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大道沿线景观工程项目建议书
京山温泉新区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京山县地处湖北省中部,全县总面积3520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
京山人文底蕴深厚,是屈家岭文化的发源地,绿林起义的策源地,当代文学大家聂绀弩、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的故乡。
京山生态环境优越,地处大洪山向江汉平原过度的特殊地带,自然资源和景观丰富多彩,森林覆盖率45%,素有“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的美誉。
京山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武汉—襄阳—宜昌湖北经济大三角中心地带, 长荆铁路横贯东西,武荆、随岳高速公路交汇而过,距武汉94公里,仅1小时的车程,方圆400公里范围可通达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陕西、河南、重庆等6省1市的30个大中城市,包括武汉、合肥、南昌、长沙4个省会城市。
京山发展优势突出,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节点,“中国农谷”的核心示范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武汉城际铁路通达京山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
京山经济社会活跃,轻工机械之城、国宝桥米之源、温泉旅游之都、中国网球之乡4张名片享誉全国,是全省连续8年跻身县域经济20强的唯一个县,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35.99亿元,增长29.7%;地区生产总值268.99亿元,增长12.0%,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1亿、148.44亿、69.5亿;财政收入14.28亿元,增长2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4亿元,增长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4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6元,增长13.1%。
京山规划“十三·五”期间,以创建“全国生态县”、“全省生态文明第一县”为目标,坚定“生态京山”战略不动摇,致力“提质增效、保强赶超”,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础、健康养老产业,实现京山跨越发展。
京山温泉新区于2012年3月开始筹建,同年5月被荆门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8月被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
项目核心区36平方公里,辖8村1场,1.2万人。
【优质】温泉项目规划设计指引书-实用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温泉项目规划设计指引书篇一:温泉小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温泉小镇实施方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某某市某某区闫家岗农场,机场高速(公路)19公里处,距离太平国际机场4公里。
4、建设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为70284平方米5、建设单位某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项目法人代表尹东升7、编制单位某某省某某设计研究院8、编制单位法人代表某某某某省某某设计研究院院长9、建设目标将某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打造成集居住、养生疗养、餐饮娱乐、大型会议、旅游度假于一体的自然文化新城。
10、项目建设期36个月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TB50298-19995、《某某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6、《某某市“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7、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8、国家及地方有关法令、法规及政策1.2.2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1、设计委托书2、某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3、其他相关材料1.3 编制原则1.3.1 保护与建设开发相结合、保护第一的原则要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承续利用”的工作方针。
本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应有利于现有良好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保持和稳定自然生态平衡,使之得到永续的利用,这是实现某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而必须长期坚持的强制性规定。
1.3.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统一规划是克服盲区开发的措施,分步实施本身就是旅游开发的成长规律。
只要坚持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就能依据旅游度假区的自然分布状况,因地制宜的实现景观的融汇交融,节约开发费用及成本。
黄山温泉地段开发项目建议书

黄山温泉地段开发项目建议书一、黄山情况简介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黟山,相传轩辕皇帝在此炼丹得道,故唐时改为今名。
黄山千峰竞秀,有名可数的山峰80多座,以海拔1800米以上的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铺展开来,错落有致,自然天成。
黄山兼有中国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雁荡之巧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全山面积1200平方公里,精华景区154平方公里,一九九O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自古以来就为游人所向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评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一九七八年黄山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旅游者接待量与日俱增,到二OO二年达到期135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9.24万人次。
黄山交通便利,黄山机场目前对各大城市均有直航,如: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武汉、杭州、合肥、桂林、昆明、西安、福州、厦门、天津、青岛、郑州、珠海等。
