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
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的现状调查

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的现状调查摘要性别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关注,性别角色教育更是影响幼儿一生的性教育话题。
专家认为3—6岁是幼儿性别教育的敏感期,家长在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拟调查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的现状情况。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有效问卷84份,统计了来自公立园、私立园3—6岁的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的现状情况。
从家长的性别角色教育观念和性别角色教育行为两个方面针对家长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的意识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对性别角色教育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多数家长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教育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的认识两性关系,在性器官的认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该调查范围较小,仅供日后较为家长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性别角色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性别角色教育;意识;现状A Research of Present condition on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awareness ofgender role education at the age of 3--6AbstractThe problem of sex educatio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The education of sex role is a topic that will influence the child;s whole life. Experts think that it is a sensitive period of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from 3-6years old, during which par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is study will interview the parents whose children;s ages are ranged from 3-6years ol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84 pieces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hich include the state quo of parents’ attitude and awareness toward sex role education in both public kindergarten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 It analyzed the sex role education to children both from parents’ awareness and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what influe nces the sex education most are 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income. Most of the parents don’t only know how to introduce the sex relations to the children but also have a right understanding of sex organs. Due to the limited survey range, this study is only a reference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sex education.Key words: gender role education; Consciousness; The status quo一、问题提出随着儿童性侵犯问题被越来越多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幼儿性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家长,急切的想知道关于幼儿的性教育方面的各种问题。
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

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作者:张付庆钱文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采用实验测试法,选取了72名被试,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24名被试,男女各半。
研究者通过性别恒常性测验和性别角色偏好测验,验证了柯尔伯格性别认知发展理论提出的性别认同性、性别稳定性以及性别一致性三个阶段发展的线性模式。
在考察性别、年龄与性别恒常性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者发现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年龄效应非常突出,但性别恒常性水平的高低与性别角色偏好之间并没有出现如柯尔伯格理论所假设的高相关性。
[关键词]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柯尔伯格;性别角色偏好[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44-05一、研究问题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性别定型化(sex-typing)是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以及获得适合自己性别的动机、价值观和行为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三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即性别认同的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以及性别定型化行为模式的获得。
对于这一过程,心理学家们由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立足点,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分析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精神分析模式、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以及性别图式模式。
柯尔伯格提出了性别认知发展模式。
最早对精神分析模式和社会学习模式忽视儿童主体能动性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率先强调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主体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
性别认知发展模式也不同于性别图式模式的从信息提取和加工的角度来分析性别认知。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表现为性别恒常性的分阶段发展:最初是性别认同性阶段,即儿童3岁左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
其次是性别稳定性阶段,即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知不随时间、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儿童7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阶段,即儿童的性别认知不随自身的发式、衣着以及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3-6岁幼儿分享行为性别差异

