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相对分析法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多图)(共80张PPT)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多图)(共80张PPT)
仪器校正: 1. 波长准确度校正 2.吸光度准确度校正
对溶剂的要求 :
4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测定方法 :
〔一〕对照品比较法
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 液应为供试品溶液的100%±10%,溶剂一致,测 定吸光度 .
cx
cR
AX AR
cR 原料%
AX AR
DV 100%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一、吸附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当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以 不同的速度随流动相流 出色谱柱。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二、分配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混合成分 在固定相 与流动相 之间分配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三、分子筛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因混合物中各 种分子体积大 小不一样而别 离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样品浓 对 度 样照 品品 峰峰 面 对 面 积照 积品浓
定量第方八法章—仪—器内分标析法法
对照品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内标物
供试品
内标第法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供试液〔样品+内标〕
对照液〔对照+内标〕
内标物
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与被测组分峰靠近 能与各组分完全分离 与被测组分的量接近
原料% 1E% 11c%mALDV100% W
cx
cR
AX AR
8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实例:卡比马唑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0.05012g,配成500ml溶液,再定 量稀释10倍后,照分光光度法在292nm波长处测定吸 光度为0.555。按C7H10N2O2S的百分吸收系数为 557,求卡比马唑的百分含量。

第八章滴定分析概述

第八章滴定分析概述

第八章滴定分析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此法必须使用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这种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的过程叫滴定。

在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发生的反应称为滴定反应。

当滴定到达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正好符合滴定反应式完全反应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为了确定化学计量点通常加入一种试剂,它能在化学计量点时发生颜色的变化,称为指示剂,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停止滴定的那一刻称为滴定终点,简称终点。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并不一定完全相符,由此而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滴定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的性能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二、滴定分析方法的特点(一)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二)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1%。

(三)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四)用途广泛,具有很大实用价值。

三、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一)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反应实质:H3O+ + OH-→ 2H2O(质子传递)H3O+ + A-→ HA + H2O(二)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Mg2+ +Y4- → MgY2- (产物为配合物或配合离子)Ag+ + 2CN-→ [Ag(CN)2]-(三)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Cr2O72- + 6 Fe2++ 14H+ → 2Cr3++ 6 Fe3++7H2OI2 + 2S2O32-→ 2I- + S4O62-(四)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Ag+ + Cl- → AgCl (白色)四、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适用于滴定分析法。

第8章 分析与综合

第8章  分析与综合

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是统一的,不能相脱离。 如大学招生分配、改革。一方面比过去灵活了, 但也需要一定的制度。(考试、阅卷、分数线、 招生人数等)。 动态思维离开静态思维就会成为冒险性的无 序思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 不行行也不行”。乱罚款,乱收费),静态思维 离开动态思维就会变成形而上学,单一、僵化。 如,脖子上挂着锅饼却饿死;“循表夜涉”、 “煎鱼用葱丝的用葱花”阿Q也觉得可恶。
11、综合分析法 如“十一五计划”的制定:城市、农 村、资源、环境、文化、教育等。 小康社会主项指标的确定。 1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定性分析:揭示事物质的规定性(1.属性认 定 2.类别归并3.价值判断)。 定量分析:揭示事物的数量关系,量化分析 方法以数据为依据对事物作分析、评价。 两者各有优点与局限,两种方法相互结合。
单一化思维:
单一角度的、片面、直线性、初步的思维。 如,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社会是机器, 地球上都是单一的机械重复。
多样化思维:
从事物的各个层次、各个角度、方面考察。 多角度,多层次性 ,互为中和性质,开放性。 单一化思维与多样化思维也是统一的,不能 脱离的。两种思维各有优缺点,单一化思维要向多 样化思维发展,多样化思维要用单一化思维来限制 自己。——建构新的文艺理论“要注意多样化思 维”。
求同思维: 寻求一致性的同一性思维。 求异思维: 寻求突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思维。寻求不同的 目标、答案,不同的路线,方法。这是创造性思维 最崇尚的。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二者英互为补充。
反馈思维:
用历史、传统的原则来把握和约束现在,也叫“后馈思 维”、“惯性思维”。 以历史的习惯的尺子衡量现在,把“现在”拖向“历 史”,不含尺度的、斥责的“异端”,如九斤老太太。 其主要特点是守旧、僵化,但就多重历史、经验、传统 这一点来说,正确运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保险性,已有先 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企业管理学(第八章--战略管理)

