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1 动态消息两篇1-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实践》1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实践》1

时评作文的写法教学目标:1 从范例当中总结时评作文的基本结构,归纳时评文的基本写法2让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自己构思一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时评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当堂完成一次时评作文审题与构思。

教学活动:课前预习(附件)要求:1 阅读全文2做好批注导入:2021年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车(全国1卷)2021年漫画《赏罚之后》(全国1卷)2021年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全国1卷)我看高考——恢复高考40周年(全国3卷)2021年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1卷)改革开放三部曲(全国3卷)命题特点与趋势:1关注当下,回归现实。

2 多取材时事新闻、社会现象和生活故事。

3材料大都具体化、故事化,不矫情、不高深。

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审题无障碍。

4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性强。

材料审视角度多元,强调认知和思辨能力。

以上种种,都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关注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评文章的写法。

活动一:读一读1 请大家细读范文2 归纳出范文结构上的特点总结:应考模式五字决:引—提—议—联—结明确:1引用原材料。

2提炼论点。

3分析问题,就事论事。

4联系实际,提出对策。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活动二:评一评时评作文的写作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假如你是指导老师,你觉得这篇习作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思考?)写作要注意的方面:1、观点明确具体。

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本质,原因,影响)(情,德,理,法)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3、选好主题后多搜索材料。

4、要注意文采活动三:写一写构思一篇时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中国中央电视台面向中小学生的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一些“小鲜肉”明星当嘉宾,引发一些网友热议。

他们指责这些男明星化妆、“男不男女不女”,不能作为青少年的榜样。

有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甚至提出“少年娘则国家娘”的论断。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精品教案:《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精品教案:《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及其种类。

2、了解综合消息怎样组织材料的。

3、了解综合性消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综合消息的种类1、结合P25的“小链接”,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

综合消息报道的是一个时期里,发生在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是多个单位里发生的具有共同性质的多个新闻事实的综合。

它不像动态消息,一事一报,新闻涉及的范围多是一个局部、一个单位、一个点;更不像特写式消息,仅仅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两个片断。

它报道面宽,声势大,给人以总体性印象。

综合消息不像动态消息那样,记者的观点、报道的主题,常常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它虽然也是用事实说话,但必须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众多新闻事实中,概括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或点化于标题、导语中,或见之于主体文字。

2、综合消息按其不同的综合方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横向综合消息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发生的有共性的多个新闻事实综合起来,反映全局性的总体趋向。

所综合的新闻事实之间是并列关系。

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总分式,即总摄性导语后,并列若干具体的新闻事实,有的还有总括性结尾。

在写法上,可以按地区并列,被学者们视作开我国综合消息之先河的报道—《外国军队到处横行》,就属此类综合。

消息综合报道了上海虹口地带日本海军陆战队逾巡示威,海宁路及杨浦、闸北等地美国兵行凶,中国闸北保卫团拘捕美国兵等新闻事实。

《拉宾遇刺举世震惊》(人民日报》1995年11月6日)也属此类综合,在导语后并列了联合国、巴勒斯坦、约旦、埃及、阿曼、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发表的声明或谈话。

还可以按构成新闻事实的几个侧面并列,《说说温州的衣食行》就是按各个侧面组织材料的。

(2)纵向综合消息这类消息不但反映事物在全局范围内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

所综合的各个新闻事实既是构成新闻总体的几个侧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增加一重事实,就反映着事物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主题的揭示也就深一个层次。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1-人教版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知识与技巧(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定位:《新闻是什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新闻的基础知识,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准确理解将有助于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的学习。

教材通俗易懂,用较多生动有趣的新闻来介绍知识,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获得对新闻知识初步把握。

学情分析:本人所教高二理科实验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思维活跃,表现力强。

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过新闻和报告文学,对新闻并不陌生,但由于学习时间相距较远,学生对新闻基础知识的记忆较为模糊,准确性差。

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新闻是什么》微视频和完成导学案,预习教材,重新回顾了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结构,了解新闻中消息与通讯的不同特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对不同新闻样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新闻语言的简练、精确之美,学会用“思维导图”分析展示新闻的构成。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和初步的传媒素养。

