拥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1955年始设,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非师范类、1995年始设)、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方向、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汉语言文学(书法教育方向、非师范类、1993年始设,后停办)、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文化产业管理(非师范类、2005年始设,原属汉语言文学下方向,2010年升为专业)、国际汉语教育(非师范类、2009年始设,原名对外汉语,2013年更名国际汉语教育)、专科专业曾有汉语言文学(1955年始设)。
中国语言文学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2003年获得批准)。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两类,其中硕博连读仅招收已获取我校2019年硕博连读生资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成立于1955年。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成长为拥有哲学、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多专业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院,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学院现设有哲学系、法律系、政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4个系,8个研究中心,还设有文科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等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心,以及藏书丰富的校图书馆政法学院分馆。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良好的教师队伍,既有享有盛誉的学术名家,更有一大批在相关学科颇有建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各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2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5人;获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5人次,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2人。
学院形成了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有哲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工作专业2007年获得教育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共计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哲学、法学、政治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和课程与教学论(含中学政治理论教学论、社会工作学科教学论方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方向)、MPA等共计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校重点学科1个(中国哲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宗教学),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法学)。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古籍研究所,现任所长顾宏义。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6人。
历任所长:徐震堮、李国钧、朱杰人、严佐之、陈大康。
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二个专业。
古籍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曾承担中华书局标点本《二十四史》中《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整理工作。
1983年升格为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的重点研究所之一。
自成立以来,古籍研究所始终坚持严谨学风,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近三十年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四十项,获得各类课题经费约300余万元,古籍整理的成果及学术论文,如《朱子全书》、《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中华大典》等,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顾炎武全集》的出版,在业界及社会上也取得了重大的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史文献研究,朱子学暨儒学文献研究,教育暨科技史文献研究,目录版本学。
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研究员:严佐之、顾宏义、刘成国(紫江青年学者);副研究员:李慧玲、丁红旗、任莉莉、丁小明;晨晖学者:张文、王耐刚。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资料汇集大全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
研究儿童早期语言、阅读、社会性、执行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及预防等。
4、临床心理学研究方向。
关注心理异常与临床治疗,研究临床与病理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强迫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
以上由北大考博辅导班搜集整理。
985/211高校考博资料:考博参考书|考试科目|招生目录|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考博经验|考博笔记等,尽在教育!最后,考博预祝大家成功。
985/211高校考博资料:考博参考书|考试科目|招生目录|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考博经验|考博笔记等,尽在启道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应用心理学

专业简介
13
2015
应用心理学(040203)
孟慧
0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04组织行为与管理
①1001英语②2075实验心理学③3494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专业简介
14
2015
应用心理学(040203)
刘永芳
05管理心理学
06经济心理与决策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应用心理学
序号
招生年份
招生专业()
招生导师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专业简介
1
2018
应用心理学(040203)
孟慧
01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02组织行为与管理
03职业心理健康心理学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该专业以申请考核方式招生。
专业简介
2
2018
应用心理学(040203)
刘永芳
04管理心理学
05经济心理与决策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该专业以申请考核方式招生。
专业简介
3
2018
应用心理学(040203)
崔丽娟
06社会心理学
07集群心理学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该专业以申请考核方式招生。
应用心理学(040203)
崔丽娟
07社会心理学08集群心理学
①1001英②2075实验心理学③3430社会心理学
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
17
2014
应用心理学(040203)
华师大在职心理学博士

华师大在职心理学博士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术水平极高的高等学府,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以下简称ECNU)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心理学教育和研究。
该校于2005年成立了心理学院,致力于推动心理学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心理学研究人才和实践、服务行业。
ECNU心理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很高的教师队伍,他们具备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具有良好的学习勤奋精神,共享专业心理知识,这使得ECNU心理学院在申请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在博士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参加广泛的心理学课程,涵盖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经过严格的课程培训,学生们也可以掌握和应用心理学学术理论,建立自己的学术框架,学以致用。
此外,ECNU心理学院还开设了一系列专业特色课程,包括诊断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团队性格学、行为咨询、应用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给学生提供拓展方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心理特征,正确处理内心情绪,更好地完成博士学习。
最后,ECNU心理学院有一系列特色研究机会,此外,还有实习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心理学方面的技能,并与专业心理学家进行专业交流,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总的来说,ECNU的心理学博士项目不仅是获得博士学位的最佳
选择,更具有深度学习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特质,为博士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项目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受益终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导师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导师介绍教学心理学:樊琪,卢家楣品德心理与社会化:岑国桢教育心理测量:周家骥儿童社会性发展:李丹,吴念阳中国教育心理学史:燕国材人员测评:顾海根咨询心理学:傅安球,李正云,高湘萍差异心理学:袁军,竺培梁管理心理学:樊琪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导师有5名:卢家楣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开拓情感教学心理学领域,提出“以情优教”思想,研究相应教学原则、模式、策略、目标和评价等。
著书14部,撰文150多篇,内20篇载A类刊物《心理学报》和《教育研究》。
樊琪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数理逻辑的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该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有《善用惩罚》、《教师学习惰性的结构与测量》、《科学探究技能的内隐与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等学术论文80余篇。
卢盛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数理逻辑的发展与教育,发表《认知心理学的多元状态与教育研究中的理论选择》、《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优势与启示》、How to Prevent from Regarding Mathematics as Algorithm : A Study on the Conception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East and West等论文贺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发表《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发展研究》、《我国当代青少年审美情感现状调查研究》等学术论文和《了解学习—学业心智模型的构建与测评》等专著。
刘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在学术期刊发表《12—20岁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等论文二十余篇。
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导师有5名:李丹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Chi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60多篇论文;出版《人际互动与社会行为的发展》、《环境创设与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等著作、教材和译著9部。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心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心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36所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南师范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心理学部的心理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心理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1个研究方向:040200心理学研究方向:01基础心理学02认知神经科学03发展心理学04社会心理学05心理测量学06教育心理与学校心理学07临床与咨询心理学08管理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138业务课一③3221业务课二二、考试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
