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各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具体变化
2021年金华统计年鉴表

2021年金华统计年鉴表摘要:1.引言:介绍2021年金华统计年鉴表的背景和重要性2.主体部分:a.人口和经济概况i.人口总量及增长ii.GDP总量及增长iii.产业结构分析b.农业和农村经济i.农作物总产量ii.农业产值及增长iii.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c.工业和建筑业i.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及增长ii.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iii.重点企业分析d.服务业i.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ii.重点行业发展状况iii.从业人员数量e.教育和科学技术i.各级教育事业发展概况ii.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及成果iii.高新技术产业发展f.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i.医疗卫生资源总量ii.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iii.民生改善情况g.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i.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ii.生态环境质量状况iii.节能减排措施3.结论:总结2021年金华市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2021年金华统计年鉴表为我们全面展示了金华市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年鉴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人口和经济概况2021年,金华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势头良好。
GDP总量及增长表现出稳定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稳步提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方面,农作物总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值及增长表明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2021年,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及增长较快,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也表现出良好态势。
重点企业分析显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服务业服务业作为金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增加值及增长迅速。
重点行业发展状况表明,现代服务业增速较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同时,从业人员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各级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显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及成果表明金华市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通知-金政发[2013]25号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通知-金政发[2013]25号](https://img.taocdn.com/s3/m/0d760a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6.png)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通知正文:----------------------------------------------------------------------------------------------------------------------------------------------------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通知(金政发〔2013〕25号)市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通知》(浙政发〔2013〕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主要目的全面调查了解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市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健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2020年金华统计年鉴表

2020年金华统计年鉴表摘要:一、引言二、2020年金华市经济发展概述三、金华市人口与就业情况分析四、金华市财政与金融发展情况五、金华市对外经济贸易分析六、金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发展情况七、结论正文:一、引言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近年来,金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文将根据2020年金华统计年鉴,对金华市当年的经济发展、人口与就业、财政与金融、对外经济贸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金华市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2020年金华市经济发展概述2020年,金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XX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XX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XX 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X:X:X。
三、金华市人口与就业情况分析2020年,金华市常住人口为XX万人,同比增长X%。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XX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XX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
四、金华市财政与金融发展情况2020年,金华市财政总收入为XX亿元,同比增长X%。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XX亿元,同比增长X%;各项贷款余额XX亿元,同比增长X%。
五、金华市对外经济贸易分析2020年,金华市进出口总额为XX亿美元,同比增长X%。
其中,出口总额XX亿美元,同比增长X%;进口总额XX亿美元,同比增长X%。
六、金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发展情况2020年,金华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X%。
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XX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XX公里。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元,同比增长X%。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XX元,同比增长X%;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XX元,同比增长X%。
七、结论综上所述,2020年金华市在经济发展、人口与就业、财政与金融、对外经济贸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金华市城乡统筹及居民收入状况

金华市城乡统筹及居民收入状况2.3.1金华市城乡收入概况我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市级中,虽然金华市身为省内收入和统筹的排名较后,但金华市的统筹脚步从不放松。
据统计,金华市地区自2005年开始,城乡统筹发展进度逐年加快,但从2012年开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无论是从领域评价,还是从指标评价看,却有放缓趋势。
整体看,金华市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居民收入的状况是逐年转好的。
2.3.2 产业结构变化情况1 金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整体变化情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无疑和这个地方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脱不了关系。
一般说来,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越合理,社会的资源配置就越有效,经济就增长的越快,而且是稳定而快速的增长;反之,则经济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今年来,金华的经济发展全省都是有目共睹的,不断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不断在调整产业结构。
如图2.4,四个不同年份的三个产业所占比例的变化,截至2013年,金华市的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极为明显,有1985年的40.1%下降到2013年的4.7%,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都有很大的涨幅。
金华市四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变化:1985年的40.1:36.2:23.6变为1995年的16:53.6:30.5,第一产业的比例一下子下降了24%左右,第二产业则是上升了17%左右,金华市在这一阶段着力发展了第二产业;再看2013年的比例:4.7:48.9,:46.4,此时的阶段开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快要保持平衡,第一产业的比例已是很低,此时乡村的农业劳动力也减少了很多,如图2.5。
图2.4 四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布比例图2.5 历年金华市城镇乡村就业人数变化。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7•【字号】金政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金政发〔2021〕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27日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的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建设,根据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要求,编制《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全面承接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中“数字政府”涵盖数字化改革文件中的数字政府系统内容,以及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四大系统中与政府管理和服务相关的若干条跑道内容。
规划所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工作任务等与数字化改革方案衔接,并以数字化改革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总体需求和各部门具体需求,梳理形成“十四五”期间金华市数字政府的主要任务。
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金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建设背景(一)发展形势国家在历史新阶段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新要求。
近年来,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十三五”期间提出“放管服”改革,政府内部需要“刀刃向内”,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社会层面需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十四五”时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金华区位分析