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

二、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六要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从新闻内容、发布时间、表达方式、语言风貌等四个方面对消息和通讯进行比较。

二、指导学生用准确、清晰的思维导图分析展示新闻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PPT演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手段:微视频、PPT、投影仪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和李华同学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李华是校文学社社员,接到了学校团委布置的任务——为学校的“中华诗韵—校园诗词朗诵会”写一篇新闻,用于发布在校园网上。

李华平时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一时感到无从下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1 动态消息两篇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1 动态消息两篇2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主体
拍卖竞 标情况
总体 情况
具体 情形
拍卖竞标数量:15条道路 “面”
结果:下岗工中标14条
宋珍玲竞得香港中路 “点”
夺标后的感慨
要求:全天巡查,两次普扫,“六不六净” 中标后的 培训时间、人数
要求部署 上岗时间:4月1日
竞标省下的资金安排
对在职人员的震动
结尾:产生的影响
给区政府提供的借鉴
主 旨:
④支持段 具体介绍 事件
⑤再次段 (结尾)
冠军的姓名、成绩、项目; 事件的历史意义; 授予金牌的具体时间和情景; 这个项目的其他名次。 当天举重项目的冠军姓名、成绩; 举重项目的银、铜牌得主。
概括主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二章 1.动态消息两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二章 1.动态消息两篇

走近文本
文本导读
辣评2有一些子女对父母玩微信多有微词、抱怨,“好像一举一动 都被监控”“经常遭到父母责备”等。有的在微信上对父母爱理不理, 有的干脆“屏蔽”了父母,一条由现代技术搭建、有助于消除父母寂 寞与孤独感的渠道就这样被无情“堵塞”,很不应该。孝顺孝顺,孝必 须顺,教会老年父母用微信,不因老人啰唆而厌烦,也是一种现代孝 顺。
本章总览
知识盘点
1.消息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消息就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 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除了包含信息量,还要强调内容的动态性、表达的客观性和 传播的时效性,并且还需要以特定的格式出现。 2.什么是消息的标志?说说它有哪些分类。 消息头,是一则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所谓消 息头,就是标明了消息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 以显著字体标出,放在消息开头的文字。 消息头又可分为“本报讯”和“电头”两种。“本报讯”表示这则消 息是由报社记者或者通讯员采写的,一般格式是“本报×地×月× 日专讯(或专电)”;“电头”则表示这个消息一般是由通讯社采写的, 一般格式是“××社×地×月×日电”。
走近文本
文本导读
2.两则消息报道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提示《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报道的是重大时政事件,非 常引人注目,关注度高,属于新闻中的“硬新闻”;《14名下岗工竞得 道路保洁权》报道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属于新闻报道的 “软新闻”。 “硬新闻”,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国内外的重大 事件,诸如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外交活动、经济动态、自然灾害、 各种事故等。这类事件有的是突发性的,有的是事物发展进程的飞 跃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这类事件对人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 报道这类事件的消息也就最引人注目。

高中语文第1课动态消息两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高中语文第1课动态消息两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1课动态消息两篇1.了解动态新闻的特点。

2.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3.概括两则消息的新闻事实。

第一个奥运冠军是这样炼成的自小就爱射击的许海峰,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射击运动员。

但要从一名普通的省队射击队员,成长为一位奥运冠军,其间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只有许海峰本人才知道。

自当上了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开始了苦练基本功的运动生涯:冬天到了,北风呼啸,寒气袭人,许海蜂却照常和教练一起骑自行车到射击场去训练,他的手冻肿了,裂着口子,流出血;夏天来临,汗水湿透了一件又一件衣服,长期的瞄准射击训练让眼睛胀痛难忍,许海峰抹去汗水继续练习……这种天天瞄,月月打,整天闷在靶棚里的射击练习,使许海峰经受了残酷的磨炼,成绩不断提高:1983年9月,许海峰在第5届全运会上脱颖而出,夺得男子手枪慢射的第2名。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有关部门决定选派许海峰参加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了迎接这次世界最高水平的大赛,许海峰练得更刻苦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还有一天,许海峰就要启程去美国比赛了。