黄山距杭州260公里、景德镇200公里、上海500公里、南京400公里、合肥300公里。
黄山火车站始发车有到上海、淮北的旅游列车,纵贯黄山的皖赣铁路可直达上海、南京、合肥、厦门、南昌等地。
随着黄山在海内外知名度的逐渐提高,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慕名前来黄山旅游观光的游人将会越来越多,未来黄山发展的目标是:到二OO五年,旅游接待量突破240万人次,入境游客2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亿元。
二、项目概况黄山风景区共分为温泉、玉屏、北海、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六个游览区。
温泉浏览区是主要的游人集散地之一,是黄山大门至玉屏索道和云谷索道的必经之地,温泉地段就处于温泉浏览区的中心地带,以桃花溪为轴线上至慈光阁,下至老服务队,地段长1300M,宽400M左右,面积为51.4公顷。
桃花溪以南有桃源宾馆、温泉大酒店、黄山对外文化艺术中心;以北是黄山宾馆、轩辕饭店、温泉游泳池、浴池以及干疗和工疗等接待设施,现有床位800余张。
温泉项目开发书

温泉开发建议书一、项目名称:热市桃花源温泉度假村项目二、项目单位:热市镇人民政府三、项目背景:热市镇桃花源温泉度假村地处久负盛名的桃花源景区和武陵源之中,常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这里离火车站仅27公里,离沅水码头45公里,离飞机场60公里,拥有3.8万伏和11万伏的变电站,2000门电话直通全球。
据地质专家查明,现已有五口井可利用,每秒出水量为0.5立方米,小时水流量为1800立方米。
常年平均温度为47℃,目前是湖南省最大的温泉之一。
桃花源温泉旅游度假村开发由来已久,早在八十年代,原热市乡政府和菖蒲乡政府均开始进行规划设计,1992年4月,星德山被县政府正式下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菖蒲乡政府均对其进行了重点保护,并于当年在此建设了乡办林场,安排了专人进行保护,并批准民间头人采取民间捐资的办法,对星德山古建筑进行逐步恢复重建。
到目前为止,10多年来,星德山民间集资30万元以上,已恢复了星子宫、文昌阁、观音阁、百步礅、半山亭等主要建筑和初步解决了通电和山上人行道的问题。
1993年起,原热市乡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耗资近20万元,请来了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工程二队专家进行勘探鉴定。
1995年11月两乡合并热市镇建立后,党委政府连年都把热市温泉开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2002年7月初,镇人民代表大会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发温泉和其它资源》的决议,它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热市温泉开发的热切期望和要求,看来温泉开发是有章可循,势在必行。
四、建设内容:度假村主要建设以星德山旅游观光区、温泉休闲区分同步进行。
星德山旅游观光区:1、公路建设。
与常张高速公路热市出口连接省道306线,将菖蒲明月招待年——星德山林场的简易公路改为水泥路,里程共有12公里。
2、景区游路。
景区游路分为主要游路与次要游路。
游路尽可做到迂回曲折,起伏有致,芷露相宜,宽窄自如,一般宽0.8m——1.2m即可。
路面多采用自然式处理如青石板、卵石路面等。
温泉度假地景观的设计与规划

温泉度假地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作者:汪文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8年第02期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热资源,利用温泉治疗各类症疾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攀升,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游客的需求,而以休闲养生、度假理疗为主要诉求的温泉旅游正好符合了人们的诉求。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温泉治疗有利于人类生理规律的有序化。
地热资源富足的地方加速促进温泉旅游项目开发,为大家带来新的休闲度假选择。
温泉度假地景观设计的现状与目标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时尚旅游方式,温泉度假旅游在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今天成了休闲度假的不二选择。
高品质的温泉景观设计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于温泉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的抬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1)温泉度假地的现状。
在对一批温泉度假地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温泉度假地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类似城市洗浴中心的设计布局。
第二,科学规划不合理,存在一个宾馆一个池的旧式温泉布局。
第三,设计模式过于老套、单一,缺乏创新性元素。
第四,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缺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设计给人以很笨重的感觉。
(2)环境规划理论。
景观依据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分为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两种。
通过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不同的元素构成了不同的景观综合体。
温泉景观作为极为特殊的存在,兼容二者之长,将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有机融合。
因此,温泉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更加注意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核心命题。
温泉度假地景观设计应具备的基本理念由于我国温泉度假景区功能性质、体系类型的多样性和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的复杂性,以及对景区管理方法不是很科学,使得我国对温泉度假景区规划的研究严重滞后于景区开发建设的实践需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有不足之处。
(1)整体景观设计的理念。
温泉景观的设计,应确立以自然生态、人文地理、地域特色相结合的指导理念作为温泉整体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
(2)自然和谐的生态化景观。
温泉工程策划方案

温泉工程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温泉成为了人们选择放松和养生的首要选择。
温泉可以舒缓身心,促进血液循环,排除疲劳,增强免疫力,对于缓解各种疾病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建设一处现代化的温泉度假村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规划选址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山区,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周围环境清幽,交通便利。
