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和需求量展望解析
世界石油生产布局、消费及贸易分析

世界石油生产布局、消费及贸易分析摘要:目前世界石油格局似乎呈现出“五分天下”的局面。
正如世界石油格局的发展演变,当今正处于“中心与外围对峙的时代”,世界“石油核心地带”的政治形势越来越严峻,相比同时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所具有储量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同时随着各国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不断增长,造成了石油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另一方面,在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超过一半的石油储量集中分布在中东海湾地区,而世界最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却分布在离中东地区较远的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石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衡,各个石油进口国为了获得石油资源充分的供应,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通过国际贸易和其它的政治经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对石油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西方各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以及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对世界石油能源的占领和争夺在不断的加剧。
从消费情况看,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地是北美、西欧、远东和亚洲等地区的国家,石油资源主要生产地和主要消费地的严重不平衡、不一致。
关键词:石油、生产、消费、国际贸易一、世界石油生产格局(一)美国、欧佩克仍然是世界石油格局中的主角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最大的进口国,也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的数据,2010年底,美国探明石油储量为3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2%。
石油消费量为8.5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1%。
早在1995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其总需求量的50%。
2005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7.2%,石油进口量为6.35亿吨。
根据美国能源部情报局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石油消耗量将增加1/3,石油产量将下降12%。
2010—2020年间,美国所需石油依赖从国外进口的比率将达到70%,此后还会进一步增加。
2010年欧佩克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068十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
中国石油消费量的计量经济分析

中国石油消费量的计量经济分析中国石油消费量的计量经济分析经济管理(责任编辑:周杰)李琦闰佩玉(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石油消费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寻求石油消费总量与社会经济有关指标的函数关系,可以对宏观调控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建立石油消费量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和进行各项检验的详细过程.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石油消费引言经济发展不能没有能源供应,石油是支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基本能源之一.目前,我国有2.1亿吨的石油消费量,~U2020年可能达到3.8亿吨.如果石油供应总量不能与消费总量同步增长,就很难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增长.因此找到影响石油消费量的因素从而准确的预测我国石油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趋势十分重要.一,石油消费总量计量经济建模的准备1.模型变量的选择作为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第一步,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找到可能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将所要研究问题进行抽象和模型化.1.1被解释变量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石油消费量受到国民收入和经济水平影响,同时也受其他因素诸如汽车拥有量,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的影响.本文以年度石油消费总量(Y_I)作为对我国石油消费的代表量,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拟建立模型以寻求它与解释变量(其他经济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函数关系.1.2解释变量根据经济学知识,我们知道,在一个经济实体中,影响石油消费总量的因素很多,考虑到数据的可收集性和可操作性,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以下变量作为解释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X.表1样本数据列表石油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民用汽车拥有城镇人均可支年份Y万吨煤)XI(亿元)Xa(亿元)量X万辆)性收入X元)19932l1l0.7034634.O052692.O0817.582577.40199421356.2046759.4076909.0O941.953496.2O199522955.8O58478.1091893.8O1040.O04283.00l996250l0.6067884.6099595I30l100.084838.90l99728llO.8074462.6Ol13732.70l219.095l60.30199828426.0078345.00l19O48.001319.305254.1019993O187.6082067.O0126l1O.0O1452.945854.0O200032053.1089442.0085673.701608.916280.00200l32784.1097315.0095449.O01802.046859.O0200235573.30105l72.00l10776.O02053.177702.00200338090.6O117251.9O142271.0O2382.938472.0O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32.3方程回归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石油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密切相关.