教练望着许海峰那晒得黝黑的脸庞,对他说:“最后一天放假,你也进城买点东西吧!”许海峰却坚定地摇摇头说:“不,我还觉得不踏实,再练一次吧!”冒着盛夏的酷热,他提着枪盒,又大步走进靶棚。

就这样,许海峰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问鼎奥运冠军。

事后,许海峰坦言:“我能拿到奥运冠军,第一,是因为我喜欢射击,我在射击里钻研很多。

第二,我遇到很多挫折,什么苦都吃过……这几条因素可以说是我成功的秘诀。

”背景链接《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在许海峰之前,奥运会已经举办了22届了,但却没有一枚属于中国人。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奥运会,派出运动员225人,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

中国能否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实现几代人的金牌梦想,中国在关注,世界也在关注。

许海峰夺得射击项目的冠军,从而产生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更是奥运史上中国人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表格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表格教案
《北爱》情侣昨日完婚,大溪地浪漫相许“真爱此生”
——引题
黑白配一路嘻哈走进婚姻
——主标题范范范与黑人十年真爱成正果被公认为娱乐圈模范爱侣
——副标题
新闻开头部分,消息头之后,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
——导语
导语的类型:晒衣绳式导语,倒金字塔式导语。
(2)概括新闻的结构:到金字塔结构
五、语段压缩的类型:
一句话新闻、拟标题、拟导语、提取关键词。
句式:谁干了什么?
什么怎么样?
师:提问
生:解答
师:引导点拨
生:分析
板书设计
新闻是什么
新闻的定义狭义
广义
新闻六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果
新闻的构成:标题
导语
正文
结语
语段压缩的类型:一句话新闻、标题、导语、关键词
句式:谁干了什么?
什么怎么样?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构如何。
四、新闻的特征:
水门事件——新闻的真实性。
美伊战争
——真实的相对性
《马特罗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911事件——新闻的时效性
汶川地震——新闻的重要性
猪坚强——新闻的异常性
师:导入、板书
生:诵读
师:设置问题
生:思考解答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五、新闻的构成:
(1)根据课件上的新闻内容概括总结新闻的构成:
教学难点
新闻类语段压缩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每天都在看新闻,读新闻,可是如果我问大家新闻是什么,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看一看他的庐山真面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22页“小链接”,概括动态消息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对两则消息的对比分析,能够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比较分析两则动态消息,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对新闻体裁并不陌生,在高一时,学生就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等课文,对新闻报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对不同新闻媒介及新闻体裁的特点、新闻要素、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层面上,他们的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辅助工具:优教云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结合课本18—19页、22页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是什么?
消息与其它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
消息的结构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
动态消息是什么?
动态消息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二、初读文本、梳理文意
(一)学习要求:
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勾划出两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尾。

2.分析两则消息主体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3.思考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互联网助学
利用优教云平台,学生自主阅读课件,梳理两则消息的层次结构。

三、品读文本、思考探究
因该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提炼、整合、概括信息和比较阅读、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完成文本解读、信息概括、要点整合、方法积累等学习任务。

【思考与探究】
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何异同。

1.标题
形式不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
句式不同——被动句/陈述句
作用不同——揭示意义、传递情感/陈述新闻事实
2.导语
要素不同——时间、事件/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
价值(意义)
作用不同——引起阅读兴趣/介绍新闻事实、揭示意义
3.主体
结构形式相同——倒金字塔结构
逻辑顺序不同——认知习惯与认知心理/时间顺序、认知习惯
4.结尾
作用不同——补充其他新闻/阐述影响
四、再读文本、总结提升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报道了第23届奥运会开赛第一天我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金牌等可喜成绩的事实,突显了这一事实的历史意义,流露了记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报道了青岛市市南区道路保洁权拍卖竞标的全过程,突现了这一事实的意义:改革必然带来可喜的效益和活力,透露出记者对这一新事物的赞许和期待。

五、归纳整理
1.标题的形式及作用
2.导语的作用
3.主体的概括
抓住叙述对象,概括主要事件
4.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蕴含的情感
六、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探究”。

2.参照本节课探究方式,预习《综合消息两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