项目包括温泉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温泉开发、设施安装、运营管理等内容。
度假村内主要包括温泉浴池、SPA馆、餐饮美食、住宿酒店等设施,并且提供各种休闲娱乐项目以及健康养生服务。
三、市场分析1. 中国温泉市场总体趋势中国温泉市场在近年来持续增长,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健康意识增强,对温泉度假村的需求比较旺盛,而且温泉成为了旅游休闲的一个热门选择。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温泉市场年增速约在15%左右。
2. 定位目标客群本项目主要目标客群为城市中产阶级和高端消费人群,他们有较高的健康意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在温泉度假村享受休闲和养生。
3. 竞争对手分析较大规模的国内温泉度假村竞争对手有九华温泉度假村、丽江香格里拉温泉酒店等。
此外,城市地区也有很多五星级酒店或公共温泉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项目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竞争优势。
四、项目规划1. 温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选址既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应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对这些温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如通过高温蒸汽和地热水来进行设施供暖,利用温泉水养鱼或者温泉矿泥作为SPA的基础原料等。
2. 设施规划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市场的定位,对温泉度假村的建筑、设施、场地、景观进行综合规划设计。
确保度假村的环境和设施配套达到高品质的要求。
设计风格典雅、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 住宿酒店度假村应设立高标准的酒店,提供高品质的住宿设施并且提供充足的娱乐和休闲服务。
酒店房间设计要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并且提供贴心的服务。
南温泉景观大道道路改造工程(参考模板)

1.编制依据1.1“南温泉景观大道(紫雨山庄—长南桥段)道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1.2“重庆市南温泉景观大道(紫雨山庄—长南桥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含道路、桥梁、照明工程施工图。
1.3有关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标准图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4有关工具性参考资料:工期定额、类似工程的建设资料、估算指标等。
1.5现场勘查及市场和社会调查资料。
1.6国家及重庆市在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技术标准。
1.7我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以及我公司的自身生产经营能力。
1.8主要规范、规程1.9主要标准1.10主要法规2.编制范围2.1我公司根据“南温泉景观大道(紫雨山庄—长南桥段)道路改造工程”工程项目的招标范围内容。
本方案未编制范围内的内容在我司中标后,在开工前结合建设单位相关要求进行优化及细化。
2.2本方案主要根据招标文件由总承包单位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编制。
3.工程概况3.1总体概况3.2工程背景及现状紫雨山庄至长南桥段道路东接长南桥(长南桥距渝黔高速 2.7km),西接紫雨山庄(紫雨山庄距渝南大道880m),中穿过南温泉风景名胜区,是进入南温泉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通道。
该道路起点为紫雨山庄,终点为长南桥,全长约3.6km。
原有道路为三级公路,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原路基宽9米,路面宽7米,其中K3+360~K3+726.122为南泉街道,路面宽11米,人行道宽大于3米。
全路段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面积为24060m2,路面破损面积2814m2,路面裂缝长度983m,混凝土板脱空458m2。
原路面在小泉桥段破坏较严重,特别是小泉桥桥面。
全线有两座桥即小泉桥和花滩桥。
小泉桥中心桩号为K1+576.5,长106m,桥面宽度为10.6m,车行道8.6m,人行道2×1m。
花滩桥中心桩号为K3+748,长61m,桥面宽度为10.4m,车行道6.7m,人行道2×1.85m。
龙洲湾温泉生态旅游公园项目实施建议书

龙洲湾温泉生态观光农业项目项目名称:龙洲湾温泉生态农业观光园联系地址:联系人:联系:传真:建设地址:项目主管单位:建设规模:6000亩,其中第一期实施1500亩投资规模:6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入约3.5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年限:第一期,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建设单位:德国康能中国合作公司项目容:集现代设施农业研发、示、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加工、流通、科技、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结合热能资源综合、梯级利用的新型温泉生态观光园。
包括“热能生态种植基地”、“热能生态养殖基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交易中心”、“温泉SPA疗养中心”以及“生态科普馆”六大主题区。
项目特色:1.城乡统筹改革的破题试验区2.拓展传统农业产业链3.地热能源的梯次利用示区4.研发及生产温泉绿色农产品,并创建绿色生态品牌5.利用娱乐、体验的方式进行农业教育和生态科普教育(一)项目建设的背景1.农业背景市是一个农业资源极为丰富的城市,也是农业立体化、多样化的生产地区;同时由于受几千年来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市的农业正面临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农产品品质低、产业非标准化、生产非专业化、经营非一体化、缺乏国际竞争力、农民收入低等严峻局面。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市场为核心,实现由粗放的传统农业向集约的现代农业过渡,加快生态农业模式实施的步伐(“低投入、高效益、低污染、高质量”的农业持续发展模式),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市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2.农业背景——城乡统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央批准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目的所在,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课题。
