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P22。
/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
(2)无声的增长。
(3)无情的增长。
(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
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
第35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
A Phillips curve
0
16,000 unemployment is 4%
Quantity of output
0
4% output is 16,000
2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 1960, 保罗 萨缪尔森和罗伯特 索罗 “反通 货膨胀政策分析”
•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负的相关关系
• 政策制定者: 货币和财政政策
– 影响总需求
• 选择菲利普斯曲线上的一个点
• 替代关系: 高通胀和低失业 • 或者低通胀和高失业
© 2015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 2015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35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学生)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本章是关于经济短期波动的最后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在短期与长期内的关系,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以及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两个因素,理解减少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相关的,而短期中,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负相关的,政府要降低失业率,就只能选择一个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35.2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一个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那么失业率就将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
但在长期中,人们预期到实际存在的通货膨胀,失业就等于自然失业率。
35.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如果企业成本上涨,SRAS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产出与就业下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35.4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必须减少货币供给,以减少总需求,短期内产出下降,失业上升。
习题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判断题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在短期中,总需求增加提高了物价,增加了产量,并减少了失业。
3、价格预期提高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并使通货膨胀--失业的权衡取舍不利。
4、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通货膨胀,并持久地减少了失业。
5、在长期中失业率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且,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6、当实际通货膨胀大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
7、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进口石油价格上升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并使通货膨胀--失业的权衡取舍不利。
第七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经济学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经济学原理之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权衡取舍。 的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1958年,Phillips在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文章, 年 在英国《 在英国 经济学杂志》发表文章, 论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论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 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的年份 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11
失业率= a(实际通货膨胀 实际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 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这个式子把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实际通货膨 这个式子把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胀及预期的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了。 胀及预期的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了。 如果经济有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经济有菲利普斯曲线: = π−1 − 0.5(u -0.06 菲利普斯曲线 π ) 那么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那么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要使通货膨 胀减少5%,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胀减少
产量
失业 率
15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事件。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事件。 这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 这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 移动。 移动。 在20世纪70年代,当欧佩克削减产量并提高石油世 20世纪70年代, 世纪70年代 界价格时,决策者面临了两次选择。 界价格时,决策者面临了两次选择。扩大总需求以 对付失业,就将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 对付失业,就将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 以对付通货膨胀,就将进一步增加失业。 以对付通货膨胀,就将进一步增加失业。
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归纳

16、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权衡取舍。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7、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 波动。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1、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3、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4、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5、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6、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 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 的影响。
13、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 品与劳务量。
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3、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4、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1、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高通货膨胀率意味着低失业率,高失业率意味着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货币供给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或减税都扩大了总需求,并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的一点上。
货币供给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税都紧缩了总需求,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上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一点上。
菲利普斯曲线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选择组合,决策者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一个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经济回到古典学派所预言的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3)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①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它的位置完全由自然失业率确定。
因而,只有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变化才能引起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及供给冲击都会引起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升高和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决策者面临更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和有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下移,决策者面临更加有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2.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主要内容是: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
通货膨涨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 菲利普斯曲线看来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可 能的通货膨涨-失业结果的菜单。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得出结 论:通货膨涨和失业在长期是不相关的。