(2)工业总产值(x工业总产值是国内企业总体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总产值的高低直接与石油消费量有直接关系.(3)民用汽车拥有量(X按2001年中国各行业石油消费构成看,交通运输业占30%以上,是石油消费最多的行业.目前中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石油消费将驶入快速增长的轨道.本文我们将民用汽车拥有量作为衡量汽车行业发展的指标,讨论其对石油消费量的影响.(4)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x.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提高表明居民的购买力提高,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石油消费量产生正影响.二,石油消费总量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2.1建立模型为了定量测算GDP,工业总产值,民用汽车拥有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的变化对石油消费总量的影响,建立石油消费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结合资料的历年数据分析得,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近似存在线性依存关系.故我们提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设定如下形式:y,--bo+blXl【+b2Xa+b3X3t+b4X4t+et其中,Yl,x.,x,x,)(4r如前定义,b.,b,b,b3.b为待估计参数,岛为随机误差项.2.2模型数据的选取对上述模型使用时间序列数据,选择《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3年相应指标数值.见表1.在高斯一马尔可夫假设的基础上,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OLS方法参数估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Yy12053.133+0.326Xlt-0.008Xa+7.103X3t-3.241X~标准差(1297.924)(O.157)(O.020)(3.495)(2.730)T检验值(9.286)(2.079)(-0.404)(2.032)(一1.187)标准化系数(1.418)(-0.036)(O.611)(一1.001)RZ=-0.983,-2:0.972,F:87.857,s:952.27,D—W=2.345有以上结果分析,虽然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回归的显着程度较高,但和系数的T检验值不显着,且系数的符号也与所预想的相反,回归模型应予以修正.三,调整分析3.1自相关检验作回归方程得到的残差趋势图:L==二盥塑_二=二苎卫__==二由图中可以看出由回归方程得到的残差没有明显的序列自相关性.3.2自变量的相关系数由于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实际情况不符,说明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45.—经济管理(责任编辑:周杰)表2解释变量线性相关分析XnXaX)(4tXlIl0.7640.9650.996X2t0.76410.6720.74609650.67210.9780.9960.7460.97813.3Ffisch综合分析法调整分析可以看出多数自变量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下面使用Frisch综合分析法对之进行调整.所NFrisch综合分析法,它是从相关系数r, 拟合优度R和标准误差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对开始选定的变量的取舍,剔出造成多重共线性的变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作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Yt--11207.786+0.226X1.RZ=_O.968,R'=0.标准差(1l15.951)(0.014)T检验值(10.043)(16.385)Y,=12200.582+0.163XaRZ=-O.711,I.=O.451,D—W值=0.596标准差(5581.879)(0.054)T检验值(2.186)(3.035)Y,=12452.320+11.354X3,RZ=-O.954,-.=0.949,D—W值=0.730标准差(1253.279)(O.833)T检验值(9.936)(13.634)Yt--11117.384+3.182X~RZ=_O.965,R':0.961,D—w值:1.235标准差(1162.320)(0.201)T检验值(9.565)(15.8O5)从上面的回归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回归显着性较好,但D—w值距2 也较远,说明白相关程度较高.根据经济理论分析和回归结果,由于x的R2最大,所以选取第一个回归方程为基本回归方程.(2)加入民用汽车拥有量x,对Y关于x.,作最小二乘回归,得Yt--11414.415+0.137Xl【+4.650X3tRZ=-O.979,R'=o.973,D—W值=1.496T检验值(11.835)(3.O57)(2.O45)可以看出,加入后,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有所增加,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也正确,并没有影响x..的显着性,所以模型中保留x.(3)加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啦,对Yt关于xx作最小二乘回归,得Y严l1730-318+0-314Xl【+7.524X3t-3.284X~T检验值(12.221)(2.173)(2.403)(.1.283)一,RZ=0.991,R=O.可以看出,加入)(4L后,拟合优度虽然增加了,但x的符号不正确,并且系数不显着,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比较与x,民用汽车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对石油消费量的影响大,所以在模型中保留X,略去Xm.(4)加入工业总产值x,对Y于Xx,X作最小二乘回归,得Y产11778.696+0.152Xlt--O.009X4.222X3tT检验值(8.964)(2.600)(-0.438)(1.631)R2=O.979,I'_0.970,D—w值=1.498可以看出加入x后,拟合优度R2减小了,且与X的系数都不显着,根据表1数据,Yt随x的递增而递增,所以其系数的符号应为正,而这里为负,从经济意义上看显然不合理,说明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略去xa.(5)通过上述分析,重新引入模型:YFO/x.x—计算得到石油消费总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应为Y产11414.415+0.137Xl—_4.650XT检验值(11.835)(3.O57)(2.045)RZ=0.979,I2:0.973,F:183.812,D—w值:1.4963.4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检验结果及经济分析模型中k=2,样本容量n=l1,在a=0.1下,t分布临界值为:t(8)=1.8595,F分布临界值为m(2,8)==4.46(1)不同回归系数表明不同的自变量对石油消费量的影响不同,所以从多元回归拟合结果看,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将引起石油消费量增加0.137亿吨煤,同样,民用汽车拥有量每增加1万辆将引起石油消费量增加4.650亿吨煤,二者都对石油消费量有显着的正影响.