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

宁陕县江口小学:李红侠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宁陕县江口小学:李红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103页、104页例1、105页做一做和阅读资料。

【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及相关变式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用假设法和列表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法的解题思路。能解决生活中“鸡兔同笼”的变式问题。

【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猜测、列表、画图、假设等活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及学习单

【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体现学习过程和思维的训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学思想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1.古题激趣(课件出示)

2.揭示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

1.出示103页例1。

2.理解题意,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3.猜一猜鸡兔各几只?引发学生有序思考。

4.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师巡视及时了解学情)

5.汇报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1)列表法(2)画图法(3)假设法

6.引导小结假设法的一般解题思路。

三、策略梳理,建立模型

1.回顾整理解题方法。

2.解答古题,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3.感受“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初步感悟这一数学模型。

四、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1.第105页做一做。

2.猜一猜活动。

3.课外推荐第105页“阅读资料”。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方法:猜测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验证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8×2=16(条)8×4=32(条)

26-16=10(条) 32-26=6(条)

4-2=2(条) 4-2=2(条)

兔:10÷2=5(只)鸡:6÷2=3(只)

鸡: 8-5=3(只)兔: 8-3=5(只)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本节课我就开门见山的引入古题,明确任务,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全程参与思维活动。

2.由于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理解假设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比较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难度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自主尝试,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能抓住重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鸡兔只数与腿数的变化规律,为理解假设法铺垫基础,通过画图法的直观展示,加深对假设法的理解,从而很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1.语言缺乏感染力和亲和力,造成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各环节过渡语不够自然。

2.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我的困惑

1.如何自然又高效的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3.如何合理把握各环节的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