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修复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外科学
大纲无明显变动
妇产科学
2021考纲新增科目
儿科学
2021考纲新增科目
口腔临床医学综合
牙体牙髓病学
新增:根管再治疗、根尖手术
牙周病学
新增:牙周安康与修复治疗的关系
儿童口腔医学
大纲无明显变动
口腔黏膜病学
大纲无明显变动
口腔颌面外科学
大纲无明显变动
口腔修复学
大纲无明显变动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一、职业素质
〔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
〔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
九、遗传信息的传递
中心法则
〔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DNA的复制过程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真核转录体系的组成与转录过程
〔3〕转录后加工过程
十、蛋白质生物合成
七、牙的发育异常
〔1〕釉质形成缺陷症
〔2〕氟牙症
〔3〕先天性梅毒牙
〔4〕牙本质形成缺陷症Ⅱ型
四环素牙
八、龋病
病理变化
开展过程与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九、牙髓病
〔1〕急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
〔2〕慢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
常见牙髓变性的病理变化
十、根尖周病
根尖周炎
〔1〕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
〔2〕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
〔2〕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十七、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微生物的根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

口腔修复学考纲

口腔修复学考纲

口腔修复学单元细目要点一、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1.病史采集主诉和病史2.临床检查(1)临床一般检查(2)X 线检查(3)模型检查3.修复前准备诊疗计划及修复前准备二、牙体缺损1.病因及影响牙体缺损的病因和影响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1)修复治疗原则(2)固位原理(3)修复体的种类及其适应证与禁忌证(4)修复材料的选择3.治疗步骤(1)金属嵌体的设计与牙体预备(2)铸造金属全冠的设计与牙体预备(3)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设计与牙体预备(4)桩核类型、固位要求与牙体预备(5)部分冠的牙体预备(6)暂时冠制作(7)印模与模型(8)修复体试合、磨光、粘固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三、牙列缺损1.病因及影响牙列缺损的病因及影响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1)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固定义齿的组成和分类(3)固定义齿的生理基础(4)固定义齿的设计(5)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和支持方式(6)牙列缺损的Kennedy 分类(7)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8)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基本要求(9)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3.治疗步骤(1)固定义齿的基牙预备(2)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准备及基牙预备(3)可摘局部义齿印模与模型(4)确定颌位关系及模型上架(5)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6)可摘局部义齿初戴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1)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2)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四、牙列缺失1.病因及影响牙列缺失的病因和组织改变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1)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和功能分区(2)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3.治疗步骤(1)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准备(2)全口义齿印模与模型(3)确定颌位关系及模型上架(4)全口义齿排牙和蜡型试戴(5)全口义齿初戴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全口义齿初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2021年口腔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

2021年口腔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口腔修复学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松动牙:牙槽骨吸取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拔除固定义齿基牙:牙槽骨吸取不超过根长的1/3RPD基牙:牙槽骨吸取不超过根长的1/2,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状况,经常只需修整一侧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状况>>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取或轻度吸取,宽度中至重度吸取>>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取>>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取或吸取到基骨或基骨以下牙体缺损修复体龈边缘可设计龈下边缘: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牙周要求1mm)√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

√邻接区到达龈嵴处。

√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

√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

√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他保守方法消退。

抗力形——咬不碎√牙咬不碎——没有薄壁弱尖无基釉√修复体咬不碎——材料、厚度、外形固位形——掉不下来√约束力——外形√摩擦力——密合、平行、点线角清楚、接触面积√粘接力——粘接面积、材料、厚度、稠度烤瓷合金氧化膜——化学结合金属热膨胀系数略高——压应力熔点显著高于陶瓷机械结合范德华力减轻(牙合)力减小(牙合)面面积——削减颊舌径边缘嵴内收,加大外展隙降低牙尖斜度——降低侧向力加深食物排溢沟,增加副沟减牙嵌体——银汞合金充填的替代禁忌症年轻恒牙和乳牙缺损过小或过大磨耗重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洞深应大于2mm;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与就位道全都。