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9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曾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56),之后建成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1979年),2008年建设成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目前拥有国内第一批博士授予学科(发展心理学:1981)和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001),心理学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动站(1999)、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
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
2013年,脑功能基因组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加入学院。
学院聚焦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性、现实性重大问题,引育高端人才,强化国际合作,产出学术精品,力争建成国内持续领先、国际同行认可的知名学科。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置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四个二级学科。
着力推动学科领域横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强“脑生理研究-行为学研究-应用研究”三个研究层面纵向贯通。
学院秉承“强基础、重能力”的理念,优化“理论、实验、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注重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的杰出人才。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62人,其中国家千人1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上海市浦江人才9人,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3人,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1人,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引智团队。
队伍国际化水平高,在国外名校获博士学位者超过27%,有海外研修经历者占64%。
近年来,一批自美、英、德、法、日等国引进的年轻学者在学院迅速成长,成果显著,是本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招生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4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研究方向:01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02 认知与语言发展03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04 学习心理学05 教育心理学06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应用心理学(040203)研究方向:0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02 组织行为与管理03 职业心理健康心理学04 管理心理学05 经济心理与决策06 社会心理学07 集群心理学08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09 应用积极心理学10 行为决策研究11 进化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12 证人心理学:目击证人辨认/儿童司法问询13 人类性学研究:性少数/性别歧视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基础心理学(077101)研究方向:01 心理学应用02 实验心理学03 行为机制分析与应用04 优秀人才心理学05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认知神经科学(0771Z1)研究方向:01 感知觉和认知神经科学02 分子认知神经科学03 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04 视觉心理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05 记忆与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06 高级认知功能研究07 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08 啮齿动物的认知神经机制09 人类视觉感知10 虚拟现实和运动控制11 奖赏与动机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三、报考条件2019年参加申请考核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通过审批同意硕博连读的我校在学硕士研究生;通过推免选拔程序同意接收直接攻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
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将取消录取资格。
3、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研究生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②已修完至少5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本科修读专业、修读5门硕士学位课程的专业、所报考博士的专业之间,不得跨专业。
③已在所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学术论文,核心期刊目录以我校图书馆"帮助中心-核心期刊指南"栏内刊载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④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应试语种的六级考试(报考外语专业亦须通过应试语种的六级考试)。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同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5、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7、学院规定的其他学术条件和要求。
我校不接收在校非应届毕业生(本校硕博连读除外)的报考,一经发现即取消考试、录取、入学、注册、就读、学籍等资格。
我校对考生的资格复查放在考生来校参加“综合考核”或复试时进行,若不符合申请、报考条件,即取消其参加“综合考核”或复试资格及之后的全部报考内容。
四、选拨程序报名时间:2018年11月28日至12月26日,报名方式: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网站报名(在线输入https:///main/index.asp),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栏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办法"。
报考费:以申请考核、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须支付报考费250元,报名成功后通过网上银行系统支付。
请考生报名时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交报考费,报考费一旦交纳将不予退还。
所交材料应该至少包括:(1)材料目录(注明申请人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2)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还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
(3)体检表(硕博连读生不需交)。
考生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完成体检:①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体检;②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体检中心体检;③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的体检机构体检;④如为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或高校在职教师,可在学习或工作的学校医院体检。
上述体检报告的有效期为2018年9月1日起。
体检项目参照附件《体格检查表》,体检表可使用我校提供的《体格检查表》,也可使用体检机构自用表。
(4)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报名前自行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确认其证书的有效性,并附上确认后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的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
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需将证书原件、认证报告原件的扫描件按提示上传到报名系统;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将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原件的扫描件上传到报名系统。
(5)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可在考生人事档案保管单位或硕士就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目录、论文初稿等)。
(7)已有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8)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登记表(1)(2)》(一份)。
《报名登记表(2)》的签署: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本人签名即可,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还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9)2名专家(正高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10)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格式、字数不做统一限定)。
(11)如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除寄送上述材料至院系外,还另须将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民教处或高教处签约的考生登记表(原件)寄送至我校研招办。
(12)同等学力考生不提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课程成绩单,但须另提供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应试语种六级的证书(报考外语专业亦须提供应试语的六级证书)复印件、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5门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及刊物封面复印件。
(13)报考院、系(所)要求的其他报考材料。
因提交信息有误、报考材料寄送达超期、报考费支付超期而影响考试,我校不负责任。
报考材料恕不退还,请考生自留备用件。
五、考核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内容为:1、综合考核由院系所评审委员会负责,可采用面试、笔试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应有笔试科目),从考生的外语水平(含专业外语)、专业基础、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等)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2、采用面试的科目,须评审委员会的各成员单独书面给出成绩(须各自在成绩单处签名),然后取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面试的最终成绩; 若一门科目既有笔试,又有面试,需在综合考核前明确笔试与面试成绩的比例,然后按此比例合成该科目的最终成绩。
3、考核成绩最终归并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测评三门科目,即考核成绩=外国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综合测评成绩,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的总分满分为300分,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
录取时可按照导师录取,即在同一导师内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也可按照专业录取即在同一专业内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
院系所在制定工作细则时,需明确是按导师、还是按专业录取。
按专业招生的专业须按专业确定拟录取名单。
综合考核总成绩低于180分,或单科(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测评三科之一)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