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生物学特性》PPT课件
第六章养牛生产课件

群体中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序列。牛群混合 时一般要7~10d才能恢复安静。
第一节 牛的生物学特性
二、牛的消化特性
1.特殊的消化器官
口腔:上颌无门齿,有坚硬的齿板;口腔有发达的唾液 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唾液对消化和内源氮利 用具有重要作用。
胃:有瘤、网、瓣和真胃四个胃。牛胃容积较大,成年 牛胃容积100L,乳牛最大可达250L,瘤胃约占胃总容 积的80%。瘤胃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群,主要是细菌和原 虫两大类。
3.妊娠母牛行为:
食欲增加,被毛光泽增加,性情温顺,行动缓慢、小心。
第一节 牛的生物学特性
四、奶牛的泌乳特性
乳的排放是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泌 乳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五、生长发育特征
部位生长次序为由头到颈、四肢,再到胸廓,最 后是腰尻部;
10~12月龄以前是骨骼生长发育的高峰期,12月 龄后肌肉生长加快,18月龄左右其生长基本完成, 以后脂肪的沉积加快。
第二节 牛的类型与品种
四、肉用品种
1.海福特牛:原产英国。被毛为暗红色,头、颈垂连鬐甲、 四肢下部、腹下及尾帚为白色(“五点白”)。成年公 牛850~1100kg,母牛600~700kg。日增重可达1100~ 1310g,屠宰率60%~67%。
2.安格斯牛:原产苏格兰,为古老的小型黑色肉牛品种, 近几十年来育成了红色安格斯牛。成年公牛体重700~ 900kg,母牛500kg。屠宰率60%~70%。
我国黄牛耐粗饲,性情温顺,抗病力强,适应性强; 生产性能欠佳,肉质好。毛色以不同深浅的黄色居多,少 部分为黑色。
著名的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 南方牛等。
第二节 牛的类型与品种
六、水牛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保护与福利牛的福利包括良好的环境,符合牛正常生理特性的合理的饲养管理等。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一)耐寒不耐热牛体型较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小,皮肤散热比较困难,因此,牛比较怕热,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在-18℃的环境中,乳牛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低温时,牛需采食大量的饲料来维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高温时,牛的采食量会大幅度下降,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与乳牛的泌乳量明显下降。
高温对牛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使公牛的精液品质与母牛的受胎率降低。
因此,生产中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高温对牛的影响,并避免在盛夏时采精与配种。
(二)反刍与嗳气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即瘤胃、网胃、瓣胃与皱胃。
前三个胃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又称真胃。
牛无门齿与犬齿,靠高度灵活的舌把草卷人口中,并借助头的摆动将草扯断,匆匆咀嚼后即吞咽人瘤胃。
休息时,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通过逆呕重回到口腔,经过重新咀嚼并混人唾液后再吞咽人瘤胃,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瘤胃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进人瘤胃的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各种气体(如CO2,CH4,NH3等),这些气体由食管进人口腔后吐出的过程称为嗳气。
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与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气体超过暖气负荷时,就会出现臌气,如不及时救治,就会使牛窒息而死。
(三)食管沟反射食管沟始于责门,延伸至网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一个中空闭合的管子.使食管直接与瓣胃相通。
犊牛哺乳时,引起食管沟闭与,称食管沟反射。
这样可防止乳汁进人瘤网胃中由细菌发酵而引起腹泻。
(四)群居性与优势序列牛喜群居。
牛群在长期共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锋,可以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与优势序列。
