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9年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一名有着半个世纪医龄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一名优秀中医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
他就是xx市新市卫生院中医内科医生xx。
勤于探索,医术精湛xx医生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他刻苦学习,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的决心时刻勉励自己。
五十年代参加xx县中医培训班后,分配到xx市新市卫生院工作至今。
在上班初始,他在一次送病人转诊途中,导致踝骨骨折,因当时医院条件艰苦,设备简陋,无法在当地手术,随即转往省中医附一医院就诊。
他抓住在长沙接受治疗的机会,在中医学院旁听了半年,医生的每次会诊以及术前检查,他都认真听、用心记,这给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在全国的选拔国家医师考试中,xx医生成绩优异,各家医院争相邀请,但考虑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乡人民需要他,他放弃调往上级医院的机会,为家乡的卫生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在工作中,他不断锤炼自己,工作精益求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在xx市境内外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在业务工1 / 9作中,他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坚持亲手撰写中医医学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
亲自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业务授课讲座。
在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题为《关于治愈48例“出血热少尿期”的临床观察》发表于1989年新中医第8期。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0篇】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0篇】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篇1】曹毅:中医领域的后起之秀他苦心钻研中医医术,行医德之规,善济德之本,将长期不断探索、深挖积累的行医经验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
他以大爱之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他就是合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药研究生曹毅。
今年45岁的曹毅在中医领域算是后起之秀,合川及周边地区慕名找他救治的患者不胜枚举,他平均每年的门诊量超2万人次。
曹毅采用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症,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救治了不少的顽症痼疾患者。
近日,一名80岁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疾病,整夜睡不着觉,下肢出现浮肿,于是找到曹毅救治,经曹毅治疗,5副汤药下去,症状明显改善,后又出现肢体麻木,右脉消失,经曹毅3副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目前基本已恢复正常。
对于学好中医,曹毅说:“要勤,要悟,要有毅力,要见多识广。
”他平时喜欢研读《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并把它们都记在脑子,画在心里。
近年来,他还参编了学术专著《脉诀汇编》,出版了《医门初窥》书刊,荣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评选为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2023年合川区中医药传承突出贡献医务工作者。
对于他来说,从医者所从事的事业是病人生命所托,是百姓健康所系,因此医德医术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篇2】姓名:林朋军单位: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卫生院事迹:林朋军自到卫生院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扎根基层,真心实意为辖区居民服务,用高尚的医德、朴实的情操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营盘镇卫生院先进个人。
近年来和林朋军同志一起工作成10年的好几位同事相继调往市区,期间不少同学和以前同事劝说其“早走早好”,他总是那一句:“来这里时间长了,对这儿有感情了”。
放弃了应聘到市区的好几次机会。
多年来,林朋军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踏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基层临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凭着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无比热爱和极大热情,持之以恒地为居民服务,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扎实的业务水平、朴素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深得大家的信任,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老中医事迹材料

老中医事迹材料老中医是指年长的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
他们对各种疾病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治疗方法,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老中医及其事迹:一、针灸专家朱保西朱保西,江苏省扬州市人,是中国著名的针灸大师。
他在针灸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被誉为“中国针灸的骄傲”。
朱保西在临床实践中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明了“穴位贴敷法”,这种方法在治疗颈椎病、头痛、眩晕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
