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
专题09 “表达效果”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1)

“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答题模式)一:①本意(解释词语的本意):②文中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③表达效果和情感:(先答表达效果,再答情感,如对情感把握不准,可只答表达效果。
)例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请赏析钻的表达效果。
答:①“钻”的本意是穿过。
(本意)“钻”的文中意是小草破土而出。
(文中意)“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展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和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表达效果、情感)步骤1解释,2修辞,3修辞效果,4内容,5感情解题思路二:确定赏析角度(词性、修辞、人物描写、词语感情色彩……)答题模式:方法(选准赏析角度)+作用(表达效果+情感)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
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
体会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通过“微倾”“紧贴”“听”“擦过”“钻入”这些动词,细致、形象、具体地描写了老葛做利胚的样子,表现了他高度的专注与认真,也反映了老葛利胚技艺的精湛和他对这份手艺的重视。
联系课内:统编九下《孔乙己》“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①“排”字有摆的意思(本义),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语境义),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作用)。
“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语境义),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作用)。
课外延伸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身子骨弱,有高血压,我怕他中暑,拿出随身所带的矿泉水硬逼着他喝,看他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下大半瓶,才目送他离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看得我鼻子一阵阵发酸。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格式:把???? ?比做?????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的???? ?特点。(说明文)
(16)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答题格式:采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 和发表议论,表现了?????????? 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7)虚实结合
答题格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 ,虚写??????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 之情。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2、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小草富有人情味。
2、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把???????? ?写活了,使???????? ?富有人情味。
3、夸张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突出了?????????? ?,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 ?,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中考语文表达效果的答题套路

很多同学在语文考试的时候都怕遇到表达效果相关的问题,那么表达效果这种问题有没有什么答题技巧或是解题套路呢?表达效果的解题套路如果是分析加点字词,分三步走。
1、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
2、解释字词在句中或文中的含义。
3、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
如果是分析句子(比如划线句),也是分三步走。
1、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
2、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什么)。
3、还是要分析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表达效果的答题公式答题公式:修辞+内容+作用+情感+结构作用答题示范:1.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把……比作……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表达了……5.结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在首段的总起全文、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中心等,不是每道题都有结构上的作用,所以“结构作用”是备选项,不是必选项。
表达效果有哪几种1、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主要包括顺序、倒叙、插叙、补序四种记叙顺序。
2、描写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包括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描写等,表达效果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议论用在文章开头、中间与结尾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文章开头的议论是点明主旨、总领下文,中间是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结尾是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4、抒情分为触景生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理等,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情景交融、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能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5、说明是把事物的特征、特质、性状等都说清楚,分为概说、解说、界说等。
解说包括定义、举例、数字、比较、引用解说等。
说明的表达效果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答题技巧一、例题回顾问:“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选自《散步》莫怀戚)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答题技巧(一)句子的理解1.思路①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②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义或者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出来。
2.角度①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若是总领句,可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若是总结句,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若是过渡句,就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②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关键词在句中起关键、核心作用。
从关键词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③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注意】答题时要有原文意识,语言要尽量直白(表意直接,不用修辞手法,明白易懂) 3.答题模板答: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三、牛刀小试(一)世界还很年轻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
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语文阅读理解题在初三语文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一、审题准确在解决语文阅读理解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确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准确的。
阅读理解题通常会给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我们需要将问题仔细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确保自己明白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二、整体把握在读完题目之后,我们需要以整体的视角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阅读。
三、信息定位阅读理解题往往会给出一些关键信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定位这些信息。
可以通过关键词标记或划线的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找到答案。
四、细节把握在定位到关键信息之后,我们需要细致把握这些信息,尤其是细节上的内容。
这些细节往往包含了题目所要求的答案,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理解。
五、注意排除法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干扰项,这些选项看似正确,但实际上与题目不符。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与题目的关联性,逐一排除那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六、灵活运用推理有时候,题目可能会要求我们基于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文章中的各种线索,进行推理判断,找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七、多做练习解决语文阅读理解题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经验,所以我们要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理解题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熟悉常见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思路。
总结起来,初三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主要包括审题准确、整体把握、信息定位、细节把握、排除法、灵活运用推理以及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大家在语文阅读理解题上会有很大的提高。
祝愿大家取得满意的成绩!。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

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其基本设问方式有: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点拨(一)词语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2. 举例(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
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2)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和方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表达效果不同的答题技巧