√洞缘有斜面:45°,宽度约0.5~1mm。

职业医师资格知识点 《口腔修复学》

职业医师资格知识点  《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一、牙体缺损修复一、A21、女性,28岁。

右下6近中邻面浅龋,舌尖缺损,牙冠短小。

拟3/4冠修复。

除轴沟外,增加固位作用,阻挡舌向脱位的有效措施是A、轴壁龈端肩台B、舌侧制成两个斜面C、(牙合)面沟D、轴壁倒凹E、减小邻面聚合度2、一患者,右下6为死髓牙,经根管治疗后以金属烤瓷冠修复,牙体预备取模型后金属烤瓷冠初戴之前,需要A、用金属全冠做保护性修复B、制作间隙保持器C、不做任何处理D、用牙龈保护剂对牙龈进行保护E、用塑料全冠做保护性修复3、患者女,25岁,左上2为过小畸形牙,牙体制备后拟完成金属一烤瓷全冠修复体,制取印模时选用的最佳印模材料是A、藻酸钾B、藻酸钠C、印模膏D、硅橡胶E、琼脂4、男性患者,35岁。

左下6(牙合)面隐裂累及牙髓,已完成根管治疗,牙冠短小,咬合紧,宜用哪种修复体A、高嵌体B、3/4冠C、邻(牙合)嵌体D、铸造全冠E、锤造全冠5、男性,60岁。

右上后牙龋坏缺损3年,充填后反复脱落。

查:17远中邻面,大面积银汞充填,活髓,不松动,叩痛(-),牙龈退缩,临床冠长。

拟行铸造金属全冠修复。

全冠龈边缘的最佳位置是A、龈缘以上B、平齐龈缘C、龈沟内0.5mmD、龈沟内1mmE、达龈沟底二、A3/A41、患者进行金属烤瓷冠修复,冠就位后发现十分密合,经调(牙合)无早接触后选择聚羧酸黏固剂粘固,调拌黏固剂时严格按照粉、液比例,按就位道方向就位,(牙合)面垫一棉卷,让患者紧咬5分钟,粘固完成后再次检查发现咬合过高。

<1>、最可能导致咬合过高的原因是A、黏固剂调拌不当B、棉卷垫置过少C、患者咬合过分用力D、黏固剂排溢困难E、黏固剂选择不当<2>、在粘固前可采取哪种预防措施A、在牙体轴壁上预备一纵向小沟B、在粘固前将冠调至低(牙合)C、将冠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小层D、将牙体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小层E、将黏固剂调稀一些答案部分一、A2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后牙3/4冠抵抗舌向脱位的固位型包括轴沟和(牙合)面沟。

