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10-15则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版文言文翻译

宋学士 王冕 55 全集 王 苦学 冕传
何岳 还金 明 周晖 /何 56 《金陵 岳拾 琐事》 金不 昧
宋 沈括 郭进 57 《梦溪 治第 笔谈》
58
贾人 郁离子 食言 贾人
吕蒙 正不 59 记人 过
宋 司马 光 《涑 水记闻 》
史记 孙 孙膑 60 子吴起 赛马 列传
晏子 之御 晏子春 61 者/ 秋 内篇 晏子 杂上 仆御
清·褚 吴讷 人获《 11 为官 坚瓠集 清廉 》
欧阳修 《归田 吕文 录》 12 穆公 司马光 逸事 《涑水 记闻》
13
漱石 世说新 枕流 语 排调
14
唇亡 左转 齿寒
15
朝三 列子 黄 暮四 帝
16
狐假 战国策 虎威 楚策
17
女娲 淮南子 补天 览冥训
18
螳螂 说苑 正 捕蝉 谏
19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 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秉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 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师旷是个盲人,故自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秉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字子野,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 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 的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46-49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46-49则46、闵仲叔辞侯霸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
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
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bì。
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
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
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
辟而不问,是失人也。
”遂辞出,投劾而去。
(选自《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节士] 有节操的人[虽周党之洁清]即使像当地周党一样洁身自好的人。
周党,字伯况,太原人。
[以] 认为。
[及] 比得上,赶得上。
[含菽] 吃豆类食品。
[遗]送[以] 把。
[建武中] 建武年间。
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
[辟bì] 征召。
大官以个人名义聘请。
[不及政事] 不谈治国正事。
及,涉及。
[徒] 仅仅。
[劳苦] 慰劳(闵仲叔一路上)辛苦。
[恨] 遗憾。
[蒙] 承蒙。
[嘉命] 称朝廷授官赐爵的敕命。
[且……且] 又……又。
[明公] 对侯霸的敬称[足] 值得。
[失人] 对人认识不清。
[投劾hé而去] 扔下一封抱怨信走了。
投劾,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表示弃官。
47、杨震论“四知”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zhì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zhuō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子孙)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辟] 征召[举] 推荐[茂才] 秀才,意为才能优异,它是汉朝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时代专指府、州、县学的生员含义不同。
东汉秀才之所以要改称茂才,是因为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讳。
[迁] 调动官职。
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译文

1、《多言何益》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注释: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pǐ):同“敝”,困、疲劳。
2、《子墨子怒耕柱子》译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
”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
”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
”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3.怒:对......感到生气。
4.愈于人:比别人好。
愈:超过,胜过。
5.将:准备。
6.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7.骥:好马。
8.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9.策:驱策。
10.何故:为什么。
11.足:值得。
12.责:鞭责,鞭策。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以为;用来。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启示: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
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
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附参考答案与译文)说明:本文档原为书稿,找了两家出版社,都要求包销一部分,没办法,只好作罢。
现在转念一想,还不如发在“百度文库”这一平台,读者可能还要多一些。
本文档虽然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绝大多数篇目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来运用,可谓一举两得。
编者的话中学生中广泛流行着一则名为《三怕》的打油诗,其内容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这是因为:文言文枯燥无味,令学生望而却步;鲁迅作品思想内容深刻,不易理解;写作文占有材料有限,无话可说。
这“三怕”的确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道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苦衷;然而这三者也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三怕”,高中学生中有,初中学生中更是广泛存在。
后“两怕”如何消除,暂且放在一边,我们这里只解决其中“一怕”的问题。
如何消除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清楚——多读多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然而,如何操作,决非易事。
课本中就那几篇文言文,怎么多读?篇目少,文言文常用词汇出现的频率低,怎么积累?读得少,语感如何培养?事实证明,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必须拓展文言文的阅读面。