13-6周岁幼儿不同性别分享行为的实证研究3.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3-6岁幼儿,介于此年龄阶段正处于学前期,尚处于幼儿园阶段,在样本选择方面,本次研究选择绍兴市越城区阳明幼儿园作为样本单位,在绍兴市越城区阳明幼儿园共抽取儿童60人,考虑到年龄差异,在大班、中班和小班中各抽取20人,又考虑到性别差异,因此在各个班级中选取样本男女各一半。
在确定研究对象过程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名单中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20人,确保了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有利于客观结果的产生。
3.2研究假设3-6周岁不同性别的幼儿分享行为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显著,以及差异的表现形式和方面,都需要仔细分析得出。
本次研究所做出的假设分别有以下几种:男女在食物方面的分享行为没有差异。
得出本假设的原因是,男女性别因素并不直接影响对食物的偏好,现存的研究也没有证明男女之间在食物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通常情况下,幼儿阶段不管男女都喜欢吃甜食和小零食,尽管有些幼儿食物方面有特殊喜好,但没有研究证明与性别有显著相关。
除此之外,男女之间在食物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
在玩具分享方面男女有差异。
因为男孩和女孩在玩具喜好上本身就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男女可能会在玩具分享方面存在差异,至于差异如何,在数据分析之后将会得出结果。
假设幼儿不同性别在玩具分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4岁幼儿分享行为很差。
3-4岁正处于幼儿期到学前期的过渡阶段,幼儿分享行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表现在自我中心主义较强、而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倾向相比较弱,因此本次研究假设幼儿分享行为将会呈现从低到高的趋势,3-4岁是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幼儿分享行为将会很差。
4-5岁比3-4岁提高很多。
4-5岁是分享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里幼儿的分享行为将会得到加速发展,并在5岁左右达到增速巅峰,之后呈现负加速现象,本研究假定4-5岁阶段的幼儿分享行为将会比之前的阶段提高很多。
⑤ 5-6岁比4-5岁有较少提升,由于5岁是分享行为发展的巅峰阶段,因此在5岁分享行为达到顶峰之后,亲社会行为发展将会出现负加速现象,换言之,增速将会较之前降低很多,但是并不会出现降低。
幼儿园性别角色平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幼儿园性别角色平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引言:性别角色平等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性别角色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然而,目前幼儿园性别角色平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1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存在在幼儿园中,往往存在着对男孩和女孩的刻板印象。
男孩被认为应该强壮、勇敢,而女孩则被认为应该温柔、细心。
这种刻板印象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发展,使得他们在性别角色上受到了限制。
1.2 教师的性别偏见幼儿园教师在性别角色平等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教师可能会在行为上对男孩和女孩有所偏袒,比如在活动上更多地选择男孩参与,或者对女孩的行为要求更为严格。
这种性别偏见会影响孩子们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知。
1.3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性别角色平等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可能会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有强烈的刻板印象,比如鼓励男孩玩具枪支和女孩玩娃娃。
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中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二、问题分析2.1 影响孩子自我发展幼儿园性别角色平等教育的问题在于,它限制了孩子们的自我发展。
当男孩被要求强壮、勇敢时,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感表达;而女孩被要求温柔、细心时,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这种限制会影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认同。
2.2 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幼儿园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会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性别角色的固有认知。
当男孩被鼓励玩具枪支,女孩被鼓励玩娃娃时,他们很难超越这些刻板印象,发展出多样的兴趣和能力。
这种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3 影响性别平等意识的形成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形成性别平等意识的关键时期。
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平等教育,孩子们可能会认为男女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差异。
这种认知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
三、解决方案3.1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玩具、书籍和活动。
3—6岁幼儿性别教育调查研究

3—6岁幼儿性别教育调查研究作者:韩舒姝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3——6岁是幼儿性别角色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年龄段进行性别教育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百色某幼儿园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
该问卷共16道题目,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6份。
【关键词】:性别教育问卷调查建议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在3-6岁关键发展时期扮演者重要角色,对于引导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百色某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幼儿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认识、重要性、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
1.针对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认识的调查结果当问及性别教育是什么时,被调查者有50.86%选择包含以上三项——让幼儿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教育,教育幼儿具备与其性别相符合的特点,帮助幼儿发展适宜的性格、行为特点。
问及您如何看待女孩男孩化,男孩女孩化现象时,选择帮助学前儿童进行性别的区分和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选项的高达93.97%。
当问到“您认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時,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包含以下四项人的器官特征、名称;男女性别差异;认识性别,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与同伴的交往方式由此可知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认识还是具有非常清晰的定位的。
2.针对进行幼儿性别教育的必要性的调查结果当问及对学前儿童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是否有必要性时,选择有,帮助学前儿童进行性别的区分和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选项的高达93.97%。
问及对学前儿童进行性别角色教育谁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时,73.28%的教师选择父母。
问及当问及是否给学前儿童上过以性别角色为主题的活动时,给孩子上过性别角色教育主题活动的占71.55%。
由此可知对学前儿童进行性别角色教育非常有必要,承担性别角色教育的主要责任教师认为是父母,加强家园合作显得很重要。
开题报告 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