(2)该模型的F检验值达到统计显着水平,可以认为总体回归方程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3)各解释变量的T检验都在10%的水平上显着.(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0.973,说明各指标与石油消费量拟合的较好,所选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较强的解释程度较高.可以认为该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基本符合预期的经济理论,因此不应从回归模型中去掉任何变量.(5)D—W值小于2,说明模型有某种程度的正自相关.四,结论由定量分析得出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例如当年GDP的预测值,汽车产业的相关预测值,利用数学模型,对石油消费量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石油产业规划.经济发展是石油消费的原动力,国内石油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持续增长将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钢铁,石化,交通运输等重化工业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将可快速增长.我国目前石油供应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石油储量接替准备不足;需求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较高等方面,尚有的安全及其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掌握影响石油消费量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更好的制定石油产业的战略,更好的为经济服务.●参考文献[1]张世英,李忠民,袁伟民.经济计量学教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美)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_鲁宾费尔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接下页)信息化时代,文件与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内容,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和创新空间.创新之首,即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信息系统深入,广泛的应用,形成了质优量大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用户群体越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就越多,越广,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信息服务强调主动服务.档案部门要对信息产生的来源,信息共享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要经常动脑筋,想办法去收集信息,调查了解系统用户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范——46——围,形式,有计划地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并转化,制作成信息产品,提供服务.结束语信息化时代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机遇.文件与档案工作者必须主动掌握时代的节拍,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新的管理, 升华管理理念,摆脱困惑,使文件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保持同步,使个人的努力与企业提供的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含量,寻找新的创业之.■。
2002-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和需求量展望

• 若2020年汽车保有量为7700-8000万辆, 2020年汽车保有量为 年汽车保有量为7700-8000万辆 万辆,
中国石油消费量在4.3亿吨上下 中国石油消费量在4.3亿吨上下。如果汽车保有 亿吨上下。 量达到1亿辆,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 量达到1亿辆,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3268万吨,2002年减少到 3268万吨,2002年减少到 万吨 1848万吨 年均下降4.6%。 1848万吨,年均下降4.6%。 万吨, 90年代以来,燃料油消费量 90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稳定在3200-3600万吨 万吨, 稳定在3200-3600万吨,年 均仅增长0.4%左右 左右。 均仅增长0.4%左右。2002 年燃料油进口量1650万吨 万吨, 年燃料油进口量1650万吨, 约占消费量的50%。 约占消费量的50%。
2020年 2020年 22002200-2400 600
油需求增长,乙烯的自给率按50油需求增长,乙烯的自给率按5060%计算 60%计算。 计算。
• 化肥原料在2005年以后全部改用 化肥原料在2005年以后全部改用
其他燃料—煤或天然气。 其他燃料—煤或天然气。
中国化工轻油需求预测(万吨) 中国化工轻油需求预测(万吨)
8000
6000
• 2002年国内汽煤柴油表观 2002年国内汽煤柴油表观
4000
2000
0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消费量约1.25亿吨 1990消费量约1.25亿吨,1990亿吨, 2002年年均增长 2002年年均增长7.9%,消 年年均增长7.9%, 费柴汽比从1990年的 费柴汽比从1990年的 1.33:1上升到 1.33:1上升到2002年的 上升到2002年的 2.03:1。 2.03:1。
202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1、中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比重低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对于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明显。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
根据BP数据,2015-2019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不断增长。
2019年我国石油查明储量为261.9亿桶,但是占全球比重非常低,仅为1.51%。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也不断增长,增速波动变化,根据BP数据,2019年我国天然气查明储量为8.4万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长明显,但是在全球范围比较,仅占全球的4.23%。
石油天然气产量方面,随着我国开采设备与开采技术的发展,产量不断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原油产量 1.91亿吨,同比增长0.89%,其中,产量大于1000万吨的盆地有渤海湾(含海域)、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和珠江口盆地,合计1.6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7.6%。