口腔执医考试重点整理——口腔修复学

口腔执医考试重点整理——口腔修复学

口腔执医考试重点整理——口腔修复学第九章口腔修复学第一节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主诉: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部位症状时间<20字;△开口度及开口型:开口度是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正常人开口度为3.7-4.5cm;开口型是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整个过程中,下颌运动的轨迹,下颌向下向后方,左右无偏斜;△下颌侧方运动:12mm;△松动度:幅度 I度<1mm;II度 1-2mm;III度>2mm;方向 I度唇颊舌腭向;II度唇颊舌腭向及近远中向;III度唇颊舌腭向及近远中向,并伴有垂直向松动;△缺牙区情况一般拔牙后3个月拔牙创愈合良好,牙槽骨吸收趋于稳定,可以开始固定一尺修复;拔牙后1周,可行隐形义齿修复;△修复前的准备1.口腔的一般处理;(1)处理急性症状;(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3)拆除不良修复体;(4)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1)龋病;2)牙周病:牙周炎进展期不能做任何修复治疗;2.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1)松动牙;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以上,牙松动达III度者应拔除;(2)残根;(视情况而定)如果残根破坏较大,缺损达龈下,根周组织病变范围较广泛,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拔除;去留取决于远期修复效果;(3)根分叉病变受累牙;3.口腔软组织处理;(1)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不能在黏膜病的发病期进行口腔修复;(2)系带的修正;(3)瘢痕组织的修整;(4)对松软组织的修整;4.牙槽骨的处理;(1)消除有碍的骨突: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2)骨性隆突修整术:骨隆突常发生在5.修复前的正畸治疗;少量牙移动的矫治技术(简称MTM)①切龈;②切牙槽突;③MTM;第二节牙体缺损△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其次是外伤;△最常见的伴随症状:牙本质敏感;△修复的治疗原则1.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1)轴面形态:①凸度过大,龈组织得不到食物的按摩;菌斑软垢堆积→废用性牙龈炎;②凸度过小,食物可直接损伤龈组织;萎缩性牙龈炎;(2)邻接关系:在恢复邻接区时,应注意恢复其正常的位置和良好的邻接关系;恢复邻接关系最好的修复体:嵌体;(3)外展隙和邻间隙★主诉牙龈疼痛①PE:冠边缘苍白色,提示冠边缘过长,重新做;②PE:龈乳头苍白色,提示邻接过紧,应重新做;正常时,邻间隙被龈乳头充满,为非自洁区;邻间隙也随着邻面的磨耗而变小,龈乳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缩;自洁区:能被唾液冲刷到的区域;2.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1)去除病变组织,防止继发龋;(2)防止损伤邻牙;牙体预备时为了保护邻牙,选用细锥形金刚砂车针分离切割牙的邻面容易控制,较为安全;(3)保护软组织;(4)保护牙髓:必须喷水冷却,防止过热,仅用喷气冷却不足以消除高热对牙髓的危害;(5)适当磨除牙体组织;①各轴面聚合度不宜过大,2-5°;②牙体合面组织应按照牙体解剖外形均匀磨除;金属1mm,瓷1.5-2.0mm;③不同修复体边缘形态;④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方做不必要的延伸;(6)预防和减少继发龋;边缘线应尽可能的短,表面尽可能光滑,并将修复体的边缘扩展至自洁区;(7)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8)暂时冠保护★;活髓牙时,不能用含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一般而言,考虑修复体边缘位置时应尽可能设计龈上边缘,前牙唇面因考虑美观,可设计为龈下0.5mm;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1)抗力形:最基本的抗力形是盒状洞形;要求修复体和患牙都能抵抗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牙体预备时要避免形成锐角和薄边缘;(2)固位形:最基本的固位形是侧壁固位;抵御脱落的力称为固位力;在患牙上合理设计并预备成面、洞、钉洞、沟等各种几何形状,这种具有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固位原理:约束力、摩擦力和粘接力;1.约束力;2.摩擦力:①与垂直压力成正比;②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要增大接触面积;窝洞洞深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③越密合摩擦力越大;④接触形式不同,摩擦力不同;⑤轴面应近于平行,聚合度不宜超过6°,一般为2-5°;3.粘结力:义齿粘固后一周内脱落为粘接失败,主要原因为唾液污染;①与粘接面积成正比:粘接面积越大,粘接力越强;②与粘固剂厚度成反比;<30μm;③稠度应适当,呈拉丝状为宜;④粘结面越清洁,粘接力越强;树脂粘接剂有较强的粘接强度,是最强的粘接剂;△修复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嵌体禁忌症,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因其髓角位置高不宜做嵌体,以免损伤牙髓;2.全冠禁忌症:青少年恒牙因尚未发育完全,牙髓腔较大者;3.