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相关练习解析

合集下载

(化学)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20篇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20篇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1)完全反应后生产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0.4 19.6%【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2)设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2442Zn+H SO=ZnSO+H982100gx0.4g98100gx =20.4gx=19.6%答|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合金 10g,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

【答案】67.5%【解析】【分析】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图示数据可以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由图示数据可知,当加入20g 稀硫酸时,合金中的锌恰好反应完全,产生0.1g 氢气。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ag 。

2442n +H SO nSO H 652ag0.1g Z Z =+↑ 65a =20.1,解得a=3.25g 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10g-3.25g=6.75g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6.75g 10g×100%=67.5%, 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3.一同学取来某品牌的钾肥(主要成分硫酸钾,还含少量的氯化钾)共200克,投入到908克的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经过滤后得到硫酸钡沉淀233克和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

请帮他计算:(注明:K 2SO 4+ BaCl 2= BaSO 4↓+2KCl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含解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答题1.现有含杂质的氯化镁样品1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2)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

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请计算:(1)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克.(2)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

1%)3.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二:向20 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 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写出两种).(2)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3)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4.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若要制取1。

6g氧气,理论上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5.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6O+3O22CO2+3H2O.(1)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2)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4.68.8000反应后质量(g)00 6.65。

4a①表中a的值为.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6O+11O2 CO2+ H2O+ CO.6.黄铜是由铜、锌组成的合金.为测定某种黄铜中锌的含量,取43.4g这种黄铜和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将未反应的铜过滤后得到112.6g溶液.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在回收家电废品时,发现一种含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测定样品中铜的含量时,取该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9.8g.请计算:(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g.(2)求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8.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为了测定某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取该溶液70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分离出沉淀的质量为28。

初三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及答案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于初三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针对初三学生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点。

1. 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案:2H₂ + O₂ → 2H₂O解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的元素符号H₂和O₂,以及反应生成的水的元素符号H₂O,我们可以得到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

2. 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案:CaCO₃ → CO₂ + CaO解析:根据碳酸钙的元素符号CaCO₃,二氧化碳的元素符号CO₂,以及氧化钙的元素符号CaO,我们可以得到方程式CaCO₃ → CO₂ + CaO。

3. 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案:N₂ + 3H₂ → 2NH₃解析:根据氮气的元素符号N₂,氢气的元素符号H₂,以及氨的元素符号NH₃,我们可以得到方程式N₂ + 3H₂ → 2NH₃。

4. 硫酸与钠氢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案:H₂SO₄ + NaHCO₃ → CO₂ + H₂O + Na₂SO₄解析:根据硫酸的元素符号H₂SO₄,钠氢碳酸的元素符号NaHCO₃,以及产物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的元素符号CO₂、H₂O 和Na₂SO₄,我们可以得到方程式H₂SO₄ + NaHCO₃ → CO₂ +H₂O + Na₂SO₄。

5. 磷酸与钠氢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磷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案:H₃PO₄ + NaHCO₃ → CO₂ + H₂O + Na₃PO₄解析:根据磷酸的元素符号H₃PO₄,钠氢碳酸的元素符号NaHCO₃,以及产物二氧化碳、水和磷酸钠的元素符号CO₂、H₂O 和Na₃PO₄,我们可以得到方程式H₃PO₄ + NaHCO₃ → CO₂ +H₂O + Na₃PO₄。