2020年原油生产加快,加工有所放缓。
2020年1-11月,国内原油累计产量达1.8亿吨,同比增长1.6%。
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大陆的石油总开采量为2亿吨左右。
在天然气开发方面,2015-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递增,增速整体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天然气产量1761.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其中,产量大于5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珠江口、柴达木和松辽盆地,合计产量达1352.6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9.7%。
2020年1-11月份,生产天然气17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
注:2017年产量增速为-4.1%。
2、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旺盛石油天然气需求方面,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消费量逐年递增,增速波动变化。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19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达6.96亿吨,同比增长7.4%。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3047.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
2022年行业报告未来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态势预测

未来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态势预测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需高度重视和妥当解决能源问题。
而石油自然气无疑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经济进展、社会稳定、国家平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当实现。
我们必需抓紧制定和实施可持续进展油气资源战略,搞好石油自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节省使用,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进展。
当前中国油气消费进人快速增长时期,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石油(1)原油产量有所增长中国主要石油资源可以划分为东北石油区、西部石油区、东部石油区和海上石油区。
东北石油区包括大庆、辽河、吉林油田,2022年原油产量可能保持在6000万吨左右。
西部石油区包括克拉玛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一哈地区。
假如加强规划,加大投资力度,2022年原油产量也可能达到600()万吨左右。
东部油田区包括成功、大港、中原、河南、江汉、江苏等全部其他陆上油田,通过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持续应用和其他技术进步,2022年原油产量也有可能保持在5000万吨一6000万吨。
海上石油区包括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
通过鼓舞各大国有石油公司、外国石油公司都乐观投人力气,2022年海上油区的原油产量有可能达到500()万吨一600()万吨。
假如这些目标实现了,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就有可能达到2.2亿吨一2.4亿吨。
“十一五”时期中国原油供应和原油加工将连续增长,特殊是“十一五”前期,即2022-2022年,由于受世界高油价惯性的影响和刺激,国内原油产量在这2年仍将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估量月均原油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国内原油供应量将持续增长。
(2)石油进口趋于稳定2022年中国石油消费达3.28亿吨,已跻身于世界石油消费大国行列。
中国将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其次大石油消费国,和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今后5一10年间,中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2022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一3.8亿吨,而到2022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2.3倍(约5亿吨)。
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需求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需求分析发布时间:2005-09-14 10:402000-2004年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变动趋势(一)原油和天然气需求状况中国继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3年又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增长强劲。
200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
从中国石油消费的表观消费量看,2004年中国共消费原油2.9万吨,与2003年同比增长15.6%,这已成为中国石油市场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外依存度也逐步加大,从2003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42%,给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施加了新的压力。
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增长加快,中国石油消费量仍将继续快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作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所必须承担的潜在成本。
(二)成品油中国成品油的主要生产商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占中国原油加工总能力的90%以上。
这两个集团公司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产量约占中国这三类成品油产量的94%。
由于中国炼厂中催化裂化的生产能力较大,约占一次加工能力的30%以上,虽然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加氢精制的生产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但总体上看目前催化重整和加氢精制的能力仍较偏低,从而使成品油的结构仍不尽合理,而且汽油和柴油的质量也较国外同类产品差。
(1)汽油汽油主要用于各类汽油车和摩托车,近年来由于汽油车和摩托车的销量和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使汽油的消费量已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
