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磁场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场的定义、磁感线、磁通量等。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性质,包括磁场的方向、强度、分布等。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等。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定义和磁感线讲解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理解磁场的存在。
介绍磁感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2. 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磁场强度,分析磁场的分布规律。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安培定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讲解洛伦兹力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理解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 磁场应用实例介绍磁悬浮列车、电磁炉等磁场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主探索磁场的性质和作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汇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成果展示。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六、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电磁学基础知识,如电流、电荷等,自然过渡到磁场概念。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三《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问题引领,自主导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设计摘要:近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引领的自主导学模式悄然兴起。
教师通过课堂问题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主动建构。
关键词:问题引领、自主导学、合作交流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1第三章第5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的内容。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在前一节学生学习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并计算大小,这为本节课进一步研究磁现象的电本质——洛伦兹力打下了基础。
对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探究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另一方面,由于时代在进步,电视机向薄发展,所以电视机显像管原理可以简单带过或用其他实例替代。
教学思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以自然现象(极光)为切入口引入新课,结合实验探究,采用问题引领,启发学生对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体验过程中,合作学习、深入讨论、总结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场对电流作用(安培力)实质是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
(2)知道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并会熟练地应用。
(3)能根据安培力的表达式F=BIL推导洛仑兹力表达式f=qvB,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洛伦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2)通过理论探究让学生总结洛伦兹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透过现象认清本质的认知能力;(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分析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利用左手定则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2.掌握垂直进入磁场方向的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大小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3.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微观宏观七、课后作业1.上网查阅资料:极光的形成2.课第2、3、4题教学反思有幸上了一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在设计教学流程、改进实验装置、思考问题导学的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观摩及专家点评过程中学习到不少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第1节《磁场磁感线》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第1节《磁场磁感线》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第1节《磁场磁感线》。
第十三章讲述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利用电磁波,天文学家不仅可以用眼睛“看”宇宙,也可以用耳朵“听”宇宙。
正是对电与磁的研究,发展成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
发电机、电动机、电视、移动电话等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信息化时代。
《磁场磁感线》一节主要讲解磁场及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3.1 能列举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3.3.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 1 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用磁感线描绘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
”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电和磁的联系、磁场、磁感线、安培定则。
教材一开始以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电和磁的联系问题;紧接着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索电和磁的联系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教材从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 13.2《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设计

13.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一、教材分析《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三章第2节的内容。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其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内容用电流元受的电场力与电流元的比值定义磁感应强度,和用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电量之比定义电场强度与异曲同工之妙。
教材通过对电流元的受力F与IL的比值来定义磁感应强度,但必须注意导线与磁场要垂直放置。
另外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可以分解,我们就能对安培力公式作进一步的推广,并就此能解决有安培力参与下的力学问题的分析。
磁通量是中学生遇到的唯一一个“通量”,对学生而言难度相当大,通过穿过面磁感线条数来理解就好很多。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对磁场及其描述有了初步了解,已经知道用磁感线定性描述磁场的方法,已经学习了电场可用电场线和电场强度来描述,这为本节课的类比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理解磁通量的含义及会使用公式计算。
2.科学思维:孤立的磁极和电流元是不存在的,电流元受到的磁场力可以用微元法测量。
3.科学探究:对于磁通量的理解可以做光通量的实验来类比探究。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
五、教学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磁通量的计算。
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动图观察:巨大的电磁铁能吸起成吨的钢铁,小磁体却只能吸起几枚铁钉。
阐述:磁场有强弱之分,那么我们怎样定量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呢?之前我们研究过电场,磁场和电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电场对于处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通过这个力引入了电场强度。
(二)层层设问,得出概念用类似的方法,通过分析磁场中磁体或电流的受力,我们可以找出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这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磁感应强度,下面就来研究磁感应强度。
【教案】磁场+磁感线++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第一节《磁场磁感线》【课标分析】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中,本节《磁场磁感线》属于课程内容必修课程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主题之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能列举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学业要求为:“能用磁感线模型分析磁场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在分析和论证过程中,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磁场和磁感线两部分。
教科书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思考,并进一步强化“场”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作为《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单元的开篇,是单元学习活动的基础,理清课时学习思路,明确课时学习任务,使后续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节有大量的物理学史内容,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丰富的科学方法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好素材。
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初中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磁感线、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基本的重要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在人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由于磁感线的分布不是平面的,而是空间的,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认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和相互作用观等物理观念,并能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真实情境任务“小磁针怎样才能偏转”的引领下,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描述磁场。
从真实情境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遵循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建立磁感线模型逐步深入认识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的磁场,并在运用所学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为下一课时任务做好铺垫。
《第十三章1磁场磁感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磁场磁感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的概念,以及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2. 掌握磁感线的概念,理解磁感线的意义,能够画出基本的磁感线。
3. 能够根据磁感线理解磁场的分布和变化。
4.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磁场分布和变化。
2. 教学难点:根据磁感线理解复杂的磁场分布和变化,以及通过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磁场和磁感线的图片、基本概念的解释等。
2. 准备小磁针,用于演示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
3. 准备磁感线图片,用于解释磁感线的意义。
4. 准备一些复杂的磁场分布图,用于课堂讨论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教师首先展示一些包含磁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磁场的特点和性质。
然后,教师介绍磁感线的概念,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2. 讲解磁感线教师详细介绍磁感线的概念、性质、画法等基础知识,并通过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磁铁悬浮小铁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意义。
3. 探究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实验,如磁铁在铁粉上的移动,观察铁粉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分布和性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磁场的方向、强度等物理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4. 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磁感线的疑问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磁场和磁感线的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磁场和磁感线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 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能够运用安培力定律分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性质2. 磁感线的绘制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安培力定律5. 磁场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定律。
2.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安培力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场的基本性质。
2. 采用绘图法,让学生通过绘制磁感线来理解磁场的分布。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安培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和特点。
2. 讲解: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
3. 绘制:讲解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绘制磁感线来理解磁场的分布。
4. 实验:进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 应用:讲解安培力定律,让学生运用安培力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实验表现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对磁场应用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感应、电机、磁悬浮等。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相关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物理》相关章节。
2. 教辅资料:磁场知识讲解、实验指导、习题集等。
1.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第一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1 节的内容,在磁场概念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磁场力,为学习洛伦兹力在知识和研究方法上做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定性研究安培力的方向;第二部分定量研究安培力的大小;第三部分是安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在呈现知识时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平台,以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安培力属于磁场力,教学中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建立场的物质观。
二、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通过对安培力的学习,使学生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建立场的物质观。
(二)科学思维经历得出安培力、磁感应强度和电流三者方向关系的过程,体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经历一般情况下安培力表达式的得出过程,体会矢量分析的方法。
(三)科学探究设计探究实验,归纳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安培力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
四、教学难点:安培力、电流和磁感应强度三者的空间关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六、器材准备安培力实验演示器材 1 套、安培力分组实验器材15 套、电动剃须刀一只、磁电式电流表一台、自制直流电动机一台。
视屏播放:简要介绍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提出问题:什么是电磁弹射?引入新课。
从“福建舰”电磁弹射入手,提出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引出安培力的概念。
安培在研究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人们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的力称为安培力,把电流的单位定为安培。
演示自制直流电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出问题: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么样的呢?【一】安培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可能跟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有关,可能跟电流的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