初三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反应中的质量/g9223b反应后的质量/g0a3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丙一定为催化剂C.a等于10D.b等于12解析:C【解析】【分析】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0+a+3+28=12+26+3+0=9+22+3+b,则a=10b=7,。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化学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B、丙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B不正确;C、0+a+3+28=12+26+3+0,则a等于10,故C正确;D、12+26+3+0=9+22+3+b则b等于7,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为单质B.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16D.A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从分子构成看B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根据配平后的结果看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34×2:32×3=17:24;;A的化学式为H2S其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故选C.考点:分子的构成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3.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2H2和O2,生成物 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5,A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确;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氧化反应,C正确;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32=3:8,D正确。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如何正确书写化学⽅程式》练习题⼀、单选题(本⼤题共16⼩题,共32.0分)1. 下列关于书写化学⽅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A.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 凡是⽓体物质应标上“↑”C. 凡是注明“点燃”条件都可以⽤“△”符号代替D. 因配平需要可改动化学式中右下⾓的数字2. 在反应□SO 2+□H 2S =□H 2O +□S 中,⽅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A. 1,3,3,2B. 1,2,2,3C. 1,2,3,2D. 1,3,2,3 3. 下列描述与化学⽅程式表⽰⼀致的是( )A. 碳在空⽓中充分燃烧B.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C. 红磷在空⽓中充分燃烧D. 镁带燃烧4. 下列化学⽅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KClO 3=MnO 2KCl +O 3↑B. H 2O 2=MnO 2H 2↑+O 2↑ C. 3Fe +2O 2=点燃Fe 3O 4D. Mg +O 2=点燃MgO 25. 有⼀学⽣写出了下列化学⽅程式:①Mg +O 2↑=点燃MgO 2;②KClO 3=KCl +O 2↑;;③C +O 2↑=CO 2↑;④CuSO 4+Fe =FeSO 4+Cu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式有错误的是①②③B. “↑”或“↓”符号使⽤不当的是①③C. 未配平的是①②D. 需要注明条件⽽未注明的是②④ 6. 下列化学⽅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P +5O 2P 2O 5B. 4Fe +3O 22Fe 2O 3C. 2Mg +O 2=2MgOD.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7. 已知甲和⼄在⼀定条件下反应⽣成丙和丁,结合微观⽰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的相对分⼦质量为34 gB. ⼄物质为氧化物C. 参加反应的甲和⼄的质量⽐为17:24D. 反应前后分⼦种类和数⽬均不发⽣改变8. .将汽车尾⽓中的有毒⽓体转化为空⽓中的成分,其微观结构⽰意图如图,说法不严谨的是A. 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分⼦B.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分成原⼦,原⼦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C. 在化学变化中,分⼦分成原⼦,原⼦重新组合成新物质D. 其微观结构⽰意图的化学反应⽅程式为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9.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练习)(解析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练习)(解析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目录01模拟基础练【题型一】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题型二】关系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题型三】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题型四】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02重难创新练03真题实战练题型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向5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10.8g铝,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回答:(1)铝的物质的量是。

(2)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答案】(1)0.4mol (2)0.8mol·L-1 (3)13.44L【解析】(1)铝的摩尔质量是27g·mol-1,n(Al)=10.8g27g·mol-1=0.4mol。

(2)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n,则2Al+2H2O+2NaOH===2NaAlO2+3H2↑ 2mol 2mol 0.4mol n则2mol0.4mol=2moln,n=0.4mol,c(NaOH)=0.4mol0.5L=0.8mol·L-1。

(3)设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的体积是V,2Al+2NaOH+2H2O===2NaAlO2+3H2↑2mol3×22.4L 0.4mol V所以V=0.4mol×3×22.4L2mol=13.44L。

2把10.2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生成6.72L氢气。

试计算:(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

(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是。

【答案】(1)52.9% (2)1∶1 (3)11.2L【解析】(1)把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溶液中,镁不反应,只有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设铝的物质的量为n(Al),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2mol 3×22.4Ln(Al) 6.72L解得:n(Al)=0.2mol,m(Al)=0.2mol×27g·mol-1=5.4g,铝的质量分数为5.4g10.2g×100%≈52.9%。

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题

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题

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题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表述形式,能够准确地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提高相关知识。

1.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答案:2H2 + O2 → 2H2O解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物中氢气的系数为2,氧气的系数为1,生成物中水的系数为2。