从汽油的消费结构分析,2002年汽油在汽油车的消费量为2845万吨,2003年约消费3040万吨,比2002年增长约6.9%。
2002年汽油在摩托车的消费量为620万吨,2003年约消费汽油量为660万吨,增长约为6.4%。
汽油在其它方面的消费量2002年为300万吨,2003年大约为316万吨。
2002-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和需求量展望解析

3500
90年代以来,燃料油消费量
3000
稳定在3200-3600万吨,年
2500 2000 1500
均仅增长0.4%左右。2002 年燃料油进口量1650万吨,
1000
约占消费量的50%。
500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占50%左右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 汽车工业的发展成为拉动汽柴油消费的主要动
力,消费柴汽比有下降的可能
• 乙烯工业发展推动化工轻油需求强劲增长,将
来石脑油缺口会增加
• 将来实施节代油的政策和措施会导致燃料油消
费下降,但短期内由于电力供应紧缺,压烧油 难度大
• 若2020年汽车保有量为7700-8000万辆,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0
• 我国燃料油消费以直接燃烧为
主,集中在电力、石油化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 进口 出口 表观消费
建材、钢铁等工业部门,占消 费总量的78%,交通运输部 门的消费只占22%。
1、中国石油消费及消费结构现状
现阶段石油消费特点:
• 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2.39亿
吨,石油消费强度约0.20吨/千美 元。
• 消费柴汽比高于生产柴汽比,汽
• 201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8亿人,2020年增加到14.8亿人
• 按汇率1:8.28折合成美元,2010、2020年我国人均GDP分别为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3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
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
①②⑤“开源”方面的内容。
2.缓解中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A。
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B。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
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D。
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利用国外能源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3。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煤改气,导致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措施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实施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4.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
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
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5。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解决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
①②④ 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③④⑤3题,实施煤改气导致“气荒”,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措施是部分地区暂缓实施煤改气。
第4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建设;管道建设所经地区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故A正确、C错误。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D错误.第5题,中缅油气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①错误;中缅油气管道不能解决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②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③正确;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增加了油气进口渠道,可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④正确;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能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3、石油消费强度和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 节油型产业、节油技术和替代燃料的
发展,使得国内石油消费强度逐步下 降。
Ö /Ç ¶ §Ã À Ô ª 0.60
• 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将从2000年16%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ê 1975Ä ê 1980Ä ê 1985Ä ê 1990Ä ê 1995Ä ê 2000Ä ê 2005Ä ê 2010Ä ê 2015Ä
1、中国石油消费及消费结构现状
ÆÆÆ 17%
Æ Æ ü 8%
汽油
汽油
¤Ò µ Ã ñ Ó Ã µ ç Á ¦ ¸ 4% 4%
ÆÆÆ 75%
Ó æ Ò µ 8%
Ë ® Ô Ë Ì ú Â · 6% 7%
² ñ Ó Í ³ µ 24%
柴油
其他 26%
煤油
Å © Ò µ 33%
Å © Ó Ã ³ µ 14%
0.10吨/千美元。
• 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强度落后于
经济发展阶段相当时的日本,主要 原因是为满足我国乙烯能力将消费 大量的化工轻油,同时我国农业用 油量及航煤消费量都比日本较高。
• 日本在1986-1987年GDP总值与
我国2020年水平相当,其石油消 费强度约为0.05吨/千美元;
• 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阶段,
8000
6000
• 2002年国内汽煤柴油表观
4000
2000
0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消费量约1.25亿吨,19902002年年均增长7.9%,消 费柴汽比从1990年的 1.33:1上升到2002年的 2.03:1。
煤柴油的需求增长率。
2002年(实际)
2005年(预测) 2010年(预测) 2020年(预测)
2066
3450 5300 8400-9000 18.6% 9.0% 4.2-5.4%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 为解决资源短缺,我国将逐步用煤、
中国燃料油需求预测(万吨)