• 因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水平的 垂线。 • 货币政策在短期有效但长期不是。
图 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涨
• 当保罗.沃尔克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美联储主 席时,通货膨涨被广泛认为是国家的首要问 题之一。 • 沃尔克在降低通货膨涨上成功了(从10%降 到4%),但是是以高失业为代价的(1983 年失业率近10%)。
格林斯潘时代
• 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时代从有利 的供给冲击开始。
• 1986年,欧佩克成员打破了限制供给的协议。 • 这引起通货膨涨下降与失业减少。
图 11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涨
通货膨涨率
(年百分比)
10
1980 1981
A
1979
8
1982
6
1984 1987 1985
4
C
B
1983
2
1986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图 12 格林斯潘时代
通货膨涨率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 一个供给冲击将直接改变厂商的成本, 进而促使他们调整产品的价格. • 经济体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图8.a) • 结果导致菲利普斯曲线也相应的发生 了移动(图8.b)
图 8 总供给的不利冲击
(a)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物价水平 AS2 总供给 AS P2 P B A 通货膨涨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课后习题详解【圣才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图35-1菲利普斯曲线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
他们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也不同意货币主义的说法。
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只能是一条垂线。
2.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答:自然率假说指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主动学习 1
参考答案
预期通货膨 胀率的上升 使菲利普斯 曲线向右移 动
自然失业率 的下降使两 条曲线都向 左移动
in fla tio n ra te
LRPCD
PCB
LRPCA
7
6
5
4
PCD
3
2
PCC
1
0 012345678
u n e m p lo ym e n t ra te
17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
每桶原油价格 1/1973 $ 3.56 1/1974 10.11 1/1979 14.85 1/1980 32.50 1/1981 38.00
美联储用更快的货币增长来 抵消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价 格冲击
结果: 高预期通货膨胀使菲利普斯 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
1979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 联储面临更艰难的权衡取舍
11
预期通货膨胀如何移动菲利普斯曲线
最初,预期通货膨胀与实 际通货膨胀都等于3%, 失业率 =自然率 (6%)
联储使实际通货膨胀比预 期通货膨胀高出2%,失 业率降到4%
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 会上升到5%,菲利普斯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失业 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通货膨 胀率
5% 3%
LRPC
BC
A 4% 6%
▪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
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的事件
▪ 例如: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16
不利供给冲击如何移动菲利普斯曲线
SRAS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产出与就业下降
P
通货膨
SRAS2
胀率
B
SRAS1
P2
P1
A
B A
PC2
AD
Y2 Y1
Y
PC1 失业率
随着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上升
14
菲利普斯曲线的破灭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6
4
2
0 0
20世纪70年代初期:虽然
通货膨胀率很高,失业率
还是在上升
费里德曼和菲
利普斯解释:
73
69 70 71
68
72
66
67
62
65
1961
64 63
人们对通货膨 胀的预期赶上 了现实
2
4
6
8 10 失业率 (百分比)
15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
18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6 4 2
81 75 74
80 79
35 C H A P T E R
经济学原理
N. 格里高利·曼昆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权衡取舍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68
66 67
65 64
62
1961 63
2
4
6
8
10 失业率(百分 比)
7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1968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指
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是暂时的
▪ 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
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律的观点
▪ 这是基于古典二分法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4
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A. 总需求低,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
P
通货膨
胀率
SRAS
B 105
5%
B
A
103
AD2
3%
A
PC AD1
Y1 Y2
Y
4%
B. 总需求高,高通货膨胀,低失业率
6% 失业率
5
菲利普斯曲线:一个政策菜单?
▪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能会总需求,菲利普
斯曲线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各种经 济结果的菜单:
▪ 低失业与高通货膨胀 ▪ 低通货膨胀与高失业 ▪ 两者之间的任何情况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数据支持菲利普斯曲线。
许多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稳定可信的
6
菲利普斯曲线的证据?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6
4
2
0 0
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政策制定者选择 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 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 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有什么关系?长期内呢? ▪ 什么因素会改变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关系? ▪ 减少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是什么? ▪ 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
都很低?
1
介绍
▪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相关的:
▪ 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市场势力,
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发现美国通货膨胀与 失业之间也存在这种负相关关系,他们把它称为 “菲利普斯曲线”
3
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 假设今年 P = 100 ▪ 下面的图形表示明年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
A.总需求低,物价水平上升缓慢(低通货膨胀), 低产出,高失业
B. 总需求高,物价水平上升快(高通货膨胀), 高产出,低失业
进了一个新的变量:预期通货膨胀 – 衡量人们预 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10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自然
失业率
=
失业率 –
a
实际通 货膨胀
–
预期通货 膨胀
在短期中 美联储可以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而使 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
在长期中 预期通货膨胀与现实相符,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 率,无论通货膨胀是高还是低
效率工资以及寻找工作的有效性
▪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
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
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 1958年,菲利普斯(A.W. Phillips)说明英国名义
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 1960年,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与罗
PC2 PC1
失业率
12
主动学习 1
一个数值例子
自然失业率 = 5%,预期通货膨胀率 = 2%,在菲利普 斯曲线方程中的 a = 0.5 A. 画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B. 找出实际通货膨胀为 0%,6%时的失业率,并画出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至 4%。重复B过程 D. 如果自然失业率下降到 4%,画出新的长期菲利普
8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货币增长越快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越高
P
LRAS
P2
通货膨 胀
高通 胀
LRPC自然产量率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9
使理论与证据一致
▪ 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证据: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理论(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 为使理论与证据相一致,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