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教案: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一、教学内容1. 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2. 掌握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3. 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4. 掌握电动机的分类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水平;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2. 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3. 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动机模型、电路图、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思考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讲解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电动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电动机原理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动机的原理与构造1. 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 构造:线圈、磁铁、换向器、支架等;3. 符号表示:。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 转速与电流、磁场强度有关;3. 电动机的分类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符号表示;(2)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根据电动机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动机模型。

2. 作业答案:(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符号表示:。

(2)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电流大小、磁场强度、线圈匝数等;举例:电流越大,电动机转速越快。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了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教案
(1)在漆包线两端用小刀刮去引线的漆皮,刮线的要求是________(填选项“A”或“B”)。
A.两端全刮掉 B.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
(2)线圈在转动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小华组装好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写出一条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闭合开关, 蹄型磁体中的金属棒AB是否动起来,使金属棒运动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b、如果将蹄型磁体移开,通电金属棒AB还会动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c、实验中,通电金属棒AB受力的方向并不相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做出猜想)
(2)、探究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根据控制变量法,应当怎样研究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是否有关?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A. B. C. D.
4.如图,闭合开关,导体ab向左运动,若只改变电流方向,ab向(选填“左”或“右”) 运动,以此为原理可制成(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5、同学们在制作电动机模型时,把一段粗漆包线烧成约3cm×2cm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3cm。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纸板上。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线圈下放一块强磁铁,如图所示。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3)、换向器会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后,为什么线圈能持续转动?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结合挂图向大家分析换向器的作用
当线圈越过平衡位置时,由于换向器的作用,改变了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继续转动下去。
教师讲述:从发现原理到实际应用之间,技术的桥梁作用不可忽视,进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7.2节,主要介绍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掌握电动机的构造和功能;3. 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的构造和功能;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构造和功能;难点: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机实验器材一套;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如电风扇、洗衣机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

2. 理论讲解:介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讲解电动机的构造和功能。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动机实验,观察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电动机转动原理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就地取材,设计一些关于电动机转速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 布置作业:(1)请用文字描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画出电动机的构造示意图;(3)结合实验,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并写出探究过程及结论。

六、板书设计电动机转动的原理1. 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 构造:线圈、磁铁、换向器等;3. 功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1. 电流大小;2. 磁场强度;3. 线圈匝数。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描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答案: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 画出电动机的构造示意图;答案:(略)3. 结合实验,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并写出探究过程及结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7章教案:第2节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7章教案:第2节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7章教案:第2节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上节课我们把电动机拆开,知道了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是装有电磁铁的定子和嵌有线圈的转子。

线圈通电后会转动,我们对电动机转动的原因做出了猜想,认为与电流和磁场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磁场是否对电流有作用力。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活动1: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选定图17-7中(a)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把直导体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直导体ab,观察它的运动,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现象:接通电源,直导体ab向外(或向里)运动。

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如果将蹄形磁铁移开,通电直导体还会动吗?说明什么?不会动。

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3)把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电路,使通过直导体a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直导体ab的运动方向。

现象:合上开关,直导体ab向里(或向外)运动,与刚才运动方向相反。

结论: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电流通过导体的方向有关。

(4)保持直导体ab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但把蹄形磁体上下磁极调换一下,使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直导体ab的运动方向。

现象:磁极调换后观察到直导体ab的运动方向改变。

结论:这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关。

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引导:当电流方向或者磁感线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变得相反。