企业管理学(第八章--战略管理)
Page 16
第八章 战略管理——8.2 战略环境分析
8.2.3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1.企业资源
(1)有形资源:财务资源和实物资源 (2)无形资源:技术资源、声誉、品牌等 (3)人力资源 2.企业核心能力
Page 17
第八章 战略管理——8.2 战略环境分析
(1)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依据自己独特的资源(资本
8.3.1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的一般框架
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的一般框架包括战略分析、 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三个阶段,如表8-1所示。
Page 20
第八章 战略管理——8.3 战略制定
表8—1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的一般框架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第一阶段:信息输入阶段 (战略分析阶段)
竞争态势分析矩阵
……
…..
表8-2 SWOT矩阵
第八章 战略管理——8.3 战略制定
(2)列出这些要素后,还必须根据上述对各项 要素的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可能组 合中,寻找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大方向。简单的 说,可能有四种组合,如图8-2所示:
Page 24
第八章 战略管理——8.3 战略制定
机会(Opportunity)
Page 2
第八章 战略管理——8.1 战略管理概述
2.魁因的定义 美国管理学教授魁因(J.B. Quinn)认为,战略
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 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包括以下内容:
(1)有效的正式战略包括三个基本因素:①可 以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或目标)②指导或约束经营 活动的重要政策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 的主要活动程序或项目。
(2)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 主要指、国际收支情况、利息率等。 (3)居民收入因素

第八章统计指数分析

第八章统计指数分析

1 kp
Q1P1
10000400 8240 1.25 1.67
Q1P1
1 kp
Q1P1 104080240216元 0
平均指数的编制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
⒉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
K kw w
个体指数或类指数
固定权数(可根据有关 的普查、抽样调查或全 面统计报表资料调整计 算确定),∑w=100
⒉派氏指数:同度量因素均固定在报告期,
包含了同度量因素变化的影响
K P P P 1 Q 1 P 0 Q 1
K Q P Q 1 P 1 Q 0 P 1
综合指数的其他编制方法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
⒊“理想公式”:是对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所求的几何平均数
KP
P1Q0
反映三种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
KP
P1Q 1 P0Q 1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
指数化指标
KQ
Q1P0 Q0P0
KP
P1 Q1 P0 Q1
同度量因素
指数化指标 指在指数分析中被研究的指标
指把不同度量的现象过渡成可 同度量因素 以同度量的媒介因素,同时起
到同度量 和权数 的作用
KQ
Q1Pn Q0Pn
不变价格
建国以来,我国曾经使用过1950、 1952、1957、1970、1980、1990年不变 价格,现正开始执行2000年不变价格
综合指数的其他编制方法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
⒋成本计划完成指数:为了避免实际产品
构成与计划产品构成不同的影响,应以计 划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三、平均指数的编制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
X

分析化学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一般溶解度很小,颗粒微小体
积庞大,不仅吸收杂质多,而且难以过滤和洗涤,
甚至能够形成胶体溶液,无法沉淀出来。因此,
对于无定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加速沉淀
微粒凝聚、获得紧密沉淀,便于过滤,减少杂质
吸附和防止形成胶体溶液。至于沉淀的溶解损失, 可以忽略不计。
洗涤。但是,晶形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都比较大, 因此还应注意沉淀的溶解损失。
(1)沉淀作用应在适当的稀溶液中进行,并加入 沉淀剂的稀溶液。这样在沉淀作用开始时,溶液 的过饱和程度不致太大,但又能保持一定的过饱 和程度,晶核生成不太多而且又有机会长大。但 是溶液如果过稀,则沉淀溶解较多,也会造成溶 解损失。
匀后,再加入尿素,加热煮沸。尿素逐渐水解,生成NH3:

生成的 NH3 中和溶液中的 H+ ,酸度渐渐降低, C2O42- 的 浓度渐渐增大,最后均匀而缓慢地析出 CaC2O4沉淀。这 样得到的CaC2O4沉淀,便是粗大的晶形沉淀。
总之:
晶形沉淀 稀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要小,沉淀要陈化
晶核少,突出异相成核;b.[杂质]小, S 吸附的杂质少, 更纯净;c.不能太稀 a. CQ S
颗粒直径0.1~1m 0.02~ 0.1m
含水多、疏松、体积 大、杂质多、难过滤 洗涤
<0.02m
五、沉淀条件的选择
为了获得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对 于不同类型的沉淀、应当采取不同的沉淀条件。
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对于晶形沉淀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
较大的沉淀颗粒,以便使沉淀纯净并易于过滤和
而用C2O42-测定Ca2+时,沉淀形式是CaC2O4,
而称量形式是CaO。

业务线分析知识点总结

业务线分析知识点总结

业务线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业务线分析概述业务线分析是指将一家企业的各项业务划分成不同的业务线,按照其产品、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决策。

业务线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企业的业务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业务线分析的步骤1. 确定业务线的范围和内容确定业务线的范围和内容是业务线分析的第一步。

在确定业务线的范围和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产品、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情况,确保业务线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2. 收集业务线的数据收集业务线的数据是业务线分析的第二步。

在收集业务线的数据时,需要收集并整理企业各项业务的数据,包括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数据,以便进行业务线的比较和分析。

3. 进行业务线的比较和分析进行业务线的比较和分析是业务线分析的第三步。

在进行业务线的比较和分析时,需要对业务线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业务线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找出业务线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4. 制定业务线发展策略制定业务线发展策略是业务线分析的第四步。

在制定业务线发展策略时,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根据业务线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业务线发展策略,包括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策略。

5. 实施业务线发展策略实施业务线发展策略是业务线分析的最后一步。

在实施业务线发展策略时,需要将制定好的业务线发展策略具体落实到企业的各项业务中,确保企业能够按照制定好的业务线发展策略进行运营和管理。

三、业务线分析的方法1.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业务线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2. 基准数据分析法基准数据分析法是一种以基准数据为依据进行业务线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基准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业务线的差异和共性,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方案比较分析》PPT课件

《方案比较分析》PPT课件
10.92%。当给出的基准收益率大于10.92%时,A的净现值 大于C;A优选;相反小于10.92%时,C优选。
7

当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进行比较时,所得的结果如下: • 1、A、B、C、D方案的IRR值都大于i0 ,因此都可 • 作候选方案,按投资从小到大排列得A、B、C、D;
8
B-A
• 2、方案(B-A)得出现金流量见下图。
• 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
• 由上述计算知,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回 • 收期,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因此, • 投资大的方案A较优。 • 需要强调的是,当用上述两个指标进行多个方案的比 • 较时,要用两两比较逐个淘汰的办法。
18
计算期不同的方案比较
• (二)计算期不同的方案比较 • 通用方法是年等值法、年费用费法。 • 1、最小公倍数法
15
静态比较
• 3、静态比较 • 当两个方案产量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可采用静态 • 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和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法比较方案。 •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 式中: • C1、C2——分别为方案1、方案2的年经营成本; • I1、I2——分别为方案1、方案2的全部投资
16