除此之外,朱保西还独创了“线刺法”和“竹条灸”等疗法,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会得到朱保西的中医健康指导,这让许多患者受益匪浅。
二、外科医生杨谨杨谨,江苏省南京市人,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医生。
他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位老中医,致力于对疑难杂症的攻关治疗。
在杨谨的30多年临床经验中,他秉承了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创造了很多经典的治疗方案,如应对各种外伤、骨折、疝气、胃肠病等疾病的手术技术等。
杨谨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慈善家。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杨谨义务前往灾区献医救人,挽救了众多生命,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医者仁心的伟大。
三、中草药专家王刚王刚,河北省保定市人,是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专家。
他具有丰富的中药治疗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被誉为“中草药教父”。
王刚是我国第一个得到中药博士学位的人,他在中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他曾经说:“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才能对各种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王刚的中草药治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育龄期妇女的不孕不育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他还创造了多种中草药调理方法,让许多患者在治疗中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综上所述,老中医们是我国医疗队伍中的宝贵财富。
他们秉承着中西医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患者解决疑难杂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硕,并成为了患者的信赖之源。
让我们一起为老中医们点赞,为他们鼓励喝彩!。
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

勇克白血病慈心济世人——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在扶余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乡村医生,在十里八村的百姓眼中,他是一位朴实善良、默默无闻的好村民;是一位医术精湛、乐于助人的好医生;是一位甘于奉献、践行宗旨的好党员;但是在许许多多身患重症的患者心中,他确是恩重如山、不言回报的再生父母,他就是家住扶余县陶赖昭镇王家村的传奇乡医——刘汉。
刘汉,男,1937年4月出生,六十年代入党。
他从十七岁开始行医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他数十年来始终以党章约束做人,悬壶济世,好善乐施;是一位远近皆知、德高望重的老中医。
刘汉从小学毕业后开始和当地的一位老中医学医,他发奋好学,饱读医书,勇于实践,年轻时就积累了大量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
1975年10月他曾随中国医疗卫生代表团出访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法国等国家,进行医术、中医学交流;曾受过中医教育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指导,他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更好的治病救人,应中西医相结合,应有所创新、勇于尝试。
他研制的“激髓生血丸”、“涤髓丸”等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曾获国家知识产权药业专利,挽救了无数重症患者的生命。
给那些久病无钱治疗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与希望;他曾治好过的病人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许多人都称他为“活菩萨”。
如今,老人已年逾古稀,但他仍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的为百姓看着病。
无论是村里村外,谁有个头疼脑热,惯用吊瓶;大病、小病都来找他,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他从来不收贫困患者的钱,在他过去行医的几十年中他一直都坚持着“不花钱,也治病;小绝招,大疗效”的宗旨,深受农家信赖。
看病难是现在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看病难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成了许多农民的口头禅。
辛苦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俩钱,往往经不住一场大病的折腾,普通的老百姓往往是谈病色变,但是这种谈病色变的现象在王家村及其周边村屯那里,几十年来都不曾存在。
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兴平先进事迹

•----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兴平先进事迹刘兴平,男,1965年7月21日出生,系重庆市云阳县蔈草乡斑竹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于1980年9月至1983年12月跟师学徒,于1984年1月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5年12月取得注册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刘兴平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乡村医生。
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疗卫生事业西阳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距票草乡卫生院20余公里,交通闭塞,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以得到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应对。