此外,一个调查父母对儿童个性自由描述的国际气质和个性研究群体调查了来自比利时、中国、德国、波兰、新西兰和美国等七个不同国家的数据。这些调查者把五因素作为父母对3~12儿童广泛描述词的分类,并证明出,在不同国家,76%到85%的描述词能够被归为大五因素分类。这表明还有一些特质难以归入到五因素模型中。
韩国对个性的研究初期对青年心理方面的研究比较活泼,到了60年代后期才兴起对
幼儿的研究活动。在1950年黄应连与姜皇硅发表了对于韩国青少年时期学生的一般性的性格的研究结果。
1957 年,Tupes 为美国一航空部门进行“操作效能”的研究,他对卡特尔以前的研究和其他的相关研究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了五个因素:(1)向性;(2)一致性;(3)独特性;(4)情绪性;(5)文化性[12]。1963 年,Norman 看到这个报告之后,从卡特尔变量中选取了一套变量,经过对该变量的因素分析后,也得出了五个因素。正是 Norman 的研究促使了人格五因素研究的真正兴起。此后,Borgatta, Smith, Digman, Peabody, Goldberg 等心理学家通过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因素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来验证这个发现。他们经过探索后也认为,最主要的人格特质几乎完全可以用 5 个广泛的维度来描述,而且这五个维度是比较稳定的,即大五因素。
2.国外研究状况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行了一场幼儿园运动,美国本土化幼儿园成为主导。但是,福禄贝尔重视儿童个性和独特性的观念仍然是幼儿园的核心。这场运动中,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学前班的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强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计划、想办法,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杜威关注生活、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理念,成为美国当时幼儿课程设计的主流[15]。目前,美国幼教课程模式主要有蒙台梭利模式(Montessori)、高瞻远瞩模式(High/Scope)、河滨街模式(Bankstreet)、卡密—迪泛思模式(CamiiDeVries)和直接教学模式(DI)五种,除了直接教学模式属于结构性课程,教师是指导者的角色外,其余四种模式都强调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与辅导者的角色,重视幼儿个体个性的发展[7]110-116。核心。这场运动中,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学前班的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强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计划、想办法,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杜威关注生活、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理念,成为美国当时幼儿课程设计的主流[15]。目前,美国幼教课程模式主要有蒙台梭利模式(Montessori)、高瞻远瞩模式(High/Scope)、河滨街模式(Bankstreet)、卡密—迪泛思模式(CamiiDeVries)和直接教学模式(DI)五种,除了直接教学模式属于结构性课程,教师是指导者的角色外,其余四种模式都强调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与辅导者的角色,重视幼儿个体个性的发展[7]110-116。
幼儿园幼儿性认知调查报告

幼儿园幼儿性认知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性认知是指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特征的认知。
幼儿期是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性别教育的重要阶段。
为了了解幼儿园幼儿的性认知水平,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园幼儿的性认知发展情况,为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提供参考和支持。
3.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幼儿园幼儿,包括男女各50名,年龄范围在3至6岁之间。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对自己的性别的认知;2. 对他人性别的认知;3. 性别角色的认知;4. 性别认同的表达。
问卷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片,以便幼儿轻松理解,并通过面谈的形式,帮助幼儿填写表格。
4. 调查结果及分析4.1 对自己的性别的认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幼儿已经可以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性别,即男孩或女孩。
其中,有80%的幼儿可以正确指认自己的性别。
4.2 对他人性别的认知对于幼儿来说,他人的性别认知是一个可感知而又相对复杂的过程。
我们发现,大约50%的幼儿可以正确判断他人的性别,而其他的幼儿可能会出现些许混淆。
4.3 性别角色的认知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于男孩和女孩在行为、兴趣、职业等方面的规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已经初步形成,例如,他们普遍认为男孩应该喜欢体育运动,而女孩则更喜欢玩娃娃。
4.4 性别认同的表达性别认同是指幼儿对于自己性别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幼儿对于自己的性别是认同的并且积极表达,少数幼儿可能会有些犹豫或困惑。
5. 总结及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幼儿园幼儿普遍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性别认知能力;2. 性别角色的认知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3. 部分幼儿在性别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针对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提出以下建议:1. 引导幼儿正确认知到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性别认同;2. 着重强调性别不应成为限制幼儿兴趣和职业选择的因素,鼓励幼儿跨越传统性别界限去探索世界;3. 建立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尊重和接受不同性别的人。
3-5岁幼儿坚持性发展与幼儿性别特征的调查报告