这种优势序列在规定牛群的放牧游走路线,按时归牧,有条不紊进人挤奶厅以及防御敌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五)食物特性与消化率牛是草食动物,放牧时喜食高草。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龄鉴别
初生到3-4月龄,全部乳门齿长齐。 4-5月龄至18—20月龄,乳门齿逐渐磨损。 满2岁时,第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满3岁时,第二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余类推,直到最后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俗称齐口),为5周岁。 满5岁以后,可以根据齿面磨蚀规律进行 鉴定。
乳齿与永久齿的区别
瘤胃蠕动
犊牛瘤胃发育
第一周
瘤胃 2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60 %
3-4 月
瘤胃6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20 %
成熟
瘤胃80 % 网胃5 % 瓣胃 7-8 % 皱胃 7-8 %
各胃的位置图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是连食管与瓣胃间可以启闭的沟状 管道。犊牛在哺乳时,能及时性地引起食 管沟的闭合,使乳汁直接经食管沟和瓣胃 进入真胃。食管沟反射可保证乳汁不至于 溢入瘤胃和网胃中发酵,引起腹泻。到了 成年,食管沟反射自然消失。
第二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提要 本节介绍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形态特 征,消化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特性。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l 牛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结构 l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l 牛的生态学特性 l 牛年龄鉴定一般方法
第一节 牛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复胃之功能
瘤胃 栖居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 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网胃 内壁呈蜂巢状,上端通过瘤网口与瘤胃相接, 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布满角质化的乳 头,可利用胃壁的运动磨碎食物或使食物流转。 瓣胃 粘膜形成 80 — 100 片瓣叶,很象一叠“百 叶”,俗称“牛百叶”,食物进入瓣胃叶片之间, 由于瓣胃的运动,可通过叶片的挤压和筛滤,榨 干食糜的水分并吸收少量营养。 皱胃 粘膜形成螺旋形大皱褶,有消化腺分布。皱 胃是消化菌体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主要部位。
牛的生物学特性

瘤胃微生物的重要性
❖ 菌体蛋白提供奶 牛蛋白需求量的 80%
❖ 没有细菌就无法 消化纤维
牛奶是瘤胃发酵的产物
微生物将饲料发酵 成挥发性脂肪酸
挥发性脂肪酸为奶 牛提供能量需求量的 70%
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盐
➢ 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的 60%--70%
➢ 来自于纤维消化
➢ 用于乳脂合成和脂肪.0 7.6~10. 8.4~12.3 8
绵羊 27~62 78.1~78. 6.7~9. 6.8~9.1 10.3~11.
8
1
3
山羊 11~16 89.0~92. 1.5~4. 1.5~4.0 3.5~5.5
1
0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唾液分泌 为适应消化粗饲料的需要,牛每天分泌大
复胃之功能
▪ 瘤胃 栖居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 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 网胃 内壁呈蜂巢状,上端通过瘤网口与瘤胃相接, 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布满角质化的乳头, 可利用胃壁的运动磨碎食物或使食物流转。
▪ 瓣胃 粘膜形成80—100片瓣叶,很象一叠“百叶”, 俗称“牛百叶”,食物进入瓣胃叶片之间,由于瓣 胃的运动,可通过叶片的挤压和筛滤,榨干食糜的 水分并吸收少量营养。
特征
颜色 排列 大小 齿颈 齿间空隙
乳齿
洁白 不整齐 小而薄 明显 有且大
永久齿
齿根、齿冠黄色 整齐 大而厚 不明显 无
第二节 牛的形态学特性(续)
3.鼻镜 鼻端无毛、湿润的部分称鼻镜,该部 纹状沟和人的指纹相似,鼻镜外观正常与否, 可以作为健康的标志。