1981年至1983年乙型脑炎流行,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
那时的刘兴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决心学医,毫无医学基础的他拜名老中医李万国为师,从此走上了艰苦的行医生涯。
他白天跟着师傅学看病。
晚上在油灯下夜读医书,他学医三年后,根据组织的安排和群众的要求,被安排到西阳村卫生室工作,为了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为尽快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 8年,几番拼搏的刘兴平取得了重庆市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考试合格证书,2005年取得重庆市乡村医生资格证书。
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底。
刘兴平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啊!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保健工作1、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
甘于奉献 医者仁心的好医生

甘于奉献医者仁心的好医生——最好医生*****事迹材料*****同志是*****医院骨二科住院医师,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已在中医院骨科临床一线工作了10余年,他以自己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爱戴!一、敬业奉献抗“疫”先锋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的疫情打破了冬日的宁静,在疫情之初*****同志便做好了冲锋一线的准备,彼时家中尚有瘫痪在床的老父亲,院领导体恤他家中情况特殊,让他暂时待命。
2020年2月14日,*****的父亲突发心梗在家中去世,他在悲痛中送别了自己的父亲,主动向院领导请命去抗疫一线,收拾好行囊时刻做好准备。
3月回到岗位之后,*****立即投入防疫工作,拿着体温计、防疫宣传品开展走访活动,在走访期间,他非常注重从医生的角度向百姓宣传科学防疫知识,他说,“别人做的再好都不如自己自觉防护,每个人都从自身做好防护了,那就不会再给病毒传播的机会了。
”走访期间他从医生专业的角度耐心的解答了群众的各类问题,极大的缓解了群众因疫情带来的焦虑心态。
在医院出诊期间,他认真学习院感方面的知识,并经常督促身边的同事做好院感工作,守好医疗门诊的第一道防线。
2020年8月他主动报名去疑似人员隔离区服务,作为一名指导医生参与疫情隔离工作。
在防护区,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做到首当其冲,为隔离区疫情防护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排查疫情风险、为隔离人员问诊、参与日常消杀工作,同时还主动帮助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为隔离人员送餐送物,积极为有情绪的隔离的人员做心理疏导。
每天即使不停的重复所有的工作,*****依然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发挥自己幽默风趣的特质,为大家缓解紧张的防疫气氛。
隔离期间,*****同志参与药品分发***人次、测温***人次、开展心理疏导***人次。
*****与他的伙伴们发扬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为疫情防控当好了排头兵。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特殊的医学领域,有一批老中医们,他们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些老中医们的感人事迹。
一、“活雷锋”梁老中医梁老中医,是一名70多岁的老中医,自幼便学习中医药,已经从医50余年。
这位老中医,以其高超的医术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在疫情期间,梁老中医主动请缨,放弃了自己的休假时间,奔赴一线,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
他一天只睡3-4个小时,除了看病,还负责发药和排队引导。
有一天,一位老年病患来到他这里就诊,由于年迈体弱,行动不便,需要转运到其他医院进行治疗。
梁老中医动员了他的儿子和闺女一起,一起将老病人运送到医院。
此事被周围的群众得知后,纷纷称赞梁老中医为人民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称他为一名“活雷锋”。
二、“神医”王老中医王老中医,是一名80多岁的老中医,自小学中药,一直致力于中医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他医德高尚,慷慨解囊,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
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神医”!一次,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突然晕倒在他的门诊大厅,他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在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
经过救治,该患者脱离了危险。
在王老中医的协助下,该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在他的指导下,该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爱民如子”李老中医李老中医,是一名70多岁的老中医,自小学中药,从医50年有余。
他为人民公益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得到了民众广泛赞誉。
