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感言(精选四篇)_《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感言(精选四篇)_《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讲述种子旅行和成长的寓言故事。
主人公小种子在书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种子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成长精神,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四篇读后感。
在《一粒种子的旅行》中,小种子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
无论是被风吹走,还是被鸟儿啄食,他都努力地坚持生存,努力成长。
正是因为这种不屈不挠的毅力,最终小种子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给人们带来了阴凉和希望。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迎来成功。
这本书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第二篇:种子的成长和改变《一粒种子的旅行》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改变的故事。
小种子在书中经历了许多事情,从最开始的小小的一粒种子,到后来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这个过程中,小种子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成长。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成长和改变的可能,只要我们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克服自己的困难,就一定能够迎来成功。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成长和改变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成长过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让我明白了梦想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愿望。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逐梦想的决心。
第四篇:种子的孤独和坚强在《一粒种子的旅行》中,小种子经历了许多孤独和坚强,但他从未被这些困难击倒过。
他一个人孤独成长,但他仍然坚强地面对着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充满力量和希望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地领悟了坚持不懈的毅力、成长和改变、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孤独和坚强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本书,并从中受到启发,实现自己的梦想,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讲解种子从发芽、生长到成熟的过程,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及传播方式,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生长过程。
重点:种子发芽、生长、传播的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请幼儿猜测:“一粒种子是如何旅行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和实物种子,讲解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
(2)通过PPT和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种子生长的过程。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引导幼儿思考:“种子旅行”的意义,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2. 种子的生长过程3. 种子的传播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一粒种子的旅行”。
2. 答案要求:画面中包含种子发芽、生长、传播的过程,颜色搭配合理,形象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过程,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植物,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生动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种子的旅行读后感6篇

种子的旅行读后感6篇种子的旅行读后感篇1我今天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德国的安妮·默勒。
这个故事讲了一粒种子的旅行。
世界的'种子很多,但是有很多种子在不停的散播,各种种子都在散播,都在旅游,有些种子力量不够,只能靠物品来投出种子发芽。
还有的要旅行车,所谓的旅行车就是小动物,小鸟直接把种子吃掉,如果幸运的话,会掉到土地上发芽成长。
有些种子是靠像勾子一样的花喷向空中后掉到土地上成长。
草莓的根只要垂到地上就可以发芽,这就是一粒种子的旅行。
各种各样的种子都在旅行。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每一粒种子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都坚强面对,完成了生命最精彩的演绎。
其实,我们的成长和他们一样,要经过很多事情和努力来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向他们致敬!种子的旅行读后感篇2读完了这本书,我发现植物要靠外力才能去别的地方生根发芽。
比如,蒲公英的种子要靠风力才能去别的地方,还有苍耳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还有植物本来没有脚,没法旅行,但是,植物却能想出种种奇妙的`办法去旅行。
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图画得很有艺术,特别美丽,又很真实,使我感到非同寻常的艺术感。
种子的旅行读后感篇3人类想要旅行,可以坐车,乘火车,乘飞机……植物想要旅行,就得靠种子,种子没有脚,但是它可以翻山越岭,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用绘画、简单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种的旅行方式。
它们不管落在哪里,都会不断地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
美丽怡人的植物点缀着奇妙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真的很佩服它们!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会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
凤仙花也叫“别摸我”。
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有些种子用风来进行旅行。
蒲公英随着风的方向就像个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
树木也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当它的种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章节为第二章《探索种子成长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生长的过程、种子传播的途径以及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2. 帮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提高幼儿对大自然中生物相互关系的认识。
3. 培养幼儿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幼儿对生活中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途径。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实物、放大镜、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中种植的植物,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种子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通过PPT和视频,讲解种子生长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分组讨论:种子传播的途径,每组选一种传播方式,进行角色扮演。
(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植物,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
2. 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3. 种子传播途径:风力、水力、动物、人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种子旅行”为主题,画一幅画。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种子的奥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传播途径,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及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PPT。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片美丽的森林,让学生观察森林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从哪里来?”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
(2)教师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3)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种子传播的方式,并在画纸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种子的结构。