那么,把一个通电的线框放到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想一想,做做看。

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

我们一起来看图17-8(a)所示,接通电路后,红色边和绿色边的电流方向不同,其受力方向相反,线圈便转动起来,当线圈转动到图(b)的位置时,绿色边和红色边受到的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线圈来回摆动几次就停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叫做平衡位置,此时线圈的平面恰好与磁感线垂直。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 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教案设计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 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教案设计
6.学生实验:尝试改变导体棒的受力方向,思考这个力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7.分析:这个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线圈通电时在磁场中为什么持续转动(20’)
问题二:线圈为什么能转动?
1、结构:电池、线圈、磁铁(图片:整体图和拆解图)
问题:谁提供磁场,电流怎么形成?特别的,磁铁作为导体,还起到连接电路的作用。——通电线圈在磁场受力转动。
导体棒:圆柱形直导线,放在导轨上能滚动,减小摩擦的影响→电源、导线:通电→磁铁:磁场
2.猜想:闭合开关后导体棒会怎样呢?→ ……
3.演示实验现象:导体棒发生运动→导体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什么?导体棒受力→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4.学生实验:试着重复老师的实验
5.问题:导体棒动了吗?怎么动?运动方向和老师的实验相同吗?→不同:导体棒受力方向变了
2.怎么改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方向→手动换向的演示→学生上台操作。
1、老师的演示电动机就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秩序转动的。手动换向不方便→实际电动机是怎样?有自动改变电流方向的装置,叫做换向器。→用之前的器材演示加装换向器后线圈的持续转动→学生结合图片试分析原因,教师补充。
2、归纳:电动机为什么转动?靠什么装置实现持续的转动?
2、知道了线圈转动的原理,想不想做一个老师开始用的小电动机呢?
3、学生活动:自制电动机
注意:
(1)组装后如线圈不动,轻推给初速度
(2)线圈与磁铁的接触要慢慢调节,太紧则摩擦过大,太松则接触不良。
4.学生制作,展示作品
缺点:线圈只是支在电极上,转动时晃晃悠悠。可以安装一根中轴,转动更平稳。
问题三:线圈为什么不能持续转动?
2.复习17.1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展示模型电动机拆开图片→哪个部分在转?线圈→线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转动?通电、在磁场中→为何线圈通电时在磁场中转动→电动机内部较为复杂,把多匝线圈简化为一根直导线更方便探究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2.理解电场力与电流力的作用;3.探究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效果。

二、教学重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PowerPoint或白板;•电池、导线、铁芯线圈等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学生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使用电动机的例子,如风扇、洗衣机等,引起学生对电动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2.1 电动机的构造教师通过PPT或者白板向学生介绍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定子、转子、触发器等。

2.2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师向学生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原理和力的作用原理。

通过图示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3.1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铁芯线圈3.2 实验步骤1.将电池连接到铁芯线圈的两端,使其形成电路;2.用手拨动线圈一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应该能观察到线圈转动的现象,并能够分析出线圈转动的原理。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教师讲解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动机的转动是由电磁感应和力的作用共同完成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力使线圈发生转动。

5. 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果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线圈会转动方向发生改变吗?2.如果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或减小,线圈的转速会发生变化吗?3.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什么关系?6. 练习与作业教师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写出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3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3
讲授新课
提示回忆奥斯特电生磁的实验,用展示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磁体对电流有没有作用?(即磁体产生的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怎么样去验证你的想法。
为了探究我们的猜想,探究通电线圈受力转动的具体情况,需要对电动机的主要部件进行合理的简化。
最后线圈简化成一段导线。
在总结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把一个通电线圈放在磁场里,线圈会怎样运动?指导学生做好“小小电动机”的实验,说明实际的电动机就是这样工作的。并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让学生观察直流电动机由什么部分组成?
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展示分析出:普通的线圈在磁场中是不能持续运转的。让学生联系所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提示和“小小电动机”相比较)。
1、教学重点: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②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
2、.教学难点:①电动机连续转动的工作过程
教学设计
本节设有“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换向器的作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三个段标。建议本节课用“组织学生对实验装置选用的交流讨论”、“教师对装置使用步骤和实验证据收集的铺垫”“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和得出结果”、“组织学生分析方框线圈通电后的运动情况并引出换向器,说明它的价值”、“分析电动机工作原理和安培力具体应用”五个方面来完成,其中实验步骤和实验证据的铺垫说明和换向器意义的介绍尤为重要。
通过直观教学,为探讨电动机的工作做好铺垫。承前启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利用直观的方式(模型),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乎情理地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讲解了换向器的工作原理再由学生自己验证想法,使他们印象更加深刻。

17.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7.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动机的组成结构,能够描述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并运用电动机。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一份电动机的实物或模型。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物理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问题:如果不使用电池,我们可以让电灯亮起来吗?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电机转动?2. 学习内容1.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电场力线的作用洛伦兹力的作用动力学原理的应用2.电动机的组成结构定子、转子和电刷的作用如何增大电动机的输出功率?3.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连通电源,形成电磁场。

定子绕组被激磁,形成旋转的磁场。

转子导体中的电流受洛伦兹力的作用,产生转矩。

转子绕过一段角度后,电刷自动换向,电动机继续顺时针转动。

3. 实验讲解1.展示电动机的实物或模型,并结合上述理论为学生讲解。

2.让学生分组,将电动机拆开,并观察其中的构造和细节。

3.教师讲解如何拆装,以及电动机的保养和维修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如果我使用更大容量的电池,这样能否让电动机转得更快?2.如果我用绝缘铜线来代替铁质导体线圈,会有什么影响?5. 总结结合本课所学,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电动机的作用是什么?2.电动机的主要组成结构是什么?各自的作用?3.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是什么?五、板书设计1. 导入:如何让电机转动?2.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t- 电场力线的作用\t- 洛伦兹力的作用\t- 动力学原理的应用3. 电动机的组成结构\t- 定子、转子和电刷的作用\t- 如何增大电动机的输出功率?4. 电动机的工作过程5. 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总结:电动机的作用、组成和转动原理六、教学反思本课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验观察的结合,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教学设计与反思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17.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分析概括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哪两个因素有关。