为此,我编写了这本《课外文言文阅读150篇》。
为了适宜中学生的阅读,本书的编写原则如下:一、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基于这一点,选文大都是“浅易”的文言文,短小精悍,趣味性较强;有简单情节,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也有极少部分说理性短文,不过内容都比较浅显,主题比较明确;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对学生有启迪意义。
为了方便学生们的阅读,每篇短文后都加了简要的注释。
二、“阅读训练”的设置是以中考命题要求为标准,内容包括: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虚词,句式,句子翻译,主观表述题。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40-45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40-45则40、张巡守雍丘令狐Líng hú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
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
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
巡阳许诺。
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士心益劝。
[声问] 音讯,音信。
[幸] 古代皇帝到达某地。
[招] 招降。
[白] 告诉,陈述。
[阳] 表面上假装。
[明日] 第二天。
[引] 牵拉。
[益] 更加。
[劝] 受到激励。
城中矢尽,巡缚藁gǎo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zhuì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数十万。
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乃以死士五百斫zhuó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
潮惭,益兵围之。
[缚藁gǎo] 缚,捆绑。
藁,本义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根可入药。
[为] 做。
[被] 同“披”。
[缒] 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乃] 才。
[设备] 防备。
[乃] 于是。
[斫zhuó]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这里指进攻。
[遁] 逃。
[益] 增加。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
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
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
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分别其众,妫gu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xíng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
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相闻] 互通信息。
[向] 刚才。
[方] 才。
[如……何] 拿……怎么办、怎么样。
例“其如土石何”。
[焉] 哪里。
[屯] 驻守。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30-35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30-35则30、张骞通西域张骞,汉中人也。
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rîu氏zhī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为] 担任。
[郎] 侍从官。
[遁] 逃。
[怨仇] 怨恨。
[方] 正。
[事] 从事。
[通] 交换,流通。
[更] 经历,经过。
[出] 离开。
[听] 放任,听凭。
[节] 使者所持信物。
居匈奴西,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宽] 宽松,放宽。
[乡] 同“向”。
[饶] 多,丰富。
[通] 交往,往来。
[之] 到……去。
[为……所] 被。
[诚] 如果,果真。
[赂] 赠送礼物。
[胜] 尽。
[然] 对。
[遣] 打发,这里指使离去。
[发] 派。
[导绎] 向导,翻译。
绎,同“译”。
[臣] 称臣。
[以] 认为。
[殊] 甚,很。
[要领] 关键内容。
[竟] 最终。
【习题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不知句读,不解惑。
31、陈平任相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yǒu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当代学生202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 初中生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宝典
当代学生2023年第二十二届增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是一本专注于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教辅图书,旨在帮助初中生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该专辑精选了多篇经典古诗文,包括古代诗歌、辞赋、文言文等,内容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
每篇古诗文都附有注释、译文和赏析,方便学生理解原文及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效果。
此外,该专辑还提供了大量的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和参考答案,供学生自我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
当代学生2023年第二十二届增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适合初中生使用,也可供语文教师参考。
通过阅读和练习该专辑中的古诗文,学生可以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参加各种语文竞赛和考试做好准备。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56-60则(5篇)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56-60则(5篇)第一篇: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56-60则课外文言文积累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56-60则56、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chuò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受命] 即受于天命,指开国。
[及] 和。
[曷hé尝] 哪有。
曷,何。
[及] 等到。
[曾] 竟。
[闾lǚ巷] 里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门叫“闾”。