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放弃富裕城市的优越生活,主动申请志愿者,奔赴受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他先后挽救了30余位伤者,赢得了海内外医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在日常工作中,李老中医总是以一颗“爱民如子”的热忱心态,完成岗位工作,接待患者、解决疑难和救治急重病人时从未间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医精诚”的固有医道。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老中医事迹材料 精品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老中医事迹材料一度让我把他的形象和解放军叔叔、叔叔的形象等.助人为乐的好人很多,但要变成经典很难.一个人要成为经典,要么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要么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显然,**老医生就是后者,有人说他是医者仁心,还有人称他为活菩萨,他当之无愧.我认为**医生对于当代,就是雷锋,他在用一生的精力,做着他力所能及的好事.他绝对是个有作为的人.他师从父亲名医**老先生,从18岁起进入XX诊所行医至今,已经56个年头.其间,他的成就包括他只身一人到万山丛中的拉乌彝族山区,创办了拉乌卫生院,在缺医少药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待就是10年.也包括他抓住卫生部衡阳会议的精神,发展祖国医药事业,创办了**县中医院.更包括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在中医临床的一线上为患者诊疗,56年累计起来就是诊疗200万人次.他绝对是个崇高的人.他是一个不分节假日的医生,只要病人有需要,不管是大年初一,还是凌晨深夜,只要病人需要他都会在,尽管他也需要休息.他是一个惦记着病人主动上门问诊的医生,现在永胜县片角乡还流传着**医生乘坐着摩托车,到山区治愈了患有肾功能衰竭的贫困农户的故事,尽管他还有个人的其它事.他是不收取回报的医生,无论是海内还是国外,当被治愈的患者当面向他表示心意的时候,他心领了,但钱不会收,尽管他也不富裕.单说他退休8年来坚持每天10个钟头以上的义诊,诊治的患者累加起来就超过30余万人次,且不说按名医的标准收费,即便按照一般医生的处方收费,他应该得到的是300余万元.他绝对是个廉洁的人.他除了是名医,也是院长,尤其在县中医院任院长的时间长达15年.15年间,没有过多经费的开展,如果确需接待,不是在家里就是要参与者交伙食费,到他卸任,剩下的院长基金是一大笔.在中医院集资建房时,作为院长的他,他可以优先挑房,在挑的时候选择了一楼,光线差、通风不好,但他说,这样可以方便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现在的**,没有人不知道**老医生,不仅仅因为他的艺,更在于他的德,像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09年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
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一名有着半个世纪医龄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一名优秀中医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
他就是xx市新市卫生院中医内科医生
勤于探索,医术精湛
xx医生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他刻苦学习,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的决心时刻勉励自己。
五十年代参加xx县中医培训班后,分配到xx市新市卫生院工作至今。
在上班初始,他在一次送病人转诊途中,导致踝骨骨折,因当时医院条件艰苦,设备简陋,无法在当地手术,随即转往省中医附一医院就诊。
他抓住在长沙接受治疗的机会,在中医学院旁听了半年,医生的每次会诊以及术前检查,他都认真听、用心记,这给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在全国的选拔国家医师考试中,xx医生成绩优异,各家医院争相邀请,但考虑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乡人民需要他,他放弃调往上级医院的机会,为家乡的卫生事
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在工作中,他不断锤炼自己,工作精益求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在xx市境内外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在业务工作中,他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坚持亲手撰写中医医学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
亲自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业务授课讲座。
在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题为《关于治愈48例“出血热少尿期”的临床观察》发表于1989年新中医第8期。
在该文中,他详细阐述了“出血热少尿期”属“温疫”、“疫疹”、“疫斑”,具有发病快、变化多、病程长等特点,具有传染性,他以“救得一分津液,留有一分生机”之诫,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论治。
他按中医辩证归纳为三个证型进行治疗,即滋阴利水法、宣肺通调法、熄风壮水法。
他积极倡导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尤擅长治疗胃肠疾病,晚年以六君子汤加减在临床应用中颇有心得。
恪尽职守,廉洁行医
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大爱大善、平等诚信等深厚的中华美德。
xx将这种品格淬砺得更为坚定。
他视病人疾苦为自己的疾苦,视病人为亲人,把自己的爱洒向卫
生事业,也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植了亲民爱民的情怀。
从医以来,xx坚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则。
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
他是一名名中医,病人往往以特诊挂号,愿意多花一点钱看专家门诊。
然而,他说,很多人还不富裕,病人中农民多、穷人多,一个好医生就是要让穷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决得了的问题,决不能让病人掏11元。
56岁的巢修军老人,患脑血栓后留下中风后遗症,引起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家属听人介绍xx 医生医术高明,于是找到了他。
郑医生察看病情后,辩证施治,用补阳还伍汤加味,一个月后,患者手足慢慢恢复了知觉,还能自主活动,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出来散步,生活也能自理了。
十年前,郑医生查出患有食道癌,他一直默默工作,心态平和,直至手术前才告诉家人。
手术后,自己一直坚持用中药调理,至今身体健康。
退休后,来找他看病的人有增无减,他不顾老伴和子女的劝阻,返聘到新市卫生院工作,继续奋斗在卫生事业的第一线,用自己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造福于家乡人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xx医生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心系百姓,把中医药
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