3-5岁幼儿坚持性发展与幼儿性别特征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关键词幼儿坚持性性别特征幼儿坚持性的强弱直接影响个体完成任务、协调人际关系及适应未来社会的水平,儿童期坚持性强的个体成人以后更能抵制诱惑,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并能更为成熟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危机。
而调查发现幼儿的坚持性非常的弱,而幼儿的性别使幼儿的坚持性存在差异。
坚持性是自我控制能力的组成部分,是指能将目的贯彻到底以及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控制发展的标志,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坚持性的强弱直接影响个体完成任务、协调人际关系及适应未来社会的水平,儿童期坚持性强的个体,成人以后更能抵制诱惑,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并且能更为成熟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危机。
坚持性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期,无论是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还是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的过程,在幼儿期都表现为一个不断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著名的“果汁软糖”实验中证明,如果缺乏坚持性,则幼儿的社会性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研究者对实验幼儿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孩子上中学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持换得第二颗糖的孩子通常独立性强、自信、开朗、社会适应性强;而那些早年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多的表现出孤僻、易受挫折、固执,往往容易屈服于压力,逃避挑战。
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赖灿成对我国2—6岁儿童的坚持性发展作了研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坚持性与智力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坚持性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坚持性发展水平低的幼儿,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低。
这一点与1980—1981年邓恩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坚持性能使幼儿更专注地从事各种智力活动,不轻易退却,有助于提高智力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加上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了孩子们的生活需求,现在的孩子表现出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等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做事情虎头蛇尾,刚开始时认认真真,时间稍长就不能坚持,做不到有始有终,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轻易退缩,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止步不前,由于时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幼儿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给予自己肯定的评价,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孩子生活和学习,还易造成幼儿任性有余而自控不足,执拗有余而坚持不足,阻碍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至6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
——以上海市靖海之星幼儿园为例
摘要
两性话题一直是恒古不变的议题,对性别的不同看法会影响日常生活中两性的和谐共处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
而现阶段社会视线相对聚焦在成人对于性别的态度上,笔者认为关注3~6岁幼儿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是我们关注社会两性和谐的基础。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自然观察、提问等方法,以性别角色发展中的“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坚定”三个指标出发,以“性别偏好”为辅助因素,对小、中、大班各20名幼儿进行了相关提问访谈,并对他们父母及教师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幼儿性别发展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同时笔者也对三个参与调查年龄班幼儿的日常性别角色扮演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以研究现阶段3~6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结果如下:
(1)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存在较大的年龄特点,从小班到大班成逐渐稳定的趋势。
(2)幼儿在3岁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性别认同能力,在6岁时达到稳定。
(3)幼儿对自我性别和他人性别稳定性的判断上存在明显差异,3岁幼儿已经获得了自我性别判断,但对他人性别稳定性的判断错误率高,可能受已有经验影响,这一数值到大班也未能出现显著提高。
(4)小、中、大班儿童均已建立基本的自我性别坚定性,其性别坚定性的发展在3~5岁阶段发展缓慢,5~6岁增长较快,在6岁时趋于稳定。
(5)环境教养因素对幼儿角色稳定性的发展影响较大,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了被测儿童对调查提问的判断。
关键词: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发展,性别教养方式
Abstract
The topic of gender has alway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stant ancient, gender differences will affect the daily life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both sexes and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t present, the social line of sight is relatively focused on the attitude of adults for gender, I believe that attention to 3 to 6 years old
children's gender role of healthy development is our focus on social harmony between the basis of gender.
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natural observation, question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gender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identity", "gender stability", "gender firm" three indicators to "gender preference" as a supporting factor, A total of 20 young children in small, medium and large classes were interviewed, and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parenting style and the educational attitu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x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investigated the daily behavior of three young children Gender role play conducted a follow-up survey to study the current stage of 3 to 6 years old children's gende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roles in children there is a large age characteristics, from small classes to large classes gradually stabilized trend.
(2) children at the age of 3 already have a basic gender identity ability, at 6 years of age to achieve stability.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judgment of self-gender and other person's gender stability. 3-year-old children have obtained self-sex judgment, but the judgment error rate of others is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the experience. The value to the big class also fail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4) small, medium and large children have established basic self-gender firmn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gender firmness in the 3 to 5-year-old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slow, 5 to 6 years of rapid growth, at 6 years of age tends to be stable.
(5) The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children, and the gender stereotype affects the judgment of the children under investigation.
Keywords: gender role,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gender rearing style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