2.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里为什么会转动。

器材准备
电源、蹄形磁体、开关、导线、铜棒(导体)、滑动变阻器、线圈、导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2.电流的磁效应是什么?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情况叫作电流的磁效应。

播放课件:播放有关电动机动画。

分别点击开关(2个方向)和拖动滑动变阻器,观察电动机和车轮的旋转方向,由学生描述并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呢?引导学生回忆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能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

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我们知道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电器都需要电动机来带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如上图,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它的运动,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现象:接通电源,导线ab向外(或向里)运动。

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把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电路,使通过导线a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

现象:合上开关,导线ab向里(或向外)运动,与刚才运动方向相反。

结论: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电流通过导体的方向有关。

3.保持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但把蹄形磁体上下磁极调换一下,使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

现象:磁极调换后观察到导线ab的运动方向改变。

结论:这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关。

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引导:当电流方向或者磁感线方向变的相反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变的相反。

那么,把一个通电的线框放到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想一想,做做看。

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

如图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磁铁放在线圈下方。

通电后并用手轻轻推一下,观察现象。

这个时候,线圈就会不停地转下去,其实这就是一台小小的电动机。

我们做出一台小小电动机,那么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

探究点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接通电源,线圈在磁场里发生转动,但转动不能持续下去,转90角摆几下就停了。

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看演示。

演示:使线圈位于磁体两磁极间的磁场中。

1.使线圈静止在图乙位置上,闭合开关,观察。

现象:发现线圈没有运动。

原因:这是由于线圈ab、cd两个边受力大小一样,方向相反的原因,这个位置是线圈的平衡位置。

2.使线圈静止在图甲位置上,闭合开关观察。

现象:线圈受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结论:可是线圈能靠惯性越过平衡位置,但不能继续转下去,最后要返回平衡位置。

为什么会返回呢?
3.看图丙,使线圈静止在这个位置上,这是刚才线圈冲过平衡位置以后所到达的地方,闭合开关,观察。

现象:线圈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结论:这说明线圈在这个位置所受力是阻碍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这也就使线圈返回平衡位置。

那我们在探究实验中,线圈为什么能连续转动呢?
探究点三:换向器的作用
换向器的构造,两个铜半环E和F跟线圈两端相连,它们彼此绝缘,并随线圈一
起转动。

A和B是电刷,它们跟半环接触,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

线圈转动时,它通过换向器使电流方向发生改变,使线圈的受力方向总是相同,线圈就可以不停地转动下去了。

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如甲图所示:电刷B和半环E接触,电刷A和半环F接触,此时线圈中电流方向是abcd,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线圈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

如图乙所示: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此时电刷正好接触了两个金属半环中间的绝缘部分,所以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此时线圈在磁场中也不受力的作用。

如丙图所示:当线圈由于惯性刚刚转过平衡位置时,电刷B和半环F接触,电刷A和半环E接触,此时线圈中电流方向是dcba,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下,cd边受力向上,转动方向是顺时针。

如图丁所示: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此时电刷正好接触了两个金属半环中间的绝缘部分,所以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此时线圈在磁场中也不受力的作用。

由于线圈的惯性,当其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又返回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了,这样这个直流电动机就能连续不断的转动下去了。

在小小电动机中我们只利用了一半的电力,也就是线圈每转一周,只有半周获得动力。

如果设法改变后半周电流的方向,使线圈在后半周也获得动力,线圈将会更平稳、更有力地转动下去。

实际的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实现这项功能。

播放动画:电动机原理
介绍: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及发声原理。

指导阅读课本课本p29不同功能的电动机
继续播放课件:电动机生活中的电动机。

拓展:实际的直流电动机都有多个线圈,每个线圈都接在一对换向片上。

除直流
电动机外,生活中还经常用到交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也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来运转的。

电动机工作实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无污染。

板书设计
17.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二、换向器的作用
三、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实验,二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设计实验上,我首先通过实验将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电流通过导体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在处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我把多匝线圈分解为通电的一匝长方形线圈导线,这对学生来说就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就很容易接受了。

但线圈在磁场中不能够持续转动?怎么办。

此时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换向器这一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