桩核冠适应症:①牙冠缺损达龈下,牙根有足够长度,经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术后能暴露出断面以下最少1.5mm(牙本质肩领);②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③根尖周炎,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④有瘘管的患牙需等待瘘管愈合后开始进行修复;4.桩核冠禁忌症:年轻恒牙、根尖发育尚未完成者;△金-瓷结合机制:化学结合,机械结合,范德华力和压缩应力结合;(1)化学结合:最主要的结合机制;非贵金属中含有的氧化物与瓷中的氧化物形成同种氧化物的过渡层,占金属烤瓷结合强度的49%;(2)机械结合;(3)范德华力:产生紧密贴合后的分子间的引力;(4)压应力结合;△金属嵌体的牙体预备方法①预备成功的关键是无倒凹;②彻底去净龋坏组织;③洞的深度是嵌体固位的决定因素;④所有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⑤45°短斜面,宽1mm;金属嵌体预备,瓷嵌体不预备;⑥鸠尾峡部的宽度一般不大于合面的?;⑦颊舌侧边缘扩展到自洁区;⑧边缘线不能放在承受咬合力的牙尖边缘嵴上;△高嵌体:覆盖咬合面的嵌体,又叫做邻-合-邻嵌体;△铸造金属全冠:合龈距离短,患者合力大,不能做瓷全冠;①预备成功的关键是:无倒凹;②依照合面牙尖形态均匀磨除1.0mm;③将轴面最大周径降到全冠的边缘处;④轴壁正常聚合度一般为2-5°;⑤消除患牙邻面的倒凹,与邻牙完全分离;铸造全冠颈部肩台通常为0.5mm宽,呈浅凹形或圆角形,贵金属合金肩台0.35-0.5mm;非贵金属肩台 0.5-0.8mm;△烤瓷熔附金属全冠1.金属基底部分厚0.3-0.5mm;2.金瓷结合部设计:①金瓷结合部的位置要避免直接承受合力,以防止发生瓷裂;②避开直接暴露于唇颊侧,以免影响美观;3.牙体预备的方法;①轴面预备量1.0-1.5mm;②前牙切端应至少预备出1.5-2.0mm间隙;③各轴壁无倒凹,合方聚合度2-5°;④肩台位于龈缘下0.5mm;⑤唇颊侧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舌侧金属边缘处肩台宽度0.5mm;△桩核1.用桩核冠修复时,已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桩核的固位形与抗力形的要求;①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作为根尖封闭,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②桩的长度大于等于临床冠的长度;桩:冠≥1:1;③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根在牙槽骨内的总长度的1/2(骨内桩的长度为骨内根长度的一半);④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3;呈锥形,与牙根外形一致;柱形桩固位力最好,临床少用;⑤冠边缘能包绕剩余牙体组织1.5mm以上(称为牙本质肩领);目的是防止根折;⑥牙本质肩领高度>1.5mm;2.预备:P钻,在根管预备完成后,桩粘固之前,根管内应放75%酒精棉球并暂封;△暂时冠的作用①保护牙髓;②保护牙周组织;③维持修复间隙;④恢复功能;⑤诊断作用;△印模与模型1.印模材料的选择(1)藻酸盐类:印模表面清晰度和尺寸稳定性较差,取完模型后立即灌注;(2)琼脂类:水浴加热到70℃由凝胶转变为溶胶,温度在40-70℃保持溶胶状态,在空气下很快脱水变形;强度差;二次印模法的初托盘;一次印模法(3)硅橡胶类:加成型硅橡胶,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橡胶类印模材;表面清晰度及尺寸稳定性优异;缺点:疏水(需吹干牙列);放置24小时后再灌注模型;不能戴橡皮手套调拌;△人造冠与牙体间无明显缝隙,允许微小间隙不超过50μm;△牙线勉强通过说明邻接正常,若牙线通过无阻力,说明邻接过松;△粘固:各种粘固剂的优缺点①磷酸锌粘固剂:活髓牙不宜使用;②聚羧酸锌粘固剂;③玻璃离子粘固剂;④树脂类粘固剂:其粘接力强;<30μm;△修复体粘固前的处理:①75%酒精消毒,吹干;②80目石英砂在0.2-0.4MPa的压力下喷砂;△修复体带入后的问题和处理:1.激发痛(1)修复体粘固后出现疼痛修复体戴入后短时间出现疼痛,备牙时的机械刺激→可复性牙髓炎,观察,且不处理;(2)修复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疼痛继发龋:拆冠,去腐,重新修复;2.自发性痛;①修复体戴入短时间内出现自发痛,机械刺激致牙髓炎;②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自发性疼痛,多见于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3.咬合痛1)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1周内,3-5天)出现咬合痛,多由于咬合创伤,早接触引起;通过调合,症状很快就会消失;2)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3个月)出现咬合痛,根尖周炎,半年以上,考虑根尖炎,其次根折;△食物嵌塞的原因P385图△修复体松动脱落修复完成之后短时间内出现松动,脱落→粘固失败,唾液污染所致;修复体松动,脱落原因患者主诉修复体经常出现脱落:轴壁聚合度过大;桩核冠修复:桩过短,固位形不良;△前牙烤瓷冠局部崩瓷缺损,可用氢氟酸酸蚀断面1-2分钟;第三节牙列缺损△牙列缺损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的部分天然牙缺失,目前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固定义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缺牙的数目;(1)适合修复缺牙数目少;(2)间隔缺失;2.缺牙的部位;(1)任何部位;数目不多;(2)基牙松动不宜做固定桥修复;(3)若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对合为粘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因其合力比一般天然牙明显减小,缺牙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周情况好,可以以此两牙为基牙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①上颌3带2(唯一单端固定桥)②对合可摘,56带7;3.