• 静态差额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或静态差额 投资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时,投资大的方案优;
5000
9000
• NPV(0)B-A=-90000+5000×10=-40000<0 • (B-A)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iB-A=-9.47% • 因此A优于B
9
C-A
• 方案(C-A)得出现金流量见下图。
22000
130000
• NPV(0)C-A=-130000+22000(P/A,i,10)=0 • iC-A=10.92%>10% • 因此优于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静态对比法
静态对比法也叫同类对比法,它是对同一时期不同单位 同类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甲单位(或甲组)数值 1、计算公式:比较相对数= 乙单位(或乙组)数值 100%
2、运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用倍数形式或百分数形式来表示 (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3、比较相对数的作用 (1)可以用来对同类现象在不同国家、地区、部门、单位 间进行比较,说明它们之间的数量差距; (2)可以对先进和落后进行比较,用以赶先进、促落后; (3)可以用来对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来反映自 己的工作状况。
计划完成分析法就是把某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 完成数与其计划任务数相对比,据以分析其计划完成情 况的一种方法。
实际完成数 1、计算公式: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任务数100%
2、根据不同形式的计划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当计划数为绝对数或平均数时: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任务数100%
当计划数为相对数时:
三、运用相对分析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指标的可比性 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3、将有关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4、相对指标一般不能相加但能相减 我国钢产量发展状况
年份 项目 产量(万吨) 增长量(万吨)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1949 15.8 —— 100.0 —— 1950 61.0 45.2 386.1 286.1 2005 35580 —— 100.0 —— 2006 41878 6298 117.7 17.7
第二节 常用的相对分析法
由于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在计算相对指标时采 用的对比基数也不同。因此,我们将相对分析法分成 了五种:结构分析法、静态对比法、动态对比法、相 关对比法和计划完成分析法。 一、结构分析法: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对现象的内 部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总体部分数值 1、计算公式: 结构相对数= 总体全部数值100%
某一现象的数值 1、计算公式:强度相对数= 另一相关现象的数值
2、运用强度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1)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名数、复名数等; (2)必须从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方面去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 (3)强度相对数表现为“平均”的量,但不是平均数 (4)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分子与分母互换。
五、计划完成分析法
产业 甲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增Hale Waihona Puke 值(亿元)比重(%)①
24700 102004 82703 209407
②= ①/∑ ①
11.8 48.7 39.5 100.0
2、运用结构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才能计算 (2)形式多为百分数 (3)总体中各部分的比重之和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为100%。 (4)只有同一总体的比重才能求和,否则没有实际意义。 (5)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 3、结构分析法的主要作用 (1)可以从现象的内部构成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通过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数的变动情况,可反映事物的 发展趋势。
实际为上期的百分数 100%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为上期的百分数
3、计划执行进度情况的检查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 数 100% 计划执行进度= 全期计划数
4、运用计划完成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 (3)分子、分母皆为“完成数”,而不是“增减数” (4)对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一定要注意指标的性质和 要求,正确分析计划完成程度。 5、计划完成分析法的主要作用 (1)可用于检查开项任务的计划完成程度 (2)可用于监督某项任务的计划执行进度 (3)可用以分析计划本身是否合理
二、相对数的表现形式
一般分三种:比值形式、比例形式、复名数形式。 1、比值形式:是相对数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可分以下几种: 倍数、十分数、百分数、千分数、万分数。 2、比例形式:是用比例符号“:”把相互对比的指标联系 起来所形成的一种形式。该形式不需要计算比值,有时 还可以采用连续相比的形式。 3、复名数:是将分子和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用 两种单位复合起来而形成的单位。
3、动态对比法的主要作用 (1)反映现象发展的趋势 (2)反映现象增减的速度 (3)常用于检查“同比增长”的情况
本年某月水平 100% 同比增长率= 上年同月水平
四、相关对比法
相关对比法是对两性质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现象进行对比分 析的方法,它被用来反映不同事物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 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等。
第八章 相对分析法
第一节 相对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相对分析法 第三节 Excel计算相对数
第一节 相对分析法概述
相对分析法是指利用相对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 析的方法,又称对比分析法。 相对指标: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 对比求得的,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 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等。 一、相对分析法的作用 1、相对分析法可分析、说明现象间对比的程度。 2、相对分析法是一种抽象分析的方法,可以使不能直接 用总量指标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
三、动态对比法
动态对比法是把某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进行对比 分析,以观察其动态发展状况的分析方法。
报告期水平 100% 1、计算公式:动态相对数= 基期水平
2、运用动态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表现为百分数或倍数的形式 (2)对时期的确定,一般基期在前,报告期在后 (3)计算出来的发展速度以100%为现象增减的界限 (4)利用发展速度分析问题时,要联系事物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