分
析
支柱产业
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优势产业 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制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2020/3/2
11
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
金
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
华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当经济
市 区
A 地区性投入
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时, 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二、
金华边界。作为浙江省大力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金华成为浙中地区 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的战略要地,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区域也已定义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之一。
2020/3/2
3
交通
金 华 市 区 域 规 划 与 分 析
金华市是浙江和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金千铁路、浙赣铁路、金温铁路在此 交汇,加上现刚建成的新金温铁路,未来还将建成浙中地区城际铁路,公路 和水运四通八达,航空方面有距金华市区50公里的义乌机场,交通区位良好。
金 华 市 区 域 规 划 与 分 析
2020/3/2
金义都市圈
作为规划建设中的浙江第 四大都市区,金义都市区 是整个浙中城市群的核心。 聚集人才、资金、产业、 科技
15
汇报结束
金 华 市 区 域 规 划 与 分 析
诚挚感谢老师和各位同学的指导!
2020/3/2
16
域 规
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
划 与
B
地区性需求
主导产业会由第一产业演变到第二 产业,再演变到第三产业。
分
析
C 输入投入
三产首超二产,标志着金华市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着
D 外部需求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与主导产业选择

社会经济持续发 展,产业结构由 “二三一”向 “三二一”稳步 迈进。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按 照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当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 ,社会的主导产业会由第一产业演变到第二产业,再演变到第三产 业。 三产首超二产,标志着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 着金华市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到了新水平。全市产业结构实现 “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意味着金华市开始步入服务业经济 时代。
金华市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有效地吸收技术创新成果,满 足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获得持续较高的增长率,并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 广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产业。
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利用自身 优势,选择、确立和培育支撑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客观上已 成为金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民营经济作为我省及我市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是支撑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 的重要力量。金华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使民营经济 不断壮大,金华经济发展也因此充满了活力。从上世纪末以来,非公有制单位 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华市产业结构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从单位性质看,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精简。 2011年末与2007年末相比,内资企业净增20197家,增长63.08%,其中,私营 企业增加20337家,增幅高达67.34%,而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期增幅分别达 到12.37%和34.47%,同时,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5年金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金华市统计局2005年,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大力推进“三化”战略、实施“四大”举措,扎实推进“平安金华”建设,全市经济保持协调快速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5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2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63.3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428.74亿元,增长15.6%。
在第三产业中,住宿餐饮业增长18.6%,金融保险业增长14.5%,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3.7%。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302元,增长13.5%。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各类价格指数详见附表1)。
就业人数平稳增加。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49家。
全年净增就业岗位6.7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9745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6:53.1:40.3变化为6.0:53.4:40.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对消费、进出口的依存度有所提高,投资的依存度下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依存度分别为49.2%、39.7%、36.7%,与上年相比,进出口的依存度上升4.1个百分点,消费的依存度基本持平,投资的依存度下降6.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仍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仍有待加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市各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具体变化
一般说来,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
比较金华市内各县各区的GDP总量和各个产业所占GDP,如表2.1,有好几个地区的第三产业GDP 总值超过第二产业,如市区,义乌,东阳,特别是义乌,第三产业是262.85亿元,第二产业是163.73亿元,超了差不多有一百亿元,义乌相比于其他县域,产业结构上算是最合理的。
再来看可比价增长速度,同一年度有五个县域第三产业的增速超过了第二产业,分别是金东区、浦江、磐安、义乌、和东阳。
金华市的发展走势越来越好,但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60%的比例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所以我们仍需为经济、为城乡统筹继续努力。
表2.1 2014年金华市各县GDP数据比较
2.3.3历年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自改革开放起到现在,我国的经济状况一直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发展也是在不断进行。
纵观金华市历年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基本上是在节节攀升。
1985年至1993年增长较为缓慢;之后再到1997年,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都比较大;从1997年至2005年,居民收入的增长又有放缓趋势;一直到2013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又开始大幅度增加,而且城镇居民的增长幅度异常的高;如图 2.6。
从城乡居民收入上整体看,城镇居民收入随年份增长,增长速度基本上是由慢变快,再到慢,最后又变快。
图2.6 金华市历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
再来看历年金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如图2.7,1999年以前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忽高忽低,并且有时城镇的增长率大于农村,有时农村的增长率又会大于城镇,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1999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内,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都在稳步提升,这一阶段金华市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收入都是在急剧提升中,但这一阶段城镇的增长率始终大于农村;2007年之后一直到2012年,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农村的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却已开始大于城镇,农村的经济发展态势开始逐渐转好,得益于城乡统筹的发展,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中。
图2.7 金华市历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2.3.4近年城乡居民人口迁移情况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对省内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逐渐放宽农民户口转城镇户口的限制。
自1994年开始,政府发布一系列有关户籍改革的政策。
正是在政府的极力号召下,历年来金华市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数量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如图2.8,以2004年为分界线,之前的非农业人口数量一直是增长趋势,而农业人口这是先增长后又呈现出下降状态;正是因为受户籍制度相关政策的影响,有了一些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城乡居民的数量开始出现变化;2004年之后,农业人口的数量又开始略有增加,非农业人口的增加稍有放缓,还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这一期间金华市内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都是逐年增加的,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像以前一样只有农业收入,也开始追着城镇居民的步伐,有了其他方面的收入。
图2.8 金华市历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数量变化
2.3.5 居民文化程度的改变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和农村居民一直存在差距,差距的程度还不小。
随着国家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程度虽然略有缩小,但是差距的问题一直存在。
一直以来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的学历大多数还是比农村居民的学历要高,金华市政府意识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本质性,开始抓市内的教育事业。
近些年来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如图2.8,初中升高中的学生人数自2002年开始有些忽高忽低,但是升学的比例始终在增加,2002年到2007年是升学比例的快速提高期,由87.01%上升到97.26%,之后2007年到2013年缓慢增加,已达到98.39%,快要接近100%,即从上初中开始的学生基本上都能高中毕业,有高中学历。
图2.8 近几年金华市初中升高中人数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