年 份 全国需求 年均增长
• 目前我国摩托车保有量接近40辆/
千人,将来我国广大农村、城乡结 合部将成为巨大的潜在市场, 2020年将达到80辆/千人左右。
5000 4000 3000
15% 10%
• 预计,2020年前代用燃料在我国
交通运输燃料中所占比例不会超过 5%,常规燃料仍然占主导地位。
2000 1000 0 2001年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5% 0%
• 化工轻油中,78%用于生产乙烯,
17%用于生产PX,其余3%和 2%分别是烷基苯料和合成氨原 料。
0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生产
进口
出口
表观消费
1、中国石油消费及消费结构现状
下降为2020年的8%,第二产业将从 2000年51%下降为2020年的45%, 第三产业将从2000年33%上升为 2020年的47%。
• 利用模型推算,2010年和2020年国
内石油消费强度为0.146吨/千美元和 0.098吨/千美元,对应国内石油需求 3.1亿吨和4.1亿吨。
ê 2020Ä
3、石油消费强度和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 我国燃料油消费以直接燃烧为
主,集中在电力、石油化工、 建材、钢铁等工业部门,占消 费总量的78%,交通运输部 门的消费只占22%。
生产
进口
出口
表观消费
1、中国石油消费及消费结构现状
• 消费柴汽比高于生产柴汽比,汽
油需要出口。
现阶段石油消费特点:
• 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2.39亿
吨,石油消费强度约0.20吨/千美 元。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柴油需求:
影响柴油消费结构变化的不确定因素 轿车柴油化速度
• 仍然上升:
汽车保有量增加,商务车柴油化趋 势明显,但轿车柴油化低于欧洲水 平 增速减缓: 农用车需求下降,保有量在2010年 前后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 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部分作业项 目将会拓展;同时部分排灌作业将 被电力取代,机械化水平提高 基本维持: 渔业、水运、铁路的用油 有所下降: 发电用油短期内难以下降,但长期 来看将要减少
• IEA和中国发改委能源所
对中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和需求结构有不同预测
IEA和发改委能源所对我国能源需求的预测(百万吨油当量) IEA预测 2000 年 一次能源消 费总量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950 69% 25% 3% 2010 年 1302 66% 26% 4% 2020 年 1707 62% 27% 6% 发改委能源所预测 2000 年 925 66.9% 23.6% 2.5% 2010 年 1321 61% 22% 7% 2020 年 1807 53% 21.5% 10%
2002-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结构 变化和需求量展望
2003年10月
大连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中国石油消费及消费结构现状
14000 万吨
• 2002年国内汽煤柴油产量
产量 消费量
12000
10000
约1.29亿吨,1990-2002 年年均增长7.9%,生产柴 汽比从1990年的1.20:1上 升到2002年的1.78:1。
• 1990年国内燃油料产量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3268万吨,2002年减少到 1848万吨,年均下降4.6%。 90年代以来,燃料油消费量 稳定在3200-3600万吨,年 均仅增长0.4%左右。2002 年燃料油进口量1650万吨, 约占消费量的50%。
• 201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8亿人,2020年增加到14.8亿人
• 按汇率1:8.28折合成美元,2010、2020年我国人均GDP分别为
1546-1610美元、2700-2951美元。如果按购买力平价(PPP) 折算,2020年我国实际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
• 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1亿辆,其中轿车
占50%左右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 汽车工业的发展成为拉动汽柴油消费的主要动
力,消费柴汽比有下降的可能
• 乙烯工业发展推动化工轻油需求强劲增长,将
来石脑油缺口会增加
• 将来实施节代油的政策和措施会导致燃料油消
费下降,但短期内由于电力供应紧缺,压烧油 难度大
• 若2020年汽车保有量为7700-8000万辆,
• 其它工业和民用等煤油基本维持目
前的消费量。
GDP · Ö ý Ê ¨ £ 78 ê Ä ª Î 100 © £
ñ Ã Ã Ó ½ ¹ ¹ Ã û Ï · Ñ ¿ Á ¨ £ ò Í Ö ¶ © £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 综合终端用户调查结果预测:
今后18年汽煤柴油需求年均增长3-4%
•
农用车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 •
发电用油的替代性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煤油需求:
• 2001-2020年中国航空客运周转
量年均增长8.3%-8.6%,其中 前10年年均增长10%,未来我国 民航用油消费量仍将快速增长。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
ê 1990Ä ê 1991Ä ê 1992Ä ê 1993Ä ê 1994Ä ê 1995Ä ê 1996Ä ê 1997Ä ê 1998Ä ê 1999Ä ê 2000Ä ê 2001Ä ê 2002Ä
• 利用预测模型估算,2005年、
2010年和2020年国内民用航煤需 求量将分别达到695万吨、1000 万吨和1800万吨左右。
中国石油消费量在4.3亿吨上下。如果汽车保有 量达到1亿辆,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汽油需求: •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特别是轿 车保有量的增长,促使汽油消费较 快增长。
9000 8000 7000 6000
汽车保有总量 轿车保有量 汽车柴油化率
35% 30%
25% 20%
• 化工轻油基本由国内炼厂生产满
足。
• 国内原油产量1.675亿吨,进口原
油6941万吨。
• 燃料油进口量占消费量的一半左
右。
• 成品油进口2035万吨,成品油出
口1071万吨。
2、中国石油消费结构变化的展望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石油消费增长:
• 2020年全国GDP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年均增长7.2%
• 综合国内外的预测结果,
估计2020年国内石油消 费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 例在23.6%左右。由此 推算,2010年、2020年 国内石油需求分别为 3.11亿吨、4.25亿吨。
水能与核能
其它
2%
0%
4%
01%
10%
5.5%
3、石油消费强度和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 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约为
气价格的承受能力、以及部分替代 技术还不成熟,预计2005年实际 可节代油460万吨左右,到2010 年进一步节代油850万吨。
• 另一方面,国内船用燃料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