3.农业背景——发展现代化农业传统的农业科技示区走过了从实验田、工厂化农业(科技园+大棚)到旅游农业园区(科技园+观光旅游)的三个过程,是以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示区,重在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西县城高速出入口及温泉大道沿线景观工程项目建议书岳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二○一四年五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1)1.2 承办单位 (1)1.3 拟建地点 (1)1.4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5 建设年限 (2)1.6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2)1.7 项目背景 (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5)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2.2 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9)第三章项目内容及规模 (10)3.1 项目内容 (10)3.2 项目规模 (11)第四章工程方案 (11)4.1 项目区位 (11)4.2 场地现状 (11)4.3 设计理念与定位 (12)4.4 规划目标 (12)4.5 布局结构 (13)4.6 竖向设计 (13)4.7 交通规划 (14)4.8 种植规划 (14)4.9 设计指标 (15)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5)5.1 编制说明 (15)5.2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16)5.3 投资估算 (16)5.4 资金筹措 (17)第六章实施计划 (17)第七章节能方案 (17)7.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17)7.2节能措施 (18)7.3加强能源管理 (19)第七章效益分析 (19)8.1 社会效益..................................................................................................................... (20)8.2 经济效益 (20)第九章结论 (21)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岳西县城高速出入口及温泉大道沿线景观工程1.2 承办单位:岳西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1.3 拟建地点高速出入口及温泉大道沿线景观工程位于县城所在地天堂镇,主要包括高速出入口周边地块及温泉大道沿线区域。
高速出入口是岳西对内、对外交通枢纽,温泉大道为高速出入口连接城北政务区和温泉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是城市的核心地块,有着重要的生态、景观作用,也是展示岳西形象的门户。
1.4 建设内容和规模1.4.1建设内容本项目工程主要包括两个地块,一是高速出入口及周边地块,二是温泉大道沿线地块。
高速出入口及周边地块主要结合即将实施的城西公园、莲云大道拓宽工程以及在建的温泉大道工程,规划建设城西公园入口广场(高速出口西侧)、街头游园(高速出口东侧)、环形交通岛(莲云大道与高速路出口、温泉路交叉口中央)、边坡绿化(交叉口北侧及东侧);温泉大道沿线地块主要为温泉大道(2.7KM)及其连接线天堂西路(500M)的道路景观提升,主要实施内容为分车带绿化、沿街绿化隔离带以及道路两侧的山体护坡。
1.4.2建设规模高速出口地块景观工程:城西公园入口广场约17.6亩,街头游园约11.3亩,边坡景观绿化约3亩,环形交通岛约3亩。
温泉大道沿线地块:基本护坡长3000M,含6处景观挡墙;道路分车带绿化面积约12200㎡,沿街绿化隔离带约15500㎡1.5 建设年限2014年8月——2015年8月。
1.6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约为1773万元,资金来源为县财政拨款。
1.7 项目背景1.7.1 岳西县基本情况岳西县地处大别山东南、皖西南边境,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英山(属湖北省)等5个县接壤,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距合肥197公里,距安庆117公里。
人口40.1万,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岳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初具规模的贫困县。
岳西县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拥有一批花岗岩石板材加工企业,年产板材128000平方米,并且有汽车制造的配套企业,如发电机缸套、汽缸垫、蓄电池等。
岳西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集中地区之一,被誉为“华东的瑞士”,风景名胜点多面广。
著名旅游景区20多处,大小景点180多个,有“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华东第一方塔”法云寺塔,“安徽第一漂”天仙河,“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风景别致的国家自然保护区鹞落坪、石关避暑山庄、汤池温泉等更是使人留连忘返。
另外,云峰峡谷、明堂山、广佛庵、“深村红叶”等,如明珠洒落在千山万水之间,地理上连成一片,背景里一脉相承,形成了地域广阔,内涵丰富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华大地不可多得的瑰宝。
岳西县资源丰富,物产甚多。
物种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农业的基础;旅游资源是岳西县的特色资源,红色文化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众多的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使岳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将促使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1.7.2 项目建设区的基本情况天堂镇是大别山区唯一的纯山区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岳西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商品聚散地。
2005年全镇辖4村6个居委会,170个村民组,4116户,人口46615人,其中农业人口15949人;面积42.13平方公里,属丘陵和小盆地地形,镇内地势起伏不大,海拨300—600米;皖河下游衙前河自北环城流经全境,经潜山县、怀宁县,注入长江;105、318国道纵横穿越全境,并有县内干线与全县27个乡镇相通,六潜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岳武高速公路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
天堂镇以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配件、工艺被、农特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为主的颇具规模的企业群体,全镇有中外合资企业两家,有三家企业被省命名为明星企业,两家企业为省出口创汇大户,一家进入省乡镇企业50强。