表达效果不同的答题技巧以下是 7 条关于答题技巧的内容:1. 哎呀呀,你知道吗?答题的时候,要像侦探找线索一样仔细呀!比如说在做数学题,每个条件都可能是找到答案的关键呢!就像在迷宫中找出口,得留意每一个细节哦!比如那道“小明有 5 个苹果,给了小红 2 个,还剩几个”,你要是不仔细看条件,不就答错了嘛!所以认真分析每个字眼超重要!2. 嘿,咱答题的时候可不能死脑筋呀!要灵活一点好不好!有的题目就像脑筋急转弯,不能按常理出牌呀!就好比语文的阅读理解,得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意思,不能光看表面哦!像“他看了看窗外的雨,叹了口气”,你就得想想为啥叹气呀,这背后藏着啥情感呢!别死板,脑子转起来呀!3. 哇塞,表达清晰在答题中简直太关键啦!就像跟人讲故事,得让人听得明明白白的呀!比如回答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一条一条列清楚呀,不能乱糟糟一团!就像描述一场战争的后果,你得说清楚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呀,不能含含糊糊的!你可别搞得别人听完一头雾水哟!4. 嘿呀,注意答题的节奏呀!不能一股脑全写上,也不能磨蹭半天不写呀!这就好比跑步,要有节奏地迈步子!做一张试卷也是一样的,先把容易的搞定,再去攻克难的!别一开始就卡在难题上不动啦!就像你做英语题,先把那些会的单词题做完,再去琢磨那复杂的语法题呀,对不对?5. 哎呀呀,有时候要大胆猜测一下呀!别害怕错了就不敢尝试啦!就像走在黑暗里,不迈出那一步怎么知道前面是啥呢!比如碰到一个完全没见过的题,根据相关知识大胆猜一猜嘛!说不定就猜对了呢!总比空着好吧!你想想,要是不猜,那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啦!6. 哇哦,答题也要有自己的风格呀!不能千篇一律的呀!就好像每个人穿衣服都有自己的风格一样!比如写作文,有的人幽默风趣,有的人严谨细致,都可以呀!但要符合题目要求哦!别整得牛头不对马嘴的!要是让你写一篇感人的故事,你可别写得嘻嘻哈哈的呀!7. 嘿嘿,别忘了检查呀!这可是最后一道保险呀!就像出门前要照照镜子整理一下一样!把答案再仔细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呀,有没有漏答的呀!可别到时候交了卷才发现错了一堆,那不就惨啦!就像做完一套数学题,再检查一遍有没有算错的呀,这样心里才踏实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答题技巧真的很有用哦,掌握好了肯定能让你的答题效果大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其基本设问方式有: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点拨(一)词语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
2. 举例(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
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分析:题干特别指出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入手,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
在词语运用中,根据作者情感和文章表达的需要,有时会贬词褒用或者褒词贬用。
本段是对诗词的赞美,“肆无忌惮”这个贬义词强调的是浪漫的程度,感情色彩已发生变化。
答案:“肆无忌惮”本指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充分表现词人兴致之高及忘情心态。
(3)选文第④段“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一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013年辽宁丹东中考题)分析:词语能否删换的考题在中考说明文中十分常见,答题格式为:作判断+原词含义及文中义+原词作用+删去后效果的变化+说明文语言特点。
答案:不能删掉。
“可能”表猜测,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也许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去掉了过于绝对化,与实际不符。
“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3. 类似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013年湖北鄂州中考题)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分析:题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副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去掉之后都对原句的表达效果有影响,所以需要仔细揣摩,比较删去后的效果变化。
答案:D(二)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
2. 举例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⑫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不超过150字)(2013年北京中考题)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
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⑫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分析:此题并不是直接要求鉴赏修辞,而是强调句子突出了情感,要求写出体现情感的原因。
这两段都是作者的心理感受,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赏析,多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事件、事物、情节等角度切入,赏析给定内容。
这两段都有非常明显的修辞,必须全面鉴赏,不能丢点。
答案:第⑦段运用排比,强调作者对于茶的繁文缛节、高贵和价格的昂贵的讨厌,体现了“我”的迷惘困惑,又用排比将四个反问句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表达自己对茶砖的思念之情。
第⑫段“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你温润如旧”直抒胸臆,运用拟人和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茶砖重逢时的那种思念和感动。
3. 应答材料以下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可以在答题时结合语境内容套用。
(1)比喻是将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作比,作用是将复杂、陌生、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2)拟人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是将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引起联想,使事物特点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表达效果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必有相同点,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突出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7)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增强读者对答案的认可。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1)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作用是增强说服力。
(三)所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运用了……说明方法,从……方面准确地说明了(或者生动地说明了)……,从而突出了……的特点。
2. 举例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
(2013年山东聊城中考题)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
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
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分析:本段说明方法有多种,需要仔细分辨,并分别指出其作用。
按照“指明说明方法+具体分析说明过程+达到什么作用”的格式写出答案。
答案: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
通过作比较,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3. 应答材料以下常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可以在答题时结合语境内容套用。
(1)举例子的作用是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3)列数字的作用是通过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获得直观印象。
(4)作比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5)画图表的作用是通过图表方式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对有些事物的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的作用是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7)引资料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8)打比方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9)摹状貌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形象、更具体。
(10)作诠释是从一个方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
种爱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
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
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
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
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
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儿,接下水果,憨憨地笑。
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他却得了绝症,肝癌。
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
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
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
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
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
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
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我们都有些黯然。
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
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
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
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
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
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
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
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这以后,难得见到他。
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
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
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
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
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
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
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
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选自《尘世里的初相见》,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