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学科。
它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包括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教学和高等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等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
1. 高等教育的概念和特点高等教育是指在中学教育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校教育。
其特点包括普及性、开放性、多元化和国际化等。
2. 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罗马和中国等文明古国。
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并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3. 高等教育的分类高等教育可以按照学科门类、教育层次、办学类型和学历授予等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农科等;按照教育层次可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根据办学类型可分为普通高校、军事院校、职业院校等;按照学历授予可分为学士、硕士、博士等。
4.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其任务包括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5.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确保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而建立的。
它包括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学校品牌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6. 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面授教学、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7.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包括留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8.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大众化、多元化、精细化和国际化等方面。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全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总结全高等教育学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探讨和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育改革、教育政策等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等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高等教育的定义与特点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后、高级职业教育之前的阶段,以大学和研究生院为主要形式,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高级专门人才素质的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高等教育具有相对高度的专业化和学术性;3. 高等教育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4. 高等教育以学问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中心;5. 高等教育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估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估是指对高等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评估。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机构管理: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规划、组织、人员管理等方面;2. 教学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3. 学生管理:包括招生、学籍管理、学生指导等方面;4. 财务管理:包括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与使用管理;5. 教师管理:包括教师招聘、培训与激励等方面;6. 教育评估:包括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评估,以及对教育政策和改革的评估。
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2. 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包括教师的选拔、培养、激励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3. 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环境建设、科研机构改革等方面的改革;4. 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改革;5.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的发展。
(完整版)高等学院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等学院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等学院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定义和意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的教育活动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教育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教育现象、改善教育实践、培养更好的教育者,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1 教育学的学科起源与发展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孔子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观念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逐渐独立出来,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体系,如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等。
2.2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与代表人物-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社会重建主义等。
-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认知主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文斯洛等;-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弗洛姆等;- 社会重建主义代表人物有弗里尔、哈巴马斯等。
2.3 教育学的核心理论- 教育目的论:研究教育的终极目标,包括传统目的论、现代目的论等;- 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内容;- 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有效传授方式和组织形式;- 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3.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3.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研究、发展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包括研究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策略等。
3.2 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材编写等。
3.3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管理、教育政策研究等。
3.4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社会阶层与教育、教育不平等等。
4.教育学的前沿研究4.1 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是教育学的新兴研究领域,研究利用技术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传播。
4.2 教育创新与改革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改革等。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
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科目的要点,帮助考生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复。
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
2. 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教育学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3.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 高等教育的课程理论与设计原则
-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4.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模式
- 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
5.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模式
- 高等教育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该科目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具体的知识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能为考生提供参考,祝您考试顺利!。
(2024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事情(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事情(全)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怎么明白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养的活动;2. 教育:经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进展;3. 教育:经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进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要紧任务?(P17-20)1.培养高级特意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进展;3. 服务社会进展需要。
四、挑选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闻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经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妨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XXX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进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挑选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挑选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挑选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性等特点。
五、挑选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经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要紧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挑选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领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进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一、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高等教育的现象、规律、特点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
它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师角色、学生发展等。
二、高等教育学的主要理论1、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般会经历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问题。
2、高等教育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这三个功能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
3、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该理论主要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包括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4、高等教育评价理论:该理论主要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包括学生学业评价、教师工作评价、课程评价等。
三、高等教育学的主要问题1、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多个方面。
2、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涉及到招生政策、助学政策等多个方面。
3、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问题:如何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涉及到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
4、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问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率,也是高等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涉及到组织结构、人事制度、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四、高等教育学的未来趋势1、更加注重质量:未来,高等教育学将更加注重质量的研究和提高。
这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多个方面。
同时,如何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2、更加注重公平: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这涉及到招生政策、助学政策等多个方面。
同时,如何建立完善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体系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 现代教育学的新发展和新趋势