(2)举例说明种子传播的两种方式。
2. 答案:(1)画出种子的结构图。
(2)例:风力传播、动物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观察它们的传播方式。
(2)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秋天来了》,教材的章节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内容详细描述了种子在风力、动物、人类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展开一场奇妙的旅行,最终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图片、视频、PPT、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出种子的话题。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传播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粒种子的旅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2)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种子传播的途径。
(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
(2)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传播方式?”5. 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传播的途径:风力、动物、人类等。
(2)种子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种子,并描述它的传播途径。
2. 答案:(1)种子名称:蒲公英(2)传播途径:风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传播的途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倾听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纪律管理,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展开,通过故事、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种子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生长过程。
重点:认识不同种子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种子标本、放大镜、实验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一粒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关注种子传播的方式。
激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样旅行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PPT课件,介绍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自体传播。
以实际例子讲解,让幼儿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种子传播方式。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4. 实验观察(15分钟)分组进行种子传播实验,观察种子的传播过程。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外观特点。
5.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种子传播的创意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种子传播的方式。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种子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自体传播不同种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种你最喜欢的种子传播方式,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画风力传播的种子,例如:蒲公英。
描述如下:“风力传播的种子像小伞兵,风一吹,它们就飘到远方去旅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明。
他非常喜欢大自然,尤其是种子。
他觉得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可以孕育出美丽的花朵和茂盛的树木。
于是,他决定带着一粒种子开始一段奇妙的旅行。
小明拿着一粒种子,来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
他找了一个适合的地方,轻轻地将种子埋在土里,并用水轻轻地浇灌。
他告诉种子说,“你要好好生长,长成一棵茁壮的树,让这片田野变得更加美丽。
”种子听了,仿佛也在微笑。
接着,小明又带着种子来到了一座高山。
他找到一个山洞,将种子放在了一个温暖的角落。
他告诉种子说,“你要在这里安心成长,将来可以为山林增添一抹绿色。
”种子听了,仿佛也在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小明又带着种子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旁,他将种子轻轻地撒在了泥土里。
他告诉种子说,“你要和这条小溪一起成长,让水边的花草更加繁茂。
”种子听了,仿佛也在欢快地舞动着。
种子在小明的悉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它在田野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为小鸟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它在山洞里长成了一株坚韧的树,为山林增添了一抹绿色;它在小溪旁长成了一株婀娜多姿的树,为水边的花草增添了生机。
小明看着种子长成了一棵棵茁壮的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他明白,每一粒种子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只要用心呵护,它们就会在世界各个角落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这就是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
它告诉我们,用心呵护每一粒种子,让它们在旅途中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愿我们都能像小明一样,用心去呵护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都说“看书看皮(封面),看报看题”。拿到一本书,我们要先从这本书的封面开始看起,因为封面往往有许多重要的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这本绘本的封面,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展示台投影)
预设:文字信息:1)书名:《一粒种子的旅行》;2)作者:安妮•默勒 文·图;3)王乾坤翻译;4):南海出版公司
提醒:默读是不出声地读。
预设:1.我们探索到的第一个种子旅行的方法是等种子成熟后,把种子抛到空中
2.我们探索到凤仙花、老鹤草这些植物的种子是用这种方法的。
3.我知道蒴果是什么了,就像种子一样的壳。
a.师问:你真厉害,请问你是怎么知道蒴果的?
生答:文中的小图片
4.我们探索到凤仙花的种子成熟后如何抛到空中:因为凤仙花的种子躺在一个蒴果里,蒴果由几瓣组成,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快速收缩并弹开,所以种子会被抛到空中。
西工区白马学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读写绘”课程教学设计
学校:
执教教师:
班级:三年级
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目名称: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书目解读:
(一)主要容:
(德)安妮·默勒著的《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生命奇迹的精美绘本,讲述了种子是怎样旅行的。人类去长途或短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的呢?《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向我们展示了植物种子旅行的办法,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力量。
图片信息:有两株植物,高的那株叫做凤仙花,矮的那株叫老鹤草。在这两种植物上有盛开的鲜艳的花,也有花后结成的种子;有蜜蜂在采蜜,也有蚱蜢在休息。还有很多种子抛洒在半空中。
b.总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从封面上就可以获得这么多的信息,看来,看一本书,要从封面看起,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等等等等。我们平常去书店买书也要先看看书的封面哦!板书(看封面)
2.大胆写绘出自己观察或查找资料了解到的种子旅行的其他方法及过程。
3.联系自我,提升情感
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我们都在选择不同的方式在成长;我们可以像种子一样,借助各种方法和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每个人成功的方法可以是不一样的。请你写一写,画一画,你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他需要哪些方法。
二、课程设计:
(二)阅读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中植物旅行的三种办法,并使学生在课后或平常生活中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甚至是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写绘点:
1.制作阅读卡
(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查找资料来了解种子旅行的其他方法及过程)
一粒种子的旅行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具体过程
例子
a.师问:你将这个过程说得这么清楚,难道你见过吗?