[岂] 难道。
[幸] 侥幸。
[上之人求取之耳] 上层的人去寻求他。
上之人:指君主。
[特] 特别。
[老] 对臣子的尊称。
【孟公绰为赵……:孟公绰,鲁国大夫,廉士。
做晋国世卿赵、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没有能力去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廉士]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选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齐桓即齐桓公。
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齐桓公怎么能称霸当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被,同“披”;褐,古代贫贱人穿的粗布衣服。
被褐怀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
钓于渭滨:相传姜子牙80岁时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为武王起兵伐纣,完成了兴国大业。
[盗嫂受金]指的是陈平被魏无知推荐给汉高祖刘邦当谋臣,有人攻击他,说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但刘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
[其] 表祈使语气。
[明扬] 使明扬。
指举用人才。
[仄zè陋] 狭隘、卑贱,指身份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
[唯才是举] 是,宾前的标志,无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10-15则[事] 任用。
[顾] 只,不过。
[安] 怎么。
[郁郁] 盛美的样子。
[为] 为了,因为。
[幸] 幸运,幸福。
[具礼] 安排仪式。
具,准备。
[乃] 竟然。
原来是。
11 李广智退匈奴兵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於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 多。
[从] 跟从。
[勒] 率领。
[习] 反复练习。
[纵] 发,放。
这里指出兵。
[还] 同“旋”,转身。
[且] 几近。
[尽] 全。
[走] 奔向,取向。
[从] 使……跟从。
[亡] 同“无”,没有。
[张] 设置,部署。
翼,特指战阵的两侧。
[陈] 同“阵”,摆好队列。
[用] 用来。
[坚] 使……坚固。
[护] 巡视。
[会] 恰巧,适逢。
[引] 率领。
[平旦] 天刚亮。
12 谏臣直言【甲】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
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 主持,主管。
[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叫“起居注”,另指官名即周左右史之职,专门负责记载皇帝的起居言行。
起居,古代专指皇帝的言行举止。
[大抵] 大概,大都。
[得] 能够。
[检戒] 约束,限制。
[庶] 但愿,希望。
[必] 果真。
[守道不如守官] 遵守道义不如遵守官规。
[载] 记,记载。
[设] 假设,假如。
【乙】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
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亟] 立即,急忙。
[诘] 责问。
[以] 认为。
[堕] 落,掉。
此处使动。
使……落。
[怀] 怀抱,怀藏。
[讼] 诉讼。
【丙】太祖尝下诏蠲江南诸郡税,秋复税之。
右正言周衡进曰:“陛下诏蠲租税,天下幸甚;今复税之,是示天下以不信也。
”上曰:“然。
”未几,衡告归省假。
衡无锡人,去京畿近,上刻六日复朝,衡七日失期。
上怒曰:“朕不信于天下,尔不信于天子!”遂命弃市。
(明•徐祯卿《翦胜野闻》)[蠲] 通“捐”,免除,除去。
[复] 再,又。
[示] 摆出来给人看。
P1428[以] 拿。
[然] 表肯定,对的,是的。
[未几] 不久。
[告归省假] 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
省,问候,探望。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刻] 约定或限定时间。
[失期]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日期。
13 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zì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畏日] 畏忌不吉利的日子。
( 迷信的人认为日期可定吉凶祸福,怕犯忌讳,称畏日) 。
[拘忌异甚] 禁忌特别奇怪。
拘,限制。
忌,忌讳。
拘忌,拘束顾忌,禁忌。
异,奇怪。
[以为] 认为。
[生岁值子] 出生那年恰逢子年。
[因] 因此,于是。
[畜] 喂养。
[悉以] 悉,全部。
以,拿来。
[恣zì] 听任,任凭。
[椸] 衣架。
[大率] 大致,大都。
[昼] 白天。
名作状。
[窃啮斗暴] 窃,偷盗。
啮,咬。
斗,争斗,大家。
暴,凶恶,残暴。
[阴类] 旧时认为属于阴性的物类。
此指在暗中活动的家伙。
[且] 况且。
又。
[阖] 关闭,闭合。
[瓦] 陶器。
[购] 雇用。
[罗捕] 张网捕捉。
14 东坡卜居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
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宋·费衮《梁溪漫志》)[儋] 今海南儋州市。
[卜] 选择(处所)。
[犹] 尚且,还。
[杖策] 杖,拄,撑。
策,拐杖。
[缗] 古代计量单位。
[倾囊] 倾尽自己的所有。
[偿] 抵偿。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 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几天后。
既,已经。
[徙倚] 徘徊。
[扉] 门。
[自若] 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宁] 难道。
[所以] ……的原因。
[怆然] 悲伤的样子。
[妪] 妇女的通称。
[售] 买。
[以]“今当以是屋还妪”,如今,应该,以=把,是=这个。
[命] 吩咐。
[券] 契据。
[翌日] 第二天。
[竟] 结果。
[憩] 休息。
15 古人患鼠〔甲〕越西有独居男子,结生茨以为庐,力耕以为食。
久之,菽粟盐酪略具,无仰于人。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得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
鼠死庐亦毁。
次日酒解,伥伥无所归。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结生茨以为庐] 把茅草编结起来作房子。
结,结扎。
以为,把……作为。
[菽粟盐酪] 豆子、谷子、食盐、乳酪。
[略] 全。
[具] 具备,齐备。
[仰] 依靠,依赖。
[患] 担忧。
[累累] 很多的样子。
[旦] 天明。
[憾] 怨恨,仇恨。
[一旦] 一天。
[被] 带着。
[始] 才。
[瞑] 闭眼。
[伥伥] 无所适从,迷茫的样子。
[无所] 没有……的地方/人/事物。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
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患] 担心。
[乞] 求,讨。
[尽] 完,没有了。
[盍去诸] 为什么不抛弃它呢?盍,何不,为什么不。
去,使离开,驱赶。
诸,之乎。
[是非若所知也] 这道理就不是你所能懂得的了。
[垣墉] 墙壁。
[病] 担忧。
[去] 距离。
[若之何]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