2. 氧化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和水:答案:4FeO + 6H2S → 4FeS + 6H2O解析:氧化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和水,反应物中氧化铁的系数为4,硫化氢的系数为6,生成物中硫化铁的系数为4,水的系数为6。

3. 碳酸钙热分解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答案:CaCO3 → CaO + CO2解析:碳酸钙热分解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碳酸钙的系数为1,生成物中氧化钙的系数为1,二氧化碳的系数为1。

4. 乙醇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C2H5OH + 3O2 → 2CO2 + 3H2O解析:乙醇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中乙醇的系数为1,氧气的系数为3,生成物中二氧化碳的系数为2,水的系数为3。

5. 氨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和水:答案:4NH3 + 5O2 → 4NO + 6H2O解析:氨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和水,反应物中氨的系数为4,氧气的系数为5,生成物中氮的系数为4,水的系数为6。

6. 铜和硝酸反应生成亚硝酸铜和二氧化氮:答案: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解析:铜和硝酸反应生成亚硝酸铜和二氧化氮,反应物中铜的系数为1,硝酸的系数为4,生成物中亚硝酸铜的系数为1,二氧化氮的系数为2,水的系数为2。

通过以上练习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过程。

在实际学习和应用中,还需加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识别能力,提高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使其能够在化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习题15道(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习题15道(含答案解析)

1.化学反应在防治环境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某工厂废气中的 SO2,可用以下方式处理:方式一:2SO2 +O2+2CaO=2CaSO4方式二:2SO2 +O2 +4NaOH= aNa 2SO4 +bH2O回答下列问题:(1) CaSO4中有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整数倍关系,这两种元素是硫元素和_______ (填元素符号)。

(2) 若用方式二处理 9.6tSO2 ,理论上可生成 Na2SO4的质量是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t)2.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1) 氯酸钾中钾、氯、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 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3) 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若有 9.8g 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反应化学方程式:Zn+H2 SO4=ZnSO4+H2个)4.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具有放热量高、无污染的优点。

计算: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 10kg 氢气完全燃烧可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2) 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是多少?5.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 10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_。

6.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0g,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40.4g。