基牙的条件;(1)牙冠:临床牙冠高度适宜,形态正常,牙体组织健康;(2)牙根:基牙牙根周围牙槽骨退缩,最多不超过根长的1/3;可摘是1/2;(3)牙髓:以有活力的牙髓最佳;(4)牙周组织:牙龈无进行性炎症;牙槽骨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且为停滞性吸收;(5)基牙的位置:4.咬合关系;若缺牙时间过久,引起咬合关系紊乱,一般不宜采用固定桥修复;5.缺牙区牙槽嵴;1)缺牙区伤口愈合:一般在拔牙后3个月,牙槽嵴吸收基本稳定后制作固定义齿;可摘或全口,拔牙后2个月进行;牙槽骨修整术,1个月;如在拔牙创口未愈合,牙槽嵴吸收未稳定时作固定桥修复,修复后,容易在桥体龈端与黏膜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影响自洁和美观;6.年龄;固定桥修复的适宜年龄一般为20-60岁;年轻恒牙不能做固定义齿修复;最低可放宽至16岁;7.口腔卫生;选用固定桥修复前,必须进行牙周洁治;8.余留牙情况;△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适应症范围非常广泛;①游离端缺失;②软硬组织缺损者;③需恢复面部垂直距离者;咬合重建;④义齿基牙松动度不超过II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⑤牙列缺损的过渡性修复,拔牙后1周内可做隐形义齿;2.禁忌症;缺牙间隙过窄,合龈距过小,可导致义齿强度不足者;△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①牙体预备量少;②方便摘戴;③同时修复软硬组织的缺失;④适用范围广;(最大优点)★△固定义齿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基牙不是组成部分)(1)固位体:合力通过连接体,固位体传递至基牙牙周支持组织(牙支持式义齿),而为基牙所支持,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咀嚼单位;(2)桥体:制作桥体的材料既要符合美观的要求,又须具备一定的强度,能承受合力;桥体最理想的材料是瓷;(3)连接体:分为固定连接体和活动连接体;△常用的固定桥类型★(1)双端固定桥:两侧都为固定连接,临床最常用,最大难点是取得共同就位道;(2)★半固定桥: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适用情况①两端基牙的倾斜情况不同,活动连接体适用于倾斜程度较大的基牙;②两端基牙支持力不平衡,活动连接体适用于支持力小的一侧,起应力中断作用;(3)单端固定桥:仅有2种情况可用(见前);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基牙松动;(4)复合固定桥;△固定义齿的生理基础:牙周储备力;1.基牙条件:(1)牙体情况;(2)牙根情况:①牙根应粗长;②多根牙;③牙冠与牙根的长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④临床冠根比例以1:2至2:3较为理想;1:1是选择基牙的最低限度;上 1的正常解剖即为1:1;(3)牙髓情况:理想的基牙是活髓牙;(4)牙周情况:①牙周膜面积大小来衡量是否为良好基牙;以临床牙周膜面积为准;②若牙槽骨的吸收超过根长的1/3,就不宜选作基牙;③根尖囊肿,必须经治疗痊愈后才能再考虑是否可以选作基牙;④牙齿不能超出其正常生理动度(0.2mm);牙周组织炎症得到痊愈,牙齿仍为I度松动,有时也可作为基牙,但应在同侧增加基牙数目;(5)基牙的位置,方向和咬合:对倾斜的基牙,为了取得共同就位道,可能须先进行活髓摘除,预防性RCT;2.基牙数的确定;以牙周膜面积决定积压的数量:ANTE法则,基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应≥缺失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固定义齿的设计:各固位体之间能够取得固定桥所需的共同就位道;△固位体的类型:(1)冠内固位体;以嵌体为主(嵌体边缘线长,易继发龋);(2)冠外固位体;(3)根内固位体;△各固位体的特点冠内固位体:固位力较弱;外形线较长,是防龋的薄弱环节;全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桥的固位体;△固位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挤压两端的固位体固位力应基本相等,若一端固位力明显小于对侧时,应设法提高固位力,必要时在弱的一侧增加基牙数目;桥体跨度越长,越弯曲,合力越大者,要求固位体的固位力越高,必要时需增加基牙数目来提高固位力。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 专业实践能力 口腔修复学 牙体缺损修复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 专业实践能力 口腔修复学 牙体缺损修复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修复口腔修复学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松动牙: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拔除固定义齿基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RPD基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情况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收或轻度吸收,宽度中至重度吸收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收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收或吸收到基骨或基骨以下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原则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修复体龈边缘可设计龈下边缘: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牙周要求1mm)√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