4.消化系统 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共有四个 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 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 具有和单胃动物的胃一样的功能,故又称真 胃。
牛的生物学特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饲料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机酸, 被唾液中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所缓 冲, 使pH 变动于5.5 ~7.5; 瘤胃内容物高度乏氧。 瘤胃上部气体 通常含CO2、CH4 及少量N2、H2、O2 等气体,H2、O2 主要 随食物进入瘤胃内, O2 迅速地被微生物繁殖所利用。 因此瘤胃内环 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 2.1 • 2.2 • 2.3
牛的习性与食性 牛的消化器官 奶牛的外形特征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2.1.1 牛的习性
• 1.合群性 • 牛的合群性很强, 合群性是实现奶牛群养的基础。 牛的这种本能与其
模仿行为相关, 当牛群中领头牛做某一动作时, 其他牛便跟着做同样的 动作。 • 2.牛的脾气 • 公牛往往比母牛好斗, 在某些情况下, 母牛也喜欢角斗。 牛的脾气与 人所施加的一切友善或粗暴行为有关, 打骂容易使牛产生踢人、顶人 的恶癖。 牛养成了踢人、顶人的恶癖后, 则很难纠正。 所以, 要树立 爱牛思想, 对牛进行科学的调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临界温度下降时, 机体对寒冷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 开始阶段作物理调节, 呼吸频率由每分钟25 次可能降至15 次 左右。 皮肤水汽蒸发减少。 同时出现肌肉发抖(肌糖元分解)、甲状 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体内脂肪氧化等。 持续低温, 牛的采 食量显著增加, 消化过程加强, 并且由于逐渐地适应这个过程, 基础代 谢有所增强。 牛在—定的低温下虽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因体热散失 较多, 致使日粮净能的利用率降低。
养牛学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乳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高产牛一般高峰期稍迟,
持续时间长,下降较慢,低产牛则相反。 40 日 产 30 奶 20 量 10
高产牛 低产牛
0
1 2 3 4
泌乳月
9 10
使瘤胃pH值下降,与氨合成不易溶解的醋酸铵。 (2)灌服大量的冷水(20~30升)。 (3)重症病牛,可用硫代硫酸钠 50 ~ 100 克,静脉缓慢注射。
(四)氨化粗饲料
1、堆放稻草,密封,按稻草重的3%通入
液氨。 2、 按稻草重的3~5%称取尿素,并溶解 于20倍的水中,然后边堆稻草边加尿素水,最 后用塑料薄膜盖紧(用水泥窑或池更好)。
(2)占精料的3%;
(3)占日粮干物质的总量的1%; (4)每日每头限喂150~220g。
2.使用方法
(1)尿素青贮:按青料重量的 0.5 ~ 0.6%
将尿素配成33%的溶液,均匀喷在青料上装填。 (2)做成舔砖:由尿素、糖蜜、石灰、黄 泥、短稻杆、盐等搅拌晾干而成。 (3)拌入精料中喂。
(4)拌入粗料中喂。
峰,牛有夜间采食
的习惯。
三、合群性
牛是群居家畜,有群体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
“首领”牛的带领,对于放牧按时归队、有
序进入挤奶厅和防御敌害有重要意义。
四、运动与休息
牛喜欢自由活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牛的健
康和生产。
牛每天需要 9~12 小时休息时间,休息时反 刍,躺卧睡眠至少 3 小时。
五、排泄行为
牛是随意排粪的动物,并常躺卧在被粪尿污 染的地方。成年牛每天的排粪尿量为 30 多公斤。 躺卧后刚起立时排粪较为集中。
蛋白氮--氨作为氮源,合成菌体蛋白,所以可 用非蛋白质含氮物代替部分蛋白质饲料喂牛。 尿素是最常用的NPN饲料,硫铵、醋酸铵和 碳酸铵等都可喂牛,但含N量较低。
第三节牛的生物学特性

役用牛的鉴定要点
上看一张皮 下看四肢蹄 前看胸膛鼓 后看屁股齐
肉牛:具有宽深而肌肉丰满的体躯。 役牛:具有骨骼结实、肌肉发达和强壮 有力的四肢。 奶牛:具有明显发达的泌乳器官。
牛外貌鉴定方法和体尺测量
外貌鉴定方法 1· 观察鉴定 2· 测量鉴定 3· 评分鉴定
10/9/2014
角 公牛:较粗短而直 母牛:较细长而圆滑 阉牛:较细长 眼 公牛:大而明亮有神 母牛:明亮而温和
嘴与鼻
嘴宽、上下唇整齐;鼻梁要正直、鼻孔要大、 鼻镜要符合本品种颜色。
颈
连接头与躯干要自然,结合部位不应有明显的
凹陷。 (2)前躯 指颈之后、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