请计算:(1) 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时,反应时间和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1月02日3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0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2O3+4HCl═2FeCl2+3H2OB.CuSO4+2NaOH═Cu(OH)2↓+Na2SO4C.3Fe+2O2Fe3O4D.2KNO3+CaCl2═2KCl+Ca(NO3)2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3H2SO4=Fe2(SO4)3+3H2↑B.H2SO4+Cu(OH)2=CuSO4↓+2H2OC.Cu+2HCl=CuCl2+H2↑D.CO2+2NaOH=Na2CO3+H2O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11:9的CO2和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A.CO B.CH4C.C2H2 D.C2H5OH6.工业上用氯气[Cl2]和熟石灰[Ca(OH)2]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则此反应中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H2O B.CaCl2C.Ca(ClO)2D.CO27.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4.5 5 0.1 0.4反应后的质量(g)0 5 15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10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2AgNO3═Fe(NO3)2+2Ag B.2NaOH+K2CO3═2KOH+Na2CO3C.2H2O22H2↑+O2↑D.Fe2O3+2H2SO4═2FeSO4+2H2O10.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医药、染料、农药、化工新材料和日用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乙烯(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2H2O.则乙烯(R)的化学式为()A.CH4B.C2H6 C.C2H4 D.C5H1011.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B.碳与氧气混合生成二氧化碳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16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B.2Fe+6HCl=2FeCl3+3H2↑C.Zn+2HCl=ZnCl2+H2D.2KMnO4=K2MnO4+MnO2+O2↑1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3Fe+2AlCl3=3FeCl3+2Al B.3Cu+2AlCl3=3CuCl2+2AlC.Fe+CuCl2=FeCl2+Cu D.2Fe+3H2SO4=Fe2(SO4)3+3H2↑14.工业上制取TiO2的某一步反应是:2FeTiO3+7Cl2+3C=2X+2FeCl3+3CO2,则X的化学式是()A.TiCl2B.TiCl4 C.TiO2D.CCl415.加热6.32g KMnO4,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A.KMnO4B.KMnO4、K2MnO4、MnO2C.K2MnO4、MnO2D.KMnO4、K2MnO4二.解答题(共2小题)16.将3.6g 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剩余物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参与反应的碳酸钙质量.17.现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其中只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3.0克该混合气体氧气中燃烧,测得生成6.6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各是多少克?2016年11月02日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通辽)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值,则待测值;从而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再判定反应类型;掌握催化剂的“一变二不变”的特点.【解答】解:设待测值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值,则10+3+90+0=3.2+3+X+3.2,解得X=93.6克.分析质量的变化:X质量减少,Y质量不变,Z质量增加,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A、W可能是单质,说法正确,故A正确;B、Y质量不变,符合催化剂的“一变二不变”的特点,所以可能是催化剂,说法正确,故B 正确;C、X反应生成Z和W,反应符合“一变多”,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得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3.6克,所以说法不正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0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8g,故甲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减少了34g,故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是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因为18g+16g=34g,所以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待测值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所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3.(2015•南充)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2O3+4HCl═2FeCl2+3H2OB.CuSO4+2NaOH═Cu(OH)2↓+Na2SO4C.3Fe+2O2Fe3O4D.2KNO3+CaCl2═2KCl+Ca(NO3)2【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 ═2FeCl3+3H2O.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应为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D、硝酸钾与氯化钙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4.(2015•广东模拟)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3H2SO4=Fe2(SO4)3+3H2↑B.H2SO4+Cu(OH)2=CuSO4↓+2H2OC.Cu+2HCl=CuCl2+H2↑D.CO2+2NaOH=Na2CO3+H2O【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否与否的判断需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该反应是否能够反生;第二看配平的完整性.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物为亚铁,而非三价铁,不符合客观事实.B、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不是沉淀,无需加沉淀符号.C、铜的金属性排序在氢元素之后,不能和盐酸反应.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解答】解: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物为亚铁,而非三价铁,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是:Fe+H2SO4=FeSO4+H2↑.B、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不是沉淀,无需加沉淀符号,正确的是H2SO4+Cu(OH)2=CuSO4+2H2O.C、铜的金属性排序在氢元素之后,不能和盐酸反应.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方程式判断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另外要熟悉常见物质的转化反应关系,从而快速做出判断.5.(2015•西华县校级模拟)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11:9的CO2和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A.CO B.CH4C.C2H2 D.C2H5OH【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反应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解答】解: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1×):(9×)=3:1A、CO中不含氢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CH4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B符合题意;C、C2H2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2)=12:1,故C不符合题意;D、C2H5OH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6)=4: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可燃物中含碳元素;生成水,说明可燃物中含氢元素.6.(2015秋•滨州期末)工业上用氯气[Cl2]和熟石灰[Ca(OH)2]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则此反应中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H2O B.CaCl2C.Ca(ClO)2D.CO2【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解答】解:反应物是氯气[Cl2]和熟石灰[Ca(OH)2]其中含有Cl、Ca、O、H四种原子,生成物中的原子必须在这四种原子中选,D中的二氧化碳中出现了C原子,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7.(2015秋•寒亭区校级月考)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元素不变回答.