√邻接区到达龈嵴处。

√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

√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

√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他保守方法消除。

抗力形——咬不碎√牙咬不碎——没有薄壁弱尖无基釉√修复体咬不碎——材料、厚度、形状固位形——掉不下来√约束力——形状√摩擦力——密合、平行、点线角清楚、接触面积√粘接力——粘接面积、材料、厚度、稠度烤瓷合金氧化膜——化学结合金属热膨胀系数略高——压应力熔点显著高于陶瓷机械结合范德华力减轻(牙合)力减小(牙合)面面积——减少颊舌径边缘嵴内收,加大外展隙降低牙尖斜度——降低侧向力加深食物排溢沟,增加副沟减牙嵌体——银汞合金充填的替代禁忌症年轻恒牙和乳牙缺损过小或过大磨耗重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洞深应大于2mm;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与就位道一致。

√洞缘有斜面:45°,宽度约0.5~1mm。

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

口腔执医考试大纲

口腔执医考试大纲

口腔执医考试大纲口腔执医考试大纲是考察口腔执业医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依据,它规定了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口腔执医考试大纲包含了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下面将根据考试大纲内容,给出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口腔解剖学、生理学等。

口腔组织学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口腔组织的分类、组织结构、细胞学等。

口腔病理学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常见的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等。

口腔解剖学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口腔内外的解剖结构、牙齿的解剖结构等。

生理学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唾液分泌、咀嚼、咀嚼肌的功能等。

2. 口腔临床医学:包括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口腔医学的相关技术。

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口腔医学技术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口腔影像学技术、牙齿种植技术、口腔修复技术等。

3. 口腔预防保健学:包括口腔卫生知识、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和口腔保健理论等。

口腔卫生知识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牙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牙膏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牙线的使用方法等。

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清洁的频率等。

口腔保健理论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口腔保健与全身健康的关联、口腔疾病的防治策略等。

4. 口腔医学实践:包括口腔临床技能、治疗操作和医患沟通等。

口腔临床技能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局麻技巧、咨询病人的能力、口腔手术技巧等。

治疗操作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根管治疗、牙体牙髓复合体的修复、牙周病的治疗等。