鬐甲;是以第二至第六背脊棘突和肩甲软骨为基础组成 的鬐甲是连接颈、前肢和躯干的枢纽。 长鬐甲对各种用途的牛都是优良的。公牛较母牛的高 而宽厚,阉牛居二者之间。 前肢 肩:广长斜肩与鬐甲接合良好,肌肉发达,是任何用 途牛的共同要求;而狭长肩则对任何种牛都不宜。 臂:介于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有长、短,肥、瘦等 不同类型。 下前肢:呈正常姿势,关节明显、干净,长短适中, 结实有力,蹄质致密,蹄与地面呈 45°- 50°角左右。 胸 宜宽深,说明心肺发育良好。
(三)特殊的消化生理 1.反刍
牛匆忙吞入的食物,在休息时,食团刺激瘤胃 前庭和食道沟的感受器,使瘤胃产生蠕动,食团反 送到口腔,混入唾液,反复咀嚼后再吞入瘤胃这一 过程称为反刍,反刍是对草食的再消化。 一般情况下,犊牛在2月龄后出现反刍现象,牛每 日反刍次数为9~18次,每次时间15~50分钟,每日 用于反刍时间约5~9h。
10/9/2014
乳井: 乳静脉在第八、九肋处进入胸腔所经过 的孔道
其粗细是说明乳静脉大小的标志 可用来鉴定静乳脉的的发育,尤其在干乳期 尻部: 要宽广,才能容下庞大的乳房
牛生物学特性

2020/6/17
19
4、暖气
• 由于瘤胃中寄生大量的细菌和原虫,进行发酵 作用,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乙丙丁酸)和 多 种 气 体 ( CO2、CH4、NH3 等 ) 导 致 胃 壁 张 力增加,瘤胃由后向前收缩,部分气体由食管 进入口腔吐出,称为暖气,如果气体不通过暖 气排出,会通过肺进入血液,从而影响乳的质 量,牛平均每小时暖气17-20次,当牛采食幼 嫩带露水的豆科牧草或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 时,瘤胃发酵作用上升,产生大量气体。
2020/6/17
4
荷斯坦奶牛
2020/6/17
5
娟姗牛
2020/6/17
6
娟姗牛
2020/6/17
7
西门塔尔牛
2020/6/17
8
夏洛来牛
2020/6/17
9
二、牛的主要生理指标
• 1.血液指标 • 血液组成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
关,初生犊牛机体内部氧化还原反应比 成年牛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 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素含量降低, 这主要是与机体的代谢速度减慢有关。
2020/6/17
10
中国荷斯坦牛的主要血液指标
指标 初生 6月龄 12月龄 24月龄 成母牛
活 重 ( 30-40 170 300 480 5 5 0 -
㎏)
600
血 重 ( 3.5 ㎏)
13.2 24.6 35.4 47.6
红 细 胞 9.24 7.63 7.43 7.37 7.72 (亿 /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牛的摄食行为
1.牛对食物的要求
牛是草食性家畜。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 是青绿饲料和块根饲料。
2.牛的采食行为
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 咀碎后,吞入胃中,由于牛采食行为较粗糙,容 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防止异物混入 草料。
(四)合群性
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群体中形 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序列,当不同 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混合时,通 过角斗决定顺序。
浅色毛比深色毛更能适应炎热的环境条件, 同时能降低牛虻的趋光特性。
牦牛全身生长粗长毛,尤其是体侧的下部, 毛更长,形成“毛裙”,粗毛内密生绒毛,这种 毛丛结构能有效地抵抗役用皮肤较厚, 某些肉牛品种表现“双肌”特征,即在牛的 臀部和股部肌肉异常发达,形成界线分明的 肌肉块。
二、牛的生活习性
(一)环境条件
一般情况,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21℃。 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引起牛生长速度降低和 产乳量降低,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 较强,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声影响牛的生长和 产乳量。
(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
牛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 牦牛全身密生黑色的粗长毛和绒毛,抵抗寒 冷和高辐射高含量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适应低氧 环境。
真胃有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3.发达的小肠
成年牛小肠特别发达,长达24~40m,为体 长的27倍。
(二)瘤胃消化代谢
食物进入瘤胃后,70%~80%的可消化干物质和 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