【解答】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故选C.【点评】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是做题的关键.8.(2014•永州)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4.5 5 0.1 0.4反应后的质量(g)0 5 15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10【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完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进而结合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来完成解答即可.【解答】解: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不是反应物,故A错误;B、丁的质量由0.4g,变为10g,不可能是催化剂,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反应的特征来判断反应类型,解此题的关键是要会正确分析判断那些物质是反应物,那些物质是生成物.9.(2014•南充)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2AgNO3═Fe(NO3)2+2Ag B.2NaOH+K2CO3═2KOH+Na2CO3C.2H2O22H2↑+O2↑D.Fe2O3+2H2SO4═2FeSO4+2H2O【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碳酸钾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B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C错误;D.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0.(2014•大庆模拟)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医药、染料、农药、化工新材料和日用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乙烯(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2H2O.则乙烯(R)的化学式为()A.CH4B.C2H6 C.C2H4 D.C5H10【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本题.【解答】解:生成物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物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还缺少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乙烯(R)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11.(2014春•承德校级期末)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B.碳与氧气混合生成二氧化碳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16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分析】根据方程式的正确读法分析,加号读作和或跟或与,等号读作生成.【解答】解:A、加号读作和或跟,等号读作生成,条件要读出来,故A错;B、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不是简单的混合,故B错;C、该方程式的正确读法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在点燃的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方程式的各种正确读法:加号读作和或跟,等号读作生成,条件要读出来,按质量读时要用物质前面的计量数乘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红河州模拟)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B.2Fe+6HCl=2FeCl3+3H2↑C.Zn+2HCl=ZnCl2+H2D.2KMnO4=K2MnO4+MnO2+O2↑【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解答】解:A、正确;B、不符合事实,产物应该是氯化亚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C、漏了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D、漏了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选A.【点评】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且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13.(2013•自贡)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3Fe+2AlCl3=3FeCl3+2Al B.3Cu+2AlCl3=3CuCl2+2AlC.Fe+CuCl2=FeCl2+Cu D.2Fe+3H2SO4=Fe2(SO4)3+3H2↑【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铁的活动性比铝弱,不能与氯化铝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A错误;B、铜的活动性比铝弱,不能与氯化铝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C正确;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4.(2013•苏州模拟)工业上制取TiO2的某一步反应是:2FeTiO3+7Cl2+3C=2X+2FeCl3+3CO2,则X的化学式是()A.TiCl2B.TiCl4 C.TiO2D.CCl4【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求出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在反应的方程式2FeTiO3+7Cl2+3C=2X+2FeCl3+3CO2,左边有2个铁原子、2个钛原子、6个氧原子、14个氯原子、3个碳原子,在右边有2个铁原子、6个氧原子、6个氯原子、3个碳原子.所以,在X的2个分子中有2个钛原子,8个氯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中有1个钛原子,4个氯原子,化学式为:TiCl4.A、X的化学式不是TiCl2,故A错误;B、X的化学式是TiCl4,故B正确;C、X的化学式不是TiO2,故C错误;D、X的化学式不是CCl4,故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判定物质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等.15.(2013•石河子校级模拟)加热6.32g KMnO4,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A.KMnO4B.KMnO4、K2MnO4、MnO2C.K2MnO4、MnO2D.KMnO4、K2MnO4【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停止加热时所得到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由氧气质量计算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据此判断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停止加热时放出氧气质量=6.32g﹣5.68g=0.64g设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x 0.64g=x=6.32g可判断所取6.32g KMnO4完全分解,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为K2MnO4、MnO2;故选C.【点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是进行后面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共2小题)16.将3.6g 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剩余物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参与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分析】根据石灰石的质量及其杂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再根据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剩余固体的质量,再根据差量法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分解的碳酸钙的质量,从而可以判断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解答】解:3.6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6g××100%=1.44g根据题意“固体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所以固体剩余物的质量=1.44g÷57.6%=2.5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6g﹣2.5g=1.1g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 44x 1.1g,解得x=2.5g答: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2.5g.故答案为:(1)1.1g;(2)2.5g【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根据提供的数据认真地分析,计算,同时注意步骤的规范性,不难得出正确结果.17.现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其中只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3.0克该混合气体氧气中燃烧,测得生成6.6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各是多少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解答】解:根据题意“测得生成6.6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此氢元素的质量,全部来自甲烷,则可知甲烷的质量为:0.4g×100%=1.6g.则一氧化碳质量为3.0g﹣1.6g=1.4g.答: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各是1.6g、1.4g.【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