医患沟通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咨询患者的意见等。

综上所述,口腔执医考试大纲要求口腔执业医师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熟悉口腔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了解口腔预防保健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口腔医学实践的技能和沟通能力。

参考内容涉及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口腔解剖学、生理学、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口腔医学技术、口腔预防保健学的知识和技能。

口腔执业kqxfx_jc_hy_jy0101

口腔执业kqxfx_jc_hy_jy0101

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考纲要求》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数字是重点一、病史采集1.主诉2.现病史3.既往史:全身病史、口腔专科病史4.家族史二、临床检查(一)临床一般检查1.颌面部检查2.颞下颌关节区的检查活动度、弹响、外耳道前壁、咀嚼肌扪诊3.下颌运动检查:开口度、开口型、侧方、前伸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4.口腔内的检查口腔一般情况、牙周检查(松动度)、牙列检查、咬合关系检查、缺牙区情况(1)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情况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收或轻度吸收,宽度中至重度吸收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收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收或吸收到基骨或基骨以下(2)原有修复体的检查重新做的原因原义齿密合情况咬合外形、边缘伸展对黏膜、牙周的影响(二)X线检查根尖片曲面体层X线片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CBCT(三)模型检查弥补口腔内一般检查的不足上(牙合)架制订治疗计划和修复体设计三、修复前准备(一)诊疗计划》诊断》预后》治疗计划了解需求、制订计划、沟通、选择、记录(二)口腔的一般处理处理急性症状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拆除不良修复体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三)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松动牙: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应拔除残根根分叉病变受累牙(四)口腔软组织处理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系带的修整瘢痕组织的修整对松软组织的修整(五)牙槽骨的处理消除有碍的骨突: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骨性隆突修整术:下颌前磨牙舌侧—下颌隆突;腭中缝处—腭隆突;上颌结节: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

前庭沟加深术牙槽嵴重建术(六)修复前的正畸治疗牙错位缺损达龈下或有根上部侧壁穿孔的残根上前牙间隙(七)暂时性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修复材料的选择
(5)金-瓷结合机制
(6)树脂粘接机制
3.治疗步骤
(1)金属嵌体的设计与牙体预备
(2)铸造金属全冠的设计与牙体预备
(3)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设计与牙体预

(4)桩核类型、固位要求与牙体预备
(5)部分冠的牙体预备
(6)暂时冠制作
(7)印模与模型
(8)修复体试合、磨光、粘固
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
(1)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
处理
(2)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
题和处理
四、牙列缺失
1.病因及影响
牙列缺损的病因和组织改变
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1)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和功能分区
(2)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3)单颌全口义齿
(4)种植覆盖全口义齿
3.治疗步骤
(1)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准备
(2)全口义齿的印模和模型
和处理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
三、牙列缺损
1.病因及影响
牙列缺损的病因和影响
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1)固定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
与禁忌证
(2)固定义齿的组成和类型
(3)固定义齿的生理基础
(4)固定义齿的设计
(5)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和支持方式
(6)牙列缺损的Kennedy 分类
(7)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2021年口腔执业医检查与修复前
准备
1.病史采集
主诉及病史
2.临床检查
(1)临床一般检查
(2)X 线检查
(3)模型检查
3.修复前准备
诊疗计划和修复前处理
二、牙体缺损
1.病因及影响
牙体缺损的病因和影响
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1)修复治疗的原则
(2)固位原理
(3)修复体的种类及其适应证与禁忌证
(8)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9)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0)种植义齿
3.治疗步骤
(1)固定义齿的基牙预备
(2)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前准备及基牙
预备
(3)可摘局部义齿的印模与模型
(4)确定颌位关系及模型上(牙合)架
(5)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
(6)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
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
及处理
(3)确定颌位关系及模型上(牙合)架
(4)全口义齿排牙和蜡型试戴
(5)全口义齿的初戴
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
及处理
全口义齿初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