在微生物作用下,瘤胃内的碳水化合物、含氮 物被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多肽、氨、二 氧化碳、甲烷和水。
臂:介于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有长、短,肥、瘦等 不同类型。
下前肢:呈正常姿势,关节明显、干净,长短适中, 结实有力,蹄质致密,蹄与地面呈 45°- 50°角左右。 胸
宜宽深,说明心肺发育良好。
(3)中躯 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后至腰角垂线之前,以背
椎、腰椎和肋骨为支架的中间躯段。其中以第七至第 十三胸椎为基础形成背,而腰以6个腰椎为基础,腹部 位于背腰 1、背: 以最后7~8个背椎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2、腰: 以六个腰椎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3、腹: 容纳消化器官的主要部位
(五)运动
牛喜欢自由活动,在运动时常表 现嬉耍性的行为特征,幼牛特别活跃, 饲养管理上保证牛的运动时间,散栏式 饲养有利于牛的健康和生产。
(六)休息
牛每天需要9~12h的休息时间,表现为 游走、站立或躺卧,休息时反刍,咀嚼 食物,牛一昼夜至少躺卧睡眠3h。
(七)牛的排泄行为
一般情况下,每天牛排尿9~11次,排 粪12~20次。成年牛每天粪尿的排泄 31~36kg。舍饲中,管理上注意清除粪便。
(三)肩峰与垂皮
肩峰指牛鬐甲部位肌肉组织隆起,垂皮是指 颈的下侧、胸和脐部的皮肤皱褶,生活在热带和 亚热带的牛肩峰和垂皮较温带和寒带地的牛发达。
(四)被毛
牛的颜色及分布作为牛的品种特征之一。与 生态适应性有关,牛的被毛色泽多种多样,基本 色调为黄、红、白和黑色,牛的毛色由于常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目前已知控制毛色的基因 有20多个位点。如红色毛由等位基因R控制,使 褐色素在被毛中表现。
六、牛的外貌鉴定
头部 公牛:较宽、短、粗重、皮厚毛粗,颈部
多卷毛,具有雄性姿态。 母牛:较狭长、清秀细致,具有母牛的形
象 役牛:较粗重; 肉牛:多宽、短而多肉; 奶牛:多细长而清秀
角 公牛:较粗短而直 母牛:较细长而圆滑 阉牛:较细长
眼 公牛:大而明亮有神 母牛:明亮而温和
嘴与鼻 嘴宽、上下唇整齐;鼻梁要正直、鼻孔要大、
三、牛的消化
(一)特殊的消化器官
1.口腔
牛的上颌无门齿,有坚硬的齿板,草进入 口腔内,下门颌和齿板将其切断,口腔中有发达 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腺和舍下腺等。唾液 对牛的消化和内源氮的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2.胃
牛是复胃动物,有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 四个胃,前三个胃合称前胃。
前胃无消化腺,以物理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为 主。
鼻镜要符合本品种颜色。
颈 连接头与躯干要自然,结合部位不应有明显的
凹陷。
(2)前躯 指颈之后、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
鬐甲;是以第二至第六背脊棘突和肩甲软骨为基础组成 的鬐甲是连接颈、前肢和躯干的枢纽。
长鬐甲对各种用途的牛都是优良的。公牛较母牛的高 而宽厚,阉牛居二者之间。 前肢
肩:广长斜肩与鬐甲接合良好,肌肉发达,是任何用 途牛的共同要求;而狭长肩则对任何种牛都不宜。
某些微生物有利用多肽和氨合成菌体蛋白,瘤 胃能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并能氢 化不饱和脂肪酸。
牛具有利用非蛋白氮的特性。
(三)特殊的消化生理
1.反刍
牛匆忙吞入的食物,在休息时,食团刺激瘤胃 前庭和食道沟的感受器,使瘤胃产生蠕动,食团反 送到口腔,混入唾液,反复咀嚼后再吞入瘤胃这一 过程称为反刍,反刍是对草食的再消化。
第三节 牛的生物学特征
一、一般外形特征 二、
一 一般外形特征
(一)体型 牛的体型与经济用途方向相一致,乳用牛体躯呈楔
形,肉用牛呈长方砖块形,役用牛前强体型。公牛头粗 重,短而宽,颈粗短;母牛头狭长而清秀,颈较细。
(二)角
牛角是在进化过程中,作为防御器官而保存 下来,角的形状因品种、性别有差异。
牛为双角子宫,单胎动物,性成熟年龄因牛 种和品种而有差异。
普通牛性成熟年龄一般为8~12月龄,小型品 种性成熟早一些,个别品种牛要15~18月龄才能 达到性成熟。
牛的繁殖年限为11~12年。
五、奶牛的泌乳特性
泌乳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催产素在 循环血液中的半衰期仅3分钟,所以,挤乳 必须迅速,这种作用过后,产生排乳抑制现 象,很难将乳挤出。
一般情况下,犊牛在2月龄后出现反刍现象,牛每 日反刍次数为9~18次,每次时间15~50分钟,每日 用于反刍时间约5~9h。
2.嗳气
瘤胃中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大 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氨、甲烷气 体,由食道进入口腔,排出体外,这一过程 称嗳气。牛平均每小时嗳气17~20次。
四、牛的繁殖特性