二、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 研究心理学和教学设计
- 教育评价和测量
-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育经济学
-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 教育资源配置和效益评估
- 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 教育经济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四、教育社会学
-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差异
-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 学校文化和学生行为
- 教育社会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五、教育法学
- 教育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学校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责任
- 学校管理和教育法律保障
- 教育法学在教育监督和维权中的作用六、教育技术学
-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 教育媒体与教学设计
- 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
- 教育技术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是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点总结,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的《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我的《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组织与管理、质量评估与保障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等教育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高等教育的定义与特征:高等教育是由高等学校提供的专门培养高级知识技能人才的教育。
它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具有学术性、综合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的特征。
2.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封建时期的私塾教育、现代高等学校的创立与发展、大学主义与专业主义的交替、大众化与大规模化的发展等阶段。
3.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生涯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型组织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4.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与职能划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保障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包括对高等学校的评估与认证、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估、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评估等。
6.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是为了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国际学生交流、合作办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7.高等教育的与创新:高等教育的与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与创新。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结构及发展规律,以及高等学校的管理与教育教学等问题。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历史,了解高等教育的管理与教学模式,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
(北京大学的前身)八、选择题(P3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论述题(开放性)(P58)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2.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3.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一、论述题(开放性)(P320)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生成机制?2.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什么?3.你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有何建议?后记:由于第四章和第十七章可能出的题目为开放性论述题,因此大家需要通读一下教材,对所有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在自行整理回答上述参考题目。
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规定性(简答题P59)教育目的的一般规定性围绕人的发展,教育目的的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其一是所培养的人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即在社会上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
之所以必须作出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为受教育者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并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
为此我们将这方面的规定表述为服务方向。
(2)其二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素质,或者说培养具有何种质量规格的人。
这种规定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其结构提出总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将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对教育目的所作的功能分析,总是要伴随一定的结构设计,因此不存在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
表现在教育结果中的人的社会功能,规定了他的内部素质构成,人的一定素质结构也总是决定了他在社会上所发挥功能的性质及水平。
”2、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性(简答题P61)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一般的口号与原则要求。
教育目标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定:(1)具体身份的规定,是受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后所获得的身份,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职业身份,以及中小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文化身份。
这种规定是对“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具体化。
(2)质量规定,是与上述职业身份与文化身份相应的素质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规定,这是教育目标体系的核心部分。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其质量规定是不同的,但都必须有自已的质量规定。
(3)时间规定,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学制的规定,培养计划中各种环节的时间规定、课时规定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时间条件。
(4)层次规定,教育有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层次之分;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分。
各级各类教育皆有自已特定的教育目标,在制定教能目标时必须有明确的层次类型定位。
3、教育的功能(简答题P69-70)教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四因素)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个体的人。
影响个体发展的有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个体生存的条件并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在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此为教育的育人功能。
(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一,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其三,教育的政治功能4、教育的双重价值(选择题P70)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当教育的这种双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时,便会形成教育的双重价值,即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在教育的社会价值中,同功有相对应,可分为教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
教育的这三种社会价值,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又不是可互相取代的。
5、我国的教育方针(名词解释P74)《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原有教育方针作了重要的补充。
第六章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构建1、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计的原则(简答题P78、79)(一)全面性原则(二)适应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四)可测性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简答题P79-81)1.高级专门人才的全面性2.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3.高级专门人才的创造性3、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构建四要素:(P83)1.知识2.能力3.思想品德目标4.体质(1)知识:知识是人类创造的认识成果,在长期积累过程中被客体化,成为庞大的知识体系。
知识素质是个体对人类知识的掌握,有选择地将客体知识转化为个体所需要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知识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决定知识素质要求的内容,科学知识的分类则是设计知识素质要求的根源(2)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是智力的外化或外显。
智力同一定的活动任务相结合就表现为能力。
能力有独立性(独立完成任务)、适应性(随环境变化而应变)、创造性(创新能力)和差异性(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等特点。
从心理结构上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认识与实践的功能上可分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思想品德:以心理的情感因素为基础,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具体行为到自觉信念的逐步递进,具体分类包括健康的情感与意向心理品质,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内容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四种(4)体质:人类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性,包括体格、体能和身体适应能力,可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形态、生理和心理功能的一定指标和医学检查判断。
4、知识的分类(简答题P83)(1)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及其下属分支学科。
(2)按同实践的关系,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或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3)按学科之间的交叉,可分为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与横断学科,此种分类打破了上述两种分类的边界,反映了现代科学的特点。
(4)按学科的历史发展,可分为经典学科(过去的学科)、发展中的学科(现在的科学)、新兴的学科(未来的科学)。
(5)按知识的形态与复杂程度,可分为事实的知识,即描述性知识;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即技术性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即理论知识,5、能理与智力的关系(简答题、论述题P84)智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包括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记忆,观察、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
智力是内在的,能力是外显的,是智力的外化,智力同一定的活动任务相结合就表现为能力,所以能力同能力是不可分的。
为了便于观察、培养与检测,因而提出能力素质。
6、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P86-P89)1.学习与发现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德与才的关系4.身与心的关系7、普通素质(简答题P91)普通素质:指不分专业和层次,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反映了对人与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包括a科学素质(科学知识、信仰、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伦理的总体体现)、b人文素质(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统一)、c身体素质三项。
其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8、专业素质(简答题P92)专业素质:指学生为适应本专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主要要求包括:a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b掌握专业方法技能,c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的能力,d了解和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e对本专业价值的认同和热爱,f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职业道德,g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心理和身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