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 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句的翻译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和《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
3. 翻译与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僻字词。
(2)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的练习。
4.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
(2)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进行写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和感悟。
(2)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的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其他唐代诗人的绝句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分析《早发白帝城》与其他绝句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学生通过创作绝句,锻炼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掌握古诗的意象表达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李白崇高的品格和豪放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韵律特点。
2.2 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2 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和注释,以及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帝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和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诗句分析和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欣赏和表达(10分钟)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早发白帝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早发白帝城》课程教案

《早发白帝城》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图片辅助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朗读感悟诗意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原文、生字词解释、相关图片或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壮丽景色。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什么特点?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解释词义。
三、理解诗意1.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解释词义,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感悟诗情1.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感到高兴?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五、拓展延伸1. 展示其他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或文章,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下的三峡之美。
2.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家乡美景的小诗,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总结回顾1.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 布置作业: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学习。
[K12配套]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部编版2
![[K12配套]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部编版2](https://img.taocdn.com/s3/m/f4662d3402020740be1e9b7f.png)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3)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通过分析、解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2. 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3.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序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2)学生自主朗读并背诵古诗。
3. 词语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帝城”、“朝辞”、“云锦”等;(2)学生通过讨论和解读,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4. 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2)学生通过讨论和解读,理解意象的意义和作用。
5. 韵律与节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2)学生通过朗读和感受,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类似的绝句进行欣赏和解读。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读后感。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背诵和读后感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最新】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理解《早发白帝城》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通过预习,你们记得以前学过李白、杜甫什么诗吗?介绍古诗的特点: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浓缩的精华。
二、生字1、字形:鹭、岭、陵、猿2、字义:朝:辞:还:鸣:泊:千秋雪:3、读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1、释题:早上从白帝城出发2、读一读诗,填空。
李白这位诗人坐船从()到()去。
3、小组学习:⑴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⑵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从哪句中感受到的?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反馈:⑴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领略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⑵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大赦,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
此诗书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白帝城因“彩云间”而显出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诗的第三句境界更为神妙。
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而又兴奋啊!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此时行舟轻如无物,其轻快可想而知,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历尽艰险重屡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
诗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论。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资之骏利,尚不能解其中意。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案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首诗的3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huán”)及新词。
能力目标:1. 能看注释,查,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思想: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
重点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投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复备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能背一背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1.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以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zhāo huán chóng朝辞一日还万重山江陵猿声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吗?3.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早晨离开白帝城会是在彩云间?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这些问题说的是哪句诗?(结合收集材料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吗?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高耸入云。
诗人在霞光出现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离开四、总结全文,发散拓展。
五、学习生字。
六、作业。
白帝城。
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会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现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现出他喜悦的心情。
3.朗读这两句。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出示相关的或图片,体会诗的意境。
6.朗读这两句。
1.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从诗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早发白帝城[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绝句[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学会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借助插图,探究诗意。
组内解疑。
五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新词。
古诗shī白帝dì城两岸àn辞cí啼tí认读多音字。
注:“朝阳”指刚升起的太阳,与“朝阳”不同。
“朝阳”指向着太阳,一般指朝南。
请同学朗读诗句。
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什么?李白在路途中有哪些见闻?①指名说后两句诗。
②出示。
③请同学说说看了画面的感受。
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声。
由于小船飞速前进,这一处的叫声还没停,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
两岸猿猴的叫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很快。
在这两句诗里,诗人用“啼不住”说明船快。
④船真的像诗中描绘的那么快吗?六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老师介绍写作背景:同学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望庐山瀑布》,一定感觉到李白是一个豪放、喜欢自由的诗人。
可是,在公元759年春天,李白58岁时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到夜郎。
夜郎一带山穷水恶,生存下去十分困难,悲愤的诗人内心备受煎熬。
此时,经常爽朗大笑的李白,不由得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可就在诗人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
当时诗人的心情如何?七领悟诗情,细细品读诗人飞快地掉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诗人在得到大赦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怪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读读诗句,体会一下。
第二句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你喜欢读哪一句?读一读,说说理由。
请学生谈体会。
学生甲: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赦免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云霞笼罩的白帝城格外漂亮。
学生乙:猿悲啼本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啼叫像是在为他欢呼。
学生丙: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欢畅。
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的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有感情地练读。
指名读,进行评议。
配乐,全体背诵。
八总结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的无比欢乐之情。
这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1.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质疑,让学生交流探究。
比如,题目中的“发”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白帝城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诗意。
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交全班共同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绘制简单的地形图并加以说明,这样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就容易多了,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供了便利。
不要把诗意直接告诉学生,要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加上音乐,配上动画;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渲染,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变化。
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理解古诗《绝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会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背诵古诗。
投影,生字卡片。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释题。
二借助字典,自学字词认读生字、新词。
绝jué句鸣ínɡ翠cuì柳窗chuānɡ含hán 西岭lǐnɡ泊bó东吴ú万里船chuán分析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绝鸣岭泊船上下结构的字:翠窗含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翠”,上下结构,注意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匀称。
“含”,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要写成“令”。
认读多音字。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朗读古诗。
要读正确,读流利。
逐句理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①“鸣翠柳”是什么意思?②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放鸟鸣的录音。
③看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行白鹭上青天①齐读这句诗。
②理解词语。
③说说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情景。
④边看图边说这句诗的意思。
窗含西岭千秋雪①读读这句诗。
②理解词语。
含:窗户对着西边的山岭,就像把远山装在窗框里一样。
千秋雪:指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门泊东吴万里船①请同学朗读这句诗。
②门外有什么?投影出示插图。
观察图后请同学回答。
③“泊”是什么意思?“东吴”呢?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说说理由。
指名读,进行评议。
配乐,全体背诵。
五总结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抒发了诗人闲适、自由的情怀。
1.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介绍作者,然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再通过播放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从而导入古诗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时,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学生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诗情。
看拼音,写词语。
gǔshījuéjùcuìliǔbáidìchéng xīlǐng dōngú比一比,再组词。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朝辞白帝彩云间《早发白帝城》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这种修辞在诗中的运用。
提示:夸张的修辞手法。
从小船行驶之快分析。
一李白简介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作品达到了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有《李太白集》。
二杜甫简介杜甫,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称为“诗圣”,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三绝句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
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四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望洞庭刘禹锡小初高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初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