b.生答:我看文中的图片,加上自己的想象得到的结果。
c.师小结:你真厉害,真有自己的方法。原来绘本中的图片这么重要。那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片。
图片解说:a.含种子的凤仙花的蒴果;b.蒴果打开了;c.老鹤草的投掷器;d.凤仙花和老鹤草种子被抛到了半空中。
(仔细观察精美的图片,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知识)
c.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也是用这种方法旅行的?
柳絮、树、……
2.第三站探索结果汇报
a.旅行的方法:“出租车”——动物
b.具体过程:
1)对于有含油附着物的种子,比如紫丁地花、雪花莲、报春花,还有一些春天开花的植物,经历了寒冬之后饥肠辘辘的蚂蚁会拖动这些种子,边走边吃,吃完含油附着物后,种子就被扔在了那些地方生根发芽。
8.总结:第一站探索完毕!那我们来总结下方法:1)读文字,找方法;2)看图片,展想象,助理解;3)联系实际。
(二)分工合作,自主阅读——教师放手,完全让孩子自己去阅读
那现在我们分成两小队,运用刚刚总结的方法,分队去探索书中介绍的其他种子旅行的方法。
汇报成果:
1.第二站探索结果汇报
a.旅行的方法是:借助风
d.师指导:图片是静止的,当时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把整个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放映,这样就能理解这些科学知识了。
5.小结:是的,当我们看这种科学绘本的时候,文字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东西从文字上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于是,细心的安妮·默勒阿姨为我们配上了许多精美的图画,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幅幅图画,展开自己的想象,理解文字的意思。(板书: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
2)对于有果肉的种子,比如樱桃、野蔷薇、黑莓、花楸果、苹果,它们用甜美可口的果肉吸引动物,有些动物吃果实的同时把种子也吃下去了,但是种子会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排在肥沃的泥土里,那种子就在那里生长。
二、探索绘本,指导阅读
孩子们,当我们想去远方旅行的时候可以乘飞机、坐火车、搭轮船……可是植物世界里可没有这么多交通工具,那他们是怎么去世界各地旅行的呢?让我们成立一个探索小队跟着安妮·默勒一起去探索种子旅行的方法吧!
(一)探索第一站(认真默读1~~4页)——教师指导阅读,讲解阅读方法
课件展示:认真默读1~~4页,边读边思考: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具体过程:
1)对于种子轻的植物来说,比如罂粟,当种子成熟时,风一吹,种子就从有许多小口子的外壳里摇出来,洒在四周。
2)对于有茸毛的植物来说,比如蒲公英,当种子成熟时,种子附在由细小茸毛组成的“小伞”上,随风旅行。
3)对于体型较大的树木,比如榆树、椴树、云杉、桦树、槭树、欧洲白蜡树、欧洲鹅耳枥,它们的种子拥有真正的翅膀。在种子向下飘落时,风会把他们抓住,此时,种子飞速旋转,像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那样转动,种子就吹到了遥远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记忆,引出绘本
1.回顾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谁还记得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讲的是什么吗?(介绍了三种植物种子旅行的办法:蒲公英靠风、苍耳靠动物;豌豆靠弹力)
2.感知绘本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讲的也是关于植物种子旅行的。但是这本书跟我们平常看的书有点点不一样,它有图有文字,是一本绘本,也称为图画书。
6.除了文中介绍的凤仙花、老鹤草外,你还知道哪些其他植物也是用这种方法旅行的吗?
预设:豌豆。(是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的豌豆妈妈就是用这种方法让她的孩子们去旅行的。
芝麻、喷瓜……
7.小结:俗话说“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更多的知识。(板书: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