其中天鹅、天纺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两家绗缝被生产出口企业;迅启、万瑞等安徽省著名的汽车配件城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天堂镇的工业现状为镇外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进入天堂镇,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型工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的平台。
1978年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经济迅速增长,城镇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截至2010年建城区面积已达9平方公里,机关办公区、文教卫生区、商贸流通区、工业生产区和居民区等功能区基本形成,县城区人口15万多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天堂镇大部分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全镇海拔300—600米,特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但人口多,耕地少,全镇现有耕地面积5863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只有0.37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纷纷挣脱土地的束缚,利用县城所在地优势,转向二、三产业,大多数农民摆脱了贫困。
天堂镇是我县经济基础较好,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的乡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岳西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有序、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资源,做大做强山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打造“特色强县”,依托生态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核心竞争力。
以绿色、高端化为方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做特一产;以生态工业为支撑,加快转型升级,做强二产;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业,做优三产。
全方位构筑生态特色产业体系,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竞争力。
岳西县正在逐步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努力建设并形成皖江城市带生态产业集聚区、全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推进核心区;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基地、汽配电子农机产业基地、轻纺服装产业基地、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红色旅游及休闲、度假、健身、养生、修身基地。
力争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5.6%;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年均增长18%;生态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乡镇和村庄布局适度集中,基本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体制机制。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岳西县是一个生态完好、植被覆盖率很高的纯山区县,但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薄弱、交通不发达的影响,县城内道路基本为一块板形式,道路狭窄,沿县城主干道两侧仅有些种植了行道树。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居住、活动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了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完同时根据县打造“宜居宜游”特色生态县城、提升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优化交通格局的要求,打造生态景观门户和沿城市主干道建设绿道网是非常必要的。
善了道路功能,提升县城市形象的举措。
2.1.1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生态产业发展的需要公园、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道路绿化分隔带虽小,但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重要显眼,对城市面貌影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公园、道路绿化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发挥好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主干道,作为进入城市的视觉点,它的视觉效果以及体现出的视觉元素将直接影响到对于城市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岳西县的经济有了跨越式发展,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正努力建设并形成皖江城市带生态产业集聚区、全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根据《岳西县城市总体规划》,要将岳西县城打造成“以生态产业集聚、休闲宜居宜游为特色的大别山区域核心县城”,但是现状在城市规模和环境建设方面仍相对滞后,无论是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还是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与“宜居宜游”的生态型城市还相差甚远。
高速出入口地块是县城门户所在,也是县城区间主干道的节点位置,在建的温泉大道则是连接城北新区的城市主干道,拟扩建的莲云大道是连接西部工业园区的城市主干道,建设路则是连接南部主城区的城市主干道,所以依托城市干道打造生态景观是必要的,有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助于岳西县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和风貌。
2.1.2 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框架正不断加大,新增人口大量涌入,车辆的不断增加,岳西县城目前拥有的公园、广场、道路的景观绿化极为简单,无规划、无观赏性,难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